一种减震吊杆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5949发布日期:2022-05-07 11:0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吊杆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吊杆及具有该减震吊杆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2.洗衣机在脱水启动和脱水运行时,由于洗涤物品的偏载及离心力作用,洗衣机的脱水桶在脱水旋转运行时避免不了会产生晃动、共振,外桶会随着电机启动晃动或摇摆,形成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如果不能很好的消除振动、共振将会使机器产生跳动、撞击洗衣机箱体或者触动洗衣机安全开关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洗衣机内必须安装减震组件,减振组件悬挂在洗衣机外桶的悬挂座上,在全自动洗衣机脱水启动和脱水运行时,外桶会随着电机启动晃动或摇摆,形成较大的振动和噪音,减振组件的吊杆在外桶摇摆时也会产生晃动,吊杆就会在外桶的悬挂座上向不同的方向摇摆。
3.目前国内外全自动洗衣机使用的减振组件,大致可以分为一种是小容量洗衣机用的减振弹簧式减振组件,另外一种空气阻尼+减振弹簧式减振组件,还有一种是纯摩擦阻尼+减振弹簧式减振部件,其中减振弹簧式减振组件比较简单,只是靠减振弹簧起到减振作用。纯摩擦阻尼+减振弹簧式减振组件是通过一个尼龙滑块或是其他橡胶材料和中间的吊杆产生摩擦来起到吸振的作用,这种结构的减振组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是摩擦力比较固定,而且摩擦力越大材料之间的磨损也会加快,就会造成减振组件失效快。但以上减振部件均不能有效防止洗衣机偏载较大脱水运行时,外桶产生的前后左右方向的晃动问题。
4.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减震吊杆,设置变阻尼组件,为所述吊杆提供可变的阻尼力,吊杆振动的幅度不同,可提供不同的阻尼力,保证减震效果,提高减震效率。
6.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减震吊杆,包括:吊杆;阻尼套,其套设在所述吊杆上;变阻尼腔,其设在所述阻尼套内;变阻尼组件,其位于所述变阻尼腔内、且为所述吊杆提供可变的阻尼力;所述变阻尼组件具有套设在所述吊杆上的粘滞阻尼筒、套设在所述粘滞阻尼筒外侧的摩擦阻尼环,所述粘滞阻尼筒与所述吊杆之间的粘滞阻尼力大于所述摩擦阻尼环与所述变阻尼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尼力。
7.进一步的,所述粘滞阻尼力与所述摩擦阻尼力的比值大于2。
8.进一步的,所述变阻尼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变阻尼腔内的、用于减缓所述粘滞阻尼筒对所述变阻尼腔的上壁冲击的上缓冲件。
9.进一步的,所述变阻尼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变阻尼腔内的、用于减缓所述粘滞阻尼筒对所述变阻尼腔的下壁冲击的下缓冲件。
10.进一步的,所述上缓冲件和下缓冲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粘滞阻尼筒的高度。
11.进一步的,在所述吊杆处于稳定的振动区间时,所述吊杆的振动幅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上缓冲件和下缓冲件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粘滞阻尼筒的高度的差。
12.进一步的,当所述吊杆带动所述粘滞阻尼筒在所述上缓冲件和下缓冲件之间振动时,所述吊杆和所述粘滞阻尼筒相对静止,所述吊杆受到所述变阻尼组件提供的摩擦阻尼力。
13.进一步的,所述摩擦阻尼环相对于所述变阻尼腔相对移动。
14.进一步的,当所述粘滞阻尼筒接触所述上缓冲件或下缓冲件后,所述吊杆和所述粘滞阻尼筒相对静止,所述吊杆受到所述变阻尼组件提供的摩擦阻尼力和缓冲阻尼力。
15.进一步的,当所述缓冲阻尼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变阻尼组件提供的粘滞阻尼力时,所述吊杆相对所述粘滞阻尼筒移动,所述吊杆受到所述变阻尼组件提供的粘滞阻尼力。
16.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阻尼套密封设置的密封盖、套设在所述吊杆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可上下滑动的位于所述阻尼套和密封盖形成的密闭腔体内。
17.进一步的,还包括设在所述密闭腔体内、且套设在所述吊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变阻尼腔外侧。
18.进一步的,所述上缓冲件和下缓冲件采用海绵或者橡胶材质。
19.基于上述的减震吊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减震吊杆的洗衣机,设置变阻尼组件,为所述吊杆提供可变的阻尼力,根据吊杆振动的幅度不同,变阻尼组件可以提供不同的阻尼力,保证减震效果,提高减震效率。
20.一种洗衣机,包括箱体、吊设在所述箱体上的上述减震吊杆。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设置变阻尼组件,为所述吊杆提供可变的阻尼力,根据吊杆振动的幅度不同,变阻尼组件可以提供不同的阻尼力,保证减震效果,提高减震效率;并且变阻尼组件是通过纯机械结构实现,不用进行电路的控制,使得结构简单,增加可靠性;通过设置所述粘滞阻尼筒与所述吊杆之间的粘滞阻尼力大于所述摩擦阻尼环与所述变阻尼腔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尼力,使得在吊杆的振动幅度小时,所述粘滞阻尼筒与吊杆之间相对静止,粘滞阻尼力不发挥作用。
22.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 为本发明所提出的减震吊杆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阻尼套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变阻尼腔处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8.参见图1-图4,是本发明所提出的减震吊杆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减震吊杆包括:吊杆10、阻尼套20、变阻尼腔21、变阻尼组件30,阻尼套20套设在吊杆10上 ,变阻尼腔21设在阻尼套20内,吊杆10穿过变阻尼腔21;在变阻尼腔21内设有变阻尼组件30,变阻尼组件30为吊杆10提供可变的阻尼力。吊杆10振动幅度的不同,变阻尼组件30可以提供不同的阻尼力,在吊杆10振动幅度小时,处于稳定的振动区间时,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较小的阻尼力;在吊杆10振动幅度大时,处于共振区间时,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较大的阻尼力;有利于快速的减震,提高减震效果,避免洗衣机外桶晃动过大。
29.参见图4所示,变阻尼组件30具有套设在吊杆10上的粘滞阻尼筒31、套设在粘滞阻尼筒31外侧的摩擦阻尼环32,摩擦阻尼环32固设在粘滞阻尼筒31上,粘滞阻尼筒31可滑动的设在吊杆10上。在粘滞阻尼筒31相对于吊杆10滑动时,粘滞阻尼筒31给吊杆10提供粘滞阻尼力,阻尼吊杆10的振动;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接触,并且摩擦阻尼环32被压在变阻尼腔21的内壁上,在吊杆10带动粘滞阻尼筒31一起振动,摩擦阻尼环32跟随粘滞阻尼筒31一起移动,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相对移动,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摩擦阻尼力通过摩擦阻尼环32和粘滞阻尼筒31传递到吊杆10上,阻尼吊杆10的振动。
30.设置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的粘滞阻尼力大于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尼力,可以设置在吊杆10的振动幅度小时,也就是吊杆10处于稳定的振动区间时,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摩擦阻尼力,此时需要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粘滞阻尼力不发挥作用。在吊杆10振动幅度大时,尤其是吊杆10处于共振区间时,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粘滞阻尼力,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相对移动。变阻尼组件30是通过纯机械结构实现,不用进行电路的控制,使得结构简单,增加可靠性。
31.优选设置,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的粘滞阻尼力大于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尼力的两倍,保证在吊杆10处于稳定的振动区间时,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只有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传递到吊杆10上。
32.参见图4所示,变阻尼组件30还包括设在变阻尼腔21内的上缓冲件33,上缓冲件33用于减缓粘滞阻尼筒31对变阻尼腔21的上壁冲击。在粘滞阻尼筒31受到变阻尼腔21的上壁的向上移动的挡止后,吊杆10相对于粘滞阻尼筒31继续向上移动,此时粘滞阻尼筒31给吊杆10提供粘滞阻尼力。通过设置上缓冲件33,避免粘滞阻尼筒31冲击到变阻尼腔21的上壁上,对粘滞阻尼筒31和变阻尼腔21的上壁都具有损坏,并且还具有撞击振动,上缓冲件33缓冲粘滞阻尼筒31的冲击,提供缓冲阻尼力。
33.变阻尼组件30还包括设在变阻尼腔21内的下缓冲件34,下缓冲件34用于减缓粘滞阻尼筒31对变阻尼腔21的下壁冲击。在粘滞阻尼筒31受到变阻尼腔21的下壁的向下移动的挡止后,吊杆10相对于粘滞阻尼筒31继续向下移动,此时粘滞阻尼筒31给吊杆10提供粘滞阻尼力。通过设置下缓冲件34,避免粘滞阻尼筒31冲击到变阻尼腔21的下壁上,对粘滞阻尼筒31和变阻尼腔21的下壁都具有损坏,并且还具有撞击振动,下缓冲件34缓冲粘滞阻尼筒31的冲击,提供缓冲阻尼力。
34.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均采用压缩海绵、或者橡胶等材料,变阻尼腔21为圆筒形,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均为环形结构。
35.参见图4所示,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之间的距离l大于粘滞阻尼筒31的高度h,粘滞阻尼筒31的高度为吊杆10长度方向的距离,吊杆10上下方向设置。在吊杆10的振动幅度小时,也就是吊杆10处于稳定的振动区间时,粘滞阻尼筒31随吊杆10在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之间振动,此时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摩擦阻尼环32跟随粘滞阻尼筒31一起移动,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摩擦阻尼力通过摩擦阻尼环32和粘滞阻尼筒31传递到吊杆10上,也就是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摩擦阻尼力,此时需要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粘滞阻尼力不发挥作用。
36.吊杆10处于稳定的振动区间时,吊杆10的振动幅度小于或等于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之间的距离l与粘滞阻尼筒31高度h的差,也就是吊杆10的振动幅度小于或等于(l-h)。可以根据吊杆10的工况,调整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之间的距离,优选设置吊杆10处于稳定的振动区间,吊杆10的振动幅度为5~8mm。
37.在吊杆10振动幅度大时,尤其是吊杆10处于共振区间时,粘滞阻尼筒31随吊杆10的振动接触到上缓冲件33或下缓冲件34,并将上缓冲件33或下缓冲件34压缩,并且在变阻尼腔21给予粘滞阻尼筒31足够的挡止力后,粘滞阻尼筒31相对于吊杆10滑动,粘滞阻尼筒31给吊杆10提供粘滞阻尼力,阻尼吊杆10的振动;此时,粘滞阻尼筒31与变阻尼腔21相对静止。
38.在粘滞阻尼筒31随吊杆10向上移动、接触并压缩上缓冲件33时,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上缓冲件33给予粘滞阻尼筒31向下的缓冲阻尼力,此时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还一起向上移动,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摩擦阻尼力通过摩擦阻尼环32和粘滞阻尼筒31传递到吊杆10上,缓冲阻尼力通过粘滞阻尼筒31传递到吊杆10上,此时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向下的摩擦阻尼力和缓冲阻尼力。
39.在粘滞阻尼筒31随吊杆10继续向上移动压缩上缓冲件33,在上缓冲件33提供给吊杆10的缓冲阻尼力大于粘滞阻尼筒31提供给吊杆10的粘滞阻尼力时,粘滞阻尼筒31相对于吊杆10滑动,粘滞阻尼筒31给吊杆10提供粘滞阻尼力。
40.粘滞阻尼筒31随吊杆10向下移动、接触并压缩下缓冲件34时,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下缓冲件34给予粘滞阻尼筒31向上的缓冲阻尼力,此时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还一起向下移动,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摩擦阻尼力通过摩擦阻尼环32和粘滞阻尼筒31传递到吊杆10上,缓冲阻尼力通过粘滞阻尼筒31传递到吊杆10上,此时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向上的摩擦阻尼力和缓冲阻尼力。
41.减震吊杆还包括与阻尼套20密封设置的密封盖40、套设在吊杆10上的底座50,底座50可上下滑动的位于阻尼套20和密封盖40形成的密闭腔体60内。底座50随吊杆10上下移动,底座50与密闭腔体60为吊杆10提供空气阻尼。也就是在吊杆10在振动时还受到空气阻尼力。
42.减震吊杆还包括设在密闭腔体60内的弹簧70,弹簧70套设在吊杆10上,在吊杆10上套设有弹簧座80,弹簧70的下端位于弹簧座80上、上端位于密闭腔体60的顶壁上,弹簧70套设在变阻尼腔21的外侧。
43.下面具体说明吊杆10振动时的工作过程,根据吊杆10振幅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况:a.在吊杆10的振动幅度小时,也就是吊杆10处于稳定的振动区间时,粘滞阻尼筒31随吊杆10在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之间振动,此时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摩擦阻尼环32跟随粘滞阻尼筒31一起移动,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摩擦阻尼力通过摩擦阻尼环32和粘滞阻尼筒31传递到吊杆10上,也就是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摩擦阻尼力,此时需要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粘滞阻尼力不发挥作用。吊杆10处于稳定的振动区间时,吊杆10的振动幅度小于或等于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之间的距离与粘滞阻尼筒31高度的差。
44.b.在吊杆10振动幅度增大、且没有达到共振区间时,也就是粘滞阻尼筒31相对于吊杆10静止,此时具有粘滞阻尼筒31在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之间移动阶段和粘滞阻尼筒31压缩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的阶段。在粘滞阻尼筒31随吊杆10的振动接触到上缓冲件33或下缓冲件34,并将上缓冲件33或下缓冲件34压缩,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
45.s10. 吊杆10带动粘滞阻尼筒31从下缓冲件34向上移动上缓冲件33的移动阶段;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摩擦阻尼环32跟随粘滞阻尼筒31一起移动,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摩擦阻尼力。
46.s20. 吊杆10带动粘滞阻尼筒31接触并压缩上缓冲件33阶段;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粘滞阻尼筒31向上移动压缩上缓冲件33,上缓冲件33给予粘滞阻尼筒31向下的缓冲阻尼力,此时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还一起向上移动,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摩擦阻尼力通过摩擦阻尼环32和粘滞阻尼筒31传递到吊杆10上,缓冲阻尼力通过粘滞阻尼筒31传递到吊杆10上,此时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向下的摩擦阻尼力和缓冲阻尼力。
47.在吊杆10带动粘滞阻尼筒31向下移动的过程与s10和s20类似,下缓冲件34提供缓
冲阻尼力,再此不再赘述。
48.c.在吊杆10振动幅度增大、且处于共振区间时,粘滞阻尼筒31随吊杆10的振动接触到上缓冲件33或下缓冲件34,并将上缓冲件33或下缓冲件34压缩,并且在变阻尼腔21给予粘滞阻尼筒31足够的挡止力后,粘滞阻尼筒31相对于吊杆10滑动,粘滞阻尼筒31给吊杆10提供粘滞阻尼力,阻尼吊杆10的振动;此时具有粘滞阻尼筒31在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之间移动阶段、粘滞阻尼筒31压缩上缓冲件33和下缓冲件34的阶段、粘滞阻尼筒31相对吊杆10移动阶段。
49.s10. 吊杆10带动粘滞阻尼筒31从下缓冲件34向上移动上缓冲件33的移动阶段;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摩擦阻尼环32跟随粘滞阻尼筒31一起移动,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摩擦阻尼力。
50.s20. 吊杆10带动粘滞阻尼筒31接触并压缩上缓冲件33阶段;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之间相对静止,粘滞阻尼筒31向上移动压缩上缓冲件33,上缓冲件33给予粘滞阻尼筒31向下的缓冲阻尼力,此时粘滞阻尼筒31与吊杆10还一起向上移动,摩擦阻尼环32与变阻尼腔21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尼力,摩擦阻尼力通过摩擦阻尼环32和粘滞阻尼筒31传递到吊杆10上,缓冲阻尼力通过粘滞阻尼筒31传递到吊杆10上,此时变阻尼组件30提供给吊杆10向下的摩擦阻尼力和缓冲阻尼力。
51.s30. 粘滞阻尼筒31相对吊杆10移动阶段;在上缓冲件33提供给吊杆10的缓冲阻尼力大于粘滞阻尼筒31提供给吊杆10的粘滞阻尼力时,也就是变阻尼腔21给予粘滞阻尼筒31足够的挡止力,粘滞阻尼筒31相对于吊杆10滑动,粘滞阻尼筒31给吊杆10提供粘滞阻尼力;此时,粘滞阻尼筒31与变阻尼腔21相对静止,粘滞阻尼筒31给吊杆10提供粘滞阻尼力。
5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