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2260发布日期:2021-01-15 11:4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熨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熨斗。



背景技术:

电熨斗是现代常用的家用电器之一,主要用于熨烫、整平衣服或布料,衣服摆放时经常出现褶皱、扭曲、缩水等现象,此时用熨斗反复在衣物水平移动、熨烫,衣服即可变得笔直、硬挺、整齐、平顺。

现有公开号为cn11000469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熨斗,包括熨斗本体、设置于熨斗本体上的按钮,还包括用于进行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主控终端;按钮的一侧设置有两个转动轴,两个转动轴对称地设置于按钮端部的两侧壁上,熨斗本体上开设有供转动轴嵌设转动的转动槽,熨斗本体靠近按钮的一侧活动设有供转动轴嵌设转动的转动槽,熨斗本体靠近按钮的一侧活动连接有pcb板,pcb板远离转动轴且远离按钮的一侧设置有一端与熨斗本体抵接并输出按压信息至主控终端的开关;主控终端接收按压信息以控制电熨斗启闭或调节电熨斗的档位。当按压按钮时,按钮驱使pcb板下压,开关触发并输出按压信息至主控终端,主控终端接收按压信息并控制电熨斗开关机或调解电熨斗的档位;长按按钮,电熨斗开关机,短按对电熨斗的档位进行调节,短按一下按钮档位加一档,当档位至最高档时,从最低档重新开始循环。

但上述电熨斗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在不同模式调节时需一下一下按压按钮,档位逐渐升高,当档位至最高档时,从最低档重新开始循环,如此,在使用过程中若需要调低一档时,调节需经过整个循环过程,存在调节较不方便的问题,此外,开关机采用长按的方式,长期使用的情况下按钮损坏较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熨斗,采用翘板式调节罩双向调节的方式,具有调节过程较方便、不易损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熨斗,包括壳体,壳体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铰接有调节罩,调节罩的中部铰接于壳体;壳体内设置有pcb组件,调节罩两端分别与pcb组件控制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分别按压调节罩的两端时,调节罩如翘板式摆动,调节罩的端部与pcb组件控制配合,用于调节熨烫过程中的温度及模式,调节罩一端抵触于pcb组件时可调高温度,调节罩另一端对应抵触于pcb组件另一端时可降低温度,如此,通过调节罩如翘板式按压,即可实现模式切换时双向调节,温度升降随意切换,具有调节过程更方便,且调节罩不易损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安装孔开设于壳体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节罩的两侧中部设置有铰接轴,安装孔内设置有安装圈,安装圈开设有铰接孔,铰接轴铰接于铰接孔内;调节罩固设有底板,底板设置有两个套柱,两个套柱对应设置于底板的两端,pcb组件包括有两个轻触开关,套柱与轻触开关一一对应且抵触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调节模式时,将调节罩的一端向轻触开关按压,使对应的套柱抵触于轻触开关,通过控制pcb组件即可实现模式的切换,将熨斗温度调高,按压调节罩的另一端时,底板上另一端的套柱抵触于对应的轻触开关,通过控制pcb组件将熨斗的温度调低,当温度调节至最低档时即为关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底板与pcb组件之间设置有复位组件,复位组件包括套设于套柱上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使底板两端始终具有远离pcb组件的运动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松开对调节罩的按压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调节罩回复至初始状态,可使底板带动调节罩快速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pcb组件包括pcb盒及设置于pcb盒内的pcb板,轻触开关与pcb板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调节罩的侧壁设置有凸沿,凸沿与安装圈限位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罩向壳体内按压至一定深度后,凸沿与安装圈相抵,实现对调节罩按压深度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调节罩的两端均开设有条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调节罩设置为透明状,调节罩内设置有显示灯板,显示灯板与pcb组件电性连接显示灯板上设置有若干灯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cb组件通过显示灯板控制灯珠发光,使其将温度、模式透过调节罩进行显示,使用者可更加直观地知晓使用过程中熨烫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调节罩内设置有分隔框,分隔框开设有若干通光孔,通光孔对应于灯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珠发出的光从通光孔经透明调节罩射出,分隔框可对不同区域的灯珠发出的光起到防窜光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调节罩倾斜设置于壳体的头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节罩倾斜地设置于壳体的头部,使用者在使用时方便调节,且所占体积较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翘板式调节罩双向调节的方式,使底板两端的套柱分别对应地抵触于升温或降温的轻触开关上,通过控制pcb组件将熨烫温度调高或调低,具有调节过程较方便、不易损坏的效果;

2.采用在调节罩侧壁设置凸沿的方式,当调节罩向壳体内按压至一定深度后,凸沿与安装圈相抵,即可实现对调节罩按压深度进行限位;

3.采用在透明的调节罩内设置显示灯板显示熨烫温度、模式,并设置分隔框可起到防窜光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中:1、壳体;11、安装孔;2、安装圈;21、铰接孔;3、调节罩;31、铰接轴;32、凸沿;33、条形凹槽;4、底板;41、第一套柱;42、第二套柱;5、pcb盒;51、pcb板;52、第一轻触开关;53、第二轻触开关;6、复位弹簧;7、显示灯板;71、灯珠;8、分隔框;81、通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的熨斗,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壳体1,壳体1的前端上侧倾斜开设有腰形的安装孔11,安装孔11内设置有安装圈2,安装圈2的内壁开设有两个对称的铰接孔21,铰接孔21位于安装圈2的中部。安装孔11内铰接有与安装圈2相匹配的腰形的调节罩3,调节罩3的两侧中部设置有铰接轴31,调节罩3通过铰接轴31铰接于安装圈2上。将调节罩3倾斜地设置于壳体1的头部,使用者在使用时方便调节,且所占体积较小。

如图2-4所示,调节罩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4,底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两个套柱,套柱包括第一套柱41和第二套柱42,第一套柱41设置于底板4的左端,第二套柱42设置于底板4的右端。壳体1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pcb组件,pcb组件包括有pcb盒5及设置于pcb盒5内的pcb板51,pcb盒5上设置有两个与pcb板51电性连接的轻触开关,轻触开关包括第一轻触开关52和第二轻触开关53,第一轻触开关52与第一套柱41抵触配合,第二轻触开关53与第二套柱42抵触配合。第一套柱41和第二套柱42外均套设有复位弹簧6,复位弹簧6的上端抵于底板4,复位弹簧6的下端抵于pcb盒5外壁,复位弹簧6使底板4两端始终具有远离pcb组件的运动趋势,使底板4始终趋于平行于pcb盒5的状态。

如图2所示,调节罩3的顶面的边沿周向设置有凸沿32,凸沿32与安装圈2限位配合,调节罩3顶面的两端均开设有条形凹槽33,条形凹槽33对应位于套柱上方。调节罩3设置为透明状,调节罩3内设置有显示灯板7,显示灯板7与pcb板51电性连接,显示灯板7固定于底板4上,显示灯板7上设置有若干灯珠71,调节罩3内设置有分隔框8,分隔框8的底部开设有若干通光孔81,通光孔81对应于灯珠71。pcb板51通过显示灯板7控制灯珠71发光,使其将温度、模式透过调节罩3进行显示,使用者可更加直观地知晓使用过程中熨烫的温度,灯珠71发出的光从通光孔81经透明调节罩3射出,分隔框8可对不同区域的灯珠71发出的光起到防窜光的作用,且由于调节罩3位于壳体1头部上方,便于在使用时直接看到显示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在调节模式时,将调节罩3的右端向第二轻触开关53按压,使对应的第二套柱42抵触于第二轻触开关53,通过第二轻触开关53控制pcb板51即可实现模式的切换,将熨斗温度调高,按压调节罩3的左端时,底板4上的第一套柱41抵触于对应的第一轻触开关52,通过第一轻触开关52控制pcb板51将熨斗的温度调低,当温度调节至最低档时即为关闭状态,松开对调节罩3的按压后,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使调节罩3快速回复至初始状态,如此,通过调节罩3如翘板式按压,即可实现模式切换时双向调节,温度升降随意切换,具有调节过程更方便,且调节罩3不易损坏的效果。

当调节罩3向壳体1内按压至一定深度后,凸沿32与安装圈2相抵,实现对调节罩3按压深度进行限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