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生产用张紧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6915发布日期:2021-07-06 19:1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品生产用张紧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品生产用张紧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纺织品是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一种产品,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两大类,在机织或者收卷的时候,是将织件通过送卷筒和收卷辊进行传输,在传输的过程中因为织件被拉出来的长度可长可短,当织件被拉出来的长度过长,会导致弯曲或者打结,此时通常需要连接一个张紧装置拉紧织件。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一种纺织品生产用张紧度调节装置(公布号为cn209815308u),该专利技术通过螺纹板带动活动柱向下移动,使活动柱向下移动对布料本体进行张紧度调节,达到可以自动调节张紧力度的效果,但是该装置在对布料本体张紧过程中,布料本体底部缺少支撑结构,不利于布料本体的均匀性。
4.因此,发明一种纺织品生产用张紧度调节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纺织品生产用张紧度调节装置,通过设置支撑辊,张紧辊对纺织布本体的顶部进行施压,支撑辊对纺织布本体的底部进行支撑,以及矩形架的共同配合对纺织布本体进行张紧度调节,以解决布料本体底部缺少支撑结构,不利于布料本体的均匀性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品生产用张紧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架、张紧辊、纺织布本体与支撑辊,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承托辊,两个所述承托辊的背面均与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插接有升降板,所述张紧辊的正面插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张紧辊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板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架,所述支撑辊的正面插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支撑辊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与矩形架固定连接,所述承托辊、张紧辊、支撑辊的表面均与纺织布本体接触,所述纺织布本体贯穿矩形架并延伸至矩形架的外部。
7.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轴的表面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滑槽。
8.优选的,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正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滑槽与通孔的内壁相互匹配。
9.优选的,所述矩形架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均为弧形。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架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升降板的左侧
相互啮合。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插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顶部开设有升降孔,所述升降板位于升降孔的内壁。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辊,张紧辊对纺织布本体的顶部进行施压,支撑辊对纺织布本体的底部进行支撑,以及矩形架的共同配合对纺织布本体进行张紧度调节,支撑辊对穿过的纺织布本体提供支撑,避免纺织布本体在张紧过程中丧失均匀性,也能起到对纺织布本体的辅助定位,避免纺织布本体发生水平向偏移,影响下一步的收卷。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槽,利用滑槽与通孔内壁的匹配,当支撑辊在下降时,第二连接轴的两端在限位架内移动,即滑槽与通孔内壁相互滑动,因此通孔对第二连接轴的移动进行限位,进而对支撑辊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支撑辊左右摇摆,影响对纺织布本体支撑的效果。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孔,既能对纺织布本体起到引导作用,引导纺织布本体进入和移出矩形架,也对纺织布本体的纵向方向进行限位,而限位孔内顶壁与内底壁的弧形面能降低纺织布本体在进出矩形架时受到的阻力,提高运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紧辊侧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动齿轮侧视图。
20.图中:1、支架;2、支撑板;3、承托辊;4、固定板;5、升降板;6、张紧辊;7、第一连接轴;8、矩形架;9、支撑辊;10、第二连接轴;11、滑槽;12、限位架;13、通孔;14、限位孔;15、电机;16、主动齿轮;17、固定架;18、限位套;19、升降孔;20、纺织布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实施例1,参照附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纺织品生产用张紧度调节装置,包括支架1、张紧辊6、纺织布本体20与支撑辊9,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承托辊3,两个承托辊3的背面均与支撑板2转动连接,支撑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顶部插接有升降板5,张紧辊6的正面插接有第一连接轴7,第一连接轴7与张紧辊6转动连接,升降板5与第一连接轴7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轴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架8,支撑辊9的正面插接有第二连接轴10,第二连接轴10与支撑辊9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轴10与矩形架8固定连接,承托辊3、张紧辊6、支撑辊9的表面均与纺织布本体20接触,纺织布本体20贯穿矩形架8并延伸至矩形架8的外部;
23.进一步地,第二连接轴10的表面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滑槽11,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限位架12,限位架12的正面开设有通孔13,滑槽11与通孔13的内壁相互匹配,通过设置滑槽11,利用滑槽11与通孔13内壁的匹配,当支撑辊9在下降时,第二连接轴
10的两端在限位架12内移动,通孔13对第二连接轴10的移动进行限位,进而对支撑辊9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支撑辊9左右摇摆,影响对纺织布本体20支撑的效果;
24.进一步地,矩形架8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14,限位孔14的内顶壁与内底壁均为弧形,通过设置限位孔14,既能对纺织布本体20起到引导作用,引导纺织布本体20进入和移出矩形架8,也对纺织布本体20的纵向方向进行限位;
25.进一步地,固定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7,固定架1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轴贯穿固定架17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6,主动齿轮16与升降板5的左侧相互啮合,通过设置主动齿轮16,利用主动齿轮16与升降板5的啮合作用,使得升降板5的调节距离精细可控,从而实现对张紧度调节的精细化,满足不同布料的生产需求,使用便利;
26.进一步地,固定板4的顶部插接有限位套18,限位套18的顶部开设有升降孔19,升降板5位于升降孔19的内壁,通过设置限位套18,对升降板5的移动进行限位;
2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使用者将纺织布本体20缠绕在右侧承托辊3的表面,启动右侧承托辊3,对纺织布本体20进行收卷,此时启动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端旋转带动主动齿轮16旋转,主动齿轮16带动升降板5向下移动,升降板5带动第一连接轴7,第一连接轴7带动张紧辊6向下移动,对纺织布本体20进行张紧度调节,通过设置滑槽11,利用滑槽11与通孔13内壁的匹配,当支撑辊9在下降时,第二连接轴10的两端在限位架12内移动,通孔13对第二连接轴10的移动进行限位,进而对支撑辊9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支撑辊9左右摇摆,影响对纺织布本体20支撑的效果,通过设置限位孔14,既能对纺织布本体20起到引导作用,引导纺织布本体20进入和移出矩形架8,也对纺织布本体20的纵向方向进行限位,通过设置主动齿轮16,利用主动齿轮16与升降板5的啮合作用,使得升降板5的调节距离精细可控,从而实现对张紧度调节的精细化,满足不同布料的生产需求,使用便利,通过设置限位套18,对升降板5的移动进行限位。
28.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纺织品生产用张紧度调节装置,第一连接轴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矩形架8,支撑辊9的正面插接有第二连接轴10,第二连接轴10与支撑辊9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轴10与矩形架8固定连接,承托辊3、张紧辊6、支撑辊9的表面均与纺织布本体20接触,纺织布本体20贯穿矩形架8并延伸至矩形架8的外部。
29.该实施例使用场景为:通过设置矩形架8,第一连接轴7下降时带动矩形架8,矩形架8带动第二连接轴10,第二连接轴10带动支撑辊9向下移动,矩形架8带动部分纺织布本体20向下移动,张紧辊6与矩形架8的共同配合对纺织布本体20进行张紧度调节,支撑辊9对穿过的纺织布本体20提供支撑,避免纺织布本体20在张紧过程中丧失均匀性,也能起到对纺织布本体20的辅助定位。
30.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说明中电机15为现有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器件,具体型号可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同时电机15供电可为内置电源供电,也可为市电供电,具体的供电方式视情况选择,在此不做赘述。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