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面绒感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2873发布日期:2021-06-22 15:41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单面绒感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绒感面料,特别是一种单面绒感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面料独特性和风格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绒感面料由于具有立体的视觉效果,蓬松柔软的手感,则受到了用户的广泛追求。但绒感面料虽然具有舒适的手感,但在作为服装穿着时,绒面会与皮肤紧密接触而影响人体的正常排热,造成用户在穿着后闷热、不透气的负面感受,舒适性较差。此外,绒面在与人体的接触过程还容易产生静电,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穿着体验。因此,现有的绒感面料存在透气性差、容易产生静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面绒感面料。它具有透气性好、不易产生静电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单面绒感面料,包括下层面料和上层面料,下层面料和上层面料之间经第一经纱相互缝合,所述上层面料由第二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为抗静电纱,所述第二经纱包括涤纶长丝,涤纶长丝外部螺旋缠绕有涤纶预取向丝。

前述的单面绒感面料中,所述下层面料由第三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第三经纱和第二纬纱均为棉纱。

前述的单面绒感面料中,所述第一经纱为导电纤维混纺纱。

前述的单面绒感面料中,所述第一纬纱为涤纶弹力纱。

前述的单面绒感面料中,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按1:3的数量比例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由涤纶长丝和涤纶预取向丝复合而成的第二经纱,可以使第二经纱因纱线收缩率的差异形成拱起的外形,从而产生绒面感;通过下层面料和上层面料的相互缝合,则能够使下层面料对上层面料形成遮挡,使本实用新型仅会形成单面的绒感效果,提高其透气性和舒适性;通过由抗静电纱织成的第一经纱,一方面可以形成一个贯穿下层面料和上层面料排气通道,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另一方面具有防静电的功能,可以缓解上层面料在与外部接触时产生的静电,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舒适性;通过由涤纶弹力纱织成的第一纬纱,还能够对面料整体提供稳定的回弹性能,进而使实用新型保持稳定的外形和绒面结构,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耐久性。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透气性好、不易产生静电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层面料的编织示意图;

图3是第二经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下层面料,2-上层面料,3-第一经纱,4-第二经纱,5-第一纬纱,401-涤纶长丝,402-涤纶预取向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单面绒感面料,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下层面料1和上层面料2,下层面料1和上层面料2之间经第一经纱3相互缝合,所述上层面料2由第二经纱4和第一纬纱5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3为抗静电纱,所述第二经纱4包括涤纶长丝401(fdy丝),涤纶长丝401外部螺旋缠绕有涤纶预取向丝402(poy丝)。

所述下层面料1由第三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第三经纱和第二纬纱均为棉纱。

所述第一经纱3为导电纤维混纺纱。

所述第一纬纱5为涤纶弹力纱。

所述第一经纱3和第二经纱4按1:3的数量比例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编织时将下层面料1和上层面料2经第一经纱3进行缝合,通过棉纱编织而成的下层面料1能够避免绒面与用户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人体与绒面直接接触产生的闷热感,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和舒适性;通过由导电纤维混纺纱织成的第一经纱3,则能够进一步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并起到防静电的功能,从而缓解上层面料2在接触时产生的静电效果,提高面料的舒适性。



技术特征:

1.单面绒感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面料(1)和上层面料(2),下层面料(1)和上层面料(2)之间经第一经纱(3)相互缝合,所述上层面料(2)由第二经纱(4)和第一纬纱(5)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3)为抗静电纱,所述第二经纱(4)包括涤纶长丝(401),涤纶长丝(401)外部螺旋缠绕有涤纶预取向丝(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绒感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面料(1)由第三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第三经纱和第二纬纱均为棉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绒感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3)为导电纤维混纺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绒感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纬纱(5)为涤纶弹力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绒感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3)和第二经纱(4)按1:3的数量比例排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面绒感面料,包括下层面料(1)和上层面料(2),下层面料(1)和上层面料(2)之间经第一经纱(3)相互缝合,所述上层面料(2)由第二经纱(4)和第一纬纱(5)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3)为抗静电纱,所述第二经纱(4)包括涤纶长丝(401),涤纶长丝(401)外部螺旋缠绕有涤纶预取向丝(402)。本实用新型具有透气性好、不易产生静电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方国健;方景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南浔金吉宝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06.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