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8095发布日期:2021-08-03 13:1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圆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编织机械,特别是一种塑料圆织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料圆织机中,梭轮与上、下门圈接触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在上、下门圈上设置内八字结构的轨道面,即上门圈设置的上轨道面与下门圈设置的下轨道面之间的距离由外向内逐渐变大,例如cn201367513y中公开的结构,梭子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由上、下轨道面承受,梭轮会直接碾压从上、下轨道面上经过的经丝,不利于低强度扁丝的编织;二是将上、下轨道面都设置成平面结构,例如cn109023665a中公开的结构,在上、下门圈之间设置滚轮或钢筘,梭子高速运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由滚轮或钢筘来承受,同时梭子的梭前轮必须与内尺码环抵牢,否则梭子会从上、下门圈上掉落下来;三是在上、下门圈上设置外八字结构的轨道面,即上门圈设置的上轨道面与下门圈设置的下轨道面之间的距离由外向内逐渐变小,例如cn105088494a中公开的结构,其中的梭轮设计成圆柱轮或圆锥轮,与轨道面之间为具有一定宽度的面接触,因此梭轮会直接碾压从上、下轨道面上经过的经丝,也不利于低强度扁丝的编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塑料圆织机,减少梭轮对经丝的碾压,有利于低强度扁丝的编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圆织机,包括主机,主机包括上门圈、下门圈、梭子和尺码环,上门圈的下表面设有上轨道面,上轨道面从内向外由下向上倾斜设置,下门圈的上表面设有下轨道面,下轨道面从内向外由上向下倾斜设置,上门圈与下门圈之间设有多个滚轮,滚轮位于上轨道面和下轨道面的外侧,所有滚轮形成供梭子圆周运行的滚动轨道,梭子包括梭体、上梭轮、下梭轮和梭臂,上梭轮安装在梭体的上侧,下梭轮安装在梭体的下侧,梭臂从梭体向尺码环延伸,上梭轮的外周侧面在其中心截面上呈圆弧状使上梭轮与上轨道面之间点接触,下梭轮的外周侧面在其中心截面上呈圆弧状使下梭轮与下轨道面之间点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梭臂的内端转动连接有导纬轮,导纬轮位于尺码环的外周,纬丝从导纬轮的上侧或下侧引出,经丝从导纬轮的上、下两侧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梭臂的内端固定有导纬杆,导纬杆上设有引纬孔,纬丝从引纬孔中引出,经丝从导纬杆的上、下两侧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上轨道面倾斜的角度为α,α=5°~30°。

进一步的,所述下轨道面倾斜的角度为β,β=5°~30°。

进一步的,所述上梭轮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梭子的运行平面;或者,所述上梭轮的中心轴线平行于上轨道面。

进一步的,所述下梭轮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梭子的运行平面;或者,所述下梭轮的中心轴线平行于下轨道面。

进一步的,所述梭子包括梭体,梭体上设有安装上梭轮的上安装面,上梭轮的中心轴线垂直于上安装面。

进一步的,所述梭子包括梭体,梭体上设有安装下梭轮的下安装面,下梭轮的中心轴线垂直于下安装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设计上梭轮的外周侧面在其中心截面上呈圆弧状,因此无论上梭轮的外周侧面的哪个位置与上轨道面接触都是点接触,同样的,由于下梭轮的外周侧面在其中心截面上呈圆弧状,因此无论下梭轮的外周侧面的哪个位置下轨道面接触都是点接触。梭子在运动过程中,受离心作用的影响会进入离心状态,上梭轮会保持远离上轨道面的趋势,使得上梭轮与上轨道面只是简单的物理接触,上梭轮基本不会对上轨道面产生作用力,也就基本不会形变,下梭轮也会保持远离下轨道面的趋势,下梭轮与下轨道面也是简单的物理接触,下梭轮基本不会对下轨道面产生作用力,也基本不会形变,因此梭轮与轨道面之间的接触是面积非常小的接触面,再利用上梭轮和下梭轮的结构设计使得点接触得以实现,能够大大减少上梭轮、下梭轮在经丝经过上轨道面和下轨道面时对经丝的碾压,非常有利于低强度扁丝的编织。同时由上轨道面、下轨道面配合滚轮对梭子在径向和垂直方向上实现限位,可以保持梭子在做圆周运动时的稳定性,不会从上、下门圈之间脱落出现飞梭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圆织机中主机部分结构的俯视图(无上门圈);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门圈与下门圈之间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梭子安装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梭子安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料圆织机,包括主机,如图1至图3所示,主机包括上门圈1、下门圈2、梭子3和尺码环4,上门圈1的下表面设有上轨道面11,上轨道面11从内向外由下向上倾斜设置,下门圈2的上表面设有下轨道面21,下轨道面21从内向外由上向下倾斜设置,上门圈1与下门圈2之间设有多个滚轮5,滚轮位于上轨道面和下轨道面的外侧,所有滚轮5形成供梭子3圆周运行的滚动轨道,梭子3包括梭体30、上梭轮31、下梭轮32和梭臂33,上梭轮安装在梭体的上侧,下梭轮安装在梭体的下侧,上梭轮31的外周侧面在其中心截面上呈圆弧状使上梭轮31与上轨道面11之间点接触,下梭轮32的外周侧面在其中心截面上呈圆弧状使下梭轮32与下轨道面21之间点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上梭轮31的外周侧面在其中心截面上呈圆弧状,因此无论上梭轮31的外周侧面的哪个位置与上轨道面11接触都是点接触,同样的,由于下梭轮32的外周侧面在其中心截面上呈圆弧状,因此无论下梭轮32的外周侧面的哪个位置下轨道面21接触都是点接触。前面提到的点接触,不是几何定义的点,而是指面积非常小的接触面,梭子3在运动过程中,受离心作用的影响会进入离心状态,上梭轮31会保持远离上轨道面的趋势,使得上梭轮31与上轨道面11只是简单的物理接触,上梭轮31基本不会对上轨道面11产生作用力,也就基本不会形变,下梭轮32也会保持远离下轨道面的趋势,下梭轮32与下轨道面21也是简单的物理接触,下梭轮32基本不会对下轨道面21产生作用力,也基本不会形变,因此梭轮与轨道面之间的接触是面积非常小的接触面,再利用上梭轮和下梭轮的结构设计使得点接触得以实现,能够大大减少上梭轮31、下梭轮32在经丝经过上轨道面11和下轨道面21时对经丝的碾压,非常有利于低强度扁丝的编织。同时由上轨道面11、下轨道面21配合滚轮5对梭子3在径向和垂直方向上实现限位,可以保持梭子3在做圆周运动时的稳定性,不会从上、下门圈2之间脱落出现飞梭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梭臂33的内端转动连接有导纬轮34,导纬轮34位于尺码环的外周,纬丝从导纬轮34的上侧或下侧引出,经丝从导纬轮34的上、下两侧穿过。纬丝贴着导纬轮34运动,导纬轮34旋转会减少对纬丝的磨损,有利于保障编织质量。由于梭子通过上、下轨道面和滚轮实现了限位,因此可以简化结构让导纬轮34相对尺码环悬空或者简单地搭在内尺码环上,不再需要导纬轮34去抵牢内尺码环来防止飞梭,导纬轮34与尺码环之间不存在配合关系,不仅能够简化梭子3的安装工作,便于梭子3的安装、更换,而且尺码环不会对梭子运动产生阻力,提高梭子运动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除了采用导纬轮34,也可以采用导纬杆,导纬杆固定于梭臂的内端,导纬杆上设有引纬孔,纬丝从引纬孔中引出,经丝从导纬杆的上、下两侧穿过,纬丝从纬丝锭上放卷出来经过引纬孔改变方向,然后穿插到上、下两层的经丝之间实现编织。

由于上门圈1是一个回转的环形结构,因此上轨道面11实际上是一个倒圆锥面,上轨道面11倾斜的角度为α,可以控制α=5°~30°,例如本实施例中为10°。由于上、下门圈2的间距需要满足经丝的开交和通过需要,不能设计得过小,因此上轨道面11与下轨道面21之间的距离不会过小,同时为了保证同时上轨道面11又需要具有一定的宽度,避免上梭轮31脱离上轨道面11导致梭子3飞梭,α不宜设计过小和过大。同样的道理,下轨道面21倾斜的角度为β,可以选择β=5°~30°,例如本实施例中为10°。一般情况下α=β,上、下门圈结构对称,具备通用性,便于加工。

考虑到梭子3通过滚轮5和上、下轨道面21实现径向限位,因此为方便梭子3的装拆,会设计上梭轮31通过偏心结构来安装,在装拆过程中,会松开上梭轮31,让上梭轮31处于偏心状态,让上梭轮31上沿到下梭轮32下沿的距离小于上、下轨道的最小间距,梭子3安装好之后,再转动偏心结构将上梭轮31安装到位,因此为方便调整偏心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上梭轮31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梭子3的运行平面,梭子3上方的操作空间充足,工人操作起来更顺手。在上梭轮31调整位置不够装拆的情况下,可以将下梭轮32也选择采用偏心结构安装,因此也可以选择下梭轮32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梭子3的运行平面m,方便工人操作。另外,上梭轮31与下梭轮32的结构及安装结构对称,通用性好。

梭体30上设有安装上梭轮31的上安装面301,由于塑料圆织机的工作环境具备高粉尘的特性,为了防止上梭轮31与上安装面301之间堆积粉尘,上梭轮31的中心轴线垂直于上安装面301,让上梭轮31与上安装面301之间保持均匀的间距,上梭轮31高速旋转时也容易将其中的粉尘甩出。同样的道理,梭体30上设有安装下梭轮32的下安装面302,下梭轮3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下安装面302。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梭轮31的中心轴线平行于上轨道面11,使得上梭轮31的外周侧面的顶点与上轨道面11接触,对经丝可能产生的碾压程度最小。同样的道理,下梭轮32的中心轴线平行于下轨道面21,使得下梭轮32的外周侧面的顶点与下轨道面21接触,对经丝可能产生的碾压程度最小。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