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辅助拖轮装置的曲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0385发布日期:2021-07-27 13:5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辅助拖轮装置的曲腕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设有辅助拖轮装置的曲腕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曲腕机行业也推陈出新,在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曲腕机上都会配有变速箱,并通过该变速箱来拖动位于曲腕机压脚后的辅助拖轮装置,使得该辅助拖轮装置与曲腕机转动相同步,实现辅助拖布与缝纫的相同步。

中国实用新型201621084929.8公开了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变速箱,通过变速箱上的偏心输入轴以及单向转动输出轴来实现辅助拖轮装置与曲腕机转动相同步。

但在该变速箱驱动辅助拖轮装置时,曲腕机每转动一次来实现一段拖布,每段拖布的距离相固定;同时,该实用新型通过偏心轴进行曲腕机的单向转动,偏心轴驱动的时候,会有近一半的时间下,输出轴处于静止状态,即该辅助拖布装置仅有一半缝制时间来进行拖布;如果单次拖布距离过大,会因拖布距离过长而导致缝制异常,使其衣物上的走线参差不齐影响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减少每段拖布距离,增加拖布段数来增加曲腕机拖布稳定性的设有辅助拖轮装置的曲腕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设有辅助拖轮装置的曲腕机,包括

曲腕机主体,曲腕机主体上设有转动主轴;

变速箱壳体,固定在曲腕机一侧;

输入轴,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壳体中,所述输入轴设有伸出端一,伸出端一与所述转动主轴相传动连接;

输出轴,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壳体中,所述输出轴设有伸出端二,伸出端二连接有辅助拖轮装置;

所述输入轴上设有若干相错的偏心段,各偏心段上均设有输入轴套,所述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输入轴套相对应的输出轴套;所述各输入轴套与各输出轴套之间均设有连板;当所述转动主轴转动时,转动主轴经输入轴至输出轴来带动所述辅助拖轮装置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伸出端一上设有同步轮,同步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转动主轴相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拖轮装置包括设置在伸出端二末端的动力轮;还包括从动轮,动力轮与从动轮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辅助拖轮装置设置在曲腕机的压脚后,用于通过动力轮带动从动轮处的传动带,来拖动压脚后的布料。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拖轮装置中还转动设有一摆杆,摆杆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轮,摆杆另一端为驱动端,通过操作所述驱动端来使摆杆沿固定点转动,进而调整从动轮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中设有多星轮滚子契面单向卡位结构,用于使所述输出轴单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壳体中还设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包括转动设置在输入轴套上的支架,支架的另一端上连接有调节柱,调节柱与输入轴套之间还设有调节板;通过转动所述支架来移动所述调节柱,从而带动所述输入轴套转动,进而调整输入轴套与输出轴套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u形,支架包括两延伸端,和用来连接两延伸端的连接端;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突起设置在变速箱壳体外,通过驱动突起的调节杆来转动所述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上设有蜗轮,蜗轮连接有蜗杆,蜗杆的另一端上设有调节手柄;通过转动所述调节手柄来转动所述支架。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段偏心段,并调整输出轴每次转动所造成的行进距离,从而使得曲腕机的转动主轴每转动一圈,输出轴行进多次,从而将一次拖布工作分解成多组工序,从而使得拖布的适合更为平滑,增加衣物缝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曲腕机的示意图;

图2是变速箱壳体的示意图;

图3是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输入轴与输出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壳体上的蜗杆处的示意图;

图7是辅助拖轮装置处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1、曲腕机主体;11、转动主轴;2、变速箱壳体;3、输入轴;31、伸出端一;311、同步轮;32、偏心段;33、输入轴套;4、输出轴;41、伸出端二;42、输出轴套;43、多星轮滚子契面单向卡位结构;5、连板;6、辅助拖轮装置;61、动力轮;62、从动轮;63、摆杆;631、驱动端;64、伸缩缸;7、调节器;71、支架;711、延伸端;712、连接端;72、调节柱;73、调节板;74、调节杆;75、蜗轮;76、蜗杆;77、调节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设有辅助拖轮装置的曲腕机,包括曲腕机主体1,用来缝制衣物,曲腕机主体1上设有转动主轴11,通过转动主轴11来带动曲腕机主体1进行工作;曲腕机主体1一侧设有变速箱壳体2,变速箱壳体2中设有输入轴3与输出轴4,输入轴3与输出轴4分别于变速箱壳体2外设有伸出端一31与伸出端二41,所述伸出端一31与所述转动主轴11相传动连接,所述伸出端二41连接有辅助拖轮装置6。如图1、2、7所示,所述伸出端一31上设有同步轮311,同步轮311与转动主轴11之间设有同步带,通过同步带来进行传动连接。所述辅助拖轮装置6包括设置在伸出端二41末端的动力轮61,还包括从动轮62,动力轮61与从动轮62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辅助拖轮装置6设置在曲腕机主体1的压脚后,用于通过动力轮61带动从动轮62处的传动带,来拖动压脚后的布料。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3上设有若干相错的偏心段32,各偏心段32上均设有输入轴套33,所述输出轴4上设有与所述输入轴套33相对应的输出轴套42;所述各输入轴套33与各输出轴套42之间均设有连板5;当所述转动主轴11带动时,同时经输入轴3至输出轴4来带动所述辅助拖轮装置6工作。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偏心段32设有两段,偏心段32的偏心部分分别朝向输入轴3的左右两侧,使各偏心端相错开;所述输入轴套33与输出轴套42上均设有凸起部,凸起部具体为两块连接板,连接板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连板5插设在两块连接板之间,并连接所述转轴,从而实现输入轴套33、输出轴套42与连板5的转动连接。

曲腕机主体1在工作的时候,所述转动主轴11转动,带动所述输入轴3转动,输入轴3转动使得偏心段32转动,偏心段32转动带动所述输入轴套33做前后往复运动,通过其往复运动经连板5带动所述输出轴套42往复运动,进而使所述输出轴4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轴4中设有多星轮滚子契面单向卡位结构43,其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中国实用新型201621084929.8所公开的结构,该结构用于使所述输出轴4单向转动,进而在输出轴套42往复移动的时候,输出轴4不因输出轴套42的往复运动而反转。

此时,由于存在多组偏心段32,在转动主轴11转动一圈的情况下,会带动所述输出轴4转动与偏心段32数量一样的次数;假定输入轴3与转动主轴11之间的传动比为一比一,那么输入轴3转动一圈,输入轴3上的两偏心段32均转动一圈,由于偏心段32相错设置,其会分别依次驱动所述输出轴套42往复摆动,而输出轴4上设有多星轮滚子契面单向卡位结构43,故输出轴4只会在输出轴套42与输出轴4单向转动方向一致的时候被输出轴套42向前带动转动,最终在相错的偏心段32的驱使下使输出轴4转动两次,从而带动所述辅助拖轮装置6拖动两次;使用者通过调整每次拖动的距离,使得多段拖布的总距离与原先一段拖布的距离相当,从而在转动主轴11转动一圈的情况下,实现多段拖布,相比于原先的一段拖布,多段拖布更为平滑,增加衣物缝制的品质。使用者可以通过增加偏心段32的段数,来增加拖布次数,或是增加转动主轴11与输入轴3的传动比来进行改进。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输入轴3与转动主轴11之间的传动比,或是通过调整偏心段32数量来调整单次缝制时的拖动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壳体2中还设有调节器7,调节器7用于调整每次拖布所拖动的距离,即每次输出轴4所转动的角度大小。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器7包括转动设置在输入轴套33上的支架71,支架71的另一端上连接有调节柱72,调节柱72与输入轴套33之间还设有调节板73;当转动所述支架71时,支架71带动所述调节柱72沿支架71转动点转动,但由于调节柱72与输入轴套33支架71设有调节板73,故在调节柱72移动的时候,同时会带动所述输入轴套33转动,输入轴套33的转动导致输入轴套33与连板5的转动连接点位置发生变化,进而缩短或增加其转动点与输出轴套42的位置,最终改变输入轴3与输出轴4之间传动情况,实现每次输出轴4所转动角度大小的改变。

如图3、5所示,所述支架71为u形,支架71包括两延伸端711,和连接两延伸端711的连接端712;所述支架71的一侧设有调节杆74,调节杆74突起设置在变速箱壳体2外,通过驱动突起的调节杆74来转动所述支架71。所述调节杆74的一端上设有蜗轮75,蜗轮75连接有蜗杆76,蜗杆76的另一端上设有调节手柄77;通过转动所述调节手柄77来转动所述支架71。使用者也可以直接驱动所述调节杆74来进行转动,但增设蜗轮蜗杆机构可以使调整更为省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变速箱的调节器7来直接调整有辅助拖轮装置6的拖布距离,相比现有的拖布装置,本实用新型将变速与辅助拖轮装置6相整合,无需再在辅助拖轮装置6上增加调整拖布距离的组件,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辅助拖轮装置6中还转动设有一摆杆63,摆杆63一端连接所述从动轮62,摆杆63另一端为驱动端631,通过操作所述驱动端631来使摆杆63沿固定点转动,进而调整从动轮62的位置,并通过调整从动轮62的位置,来调整从动轮62的抵接力度,以适应不同厚度的衣料。本实用新型中在摆杆63的另外一端上设有伸缩缸6464,通过伸缩缸64驱动的形式来实现摆杆63的转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