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3263发布日期:2021-08-24 12:3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领域,并且特别涉及一种缝纫机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一般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部分组成。机头是缝纫机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配合,循环工作,把缝料缝合起来。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压脚作为缝纫机上不可或缺的结构件,在利用缝纫机缝制布料的过程中,压脚对布料的表面施加压力。现有缝纫机的压脚固定于缝纫机的压板,在缝制布料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时刻调整并引导进入压脚下方的布料,这样是为了保证在缝合、锁边等过程中能够整齐缝制布料,提高产品的质量。

但是,按照上述的方式缝制布料存在诸多的缺陷,例如,对于布料进行止口包边时,目前采用的方式为:工作人员先用于将织带对折,并包在布料边缘处,然后按着织带及布料随牙板传送,缝纫机缝线以实现对布料止口包边。按以上方式要分两道工序完成,其工作效率极低,且在送料过程中极易出现相互走位的现象,导致频繁返工,对生产者造成极大的困扰。电动缝纫机,现代服装企业必备的服装缝制设备。电动缝纫机具有智能化、轻巧、易操作、安全等特点,能够快速对衣服进行缝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为了配合电动缝纫机快速缝纫,需要很多辅助工具,以便提高缝纫效率,而且,在缝纫衣服时,需要对缝接处的布料进行压花包边,采用传统的人工包边,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包边不均匀质量差,大大降低了包边缝纫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的人工包边,导致包边工作效率极低,且在送料过程中极易出现相互走位的现象,导致频繁返工,对生产者造成极大的困扰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缝纫机构,包括压脚杆和压脚,压脚远离压脚杆的末端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导向件,且压脚靠近导向件一端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间隙,压脚靠近导向件的一端的侧边固定设置有挡板件,挡板件与压脚之间设置有供织带穿设的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贯通连接。凭借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和挡板件的设置,使得在织带折边的同时进行缝纫,实现便捷高效的包边和缝合操作,解决了人工包边带来的效率低和缝纫质量不均匀的问题。

优选的,压脚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切除待缝纫物边缘多余边料的切刀。凭借切刀的设置实现待缝纫物的布边进行剪切的同时进行缝纫操作。

进一步优选的,挡板件设置在切刀与压脚之间。挡板件的设置,便于对织带进行折边处理,使之形成“c”结构沿缝纫方向移动。

优选的,压脚包括压脚板、缝纫针孔和第一间隙,缝纫针孔和第一间隙开设于压脚板靠近挡板件一侧。第一间隙与挡板件的设置,便于对织带进行折边处理。

优选的,压脚远离挡板件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平行于缝纫方向的限位条。凭借限位条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折边的规整性,或者也可使待缝纫物切口的整齐划。

进一步优选的,限位条与缝纫针孔的圆心距离取自0.1-0.3mm的区间范围。通过设置限位条与缝纫针孔圆心的距离,可以实现不同工艺压线宽度的要求。

进一步优选的,限位条的厚度大于织带和/或待缝纫物的厚度。凭借限位条厚度的设置,使得织带和/或待缝纫物在移动的过程中,不超过限位条,使得缝纫线条和/或待缝纫物的切面规整笔直。

优选的,导向件为内部中空的扁平长方体且首尾两端设置有敞口。凭借中空扁平的结构,使得织带平整移动,避免打结。

进一步优选的,导向件靠近第一间隙的敞口端设置有沿轴向向外延伸形成扩口的翻边。凭借翻口的设置,使得织带平滑至第一间隙内并延伸至压脚的底部。

优选的,导向件相对于压脚底部倾斜30°-45°。导向件与压脚倾角的设置,便于留下相对足够的空间,使得待缝纫物置于压脚下,且倾角的设置同时也便于织带的平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缝纫机构,通过设置第一间隙、导向件、第二间隙和挡板件,使得工作人员不用先将织带对折,并包在布料边缘处,然后按着织带及布料随牙板传送,缝纫机缝线以实现对布料止口包边,避免需要人工分两道工序完成。解决了人工操作导致包边工作效率极低,且在送料过程中极易出现相互走位的现象,导致频繁返工,对生产者造成极大的困扰等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提供对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将容易认识到其它实施例和实施例的很多预期优点,因为通过引用以下详细描述,它们变得被更好地理解。附图的元件不一定是相互按照比例的。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对应的类似部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缝纫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缝纫机构的仰视图;

关于附图标记的描述:1.压脚杆,2.压脚,3.导向件,4.挡板件,5.切刀,6.限位条,21.缝纫针孔,22.第一间隙,23.压脚板,31.敞口,41.第二间隙,51.刀刃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考附图,该附图形成详细描述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其中可实践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具体实施例来示出。对此,参考描述的图的取向来使用方向术语,例如“顶”、“底”、“左”、“右”、“上”、“下”等。因为实施例的部件可被定位于若干不同取向中,为了图示的目的使用方向术语并且方向术语绝非限制。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或可以做出逻辑改变,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以下详细描述不应当在限制的意义上被采用,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参考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缝纫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缝纫机构包括设置左右固定在缝纫机上的压脚杆1和切刀5,以及与压脚杆1底部通过铰接部24和弹簧可调整连接的压脚2,弹簧设置于铰接部24内,压脚2与压脚杆1通过设置在铰接部24上的插销可调整地连接。压脚2由铰接部24、压脚板23和导向件3一体焊接构成,铰接部24和导向件3分别位于压脚板23的前后端,且导向板3固定焊接与压脚板23的末端的上表面,压脚板23靠近切刀5的一侧沿缝纫物的缝纫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间隙22和缝纫针孔21,导向件3设置为内部中空的扁平方长体结构,且两端设置有敞口31,其中,靠近第一间隙22的敞口31沿轴向向外延伸形成扩口翻边,翻边与第一间隙22的侧边弧形过渡连接,便于织带通过导向件3的腔体,从导向件3靠近第一间隙22的敞口平顺通过第一间隙22引导至压脚板23的底部。压脚板23靠近切刀5的一侧并靠近导向件3的方向的侧边焊接有挡板件4,且挡板件4与压脚2形成第二间隙41,挡板件4可垂直于第二间隙41设置,织带通过第一间隙22延伸至压脚板23的底部,并折边通过第二间隙41,构成“c”字型结构,沿着缝纫方向随待缝纫物一起移动,实现对织带进行对折以获得折边效果并根据实际要求固定在待缝纫物的边缘处,最后在压脚板23的按压下,织带及待缝纫物随牙板传送,缝纫机的缝纫针从缝纫针孔21缝线以实现对待缝纫物止口单边包边,这样操作更加便捷高效,且效率高,其仅通过一个工序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可提高工作效率,且在送料过程中可避免出现相互走位的现象,以保证缝纫质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导向件3设置在压脚板23远离压脚杆1的末端表面,且导向件3相对于压脚板23的倾斜角度a取至30°-45°的区间范围,该区间范围的设置便于将织带沿导向件3的腔体滑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切刀5包括平行于缝纫方向设置的刀刃结构51,切刀5固定在挡板件4的外侧,并与挡板件4的之间的距离设置越小越好,便于对待缝纫物边缘多余的边料进行切除,保证织带对于止口整齐规整的缝纫处理。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压脚2远离压脚杆1一端的压脚板23设置为圆弧向上翘起,使得在压脚板23的前端翘起的时候,待缝合物能够顺利的放置进入压脚2的下方,铰接的压脚2在压脚杆1被驱动提起的时候,进而使得压脚1的前端能够顺利的进行压合,以对需要进行待缝合物进行抵接限位。进一步优选的,导向件3焊接在压脚板23的上翘部的上表面,使得导向件3与压脚板23的底端形成一定的倾角,该倾角的设置可以根据与压脚板23的焊接点确定,便于织带沿缝纫方向,依次通过导向件3腔体、第一间隙22和第二间隙41,完成折边移动的操作,提高缝纫效率且保证缝纫质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缝纫机构的仰视图。如图2所示,压脚板23远离挡板件4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限制织带和/或待缝纫物的限位条6,且限位条6与缝纫针孔2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d设置为0.1-0.3mm,具体参数取值,根据实际生产中压线的宽度设置。待缝纫物从最右边的压脚板23的底部进入压脚2的正下方,切刀5将待缝纫物多余的布料切除,织带从导向件3中的右边敞口进入,沿导向件3的腔体方向,从导向件3中靠近第一间隙22的敞口出来,通过第一间隙22延伸至压脚2的下方,并在第二间隙41和限位条6的作用下,使得织带呈“c”形状跟待缝纫物在压牙传输下一起沿缝纫方向移动,且织带底部的边缘在限位条6的限位下沿缝纫方向和待缝纫物一起进行送料缝纫,避免出现相互走位的现象。优选的,限位条6的厚度根据待缝纫物的厚度和/或织带的厚度设置,便于限位条6对织带和/或待缝纫物的进行限位,限位条6与切刀5的配合,使得待缝纫物在缝纫方向上边移动边切除多余的布料,使得切口更加笔直规整。限位条6与第一间隙22、第二间隙41的配合,使得织带更加笔直地沿缝纫方向与待缝纫物一起进行送料缝纫。

缝纫机构的操作步骤及原理如下:

1、将待缝纫物从压脚3的下方进行穿设,同时将压脚2翘起的前端压合在布料上;

2、将织带从导向架3的远离第一间隙22的敞口穿入,并且第一间隙22处将织带引导进入压脚2的下方,通过第二间隙41、限位条6和挡板件4的共同作用,使得织带呈“c”结构,单边折边地和待缝纫物进行叠加以等待缝合;

3、启动缝纫机机体,对待缝纫物进行缝合的同时进行对穿入在压脚2底部的折边的一侧进行缝合,同时位于压脚2一侧的切刀5对待缝纫物的边缘多余的边料进行切除。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和改变。以该方式,如果这些修改和改变处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的范围内,则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涵盖这些修改和改变。词语“包括”不排除未在权利要求中列出的其它元件或步骤的存在。某些措施记载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的简单事实不表明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用于获利。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当被认为限制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