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阻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558004发布日期:2021-09-08 01:0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阻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阻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消费者对衣着的要求逐渐趋向多样化、多功能化,例如沙滩服、登山服等户外休闲服装面料市场的需求逐渐旺盛,但户外休闲服装面料对产品的阻燃和抗菌等功能性要求较高,常用工艺是对涤纶等化纤长丝面料进行涂层等后整理,制成具有阻燃和抗菌等功能的功能性面料。但上述工艺生产出来的户外休闲面料存在后加工环节多、透气透湿性差、功能持久性差的缺陷。利用不同纤维的性能各异,各具优缺点,通过混纺交织复合可以取长补短,大大改善户外休闲面料的性能。但由纤维组成的纺织品面料,由于其式物体形状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利于微生物附着,成为微生物生存、繁殖的良好寄生体。寄生体除了对人体的危害之外还会污染纤维,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影响,现在市场上的抗菌面料一般采用棉纤维、竹炭纤维等材料纺织而成,但是面料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特别在医疗方面,一般的面料抗菌效果不明显,保健效果功能更是微乎其微,完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3.专利cn106072942a公开了一种纳米抗菌面料,包括: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纳米氧化锌、纳米玉石粉、竹炭纤维、甲壳素纤维、纳米银离子纤维、乙氧基喹啉、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醋酸纤维,所述的纳米抗菌面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以下重量份:氟丙烯酸酯聚合物1

4份、纳米氧化锌2

5份、纳米玉石粉3

6份、竹炭纤维2

4份、甲壳素纤维5

10份、纳米银离子纤维1

7份、乙氧基喹啉2

5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3

6份、醋酸纤维1

5份。该发明提供的纳米抗菌面料,环保无污染、成本低廉、柔软滑爽,悬垂性好,透气保暖,保暖性好。然而,纳米材料与面料基材相容性不佳,面料抗菌性能稳定性不佳,且使用的纳米银离子纤维价格较高。
4.专利cn 106048844 b公开了一种阻燃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将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混纺织造:蛭石改性涤纶纤维10

20份,棉纤维40

80份,莫代尔纤维10

30份,锦纶纤维10

30份,天竹纤维40

80份,云母纤维10

20份,天丝5

20份;然后经过抗菌整理液处理。该面料具有阻燃、抗菌功能,而且制备的面料柔软、凉爽、抗起球、透气、吸湿性好,但原料蛭石改性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复杂,从而提高了原料成本。
5.因此如何制得的一种同时具有高效阻燃、抗菌性能的面料,并提高其柔软性、透湿性、功能持久性等也是当今开发多功能面料的一个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菌阻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改性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混合纺纱,制得的面料对于抗菌抑菌、防霉、防虫、阻燃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阻燃面料,该面料是由改性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按照质量比为(0.85

1):1制成;所述改性棉纤维中添加了5

10wt%的抗菌阻燃添加剂,所述抗菌阻燃添加
剂为将抗菌剂和纳米氧化铝微球包被于壳聚糖

肉豆蔻酸复合的笼形结构中,所述抗菌剂的含量为1

7wt%;所述纳米氧化铝微球的含量为15

22%。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菌阻燃添加剂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s1.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水相;s2.将铝酸三烷基酯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铝酸酯偶联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油相;s3.将所述油相和所述水相混合后进行均质乳化,得到乳液,滴加氨水调节ph为9

10,反应10

15h,得到微球乳液,抽滤、干燥、煅烧、研细得到纳米氧化铝微球干粉;s4.将纳他霉素、肽聚糖水解酶、溶菌酶中的至少一种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总蛋白浓度为0.5

2mg/ml的抗菌剂溶液;s5.将壳聚糖溶解于0.5

10wt%的乙酸溶液中,使其浓度为2.5

5mg/ml,得到壳聚糖溶液;s6.将肉豆蔻酸溶于乙醇中,制成浓度为1.5

2.5mg/ml的肉豆蔻酸溶液;s7.将壳聚糖溶液和肉豆蔻酸溶液混合,室温搅拌10

20min后,然后加入抗菌剂溶液,继续搅拌10

15min,然后加入纳米氧化铝微球干粉,超声分散10

30min,按最终体系总量的1.5

3wt%的比例加入京尼平,继续搅拌至体系呈凝胶状,滴加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6

7.5,常温下固化20

35min,真空低温干燥,得到抗菌阻燃添加剂。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磺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十八烷基苯磺酸钠、十八烷基磺酸、硬脂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铝酸三烷基酯选自铝酸三异丙酯、铝酸三甲酯、铝酸三苄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铝酸酯偶联剂选自dl

411、dl

411af、dl

411d、dl

411df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醚、乙酸乙酯、吡啶中的至少一种。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乳化条件为15000

20000r/min转速下乳化5

10min;所述煅烧条件为500

700℃下煅烧1

2h。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肽聚糖水解酶选自糖苷酶、糖基转移酶、酰胺酶、肽链内切酶中的至少一种。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菌剂溶液中添加了纳他霉素和溶菌酶的混合,两者的质量比为(2

5):(3

7)。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t1.将棉纤维加入浓度为1.5

2wt%的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加热至40

60℃浸渍2

4h,然后捞出后洗涤、烘干,得到预处理棉纤维;t2.将抗菌阻燃添加剂加入乙醇中,超声搅拌分散均匀,加入预处理棉纤维,加热至55

70℃,反应4

7h,然后进行过滤,产物经乙醇



乙醇洗涤,得到改性棉纤维。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硅烷偶联剂选自kh550、kh560、kh570、kh580、kh590、kh602、kh792中的至少一种。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60和kh570的混合物,质量比为(2

5):2。
16.本发明进一步保护一种上述抗菌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面料是
由改性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按照质量比为(0.85

1):1制成纱线,烘干进行纺织,得到抗菌阻燃面料。
17.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铝酸三烷基酯与铝酸酯偶联剂在有机溶剂中结合形成双层结构,铝酸酯部分与铝酸三异丙酯的铝氧键结合,将油相加入水相中后,油水界面分别在表面活性剂和铝酸酯偶联剂的作用下,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经过高速乳化,形成水包油液滴,钛酸四丁酯在界面与水在碱性条件催化下反应形成氢氧化铝壳层,从而形成了纳米微球,经过高温煅烧后得到氧化铝纳米微球;进一步地,本发明添加的纳他霉素能与真菌的麦角甾醇以及其他甾醇基团结合,阻遏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从而使细胞膜畸变,最终导致渗漏,引起细胞死亡,起到高效抑菌的作用;而溶酶菌能破坏细胞壁中的β

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从而使得细菌溶解,特别是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优选地,将纳他霉素和溶菌酶复配得到抗菌剂具有很好的抗菌抑菌、防霉防虫的效果,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本发明将氧化铝纳米微球和复合抗菌剂同时包埋在壳聚糖

肉豆蔻酸笼状结构中,一方面,壳聚糖

肉豆蔻酸笼状结构本身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另一方面,将阻燃氧化铝固定在笼状结构中,避免另外制备阻燃改性纤维,减少试验步骤,同时,可以避免溶菌酶直接裸露从而降低其活性,达到长久抑菌抗菌、阻燃的效果;本发明人发现,在京尼平交联作用下,利用壳聚糖分子中含有

oh、

nh

等基团与肉豆蔻酸的

cooh相互作用,形成容纳量较大的笼形结构,能显著提升对抗菌剂、阻燃剂的包被效果,提高固载量,同时肉豆蔻酸的加入,还能够提高面料的柔软性。
18.本发明将棉纤维经过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特别是kh560和kh570复配改性后,偶联剂上的双键和环氧键能够更好地与壳聚糖

肉豆蔻酸笼状结构结合,结合的更加牢固,从而实现改性棉纤维的制得,同时,将改性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混合纺纱,制得的面料对于防霉、防虫等方面还具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1抗菌阻燃添加剂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s1.将1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于100ml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水相;s2.将10g铝酸三异丙酯溶于50ml乙醚中,加入0.5g铝酸酯偶联剂dl

4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油相;s3.将所述油相和所述水相混合后进行均质乳化,乳化条件为15000r/min转速下乳化5min,得到乳液,滴加氨水调节ph为9,反应10h,得到微球乳液,抽滤,70℃干燥2h,500℃下煅烧1h,研细得到纳米氧化铝微球干粉;s4.将糖苷酶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总蛋白浓度为1mg/ml的抗菌剂溶液;s5.将壳聚糖溶解于0.5wt%的乙酸溶液中,使其浓度为3mg/ml,得到壳聚糖溶液;
s6.将肉豆蔻酸溶于乙醇中,制成浓度为2mg/ml的肉豆蔻酸溶液;s7.将100ml壳聚糖溶液和100ml肉豆蔻酸溶液混合,室温搅拌10min后,然后加入5ml抗菌剂溶液,继续搅拌10min,然后加入1g纳米氧化铝微球干粉,超声分散10min,按最终体系总量的1.5wt%的比例加入京尼平,继续搅拌至体系呈凝胶状,滴加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6,常温下固化20min,真空低温干燥,得到抗菌阻燃添加剂。
21.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t1.将20g棉纤维加入100ml浓度为1.5wt%的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加热至40℃浸渍2h,然后捞出后洗涤、烘干,得到预处理棉纤维;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60和kh570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
22.t2.将0.5g抗菌阻燃添加剂加入100ml乙醇中,1000w超声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0g预处理棉纤维,加热至55℃,反应4h,然后进行过滤,产物经乙醇



乙醇洗涤,得到改性棉纤维。
23.抗菌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面料是由改性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按照质量比为0.85:1制成纱线,烘干进行纺织,得到抗菌阻燃面料。
24.肽聚糖水解酶,通过作用于n

乙酰葡萄糖胺和n

乙酰胞壁酸之间的糖苷键,或作用于n

乙酰胞壁酸和肽桥之间的酰胺键,或作用于氨基酸侧链的肽键或肽桥上氨基酸之间的肽键,促使细菌自溶。
25.实施例2抗菌阻燃添加剂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s1.将1g十六烷基硫酸钠溶于100ml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水相;s2.将10g铝酸三甲酯溶于50ml甲苯中,加入0.5g铝酸酯偶联剂dl

411af,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油相;s3.将所述油相和所述水相混合后进行均质乳化,乳化条件为20000r/min转速下乳化10min,得到乳液,滴加氨水调节ph为10,反应15h,得到微球乳液,抽滤,70℃干燥2h,700℃下煅烧2h,研细得到纳米氧化铝微球干粉;s4.将纳他霉素和溶菌酶的混合物溶于去离子水中,纳他霉素和溶菌酶的质量比为2:3,得到总蛋白浓度为1mg/ml的抗菌剂溶液;s5.将壳聚糖溶解于10wt%的乙酸溶液中,使其浓度为3mg/ml,得到壳聚糖溶液;s6.将肉豆蔻酸溶于乙醇中,制成浓度为2mg/ml的肉豆蔻酸溶液;s7.将100ml壳聚糖溶液和100ml肉豆蔻酸溶液混合,室温搅拌20min后,然后加入10ml抗菌剂溶液,继续搅拌15min,然后加入3g纳米氧化铝微球干粉,超声分散30min,按最终体系总量的3wt%的比例加入京尼平,继续搅拌至体系呈凝胶状,滴加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7.5,常温下固化35min,真空低温干燥,得到抗菌阻燃添加剂。
26.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t1.将20g棉纤维加入100ml浓度为2wt%的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加热至60℃浸渍4h,然后捞出后洗涤、烘干,得到预处理棉纤维;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60和kh570的混合物,质量比为5:2。
27.t2.将1g抗菌阻燃添加剂加入100ml乙醇中,1000w超声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0g预处理棉纤维,加热至70℃,反应7h,然后进行过滤,产物经乙醇



乙醇洗涤,得到改性棉纤
维。
28.抗菌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面料是由改性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按照质量比为1:1制成纱线,烘干进行纺织,得到抗菌阻燃面料。
29.实施例3抗菌阻燃添加剂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s1.将1g硬脂酸钠溶于100ml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水相;s2.将10g铝酸三苄酯溶于50ml乙酸乙酯中,加入0.5g铝酸酯偶联剂dl

411d,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油相;s3.将所述油相和所述水相混合后进行均质乳化,乳化条件为17000r/min转速下乳化7min,得到乳液,滴加氨水调节ph为9.5,反应12h,得到微球乳液,抽滤,70℃干燥2h,600℃下煅烧1.5h,研细得到纳米氧化铝微球干粉;s4. 将纳他霉素和溶菌酶的混合物溶于去离子水中,纳他霉素和溶菌酶的质量比为3:5,得到总蛋白浓度为1mg/ml的抗菌剂溶液;s5.将壳聚糖溶解于5wt%的乙酸溶液中,使其浓度为3mg/ml,得到壳聚糖溶液;s6.将肉豆蔻酸溶于乙醇中,制成浓度为2mg/ml的肉豆蔻酸溶液;s7.将100ml壳聚糖溶液和100ml肉豆蔻酸溶液混合,室温搅拌15min后,然后加入7ml抗菌剂溶液,继续搅拌12min,然后加入2g纳米氧化铝微球干粉,超声分散20min,按最终体系总量的2wt%的比例加入京尼平,继续搅拌至体系呈凝胶状,滴加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7,常温下固化25min,真空低温干燥,得到抗菌阻燃添加剂。
30.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t1.将20g棉纤维加入100ml浓度为1.7wt%的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加热至50℃浸渍3h,然后捞出后洗涤、烘干,得到预处理棉纤维;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60和kh570的混合物,质量比为3:2。
31.t2.将0.7g抗菌阻燃添加剂加入100ml乙醇中,1000w超声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0g预处理棉纤维,加热至60℃,反应5h,然后进行过滤,产物经乙醇



乙醇洗涤,得到改性棉纤维。
32.抗菌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面料是由改性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按照质量比为0.9:1制成纱线,烘干进行纺织,得到抗菌阻燃面料。
33.实施例4与实施例3相比,步骤s4制得的抗菌剂溶液中只添加了纳他霉素,其他条件均不改变。
34.实施例5与实施例3相比,步骤s4制得的抗菌剂溶液中只添加了溶菌酶,其他条件均不改变。
35.实施例6与实施例3相比,硅烷偶联剂为kh560,其他条件均不改变。
36.实施例7与实施例3相比,硅烷偶联剂为kh570,其他条件均不改变。
37.对比例1
与实施例3相比,抗菌阻燃添加剂中未添加抗菌剂,其他条件均不改变。
38.抗菌阻燃添加剂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s1.将1g硬脂酸钠溶于100ml水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水相;s2.将10g铝酸三苄酯溶于50ml乙酸乙酯中,加入0.5g铝酸酯偶联剂dl

411d,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油相;s3.将所述油相和所述水相混合后进行均质乳化,乳化条件为17000r/min转速下乳化7min,得到乳液,滴加氨水调节ph为9.5,反应12h,得到微球乳液,抽滤,70℃干燥2h,600℃下煅烧1.5h,研细得到纳米氧化铝微球干粉;s4.将壳聚糖溶解于5wt%的乙酸溶液中,使其浓度为3mg/ml,得到壳聚糖溶液;s5.将肉豆蔻酸溶于乙醇中,制成浓度为2mg/ml的肉豆蔻酸溶液;s6.将100ml壳聚糖溶液和100ml肉豆蔻酸溶液混合,室温搅拌15min后,然后加入2g纳米氧化铝微球干粉,超声分散20min,按最终体系总量的2wt%的比例加入京尼平,继续搅拌至体系呈凝胶状,滴加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7,常温下固化25min,真空低温干燥,得到抗菌阻燃添加剂。
39.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t1.将20g棉纤维加入100ml浓度为1.7wt%的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加热至50℃浸渍3h,然后捞出后洗涤、烘干,得到预处理棉纤维;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60和kh570的混合物,质量比为3:2。
40.t2.将0.7g抗菌阻燃添加剂加入100ml乙醇中,1000w超声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0g预处理棉纤维,加热至60℃,反应5h,然后进行过滤,产物经乙醇



乙醇洗涤,得到改性棉纤维。
41.抗菌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面料是由改性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按照质量比为0.9:1制成纱线,烘干进行纺织,得到抗菌阻燃面料。
42.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比,抗菌阻燃添加剂中未添加纳米氧化铝微球干粉,其他条件均不改变。
43.抗菌阻燃添加剂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s1. 将纳他霉素和溶菌酶的混合物溶于去离子水中,纳他霉素和溶菌酶的质量比为3:5,得到总蛋白浓度为1mg/ml的抗菌剂溶液;s2.将壳聚糖溶解于5wt%的乙酸溶液中,使其浓度为3mg/ml,得到壳聚糖溶液;s3.将肉豆蔻酸溶于乙醇中,制成浓度为2mg/ml的肉豆蔻酸溶液;s4.将100ml壳聚糖溶液和100ml肉豆蔻酸溶液混合,室温搅拌15min后,然后加入7ml抗菌剂溶液,继续搅拌12min,按最终体系总量的2wt%的比例加入京尼平,继续搅拌至体系呈凝胶状,滴加碳酸钠溶液,调节ph值至7,常温下固化25min,真空低温干燥,得到抗菌阻燃添加剂。
44.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t1.将20g棉纤维加入100ml浓度为1.7wt%的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中,加热至50℃浸渍3h,然后捞出后洗涤、烘干,得到预处理棉纤维;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60和kh570的混合物,质量比为3:2。
45.t2.将0.7g抗菌阻燃添加剂加入100ml乙醇中,1000w超声搅拌分散均匀,加入10g预处理棉纤维,加热至60℃,反应5h,然后进行过滤,产物经乙醇



乙醇洗涤,得到改性棉纤维。
46.抗菌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面料是由改性棉纤维和竹炭纤维按照质量比为0.9:1制成纱线,烘干进行纺织,得到抗菌阻燃面料。
47.对比例3与实施例3相比,未添加改性棉纤维,其他条件均不改变。
48.抗菌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面料是由竹炭纤维制成纱线,烘干进行纺织,得到抗菌阻燃面料。
49.对比例4与实施例3相比,未添加竹炭纤维,其他条件均不改变。
50.抗菌阻燃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面料是由改性棉纤维制成纱线,烘干进行纺织,得到抗菌阻燃面料。
51.测试例1将本发明实施例1

7和对比例1

4制得的抗菌阻燃面料以及市售抗菌阻燃面料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52.1、功能纤维的孔隙率用密度瓶称量法进行测试,计算公式如下,其中w1为纤维湿态质量,w2为纤维干态质量,ρ为蒸馏水密度,v为纤维表观体积:δ=(w1

w2)
×ꢀ
v/ρ
×ꢀ
100%2、面料透气性根据gb/t 5453

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对面料透气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以透气率表示。
53.3、面料的手感由7位质检员通过摸、捏、搓、抓、抖、拉等方式综合评价每组面料,主要从光滑柔软度、蓬松挺括度,以及其弹力大小和恢复程度方面对面料进行评分,然后取平均分将面料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为最佳。
54.4、面料的耐磨性根据astmd3884耐磨试验方法对面料进行耐磨测试,其结果以耐磨次数表示。
55.5、功能纤维的质量评价复合纤维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疵点,包括僵丝、并丝、硬丝、注头丝、胶块等不正常异状纤维,以每月为周期,由7位质检员根据常规经验评判每组复合纤维的质量,并对其评分,然后取平均分将纤维分为优、良、合格三个等级。
56.表1
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抗菌阻燃面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吸湿透气性,同时面料的耐磨性和手感好。
57.测试例2抑菌性测试将本发明实施例1

7和对比例1

4制得的抗菌阻燃面料以及市售抗菌阻燃面料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
58.测试方法:采用国家标准《gb/t20944.3

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进行抗菌性定量测试,分别测试水洗前、水洗30次后的大肠杆菌抑菌率、金黄色葡萄杆菌抑菌率。
59.表2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制得的抗菌阻燃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60.测试例3阻燃性测试将本发明实施例1

7和对比例1

4制得的抗菌阻燃面料以及市售抗菌阻燃面料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
61.测试方法:采用垂直燃烧实验进行测试,测试续燃时间:s,阴燃时间:s,熔融、滴落情况。
62.表3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制得的抗菌阻燃面料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6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