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缸式柜缸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3157发布日期:2021-12-25 03:0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缸式柜缸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染色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缸式柜缸染色机。


背景技术:

2.同一品种单色的纱线染色,在较大批量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分缸或分批染色时,容易出现缸差现象。
3.缸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纱线在不同的染缸中染色,染色的时间,染色液及染色的工序等因素不同导致染色的布料的颜色深浅不同。传统的做法是配置较多不同规格容量的染缸,将批量较大的同一品种和颜色的纱尽可能放在容量较大的缸中染色,减少一次染色中染缸的使用数量和批次,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缸差,但这样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比如某个订单要求做几个纱种或者同一纱种有几种颜色,而每种纱或每种颜色的量不是很大,按一般的生产组织模式,都是分配在各种容量相近的染色机中进行分开或分次染色,大容量染缸往往闲置在一边,无法派上用场,造成设备的浪费和资源的闲置。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缸式柜缸染色机,它可以使不同的染色缸内的染色环境一致,避免分缸对同一批纱线进行染色,出现缸差的现象。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双缸式柜缸染色机,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缸体;两个缸体分别为第一柜缸和第二柜缸;缸体包括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水位计、皮带、电机、第一涡轮、第一电磁阀、蒸汽阀、第一手阀、压力表、电机、皮带和第一涡轮;缸体内均具有染色腔,缸体内均设置有染料加料口,第一电磁阀安装在染料加料口上;蒸汽阀通过管道连接在缸体顶端,第一手阀和压力表设置在连接缸体与蒸汽阀的管道上,压力表位于第一手阀和蒸汽阀之间;第一柜缸通过管道与第二柜缸相连通,连通第一柜缸和第二柜缸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设置在第一柜缸和第二柜缸之间;第一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柜缸连接,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柜缸进行连接;第二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柜缸连接,第二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柜缸进行连接;与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相连接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水位计设置在缸体一侧顶端;电机安装在缸体顶端前侧,电机通过皮带与第一涡轮的一端连接,第一涡轮另一端位于缸体内底端。
9.优选的,缸体还包括取样器、接触开关、第四电磁阀、第二手阀和第五电磁阀;取样器通过管道与缸体连接,取样器与缸体连接的管道和取样器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接触开关设置在取样器上,第四电磁阀设置在与取样器的输入端连接的管道上,第二手阀和第五电磁阀通过三通管与取样器的输出端连接。
10.优选的,缸体还包括加压阀、泄压阀、节流阀和安全阀;缸体通过依次连接管道和三通管与加压阀和泄压阀连接;节流阀和安全阀均设置在三通管与缸体连接在管道上;节流阀设置在安全阀和与加压阀连接的三通管之间。
11.优选的,缸体还包括加料阀和止回阀;两个缸体一侧设置有加料桶;加料桶一侧设置有加料泵;加料泵一端通过管道与加料桶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和管道分别与第一柜缸和第二柜缸连接;加料阀和止回阀均设置在加料泵与缸体连接的管道上,加料阀位于加料泵和止回阀之间。
12.优选的,缸体还包括进水阀、排水阀、第三水泵、温度传感器、第六电磁阀和溢流管;进水阀通过管道与缸体连接,进水阀与缸体连接的管道上通过连接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三水泵和排水阀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缸体和连接在进水阀与缸体连接的管道上的三通管之间,第六电磁阀设置在温度传感器与缸体连接的管道上;溢流管一端与缸体连接,另一端与三通管和第三水泵连接的管道进行连接;缸体外设置有废料池;第三水泵远离三通管与第三水泵连接的管道的一端通过管道延伸至废料池内。
13.优选的,缸体还包括多组绞纱染色支撑组件和第二蜗杆;多组绞纱染色支撑组件沿垂直方向平行分布在缸体内;绞纱染色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第一蜗杆和多个绞纱染色支撑装置;支撑杆安装在缸体右内侧壁;第一蜗杆转动连接在缸体左后内侧壁并与支撑杆平行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蜗杆垂直设置在缸体内,第二蜗杆周壁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第一蜗杆周壁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齿啮合的第二传动齿;第二蜗杆底端设置有第三传动齿,位于缸体内的第一涡轮轴上设置有与第三传动齿啮合的第四传动齿;多个绞纱染色支撑装置沿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在第一蜗杆和支撑杆之间;绞纱染色支撑装置包括转动杆、两个小齿轮架和绞纱支撑筒;转动杆一端与支撑杆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蜗杆齿轮啮合;绞纱支撑筒套接在转动杆外;两个小齿轮架分别套接并转动连接在转动杆左右两端;两个小齿轮架位于绞纱支撑筒和转动杆之间,小齿轮架内设置有多个行星小齿轮;转动杆和绞纱支撑筒两端内侧壁均设置有与行星小齿轮啮合的啮合齿;绞纱支撑筒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孔。
14.优选的,转动杆周壁上套有多个第二涡轮;多个第二涡轮位于两个小齿轮架之间。
15.优选的,绞纱染色支撑装置还包括滑槽、滑块、弹簧、第一楔形块和多个第二楔形块;滑槽设置在转动杆上并位于两个小齿轮架上;滑块和弹簧均设置在滑槽内,滑块与滑槽形状相匹配;弹簧一端与滑槽侧壁连接,一端与滑块相连接;第一楔形块设置在滑块远离弹簧的一端,多个第二楔形块环形分布设置靠近第一楔形块的小齿轮架上;多个第二涡轮固定连接在滑块上。
16.优选的,支撑杆上设置有与转动杆相匹配的凹槽,转动杆靠近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
17.优选的,绞纱支撑筒两端均设置有挡板。
18.3.有益效果
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0.(1)本发明通过第一柜缸和第二柜缸之间通过管道进行连通的设置,使得两个缸体内的蚺蛇环境一致,进而使得通过第一柜缸和第二柜缸对同一批纱线进行染色时,不会出现缸差的问题。
21.(2)本发明通过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设置,第一水泵可以将第一柜缸内的染料抽入至第二柜缸内,第二水泵可以将第二柜缸内的染料抽入至第一柜缸内,方便集中在一个缸体对少量的纱线进行染色。
22.(3)本发明通过加料泵通过三通管和管道分别与第一柜缸和第二柜缸连接的设置,使得加料泵可以同时将加料桶内的染料抽入至第一柜缸和第二柜缸内。
23.(4)本发明通过电机、皮带、第二蜗杆、第一蜗杆、第一涡轮和绞纱染色支撑装置的设置,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第一涡轮进行转动,第一涡轮通过第二蜗杆带动第一蜗杆进行转动,第一蜗杆带动绞纱染色支撑装置继续转动,使得缸体通过一个电机可实现第一涡轮和多个绞纱染色支撑装置的转动。
24.(5)本发明通过多个绞纱染色支撑装置的设置,绞纱染色支撑装置一方面用于支撑挂绞纱,另一方面使缸体内的染料能流动起来,使得缸体内的染料均匀,进而使得缸体内的染出的绞纱色泽一致。
25.(6)本发明通过滑槽、滑块、弹簧、第一楔形块和多个第二楔形块的设置,小齿轮架转动带动第二楔形块转动,第二楔形带动第一楔形块沿滑块靠近弹簧的一端进行滑动,第一楔形块带动滑块沿靠近弹簧的一端滑动,滑块带动第二涡轮沿滑块靠近弹簧的一端移动,第二涡轮沿滑块长度方向移动并使得缸体内的染料流动起来,进一步使得缸体内的染料均匀,进而使得缸体内的染出的绞纱色泽一致。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第一柜缸、加料泵、加料桶和废料池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的多组绞纱染色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的绞纱染色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的绞纱支撑筒沿转动杆移动后的绞纱染色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的行星小齿轮、转动杆、第二涡轮、小齿轮架和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发明的b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本发明的c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标号说明:
37.1第一柜缸、2第二柜缸、3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41第三电磁阀、5第一电磁阀、6蒸汽阀、61第一手阀、62压力表、7第二电磁阀、8水位计、9电机、10皮带、11第一涡轮、12取样器、121接触开关、13第四电磁阀、131第二手阀、132第五电磁阀、14加压阀、15泄压阀、16节流阀、17安全阀、18加料桶、19加料泵、20加料阀、21止回阀、22进水阀、23排水阀、24第三水泵、25溢流管、26支撑杆、27第一蜗杆、28绞纱染色支撑装置、29转动杆、30行星小齿轮、31小齿轮架、32绞纱支撑筒、33孔、34第二涡轮、35凹槽、36限位块、37温度传感器、38第六电磁阀、39滑块、40滑槽、42弹簧、43第一楔形块、44第二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38.请参阅图1

10的一种双缸式柜缸染色机,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缸体;两个缸体分别为第一柜缸1和第二柜缸2;缸体包括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4、水位计8、皮带10、电机9、第一涡轮11、第一电磁阀5、蒸汽阀6、第一手阀61、压力表62、电机9、皮带10和第一涡轮11;缸体内均具有染色腔,缸体内均设置有染料加料口,第一电磁阀5安装在染料加料口上;蒸汽阀6通过管道连接在缸体顶端,第一手阀61和压力表62设置在连接缸体与蒸汽阀6的管道上,压力表62位于第一手阀61和蒸汽阀6之间;第一柜缸1通过管道与第二柜缸2相连通,连通第一柜缸1和第二柜缸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7;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4均设置在第一柜缸1和第二柜缸2之间;第一水泵3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柜缸1连接,第一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柜缸2进行连接;第二水泵4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柜缸2连接,第二水泵4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柜缸1进行连接;与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4相连接的管道上均设置有第三电磁阀41;水位计8设置在缸体一侧顶端,通过水位计8可以观查缸体内染料的加入量;电机9安装在缸体顶端前侧,电机9通过皮带10与第一涡轮11的一端连接,第一涡轮11另一端位于缸体内底端。
39.缸体还包括取样器12、接触开关121、第四电磁阀13、第二手阀131和第五电磁阀132;取样器12通过管道与缸体连接,取样器12与缸体连接的管道和取样器12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接触开关121设置在取样器12上,第四电磁阀13设置在与取样器12的输入端连接的管道上,第二手阀131和第五电磁阀132通过三通管与取样器12的输出端连接。
40.缸体还包括加压阀14、泄压阀15、节流阀16和安全阀17;缸体通过依次连接管道和三通管与加压阀14和泄压阀15连接;节流阀16和安全阀17均设置在三通管与缸体连接在管道上;节流阀16设置在安全阀17和与加压阀14连接的三通管之间。
41.缸体还包括加料阀20和止回阀21;两个缸体一侧设置有加料桶18;加料桶18一侧设置有加料泵19;加料泵19一端通过管道与加料桶18连接,另一端通过三通管和管道分别与第一柜缸1和第二柜缸2连接;加料阀20和止回阀21均设置在加料泵19与缸体连接的管道上,加料阀20位于加料泵19和止回阀21之间。
42.缸体还包括进水阀22、排水阀23、第三水泵24、温度传感器37、第六电磁阀38和溢流管25;进水阀22通过管道与缸体连接,进水阀22与缸体连接的管道上通过连接三通管,三通管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三水泵24和排水阀23连接;温度传感器37设置在缸体和连接在进水阀22与缸体连接的管道上的三通管之间,第六电磁阀38设置在温度传感器37与缸体连接的管道上;溢流管25一端与缸体连接,另一端与三通管和第三水泵24连接的管道进行连接;缸体外设置有废料池;第三水泵24远离三通管与第三水泵24连接的管道的一端通过管道延伸至废料池内。
43.缸体还包括多组绞纱染色支撑组件和第二蜗杆;多组绞纱染色支撑组件沿垂直方向平行分布在缸体内;绞纱染色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26、第一蜗杆27和多个绞纱染色支撑装置28;支撑杆26安装在缸体右内侧壁;第一蜗杆27转动连接在缸体左后内侧壁并与支撑杆26平行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蜗杆垂直设置在缸体内,第二蜗杆周壁上设置有第一传动齿,第一蜗杆27周壁上设置有与第一传动齿啮合的第二传动齿;第二蜗杆底端设置有第三传动齿,位于缸体内的第一涡轮11轴上设置有与第三传动齿啮合的第四传动齿;多个绞纱染色支撑装置28沿水平方向上平行设置在第一蜗杆27和支撑杆26之间;绞纱染色支撑
装置28包括转动杆29、两个小齿轮架31和绞纱支撑筒32;转动杆29一端与支撑杆26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蜗杆27齿轮啮合;绞纱支撑筒32套接在转动杆29外;两个小齿轮架31分别套接并转动连接在转动杆29左右两端;两个小齿轮架31位于绞纱支撑筒32和转动杆29之间,小齿轮架31内设置有多个行星小齿轮30;转动杆29和绞纱支撑筒32两端内侧壁均设置有与行星小齿轮30啮合的啮合齿;绞纱支撑筒32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孔33,孔33用于绞纱支撑筒32内的染液的流出。
44.转动杆29周壁上套有多个第二涡轮34;多个第二涡轮34位于两个小齿轮架31之间。
45.绞纱染色支撑装置28还包括滑槽40、滑块39、弹簧42、第一楔形块43和多个第二楔形块44;滑槽40设置在转动杆29上并位于两个小齿轮架31上;滑块39和弹簧42均设置在滑槽40内,滑块39与滑槽40形状相匹配;弹簧42一端与滑槽40侧壁连接,一端与滑块39相连接;第一楔形块43设置在滑块39远离弹簧42的一端,多个第二楔形块44环形分布设置靠近第一楔形块43的小齿轮架31上;多个第二涡轮34固定连接在滑块39上。
46.支撑杆26上设置有与转动杆29相匹配的凹槽35,转动杆29靠近支撑杆26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36,凹槽35的设置方便操作者将绞纱染色支撑装置28放置到正确的位置上。
47.绞纱支撑筒32两端均设置有挡板,挡板的设置,防止绞纱支撑筒32进行转动时,绞纱从绞纱支撑筒32两端滑出。
48.使用单个缸体对绞纱进行染色:将第二电磁阀7关闭,绞纱挂入至绞纱染色支撑装置28上,然后将绞纱染色支撑装置28一端放置在支撑杆26和第一蜗杆27之间,随后,启动任意一个缸体上的电机9,启动加料泵19并将与启动电机9对应缸体上的加料阀20打开,加料泵19将加料桶18内的染料抽入至缸体内,通过蒸汽阀6对缸体进行加压,打开13通过取样器12对缸体内的染料进行取样,多余的染料通过打开第一电磁阀5倒入至缸体内。
49.电机9启动通过皮带10带动第一涡轮11进行转动,第一涡轮11通过第四传动齿与第三传动齿啮合带动第二蜗杆转动,第二蜗杆通过第一传动齿与第二传动齿啮合带动第一蜗杆27进行转动,第一蜗杆27带动转动杆29转动,转动杆29带动行星小齿轮30同向转动,行星小齿轮30带动绞纱支撑筒32往行星小齿轮30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动,转动杆29和绞纱支撑筒32的转动方向相反,绞纱支撑筒32转动使绞纱支撑筒32内形成负压,缸体内的染料从绞纱支撑筒32的两端流入至绞纱支撑筒32内并从孔33流出,从而使得缸体内的染料流动起来,使得缸体内的染料流动起来,进一步使得缸体内的染料均匀,进而使得缸体内的染出的绞纱色泽一致。
50.转动杆29转动并带动转动杆29周壁上套有第二涡轮34进行转动,第二涡轮34转动,进一步加大绞纱支撑筒32内的负压的形成,使得缸体内的染料流动起来,进一步使得缸体内的染料均匀,进而使得缸体内的染出的绞纱色泽一致。
51.行星小齿轮30转动的同时会带动小齿轮架31往行星小齿轮30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转动,小齿轮架31带动第二楔形块44转动,第二楔形块44推动第一楔形块43沿滑块39靠近弹簧42的一端进行滑动,第一楔形块43带动滑块39沿靠近弹簧42的一端滑动,滑块39带动第二涡轮34沿滑块39靠近弹簧42的一端移动,第二涡轮34沿滑块39长度方向移动并使得缸体内的染料流动起来,进一步使得缸体内的染料均匀,进而使得缸体内的染出的绞纱色泽一致。
52.使用两个缸体对绞纱进行染色:打开第二电磁阀7,其他使用步骤跟使用单个缸体进行染色一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