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及其制作工艺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3381发布日期:2022-03-16 10:2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及其制作工艺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一种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及其制作工艺和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涂层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及其制作工艺和应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特殊外观效果的布料越来越多元化,在各种材质的布料上结合不同于纺织的工艺呈现强3d立体效果就是其中之一。现有用于呈现布料立体效果的柔性涂料,无论是经过发泡还是不经过发泡,采用镂空印刷、丝网印刷或其他印刷工艺,都只能呈现横切面为圆润的拱形。并且,由于涂料的流变性较差,涂层的厚度大多只能在1.5mm以下。以丝网印刷工艺为例,采用现有的再生纤维涂料在布料上印1.2mm的厚度,大概需要40道印刷,从1.2mm到1.5mm厚度又需要增加20道左右的印刷,再继续印刷,最后的涂层厚度还是很难累加上去。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丝网印刷自身工艺特点限制了涂层厚度的叠加极限,同时原来的水性胶浆经镂空印刷之后表面容易塌陷,或边缘有毛刺,并且耐磨性能和耐曲折性能都有待提高。
3.在如下文献中还可以发现更多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关的信息。
4.专利文献一公开了一种全棉贴合聚氨酯薄膜的复合材料,包括:底面层和表面层;所述的底面层是全棉毛巾布材料;所述的表面层是聚氨酯薄膜;聚氨酯薄膜通过聚氨脂树脂与全棉毛巾布材料复合在一起。在实施该聚氨酯薄膜贴合到全棉面料的工艺中,聚氨酯树脂以点状涂布到聚氨酯薄膜后,必须经过烘箱加热除去其中的溶剂,而剩下有真正粘合作用的固体胶粘剂,然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另一材料全棉毛巾布复合在一起,冷却后即成全棉贴合聚氨酯薄膜的复合材料。此技术方案得到的聚氨酯薄膜厚度无法呈现3d立体效果,不能满足柔性填料在纺织面料上高起厚的需求。
5.专利文献二公开了具有3d效果的布彩颜料及该布彩颜料的应用。所述具有3d效果的布彩颜料包括下列重量份的成分:水溶性丙烯酸树脂82.9份-96.4份,乙二醇或丙二醇1份-4份,丙烯酸酯增稠剂0.5份-2.0份,防腐剂卡松0.1份,色粉或效果颜料1份-10.0份;所述颜料的ph值为7.0~8.0。将所述布彩颜料在涂抹于布料上后,不需烘干,只要常温干燥72小时,就可进行水洗,而且所述布彩颜料洗不掉,有很好的耐水洗特点。干燥后的布彩颜料在布料表面凸出明显,具有很好的3d效果。该专利中的3d效果的布彩颜料由于采用的是丙烯酸树脂,在涂料与布料的附着力方面性能欠佳,同时具有丙烯酸树脂易老化开裂和色牢度不好的缺点。
6.专利文献三中采用0.01-0.1mm的大颗粒与水性聚氨酯和异氰酸酯固化剂混合均匀成涂料,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印制在布料上,烘干后可得到高度有0.1-0.3mm颗粒涂层的布料;此方法对制备细粒径颗粒、低厚度涂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对于制备需要粒径在0.5mm以上粗颗粒效果、厚度在2mm以上涂层时,明显不能实现。
7.专利文献四中采用水性聚氨酯树脂、发泡剂及助剂制成涂料,使用时加入固化剂及色墨进行发泡,通过2-4mm厚度的网版进行印刷在布料上得到厚度为1-3mm的3d立体印花
涂层;此方法对柔软触感及高厚度印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对于进行高厚涂层印刷,此方法中所使用的涂料必须进行发泡处理,且发泡后涂料需要在30min内进行印刷,制料工艺较为复杂,且可使用的时间比较短,而且文中没有提到涂层中可添加其他特殊效果的颜料,进行制备多层多色立体结构;这是因为发泡涂料具有流动的特性,干燥过程中会形成边缘具有圆弧状的效果,再进行第二道高厚印刷时,第二道涂层会沿着第一道的圆弧边缘流动,覆盖第一道的效果,故难以形进行多层高厚印刷。
8.专利文献五中采用水性聚氨酯搭配回收布料及异氰酸酯混合成涂料,印刷在布料上烘干后,形成高度为0.1-1mm的涂层;此方法注重的是废旧布料的回收利用,应用在水性涂层领域,但可制备的厚度只有0.1-1mm;对于制备更高厚度的涂层未做更多的研究,更没有提到涂层中可添加其他特殊效果的颜料,进行制备多层立体结构。
9.专利文献一:cn201598514u“全棉贴合聚氨酯薄膜的复合材料”;
10.专利文献二:cn101962916b“布彩颜料及其应用”;
11.专利文献三:cn111235922a“一种颗粒涂层布料及其制备方法”;
12.专利文献四:cn111705527a“一种3d立体印花布料及其制备方法”;
13.专利文献五:cn112703233a“一种含废旧布料的回收纤维涂层涂料、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14.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及其制作工艺和应用,通过特殊涂料搭配不同种类、粒径的颗粒或特殊效果颜料,使用花位相同、厚度逐渐增加的镂空模印版,实现精确的定位,利用镂空模印版从薄到厚将涂料在基布上进行印刷,呈现出0.5-5mm厚度多涂层多色的复层3d立体涂层效果。并且,该复层3d效果涂层在面料上具有卓越的附着力、耐磨性和耐曲折性。
15.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6.s1、准备基底、基布、设置有镂空部的模印版、刮板和涂料;
17.s2、将所述基布放置于所述基底上;
18.s3、将所述模印版放置于所述基布上;
19.s4、将所述涂料填充到所述模印版的镂空部;
20.s5、用所述刮板将未进入模印版的镂空部的多余涂料刮除;
21.s6、固化收缩;
22.s7、重复步骤s3至s6一至四次,得到所述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其中,所述模印版的镂空部镂空厚度为0.5-5.0mm。
23.本发明采用多道厚涂的工艺配合具有预设图案形状镂空部的模印版制作所述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其基本操作步骤为在同样位置重复实施模印印刷操作一至四次。上一道厚涂的涂料经充分固化收缩后,再进行下一道具有同样模印版镂空部形状但镂空部厚度不同(比前一道更厚)的厚涂。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制作工艺需准备预设涂层图案形状相同、但镂空部厚度不同的多个模印版,将模印版按照厚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实施模印操作,最厚的模印版应用于最后一次填充涂料。这样,待充分固化收缩后得到的涂层厚
度即为最后的模印版厚度减去涂料固化收缩后减少的厚度。当然,可根据实际需要实施具体模印操作重复次数以及每一次具体操作采用何种镂空部镂空厚度的模印版。
24.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7中,后一次操作步骤s3时选用的模印版的镂空部厚度大于前一次操作步骤s3时选用的模印版的镂空部镂空厚度。如此,通过设置不同镂空部镂空厚度的模印版,按照厚度从低到高的顺序选用模印版进行模印,从而使得模印得到的涂层在竖直方向不断增加,实现多层3d立体效果。
25.优选地,在所述s6步骤中,除最后一次重复步骤s3至s6外,在所述步骤s6中,固化收缩温度为30-35℃。固化收缩温度会影响涂层表面的性能和结构,固化收缩温度低于30℃时,涂料表干太慢,不利于下一道模印施工;固化收缩温度高于35℃时,涂料表面干燥太快,涂层收缩几率变大,引起表面缺陷,造成橘皮、皱痕、波浪纹、塌陷的影响下一道模印施工效果。
26.优选地,除最后一次重复步骤s3至s6外,在所述步骤s6中,固化收缩时间为4-6min。固化收缩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涂层边缘的收缩情况,固化收缩时间低于4min,涂料无法表干,不能再次使用模印版进行印刷,会使得涂层表面塌陷;固化收缩时间大于6min时,干燥时间太长,涂层边缘会发生收缩,不能形成边缘平整、支撑力强的多层立体涂层。
27.因此,经过发明人大量实践比较和科学验证,将中间过程的模印操作固化收缩温度设置为30-35℃,固化收缩时间设置为4-6min。
28.优选地,最后一次重复步骤s3至s6时,在所述步骤s6中,所述固化收缩温度为25-70℃,固化收缩时间为48-168h。当固化收缩温度低于25℃时,涂料表干太慢降低生产效率;当固化收缩温度超过70℃时,会影响涂层内部结构,进而影响涂层的柔软性等性能,并导致不良率增加。
29.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涂料包含:
30.水性pu或水性pu改性树脂76-91%;
31.ph调节剂0.1-0.2%;
32.消泡剂0.2-0.5%;
33.分散剂0.5-2%;
34.气相二氧化硅1-3%;
35.纤维素醚0.5-1.0%;
36.水性增稠剂0.6-2%;
37.固化剂3-5%;
38.所述水性pu或水性pu改性树脂为脂肪族聚酯型聚氨酯水性分散体,脂肪族聚酯型聚氨酯水性分散体具有优异的柔韧性、拉伸强度及耐黄变及耐水解性能。所述ph调节剂为有机胺类,采用有机胺类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调整体系的ph值,控制整体的流变,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对纤维素醚及气相二氧化硅粉料的润湿作用,提升储存稳定性。所述消泡剂为破泡聚硅氧烷和憎水颗粒在聚乙二醇中的混合物,可以快速明显消除生产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酯共聚物,可以快速润湿分散粉料,增加体系均匀性,提升产品储存期。所述纤维素醚为羟丙基或者羟乙基纤维素醚,可以调节体系的触变性,增加空间支撑作用。所述水性增稠剂为疏水改性水性聚氨酯或者丙烯酸酯增稠剂,可以控制体系的流变,一是有更好施工性,二是有更好的储存性,三是调节增稠搭配,控制花位边缘的弧
度。所述固化剂为水性异氰酸酯类、氮丙啶或碳化二亚胺类固化剂,可以提升产品的整体性能,比如耐压性、耐挠性、拉力。这样构成的涂料流变性优异,触变性指数为5.5-7.0,表干速度和固化收缩表现良好,能够结合上述模印工艺形成附着力强、耐磨、的多层3d立体效果涂层。
39.本发明浆料选用特殊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通过助剂及流变控制使涂料具有附着力强、表干快、高触变性及强烈的体系支撑结构特点,特殊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与基布有强的附着力,表干快、高触变及强支撑架构可以提供模印版套版印刷的连续性。如果涂料表干慢会影响下一块模印版版的施工(会粘料;而低触变的涂料流动性过好,上一次实施模印印刷后会使花位变大,导致下一块模印版无法对齐印刷,得到的涂层复层效果差。涂料的强支撑性结构可以增加挺立性,一方面控制涂层花位的流动性,利于下一块模印版印刷;另一方面便于控制涂层干燥后的收缩性。
40.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相二氧化硅粒径为0.002-0.1μm。如此,选择不同的粒径的气相二氧化硅复配达到不同的高触变性组合,可以提供明显的触变性及浆料体系的立体空间结构,起到强烈的支撑作用。
41.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涂料还包括颜料3-10%。所述颜料可以选择例如但不限于夜光粉、珠光效果颜料、水性油墨、橡胶颗粒、回收纤维等细度在1mm以内的具有颜色效果或者特殊功能性的粉料或者涂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通过添加上述含量的颜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形成例如但不局限于各层具有强烈色彩对比、表层珠光或透明中层荧光、上中下层都发荧光等不同效果的多层多色的3d立体效果涂层。
42.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采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制作工艺制备得到该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所述多涂层面料上多涂层的横切面为拱形、矩形和/或梯形,所述多涂层面料上多涂层的厚度为0.5-5mm。根据上述说明,可以想象,本发明多涂层面料上多涂层的厚度可变范围突破了现有技术能够达到的涂层厚度,形成的涂层横切面不仅形状多样,在竖直方向上还可形成层次分明的不同色彩效果。
43.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发明人提供了一种采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制作工艺制备得到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的应用。如此,可将本发明提供的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广泛应用于例如但不限于服装、鞋包、沙发、车内饰、家具软装等领域,大大丰富了上述领域的面料选择。
4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5.本发明通过调整涂料的流变性能和支撑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需通过发泡涂料进行厚涂印刷且不能进行多层次、高起厚印刷的难题。本发明不需要通过发泡涂料就可以在面料上制备高厚度(0.5-5mm)涂层,且使用的时间可控制在8h以内,延长使用时间,利于高效生产。此处,“使用的时间”指的是配制完成的涂层浆料活化期,即浆料维持有效性能能被正常使用的时间。相对而言,发泡浆料的使用时间为30min以内,双组份浆料产品的使用时间在4h以内,过了使用时间会影响浆料施工及形成的产品性能。本发明提供的涂料中还可添加不同特殊效果的颜料制备多层多色的立体效果。
46.本发明采用模印工艺将水性pu或水性pu改性树脂涂料在纺织面料上进行多道厚涂,得到复层3d效果涂层。该涂层可以在不同的实际需要下形成边缘荧光、表层具有各种纤维效果等立体多涂层效果,并且由于多道模印之间表干后再进行下一道厚涂,涂层的厚度
可高达5mm。采用本发明的特殊工艺和根据需要预先制作不同的模印版,形成的涂层横切面可以是拱形、矩形和/或梯形,使得涂层在布料上的3d造型可以随实际需要进行变换,形成各种不同的效果。本发明中的模印工艺对于纺织面料基布的材质、结构等没有特别要求,容易操作,得到的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涂层柔软耐磨不开裂。在预先设计的情况下,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具有特殊外观效果布料的品种和应用。
附图说明
47.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复层3d效果涂层(两层)面料效果图;
48.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复层3d效果涂层(三层)面料效果图;
49.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复层3d效果涂层(两层)面料效果图;
50.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复层3d效果涂层(四层)面料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52.本发明中诸如“第一”、“第二”等表示序数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53.本发明中所指基底指的是供基布放置其上以进行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各道制作工艺步骤的设施,要求干燥、平整、洁净,可以列举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如铝、钢和钛,工程塑料如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丙烯、聚乙烯和聚酰胺,橡胶和弹性体、玻璃、陶瓷材料、粘土和矿物,纺织品和皮革,或者组合物例如但不限于玻璃纤维、碳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芳族聚酰胺纤维复合材料。
54.本发明中的基布作为涂层载体也作为面料主体,基布的纤维材料可单独包括任何类型的织造织物、非织造织物或针织织物。织造织物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使用任何织物组织的技术制造而成,如平织、毛莨织、方平织、缎织、斜纹织、三维机织织物以及这些技术的任意几个变型技术。针织织物结构是由相互啮合的环构成的构造,其中四种主要类型为特里科经编织物、拉歇尔经编针织物、网纹和定向结构。非织造织物是指通过将无规取向的纤维粘合和/或互锁成通过机械、化学、热或溶剂手段以及其组合实现的网或垫而生产的纺织结构。
55.模印版,不同于丝网印刷网版,可选用玻璃、亚克力等材质,采用激光进行预设图案打版,形成特定镂空部。特别地,对于同一预设图案,需打一至四版,并且一至四版中镂空部的厚度为0.5-5.0mm。
56.水性pu或水性pu改性树脂为脂肪族聚酯型聚氨酯水性分散体,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优选万华8407,其含不挥发成分49-50%,ph值为7-9。
57.ph调节剂为有机胺类,可以列举n-十八烷基亚丙基二胺、n-环己烷基亚丙基二胺、三甲基胺、amp-95(2-氨基2-甲基-1-丙醇)。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优选dow陶氏的amp-95,其中和当量为93-97,ph值为6.7。
58.消泡剂为破泡聚硅氧烷和憎水颗粒在聚乙二醇中的混合物。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优选byk公司的byk-024。
59.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酯共聚物,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优选迪高公司的tego755w,ph值约为6.5,活性成分40%。
60.气相二氧化硅的粒径为0.002-0.1μm,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优选赢创a200,粒径为12nm。
61.纤维素醚为羟丙基或者羟乙基纤维素醚,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优选亚什兰250lr,5%水溶液,mpa.s(cps):75-150;ph值(1%水溶液)为6.0-8.5,长度为50-100μm。
62.水性增稠剂为疏水改性水性聚氨酯或者丙烯酸酯增稠剂。疏水改性聚氨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优选万华u604,外观透明至淡乳色液体,固含量为24-26%,ph值为6-7。丙烯酸酯增稠剂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优选dowase-60,固含量为28%,ph值为3.5。
63.特殊效果的颜料为夜光粉、珠光效果颜料、水性油墨、橡胶颗粒、回收纤维等细度在1mm以内的具有颜色效果或者特殊功能性的粉料或者浆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珠光效果颜料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选用福建坤彩科技有限公司的kc9805d,粒径10-60nm。
64.固化剂为水性异氰酸酯类、氮丙啶或碳化二亚胺类固化剂,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选用万华的270,外观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nco含量为20-22%。
65.本发明涉及到的测试方法如下:
66.本发明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耐磨性能测试参照gb/t3903.16-2008《鞋类帮面、衬里和内垫试验方法耐磨性能》的耐干、湿擦方法执行。
67.本发明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拉力性能测试参照astm d751-2006《涂层织物标准测试法》的织物粘合涂层拉力测试方法执行。
68.本发明耐曲折测试设备为高铁检测仪器(东莞)有限公司gt-7071-b仪器上进行,裁样尺寸为a向3.7cm
×
6.7cm,b向3.7cm
×
6.7cm各至少1片,样品安装在夹器上后,进行测试。
69.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特殊效果的高流变浆料均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具体步骤如下:
70.按表1中列举的物料质量百分数往容器中加入水性pu或水性改性pu树脂、ph调节剂、分散剂、气相二氧化硅,纤维素醚,在高速分散机下进行1200-1500r/min高速搅拌,搅拌均匀后,降低转速为800-1000r/min,继续加入特殊效果颜料、水性增稠剂、固化剂分散均匀;
71.上述步骤中控制水性增稠剂的用量,要将粘度调节为180000-200000cps(调整转速为7.5rpm),25700-36400cps(调整转速为75rpm),控制具有特殊效果的高流变浆料的触变性为5.5-7.0;
72.按照不同的实际需求,重复上述制备具有特殊效果的高流变浆料,可制备出多种特殊效果的高流变颜料,比如第一特殊效果高流变浆料、第二特殊效果高流变浆料、第三特殊效果高流变浆料、第四特殊效果高流变浆料。
73.本发明提供的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的制作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74.1)将基布在155-160℃下进行预缩,冷却后,平铺在基底表面上;
75.2)先将第一特殊效果高流变浆料,用模印版的镂空部镂空厚度为amm的第一模印
版在基布上印刷,接着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30-35℃,干燥时间为4-6min,得到第一涂层;
76.干燥温度要控制在30-35℃,因为低于30℃时,浆料表干太慢,不利于下一道施工,高于35℃时,浆料表面干燥太快,涂层收缩几率变大,影响下一道施工效果;干燥时间为4-6min,因为干燥时间低于4min,浆料无法表干,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干燥时间大于6min时,干燥时间太长,涂层边缘会发生收缩,不利于下一道施工;
77.3)在步骤2)模印得到的第一涂层表干后,用厚度为b mm的第二模印版印刷第二特殊效果高流变浆料,接着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30-35℃,干燥时间为4-6min,得到第二涂层;其中,干燥温度及时间的原因同步骤2);
78.4)在第二涂层表干后,用厚度为c mm的第三模印版印刷第三特殊效果高流变浆料,接着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30-35℃,干燥时间为4-6min,得到第三涂层;其中,干燥温度及时间的原因同步骤2);
79.5)在第三涂层表干后,用厚度为d mm的第四模印版印刷第四特殊效果高流变浆料,接着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30-35℃,干燥时间大于1h;然后可在常温(25℃)下干燥7天或转移到40-70℃环境中继续固化48-72h即可得到如图4所示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四层)。
80.其中,第一模印版至第四模印版为印刷花位相同的,但厚度不同的四块模印版为套版,分别为第一模印版,厚度为amm;第二模印版,厚度为b mm;第仨模印版,厚度为c mm;第四模印版,厚度为d mm;其中a《b《c《d;可根据具体需要,仅使用其中的两块、三块或四块以形成复层3d效果涂层的两层、三层或四层涂层的面料。
81.干燥温度为30-35℃,干燥时间大于1h;当温度低于30℃,干燥时间太长,影响效率;温度高于35℃,会导致表干太快,引起表面缺陷,如皱痕,塌陷痕等;当时间小于1h进行转移时,会出现涂层表面橘皮、波浪纹、塌陷等缺陷。
82.其中,转移后的温度为室温或者40-70℃,超过70℃会影响涂层内层结构,进而影响性能,导致不良率增加。
83.在室温条件下干燥低于7天时,内部会存在未完全干燥的风险,影响最终样品的耐压、耐水解等性能;在温度为40-70℃下进行干燥时间低于48h时,会存在干燥不完全现象,影响耐压、耐水解等性能。
84.按照上述方法,本发明示出代表性的具体实现方式,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浆料所含成分及其含量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给出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思想进行相近成分的替换得到的高流变性浆料都属于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
85.表1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浆料所含成分及其含量
[0086][0087]
按照上述制造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的方法,本发明示出代表性的具体实现方式,实施例5至实施例8采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4提供的浆料制备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所配合使用的各模印版厚度、干燥工艺条件和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得到如图1-图4所示出的含有2层至4层的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
[0088]
表2实施例5至实施例8网版厚度、干燥时间及性能测试结果
[0089][0090]
从表2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得到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的涂层砂纸摩擦测试均大于35次,织物干擦测试均大于25000次,织物湿擦均大于12000次,达到了gb/t3903.16-2008《鞋类帮面、衬里和内垫试验方法耐磨性能》帮面、衬里和内垫的耐磨性能的要求,耐曲折测试达到了100000次,拉力测试(附着力)均大于2.5kg/cm。
[0091]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层3d效果涂层面料应用于服装、鞋包、沙发、车内饰、家具软装等领域,可大大丰富上述领域的面料选择。
[0092]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