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脑横机的内置拉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8848发布日期:2021-11-25 12:5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脑横机的内置拉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脑横机的内置拉线机构,特别是一种位于罗拉下方的电脑横机内置拉线机构。


背景技术:

2.电脑横机是一种纬编织机,通过设置山板来驱动织针进行上下移动,结合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将纱线编织成针织物。其中,拉线机构是电脑横机编织工作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结构。
3.电脑横机一般都安装有毛刷,在山板带动织针编织的时候,同时进行起针,毛刷能够下压针舌,使其顺利进行脱套圈等动作。在纱线实施拉线过程中,拉线机构必须完全避开毛刷,避免与毛刷发生干涉进而发生脱毛或咬毛等现象,造成无法正常下压针舌从而形成漏针,严重影响针织物的质量。
4.横机在进行编织工作时一般是从左往后开始编织,根据织物的长度不同,在横机上的编织长度也会有改变,长时间使用之后左侧位置的织针磨损较严重,为了保持织针的整体使用寿命,使用时会间隔一段距离,在长度足够的情况下,从中部或者靠右的位置开始编织。这样一来,纱线需要在纱嘴的作用下带到相应的位置,此时纱线会往前拉长一段较长的距离,纱线会斜向上偏离横机一点距离,这个时候需要将纱线下沉一定的距离,便于织针能够捕捉到纱线并进行编织,避免发生漏针的现象。
5.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设置拉线结构,但是现有的结构往往只是安装在电脑横机上针板相对靠外侧的位置,下拉纱线时,下拉距离相对较短,不能保证纱线每次都能被织针捕捉到,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6.综上所述,针对现有电脑横机拉线机构结构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电脑横机的内置拉线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电脑横机的内置拉线机构。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脑横机的内置拉线机构,包括:
9.机架,设置为两个且两机架竖直平行设置;
10.基座,横跨设置在机架上,基座中部开设有牵引通道,且在牵引通道两侧对称设置有两针板,每个针板均呈倾斜设置,两针板斜向上延伸并逐渐靠近,每个针板上均铺设一列织针;
11.纱嘴,设置为两列,两列纱嘴分别与两列织针对应设置,每个纱嘴均能沿着针板来回移动并将纱线置于相应的织针上;
12.罗拉座,设置为两个,两罗拉座位于牵引通道内并与基座固定连接,两罗拉座上贯
穿设置有位于针板下方的两罗拉轴,每个罗拉轴上均套设有罗拉辊,当纱线经织针编织成织物后经由两罗拉辊之间向下输出;
13.拉线钩,活动安装在其中一个罗拉座的内侧面,所述拉线钩能沿着两罗拉轴之间向上移动并钩住纱线向下移动。
14.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罗拉座底部水平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齿轮,上述拉线钩底部固连有竖直设置的齿条,且该齿条与齿轮啮合设置。
15.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电机顶部通过固定板与对应的罗拉座底部固连,电机端面固设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与罗拉座内侧面平齐,安装板面部覆盖有盖板,盖板中部向外凸起形成凸条,并在凸条内贯穿开设有供上述齿条穿过的滑槽。
16.作为本案的进一步改进,凸条一侧还开设有与齿轮对应的缺口,且该缺口与滑槽联通,电机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安装板、盖板后连接有上述齿轮。
17.作为本案的又一步改进,盖板底部安装有零位感应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通过将拉线机构安装在罗拉座内侧,进而使得纱线能够被尽可能地向下拉伸,从而在水平方向上有足够的向下倾斜度,便于纱嘴更好地将纱线置于相应的织针上,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22.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拉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图6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图7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0、机架;20、基座;21、牵引通道;22、针板;23、织针;30、罗拉座;31、罗拉轴;32、罗拉辊;40、纱嘴;50、拉线钩;51、电机;52、齿轮;53、齿条;54、固定板;55、安装板;56、盖板;57、凸条;58、滑槽;59、缺口;60、零位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29.如图1至图8所示,本电脑横机的内置拉线机构包括:
30.机架10,设置为两个且两机架10竖直平行设置;
31.基座20,横跨设置在机架10上,基座20中部开设有牵引通道21,且在牵引通道21两侧对称设置有两针板22,每个针板22均呈倾斜设置,两针板22斜向上延伸并逐渐靠近,每个针板22上均铺设一列织针23;
32.纱嘴40,设置为两列,两列纱嘴40分别与两列织针23对应设置,每个纱嘴40均能沿着针板22来回移动并将纱线置于相应的织针23上;
33.罗拉座30,设置为两个,两罗拉座30位于牵引通道21内并与基座20固定连接,两罗
拉座30上贯穿设置有位于针板22下方的两罗拉轴31,每个罗拉轴31上均套设有罗拉辊32,当纱线经织针23编织成织物后经由两罗拉辊32之间向下输出;
34.拉线钩50,活动安装在其中一个罗拉座30的内侧面,拉线钩50能沿着两罗拉轴31之间向上移动并钩住纱线向下移动。
35.横机在进行编织工作时一般是从左往后开始编织,根据织物的长度不同,在横机上的编织长度也会有改变,长时间使用之后左侧位置的织针23磨损较严重,为了保持织针23的整体使用寿命,使用时会间隔一段距离,在长度足够的情况下,从中部或者靠右的位置开始编织。这样一来,纱线需要在纱嘴40的作用下带到相应的位置,此时纱线会往前拉长一段较长的距离,纱线会斜向上偏离横机一点距离,这个时候需要将纱线下沉一定的距离,便于织针23能够捕捉到纱线并进行编织,避免发生漏针的现象。
36.现有技术中已经有设置拉线结构,但是现有的结构往往只是安装在电脑横机上针板22相对靠外侧的位置,下拉纱线时,下拉距离相对较短,不能保证纱线每次都能被织针23捕捉到,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37.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脑横机的内置拉线机构,通过将拉线机构安装在罗拉座30内侧,进而使得纱线能够被尽可能地向下拉伸,从而在水平方向上有足够的向下倾斜度,便于纱嘴40更好地将纱线置于相应的织针23上。
38.具体的,纱线由纱嘴40带至对应的织针23进行相应的编织工作,编织后的织物由两罗拉辊32带动并向下移动。
39.为保证整列织针23的使用寿命,在针板22左侧位置工作一段时间后,调节工作位置到中间位置,或者靠右侧位置,此时纱线在纱嘴40的带动下,向上偏离水平方向,为避免纱线向上偏离,通过拉线钩50将纱线向下拉动一定距离,使得纱线向下倾斜一定距离,便于织针23轻松抓取纱线,避免漏针,保证编织工作顺利进行。
40.其中,当起始编织位置越靠右,则需要拉线钩50带动纱线向下移动的距离越大,才能确保在针板22的各个位置均能顺利进行编织。
41.本实施例中优选拉线钩50安装在罗拉座30内侧面,拉线钩50能够尽可能地将纱线向下移动,同时优选拉线钩50从两罗拉轴31之间穿过,在移动的时候不会受到其他零部件的阻碍。
42.优选地,罗拉座30底部水平安装有电机51,电机51的输出轴上套设有齿轮52,上述拉线钩50底部固连有竖直设置的齿条53,且该齿条53与齿轮52啮合设置。
43.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电机51带动齿轮52转动,进而带动齿条53以及拉线钩50上下移动,通过齿条53和齿轮52相互啮合的方式能够保证移动动作平稳,有利于拉线钩50将纱线稳定下移,避免对纱线的损伤。
44.进一步地,电机51顶部通过固定板54与对应的罗拉座30底部固连,电机51端面固设有安装板55且安装板55与罗拉座30内侧面平齐,安装板55面部覆盖有盖板56,盖板56中部向外凸起形成凸条57,并在凸条57内贯穿开设有供上述齿条53穿过的滑槽58。
45.此处优选电机51通过固定板54与罗拉座30固定连接,同时在电机51端面设置安装板55,一方面便于盖板56的安装,另一方面安装板55与罗拉座30内侧面平齐设置,有利于齿条53沿着罗拉座30内侧面平稳移动。
46.优选齿条53贯穿凸条57上的滑槽58,齿条53在上下移动时,除了沿着安装板55以
及罗拉座30内侧面,同时还沿着滑槽58内部移动,滑槽58的设置能够给予齿条53导向作用,进一步保证齿条53以及拉线钩50移动平稳。
47.优选地,凸条57一侧还开设有与齿轮52对应的缺口59,且该缺口59与滑槽58联通,电机51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安装板55、盖板56后连接有上述齿轮52。
48.缺口59与滑槽58联通,便于齿轮52与齿条53相互啮合,同时也限定齿条53与齿轮52的啮合位置,避免两者出现偏移而导致无法啮合的情况,确保啮合稳定,有利于拉线钩50的上下移动。
49.进一步地,盖板56底部安装有零位感应器60。
50.零位感应器60的设置则是为了感应齿条53向下移动的终点,根据编织位置的设定,可以实线设定纱线需要下移的距离,也即拉线钩50(齿条53)下移的距离,当齿条53下移至设定点时,零位感应器60反馈信息至电脑横机的控制中心,进而控制电机51停止动作,拉线钩50下移动作停止,纱线到达设定点,便于织针23抓取纱线,进行编织工作。当一次编织工作完成后,进行下一次编织时,重复相应动作即可。
51.本电脑横机的内置拉线机构结构设置合理,通过将拉线机构安装在罗拉座30内侧,进而使得纱线能够被尽可能地向下拉伸,从而在水平方向上有足够的向下倾斜度,便于纱嘴40更好地将纱线置于相应的织针23上,使用效果好。
52.本文中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换,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