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制服的凉感棉纺织品的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1825发布日期:2022-01-12 05:3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制服的凉感棉纺织品的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制服的凉感棉纺织品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2.凉感棉纺织品是利用冰凉感丝线制作的一种纺织品,利用凉感棉纺织品制作的制服质地柔软、吸湿透气,适用于范围广,cn 212128499 u公开了一种一种针织布生产用染色装置,其缺乏干燥设备,染色后的产品仍需后续人工干燥费时费力;
3.制服纺织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染色处理,染色处理过程中纺织品会被浸湿,通常采用自然晾晒的方法对其进行干燥,但对纺织品进行晾晒占地面积大且干燥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制服的凉感棉纺织品的生产设备,用以解决制服纺织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染色处理,染色处理过程中纺织品会被浸湿,通常采用自然晾晒的方法对其进行干燥,但对纺织品进行晾晒占地面积大且干燥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制服的凉感棉纺织品的生产设备,包括纺织壳体,所述纺织壳体上设有纺织品入口和纺织品出口,所述纺织壳体内设有凉感棉纺织运输线、染色装置和烘干装置。
6.优选的,所述凉感棉纺织运输线包括运输板、第一轮辊、第二轮辊、第三轮辊,所述运输板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固定弯杆与所述纺织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辊转动连接在所述运输板远离所述固定弯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轮辊和所述第三轮辊转动连接在所述纺织壳体内壁;
7.所述凉感棉纺织运输线上设有凉感棉纺织品,所述凉感棉纺织品经所述纺织品入口依次经过所述运输板,跨过所述第一轮辊、第二轮辊和所述第三轮辊经所述纺织品出口输出,所述第一轮辊、所述第二轮辊和所述第三轮辊上均设有第一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轮辊、所述第二轮辊和所述第三轮辊转动;
8.所述运输板上开设有染料通槽,所述染料通槽正下方正对所述染色装置的出口。
9.优选的,所述染色装置包括储料箱,所述储料箱设置在所述纺织壳体外,所述储料箱上设有进料漏斗,所述储料箱内设有搅拌桨,所述纺织壳体上开设有进料管安装孔,所述进料管安装孔内套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一端与所述储料箱相通,所述进料管另一端设有染料喷头;
10.所述进料管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储料箱内的染料经所述进料管从所述染料喷头抽出;
11.所述纺织壳体内所述染料喷头正下方设有染料收集箱。
12.优选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长度调节杆,所述长度调节杆上设有角度调节台,所述
长度调节杆内设有长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台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
13.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包括丝杆,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所述长度调节杆内,所述丝杆上套设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外套设有连接筒,所述丝杆螺母外侧壁与所述连接筒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上设有第二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
14.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板,所述角度调节台上开设有凹槽和导孔,所述导孔内滑动连接有t型调节杆,所述t型调节杆位于所述凹槽内的一端铰链连接有铰链杆,所述t型调节杆位于所述凹槽外的一端正下方设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可沿所述纺织壳体内壁滑动,且滑动方向与所述t型调节杆轴线方向垂直,所述楔形块上设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楔形块滑动,所述角度调节板一端铰链连接在所述角度调节台一端,所述角度调节板另一端与所述铰链杆铰链连接;
15.所述角度调节板上设有烘干风扇,所述烘干风扇连接有第三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三转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烘干风扇转动。
16.优选的,所述纺织壳体外壁靠近所述纺织品出口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转动连接有收集滚筒,所述收集滚筒上设有第四转动驱动件,所述第四转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收集滚筒转动,所述收集滚筒外设有防尘壳,所述防尘壳上转动连接有壳盖,所述壳盖上设有把手。
17.优选的,所述水泵的型号为isgd80-160(i)a。
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纺织壳体;100、纺织品入口;101、纺织品出口;102、连接架;103、收集滚筒;104、防尘壳;105、壳盖;106、把手;2、染色装置;200、储料箱;201、进料漏斗;202、搅拌桨;203、进料管安装孔;204、进料管; 205、染料喷头;206、染料收集箱;3、烘干装置;300、长度调节杆;3000、丝杆;3001、丝杆螺母;3002、连接筒;301、角度调节台;3010、角度调节板;3011、凹槽;3012、导孔;3013、t型调节杆;3014、铰链杆;3015、楔形块;3016、烘干风扇;4、凉感棉纺织运输线;400、运输板;4000、固定弯杆;401、第一轮辊;402、第二轮辊;403、第三轮辊;404、染料通槽;5、凉感棉纺织品。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
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实施例:
26.实施例1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制服的凉感棉纺织品的生产设备,如图1-2所示,包括纺织壳体1,所述纺织壳体1上设有纺织品入口100和纺织品出口101,所述纺织壳体1内设有凉感棉纺织运输线4、染色装置2和烘干装置3;
28.优选的,所述凉感棉纺织运输线4包括运输板400、第一轮辊401、第二轮辊402、第三轮辊403,所述运输板400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固定弯杆4000与所述纺织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轮辊401转动连接在所述运输板400 远离所述固定弯杆4000的一端,所述第二轮辊402和所述第三轮辊403转动连接在所述纺织壳体1内壁;
29.所述凉感棉纺织运输线4上设有凉感棉纺织品5,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经所述纺织品入口100依次经过所述运输板400,跨过所述第一轮辊401、第二轮辊402和所述第三轮辊403经所述纺织品出口101输出,所述第一轮辊401、所述第二轮辊402和所述第三轮辊403上均设有第一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轮辊401、所述第二轮辊402和所述第三轮辊403 转动;
30.所述运输板400上开设有染料通槽404,所述染料通槽404正下方正对所述染色装置2的出口;
31.所述染色装置2包括储料箱200,所述储料箱200设置在所述纺织壳体1 外,所述储料箱200上设有进料漏斗201,所述储料箱200内设有搅拌桨202,所述纺织壳体1上开设有进料管安装孔203,所述进料管安装孔203内套设有进料管204,所述进料管204一端与所述储料箱200相通,所述进料管204另一端设有染料喷头205;
32.所述进料管204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用于将所述储料箱200内的染料经所述进料管204从所述染料喷头205抽出;
33.所述纺织壳体1内所述染料喷头205正下方设有染料收集箱206;
34.所述纺织壳体1外壁靠近所述纺织品出口101设有连接架102,所述连接架102上转动连接有收集滚筒103,所述收集滚筒103上设有第四转动驱动件,所述第四转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收集滚筒103转动,所述收集滚筒103外设有防尘壳104,所述防尘壳104上转动连接有壳盖105,所述壳盖105上设有把手106;
35.所述水泵的型号为isgd80-160(i)a。
3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将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 依次经过所述运输板400,跨过所述第一轮辊401、第二轮辊402和所述第三轮辊403经所述纺织品出口101输出,之后所述染色装置2启动,所述水泵带带动所述储料箱200内的染料,经所述进料管204后经所述染料喷头205向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上喷出,对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进行染色,之后所述烘干装置3对染色后的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进行干燥,整个过程中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轮辊401、所述第二轮辊402和所述第三轮辊403转动,带动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向所述纺织品出口101方向移动,所述凉感棉纺织品 5经所述收集滚筒
103被收集;
37.所述防尘壳104的设计避免了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受到污染,所述储料箱 200内设有搅拌桨202,所述搅拌桨202可对所述储料箱200内的染料进行搅拌,避免了所述储料箱200内染料不均匀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的染色质量,所述烘干装置3的干燥步骤设计在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被染色之后被所述收集滚筒103被收集之前,对染色后的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及时的干燥,避免了传统干燥方式造成的晾晒面积较大且干燥速度慢情况的发生,同时所述烘干装置3的设计提高了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的干燥效率,所述烘干装置3的设计解决了制服纺织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染色处理,染色处理过程中纺织品会被浸湿,通常采用自然晾晒的方法对其进行干燥,但对纺织品进行晾晒占地面积大且干燥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38.实施例2
39.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烘干装置3包括长度调节杆300,所述长度调节杆300上设有角度调节台301,所述长度调节杆300内设有长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台301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
40.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包括丝杆3000,所述丝杆3000转动连接在所述长度调节杆300内,所述丝杆3000上套设有丝杆螺母3001,所述丝杆螺母3001与所述丝杆3000螺纹连接,所述丝杆螺母3001外套设有连接筒3002,所述丝杆螺母3001外侧壁与所述连接筒3002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丝杆3000上设有第二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3000转动;
41.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角度调节板3010,所述角度调节台301上开设有凹槽3011和导孔3012,所述导孔3012内滑动连接有t型调节杆3013,所述t 型调节杆3013位于所述凹槽3011内的一端铰链连接有铰链杆3014,所述t 型调节杆3013位于所述凹槽3011外的一端正下方设有楔形块3015,所述楔形块3015可沿所述纺织壳体1内壁滑动,且滑动方向与所述t型调节杆3013轴线方向垂直,所述楔形块3015上设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楔形块3015滑动,所述角度调节板3010另一端与所述铰链杆3014铰链连接;
42.所述角度调节板3010上设有烘干风扇3016,所述烘干风扇3016连接有第三转动驱动件,所述第三转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烘干风扇3016转动。
4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所述第二转动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3000转动,所述丝杆3000转动带动所述丝杆螺母3001沿所述丝杆3000移动,所述丝杆螺母3001移动带动所述连接筒3002移动,所述连接筒3002移动带动所述角度调节台301移动,调节所述角度调节台301的位置,当所述角度调节台301位置调节到位后,所述直线电机驱动所述楔形块 3015沿所述纺织壳体1内壁滑动,所述楔形块3015推动所述t型调节杆3013 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烘干风扇3016的吹风角度,之后所述第三转动驱动件驱动所述烘干风扇3016转动,所述烘干风扇3016对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进行干燥,所述烘干装置3的干燥步骤设计在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被染色之后被所述收集滚筒103被收集之前,对染色后的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及时的干燥,避免了传统干燥方式造成的晾晒面积较大且干燥速度慢情况的发生,同时所述烘干装置3的设计提高了所述凉感棉纺织品5的干燥效率,同时所述烘干装置 3的所述烘干风扇3016的高度和角度可调节,增加了所述烘干装置3的适应性。
4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