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6513发布日期:2021-12-08 19:1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


背景技术:

2.碳纤维布是一种不经过编织的柔软、轻盈、有弹性,在通气、过滤、保温、吸水和防水方面性能的新型材料。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碳纤维布日用品市场拓展迅速。其生产过程主要涉及水刺工艺与针刺工艺:水刺工艺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针刺工艺也称作干法针刺工艺是利用刺针的穿刺作用,将蓬松的纤网加固成布。但是目前圆桶形的碳纤维布一般将蓬松的纤网覆盖在圆桶模具上,然后人工进行针刺,需要不停的旋转圆桶模具,且还需要对蓬松的纤网进行针刺,针刺的效果较差,且针刺的效率低,耗时较长,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解决人工进行针刺,需要不停的旋转圆桶模具,且还需要对蓬松的纤网进行针刺,针刺的效果较差,且针刺的效率低,耗时较长,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底板上设与支撑架,支撑架两侧设有侧支架,第一侧支架上设有第一转动轴,第二侧支架上设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设有圆桶外模,圆桶外模上方设有针刺板,支撑架上还设有安装板,针刺板与安装板滑动连接,安装板上设有往复驱动装置,往复驱动装置与针刺板连接,往复驱动装置驱动针刺板上下滑动。
5.优选方案中,往复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输出端设有第一曲柄盘,第一曲柄盘通过铰接杆与针刺板连接。
6.优选方案中,铰接杆一端与第一曲柄盘外沿转动连接,铰接杆另一端与针刺板转动连接。
7.优选方案中,针刺板两端与铰接杆铰接,安装板上还设有第二曲柄盘,第二曲柄盘与第一曲柄盘通过转动杆连接,针刺板两端的铰接杆与转动杆转动连接。
8.优选方案中,第二曲柄盘通过第二转动座与安装板转动连接。
9.优选方案中,第一转动轴通过第一转动座与第一侧支架转动连接,且第一转动轴与第一转动座滑动连接。
10.优选方案中,第二转动轴通过第三转动座与第二侧支架转动连接,第一电机通过传动带与第二转动轴连接。
11.优选方案中,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端部设有安装法兰,圆桶外模设在安装法兰上。
12.优选方案中,针刺板上设有多根刺针,刺针上设有多个倒刺。
13.优选方案中,针刺板通过导向轴与安装板滑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将蓬松的纤网覆盖在圆桶外模上,往复驱动装置驱动针刺板上下滑动,对圆桶外模上的蓬松的纤网进行针刺,且第一电机带动圆桶外模转动,实现圆桶外模周圈旋转针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针刺效率高,人工成本低,设计合理,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针刺板安装结构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板安装往复驱动装置结构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刺针倒刺结构图;
21.图中:底板1;第一电机2;第一侧支架3;第二侧支架4;第一转动轴5;第一转动座6;支撑架7;安装板8;第二电机9;减速箱10;第一曲柄盘11;铰接杆12;转动杆13;第二曲柄盘14;第二转动座15;针刺板16;圆桶外模17;第二转动轴18;传动带19;第三转动座20;导向轴21;刺针22;倒刺2201。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5示,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底板1上设与支撑架7,支撑架7两侧设有侧支架,第一侧支架3上设有第一转动轴5,第二侧支架4上设有第二转动轴18,第二转动轴18与第一电机2连接,第一转动轴5和第二转动轴18之间设有圆桶外模17,圆桶外模17上方设有针刺板16,支撑架7上还设有安装板8,针刺板16与安装板8滑动连接,安装板8上设有往复驱动装置,往复驱动装置与针刺板16连接,往复驱动装置驱动针刺板16上下滑动。将蓬松的纤网覆盖在圆桶外模17上,往复驱动装置驱动针刺板16上下滑动,对圆桶外模17上的蓬松的纤网进行针刺,且第一电机2带动圆桶外模17转动,实现圆桶外模17周圈旋转针刺。
23.优选方案中,往复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与减速箱10连接,减速箱10输出端设有第一曲柄盘11,第一曲柄盘11通过铰接杆12与针刺板16连接。铰接杆12一端与第一曲柄盘11外沿转动连接,铰接杆12另一端与针刺板16转动连接。针刺板16两端与铰接杆12铰接,安装板8上还设有第二曲柄盘14,第二曲柄盘14与第一曲柄盘11通过转动杆13连接,针刺板16两端的铰接杆12与转动杆13转动连接。如图1

4所示结构,第二曲柄盘14与第一曲柄盘11通过转动杆13连接,第二电机9通过减速箱10与第一曲柄盘11连接,转动杆13带动两个铰接杆12实现曲柄滑块结构,使针刺板16能够实现上下往复运动,且针刺板16与安装板8滑动连接。
24.优选方案中,第二曲柄盘14通过第二转动座15与安装板8转动连接。实现第二曲柄盘14在安装板8上转动。
25.优选方案中,第一转动轴5通过第一转动座6与第一侧支架3转动连接,且第一转动轴5与第一转动座6滑动连接。第一转动轴5与第一转动座6滑动连接,使第一转动轴5能够横向滑动,方便拆卸和安装圆桶外模17。
26.优选方案中,第二转动轴18通过第三转动座20与第二侧支架4转动连接,第一电机2通过传动带19与第二转动轴18连接。第一电机2通过传动带19带动第二转动轴18转动,第二转动轴18带动第一转动轴5和圆桶外模17转动。
27.优选方案中,第一转动轴5和第二转动轴18端部设有安装法兰,圆桶外模17设在安装法兰上。圆桶外模17通过法兰盘安装在第一转动轴5和第二转动轴18之间。
28.优选方案中,针刺板16上设有多根刺针22,刺针22上设有多个倒刺2201。刺针22的倒刺2201抽插,将蓬松的纤网穿过碳纤维布,使碳纤维和蓬松的纤成为一体。
29.优选方案中,针刺板16通过导向轴21与安装板8滑动连接。转动杆13带动两个铰接杆12实现曲柄滑块结构,使针刺板16能够实现上下往复运动,且针刺板16与安装板8滑动连接。
30.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其特征是:底板(1)上设与支撑架(7),支撑架(7)两侧设有侧支架,第一侧支架(3)上设有第一转动轴(5),第二侧支架(4)上设有第二转动轴(18),第二转动轴(18)与第一电机(2)连接,第一转动轴(5)和第二转动轴(18)之间设有圆桶外模(17),圆桶外模(17)上方设有针刺板(16),支撑架(7)上还设有安装板(8),针刺板(16)与安装板(8)滑动连接,安装板(8)上设有往复驱动装置,往复驱动装置与针刺板(16)连接,往复驱动装置驱动针刺板(16)上下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其特征是:往复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与减速箱(10)连接,减速箱(10)输出端设有第一曲柄盘(11),第一曲柄盘(11)通过铰接杆(12)与针刺板(1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其特征是:铰接杆(12)一端与第一曲柄盘(11)外沿转动连接,铰接杆(12)另一端与针刺板(16)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其特征是:针刺板(16)两端与铰接杆(12)铰接,安装板(8)上还设有第二曲柄盘(14),第二曲柄盘(14)与第一曲柄盘(11)通过转动杆(13)连接,针刺板(16)两端的铰接杆(12)与转动杆(13)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其特征是:第二曲柄盘(14)通过第二转动座(15)与安装板(8)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其特征是:第一转动轴(5)通过第一转动座(6)与第一侧支架(3)转动连接,且第一转动轴(5)与第一转动座(6)滑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其特征是:第二转动轴(18)通过第三转动座(20)与第二侧支架(4)转动连接,第一电机(2)通过传动带(19)与第二转动轴(18)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其特征是:第一转动轴(5)和第二转动轴(18)端部设有安装法兰,圆桶外模(17)设在安装法兰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其特征是:针刺板(16)上设有多根刺针(22),刺针(22)上设有多个倒刺(2201)。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其特征是:针刺板(16)通过导向轴(21)与安装板(8)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圆桶自动针刺机,底板上设与支撑架,支撑架两侧设有侧支架,第一侧支架上设有第一转动轴,第二侧支架上设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之间设有圆桶外模,圆桶外模上方设有针刺板,支撑架上还设有安装板,针刺板与安装板滑动连接,安装板上设有往复驱动装置,往复驱动装置与针刺板连接,往复驱动装置驱动针刺板上下滑动。对圆桶外模上的蓬松的纤网进行针刺,且第一电机带动圆桶外模转动,实现圆桶外模周圈旋转针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针刺效率高,人工成本低,设计合理,安装方便。装方便。装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环宇飞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1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