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拉毛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6226发布日期:2022-01-19 17:2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型拉毛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菌型拉毛面料。


背景技术:

2.拉毛布是按照其用途要求,把光滑的胚布表面经过起毛机起毛,绒毛层可以提高织物的暖性。
3.拉毛面料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规的是以摇粒绒和法兰绒为主,人们通常要求拉毛面料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拉毛面料具有的保暖性能通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具有的绒毛量,通常绒毛越多和越长其具有的保暖性能就越好,面料具有的绒毛量通常和面料本身的性质以及拉毛设备的拉毛性质有关,因而在拉毛设备和面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拉毛后产生的绒毛量通常是固定的,因而形成的拉毛面料的保暖性能与绒毛的结构有关,因而设置一种提高绒毛层保暖效果的结构就很有必要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型拉毛面料,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增强拉毛面料保暖性能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菌型拉毛面料,包括相互固定且绒毛面相互远离的两层绒毛层,所述绒毛层由拉毛纱线经纬编织而成,所述拉毛纱线由弹性纱芯以及包覆在弹性纱芯外侧的拉毛包覆纱组成,所述拉毛包覆纱由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加捻而成,所述第一股线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股线的弹性系数。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弹性纱芯具有的弹性来确保结构整体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利用拉毛纱线具有良好的成毛的特点,来确保结构整体可以在拉毛后形成更加稳定的绒毛层,将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之间设置为不同弹性系数的结构,来确保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内存在的纱线的种类不同,进而在拉毛机拉毛的过程中,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内的纱线会形成不同长度和不同层次的绒毛,进而形成多层的保暖层,进而增强绒毛层整体的保暖性能。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均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纤维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纤维的弹性系数,所述第一股线内第二纤维的含量大于第二股线内第二纤维的含量。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结构的设置利用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内具有不同含量的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来确保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进而通过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的加捻以及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的加捻使得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的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得结构整体拉毛的效果更加均匀,使得结构整体绒毛层的保暖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利用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具有的形变恢复性能的不同,使得形成的绒毛出现分层的现象,进一步增强绒毛层整体的保暖性能。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纤维为棉纤维,所述第二纤维为涤纶纤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棉纤维具有的吸水性好和柔软的特点来加强拉毛纱线整体的吸水和柔软的特性,利用涤纶纤维具有的弹性好和耐磨性好的特点来进一步加强结构整体的性能,同时利用棉纤维和涤纶纤维具有的形变恢复性能的不同来确保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在拉毛的时候会出现不同长度的绒毛,增强了绒毛层整体的层次感和保暖性能。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纤维的截面形状为c字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第二纤维整体强度的削弱,确保第二纤维形变的效果更加稳定,进而确保结构整体拉毛的效果更好。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纱芯由氨纶纤维和丙纶铜离子纤维加捻而成。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氨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来确保弹性纱芯具有良好的弹性,进而确保拉毛纱线整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利用丙纶铜离子纤维具有的芯吸效应来确保弹性纱芯具有良好的导湿和排湿性能,同时利用丙纶铜离子纤维中游离的铜离子实现对细菌滋生的抑制和杀死作用。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丙纶铜离子纤维的截面形状为五角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增大丙纶铜离子纤维的表面槽的数量,进而增强丙纶铜离子纤维以及结构整体的透气和排湿性能。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绒毛层的门幅为42英寸,所述绒毛层的密度为40*42,所述绒毛层的经纱和纬纱分别为20s和10s,所述绒毛层的克重为159克/平方米。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利用弹性纱芯具有的弹性来确保结构整体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利用拉毛纱线具有良好的成毛的特点,来确保结构整体可以在拉毛后形成更加稳定的绒毛层,将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之间设置为不同弹性系数的结构,来确保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内存在的纱线的种类不同,进而在拉毛机拉毛的过程中,第一股线和第二股线内的纱线会形成不同长度和不同层次的绒毛,进而形成多层的保暖层,进而增强绒毛层整体的保暖性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拉毛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绒毛层;2、拉毛纱线;3、弹性纱芯;4、拉毛包覆纱;5、第一股线;6、第二股线;7、第一纤维;8、第二纤维;9、氨纶纤维;10、丙纶铜离子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6.一种抗菌型拉毛面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相互通过纱线缝合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且绒毛面相互远离的两层绒毛层1,设置的两层的绒毛层1用于确保结构整体保暖性能的稳定,绒毛层1由拉毛纱线2平纹编织而成,利用平纹编织具有结构稳定的特点来确保结
构整体功能的稳定,利用拉毛纱线2具有良好的成毛的特点来确保结构整体形成绒毛面的过程更加稳定。
27.如图2和图3所示,拉毛纱线2由弹性纱芯3以及包覆在弹性纱芯3外侧的拉毛包覆纱4组成,利用弹性纱芯3具有良好的弹性的特点来确保拉毛纱线2具有良好的弹性,进而确保绒毛层1整体具有良好的弹性,拉毛包覆纱4由第一股线5和第二股线6加捻而成,第一股线5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股线6的弹性系数,该结构的设置确保拉毛包覆纱4内存在不同性质的纤维,进而在拉毛的时候由于不同性质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形变恢复性能,使得拉毛后的绒毛具有不同的长度,进而形成多层的绒毛面和保暖层,增强结构整体的保暖性能,绒毛层1的门幅为42英寸,绒毛层1的密度为40*42,绒毛层1的经纱和纬纱分别为20s和10s,绒毛层1的克重为159克/平方米。
28.如图3所示,第一股线5和第二股线6均由第一纤维7和第二纤维8加捻而成,第二纤维8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一纤维7的弹性系数,第一股线5内第二纤维8的含量大于第二股线6内第二纤维8的含量,通过第一纤维7和第二纤维8的加捻以及第一股线5和第二股线6的加捻,实现第一纤维7和第二纤维8在拉毛纱线2内的均匀分布,确保结构整体形成绒毛面的效果更加稳定。
29.如图3所示,第一纤维7为棉纤维,第二纤维8为涤纶纤维,利用棉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柔软的特点来提高结构整体的性能,利用涤纶纤维具有的耐磨和弹性好的特点来提高结构整体的性能,同时利用棉纤维和涤纶纤维具有形变恢复性能不同的特点,使得第一纤维7和第二纤维8在拉毛机拉毛的作用下会形成不同长度的绒毛,进而形成多个高度的绒毛面,利用多层的绒毛面来确保结构整体具有更好的保暖性能,第二纤维8的截面形状为c字形,该结构的设置实现对第二纤维8强度的削弱,确保第二纤维8在拉毛的过程中形成绒毛的过程更加稳定。
30.如图3所示,弹性纱芯3由氨纶纤维9和丙纶铜离子纤维10加捻而成,利用氨纶纤维9具有良好的弹性的特点来确保弹性纱芯3具有良好的弹性,进而确保拉毛纱线2整体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利用丙纶纤维的材质具有的导湿性好的特点来确保结构整体具有良好的导湿和排湿性能,同时利用丙纶铜离子纤维10中游离的铜离子实现对微生物滋生过程的抑制和杀死的作用,减少微生物滋生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对于使用者的影响,实现对使用者的保护,丙纶铜离子纤维10的截面形状为五角形,该结构的设置确保丙纶铜离子纤维10上具有更多的透气和排水的空槽,进一步加强结构整体的透气和排水性能。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