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4053发布日期:2022-01-29 14:2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干一体机、干衣机等类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中,作为用于实现烘干功能的方式,热泵装置由于节能、对衣物温和等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热泵装置具备风机、蒸发器、冷凝器等。在以往的具备热泵装置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中,通常将风机、蒸发器、冷凝器沿着滚筒的旋轴轴线方向(即:前后方向)排列,使热泵装置中的风路大致沿着滚筒的旋轴轴线方向延伸,以减小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
3.但是,在这样的以往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中,蒸发器、冷凝器的设计自由度受到限制,很难有效地增大热泵装置的换热面积,进而很难有效地提高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4.因此,开发一种既能够增大热泵装置的换热面积、又能够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成为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增大热泵装置的换热面积、又能够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7.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8.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所述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外槽,其被支承于所述外壳内;滚筒,其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外槽内,用于收纳衣物;以及热泵装置,其用于利用加热的空气对所述滚筒内的衣物进行烘干,所述热泵装置包括:风路壳体,其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分别与所述滚筒的内腔相连通;蒸发器,其为微通道蒸发器,配置于所述风路壳体内,用于对从所述滚筒内导出的空气进行除湿;冷凝器,其为微通道冷凝器,在所述风路壳体内配置于比所述蒸发器靠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位置,用于对经过所述蒸发器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及风机,其在所述风路壳体内配置于比所述蒸发器靠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用于使空气流动,从而将所述滚筒内的空气经由所述进气口导入所述风路壳体内,并将经过了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的空气导入所述滚筒内,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风机配置于所述外壳内的位于所述外槽的上方的上方空间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沿着所述滚筒的旋转方向排布,所述冷凝器与所述风机沿着所述滚筒的旋转轴线方向排布。
9.根据第一技术方案,蒸发器采用微通道蒸发器,冷凝器采用微通道冷凝器,与传统的换热器相比,在整体体积同等的情况下,微通道蒸发器、微通道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更大,有利于提高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此外,在上方空间部内将蒸发器与冷凝器沿
着滚筒的旋转方向(即:左右方向)排布,与以往的沿着滚筒的旋轴轴线方向(即:前后方向)排布的情况相比,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自由度提高,能够将蒸发器和冷凝器设置得更大,有利于增大热泵装置的换热面积。而且,通过使蒸发器与冷凝器沿着滚筒的旋转方向(即:左右方向)排布,并且使冷凝器与风机沿着滚筒的旋转轴线方向(即:前后方向)排布,能够使蒸发器在滚筒的旋转方向和滚筒的旋转轴线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均与风机错开,便于设计用于连接风机与蒸发器的风路,有利于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
10.第二技术方案为,在第一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风路壳体内形成有第1风路区域,所述第1风路区域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游侧,所述第1风路区域形成为使从所述风机吹出的空气转弯而沿着所述滚筒的旋转轴线方向朝向所述蒸发器的迎风面流动。
11.根据第二技术方案,利用第1风路区域使从风机吹出的空气转弯而沿着滚筒的旋转轴线方向朝向蒸发器的迎风面流动,由此,能够高效地将风机所吹出的空气朝向蒸发器的迎风面引导,有利于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同时有利于提高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12.第三技术方案为,在第二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俯视时,所述第1风路区域呈宽度逐渐增大的喇叭状,从设于所述风机的侧方的排气口转弯后沿着所述滚筒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
13.根据第三技术方案,通过将第1风路区域设计成宽度逐渐增大的喇叭状,有利于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
14.第四技术方案为,在第二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蒸发器的迎风面位于上侧,限定所述第1风路区域的所述风路壳体的底壁部设有坡面,所述坡面随着靠近所述蒸发器而向上方倾斜。
15.根据第四技术方案,通过在限定第1风路区域的风路壳体的底壁部设置坡面,能够高效地将风机所吹出的空气朝向蒸发器的迎风面引导,有利于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同时有利于提高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16.第五技术方案为,在第四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坡面的顶端高于所述蒸发器的迎风面,或者与所述蒸发器的迎风面平齐。
17.根据第五技术方案,通过使坡面的顶端不低于蒸发器的迎风面,能够可靠地将风机所吹出的空气朝向蒸发器的迎风面引导,防止空气吹向蒸发器的侧面,有利于提高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18.第六技术方案为,在第四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坡面的底端和/或顶端呈弧状弯曲而与所述风路壳体的底壁部的其他部位连接。
19.根据第六技术方案,通过使坡面的底端和/或顶端呈弧状弯曲,能够使坡面与风路壳体的底壁部的其他部位圆滑连接,能够有效地降低坡面与底壁部的其他部位之间的连接部处的空气阻力,能够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
20.第七技术方案为,在第四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大于90
°
且小于180
°

21.根据第七技术方案,通过将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大于90
°
且小于180
°
,能够将坡面设计成恰当的斜度,能够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
22.第八技术方案为,在第四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120
°
以上150
°
以下。
23.根据第八技术方案,通过将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设为120
°
以上150
°
以下,既能够避免因坡面的斜度过大而导致空气阻力增大,又能够避免因坡面的斜度过小而导致坡面长度过长,由此,能够将坡面设计成恰当的斜度。
24.第九技术方案为,在第四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坡面与流经所述坡面的空气的气流平行。
25.根据第九技术方案,通过使坡面与流经坡面的空气的气流平行,能够使空气顺畅地流过坡面,能够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
26.第十技术方案为,在第四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坡面沿着所述滚筒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
27.根据第十技术方案,坡面沿着滚筒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坡面在俯视时不存在转弯的部分,由此,能够使风机所吹出的空气在转弯之后沿着坡面爬升,使空气的转弯动作与爬升动作分开进行,从而能够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
28.第十一技术方案为,在第四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坡面从设于所述风机的侧方的排气口转弯后沿着所述滚筒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
29.根据第十一技术方案,采用了坡面从设于风机的侧方的排气口转弯后沿着滚筒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结构,虽然风机所吹出的空气在转弯的同时还沿着坡面爬升,存在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的风险,但由于能够将坡面设置得更长进而降低坡面的斜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
30.第十二技术方案为,在第四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所述蒸发器的上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上端彼此靠近,且所述蒸发器的下端朝向所述滚筒的旋转方向上的一侧向下方倾斜延伸,所述冷凝器的下端朝向所述滚筒的旋转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下方倾斜延伸,沿所述滚筒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呈大致倒v字状配置。
31.根据第十二技术方案,蒸发器的下端朝向滚筒的旋转方向上的一侧向下方倾斜延伸,冷凝器的下端朝向滚筒的旋转方向上的另一侧向下方倾斜延伸,且蒸发器与冷凝器呈大致倒v字状配置,由此,能够充分地利用由外壳的顶壁板和外槽的上侧的圆弧状的外周面夹着的不规则形状的上方空间部,尽可能地增大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有利于提高烘干效率、缩短烘干时间。
32.第十三技术方案为,在第十二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滚筒的旋转方向上随着从所述蒸发器的上端朝向下端去,所述坡面的顶端向下方倾斜。
33.根据第十三技术方案,在滚筒的旋转方向上随着从蒸发器的上端朝向下端去,坡面的顶端向下方倾斜,由此,能够在滚筒的旋转方向上使坡面与蒸发器的迎风面的斜度大致一致,从而能够将空气更加均匀地朝向蒸发器的迎风面引导,能够提高蒸发器的工作效率。
34.第十四技术方案为,在第二至十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基础上,在所述风路壳体内还形成有:第2风路区域,其位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的下侧;以及第3风路区域,其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游侧,限定所述第2风路区域的所述风路壳体的底壁部沿着所述外槽的外周面呈弧状延伸,限定所述第2风路区
域的所述风路壳体的底壁部在位于所述冷凝器下方的部位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用于排出在所述蒸发器的表面凝结产生的冷凝水。
35.根据第十四技术方案,限定第2风路区域的风路壳体的底壁部沿着外槽的外周面呈弧状延伸,底壁部在位于冷凝器下方的部位设有用于排出在蒸发器的表面凝结产生的冷凝水的排水口,由此,冷凝水沿着底壁部的弧度流至排水口,由于排水口位于滚筒的上方,冷凝水可通过重力直接流动至用于排出外槽内的洗涤水的排水管,结构简单,成本低。另外,冷凝水的流动方向与经过了蒸发器的空气的流向一致,更有利于排出冷凝水。
36.实用新型的效果
37.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既能够增大热泵装置的换热面积、又能够抑制热泵装置的风路中的空气阻力增大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
38.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39.图1是从侧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而得到的立体图,表示拆下外壳的顶壁板和前壁板后的状态。
4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4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4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装置的俯视图。
4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装置的右视图。
4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装置的风路壳体的上壳体的立体图。
4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装置的拆下风路壳体的上壳体后的立体图。
46.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装置的拆下风路壳体的上壳体后的俯视图。
47.图9是沿图3中的a-a线剖切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而得到剖视图。
48.图10是沿图4中的b-b线剖切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装置而得到的剖视图。
49.图11是沿图4中的e-e线剖切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装置而得到的剖视图。
50.图12是沿图4中的f-f线剖切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热泵装置而得到的剖视图。
51.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右视图,表示拆下外壳后的状态。
52.附图标记说明
53.1: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10:外壳;11:左壁板;12:右壁板;13:后壁板;14:上方空间部;20:外槽;20u:最高部;21:衣物投入口;22:减振器;23:悬吊弹簧;30:滚筒;40:热泵装置;50:风路壳体;51:进气件;52:出气件;53:壳体主体;54:波纹管;55:进气口;56:出气口;57:上壳体;571:隔板;58:下壳体;581:底壁部;582:周壁部;583:压缩机容纳部;584:排水
口;585:坡面;5851:顶端;5852:底端;60:蒸发器;61:迎风面;62:出风面;63:上端;64:下端;70:冷凝器;71:迎风面;72:出风面;73:上端;74:下端;80:风机;81:排气口;90:压缩机;91:节流装置;x:旋转轴线;s1:第1风路区域;s2:第2风路区域;s3:第3风路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54.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5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下面以兼具洗涤功能和烘干功能的洗干一体机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也可以是仅具备烘干功能的干衣机。
56.如图1~图2所示,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1包括:外壳10;外槽20,其被支承于外壳10内;滚筒30,其可旋转地安装于外槽20内,用于收纳衣物;以及热泵装置40,其用于利用加热的空气对滚筒3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所示那样规定了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此后的附图中沿用这些方向。
57.如图1所示,外壳10构成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1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外廓,包括由金属板、树脂板等板材形成的左壁板11、右壁板12、前壁板(未图示)、后壁板13以及顶壁板(未图示)。为了便于观察外壳10内的构造,在图1~图3、图9中,省略了顶壁板和前壁板的图示,在图13中,省略了各壁板。
58.如图1~图2所示,外槽20呈在一端具有衣物投入口21的有底圆筒状。该外槽20以衣物投入口21朝向前方的状态安装于外壳10内,且利用下侧的减振器22及上侧的悬吊弹簧23弹性支承于外壳10,从而防止外槽20的振动向外壳10传递。另外,虽未图示,但在外壳10的前壁板安装有用于对衣物投入口21进行开闭的门体。
59.如图2所示,滚筒30呈一端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用于收纳衣物。该滚筒30以开口朝向外槽20的衣物投入口21的方式安装于外槽20内。可以在该滚筒30的外周侧的壁部和底侧的壁部形成许多个细孔,由此,洗涤水、热泵装置40所产生的加热空气能够在外槽20与滚筒30之间流动。另外,该滚筒30利用未图示的马达驱动,能够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x为中心进行旋转。其中,滚筒30的旋转方向既可以是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也可以是逆时针方向,还可以是能够在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之间不断进行切换。另外,滚筒30的旋转轴线x也可以朝衣物投入口21去向上方倾斜。
60.如图1~图3所示,在外壳10内的位于外槽20的上方的上方空间部14内配置有一体构造的热泵装置40,该热泵装置40用于利用加热的空气对滚筒3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如图2所示,上方空间部14是指,在上下方向上由顶壁板和外槽20的上侧的圆弧状的外周面夹着的空间,不仅包含比外槽20的最高部20u靠上侧的空间,还包含最高部20u的左右两侧且比最高部20u略靠下侧的空间(例如:图2中的配置悬吊弹簧23的空间)。
61.如图4、图5及图7所示,热泵装置40包括:风路壳体50,其具有进气口55和出气口56,进气口55和出气口56分别与滚筒30的内腔相连通;蒸发器60,其为微通道蒸发器,配置于风路壳体50内,用于对从滚筒30内导出的空气进行除湿;冷凝器70,其为微通道冷凝器,在风路壳体50内配置于比蒸发器60靠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位置,用于对经过蒸发器60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及风机80,其在风路壳体50内配置于比蒸发器60靠空气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位置,用于使空气流动,从而将滚筒30内的空气经由进气口55导入风路壳体50
内,并将经过了蒸发器60和冷凝器70的空气导入滚筒30内。此外,热泵装置40还包括压缩机90,该压缩机90用于对在蒸发器60和冷凝器70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62.如图5~图7所示,风路壳体50包括:进气件51,其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下端具有进气口55,如图13所示,该进气件51的下端在外槽20的外周面的后端侧连接于外槽20,经由滚筒30的壁部的细孔而与滚筒30的内腔相连通;出气件52,其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下端具有出气口56,如图13所示,该出气件52的下端在外槽20的外周面的前端侧(即:衣物投入口21侧)连接于外槽20,经由滚筒30的与衣物投入口21对应的开口而与滚筒30的内腔相连通;以及壳体主体53,其连接于进气件51与出气件52之间。另外,在进气件51与壳体主体53之间还夹设有能够伸缩的波纹管54,从而防止外槽20的振动经由进气件51向壳体主体53传递。虽未图示,但例如也可以在出气件52与壳体主体53之间夹设有能够伸缩的波纹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出气件52连接于外槽20的外周面的前端侧,与将出气件52连接于外槽20的外周面的后端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经过热泵装置40加热的空气直接供给到滚筒30内,空气不会因滚筒30的细孔而分散,能够更高效地对滚筒3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63.如图5~图7所示,壳体主体53具有上壳体57和下壳体58。下壳体58呈向上方开口的大致杯状,具有底壁部581和周壁部582。在底壁部581的后端附近借助波纹管54连接有进气件51,在前侧的周壁部582连接有出气件52,出气件52大致位于进气件51的正前方。上壳体57呈大致板状,利用螺钉等固定于下壳体58的周壁部582的上端。在壳体主体53的由上壳体57和下壳体58包围而成的内部空间内,配置有蒸发器60、冷凝器70、风机80。另外,前侧的周壁部582向前方连续设置有压缩机容纳部583,该压缩机容纳部583呈向上方开口的大致有底筒状。压缩机90通过安装于压缩机容纳部583内,而配置于壳体主体53的内部空间的外部。由此,蒸发器60、冷凝器70、风机80以及压缩机90利用壳体主体53以一体构造的方式配置于上方空间部14内。
64.如图7~图9所示,蒸发器60为大致板状的微通道蒸发器,彼此相对的一对板面分别成为迎风面61和出风面62。蒸发器60通过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吸热而对在外部流经该蒸发器60的高湿的空气进行冷却,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蒸发器60的表面凝结而作为冷凝水析出,由此得到干燥的空气。如图9所示,在上方空间部14内,蒸发器60以迎风面61位于上侧且出风面62位于下侧、迎风面61和出风面62相对于左右方向上的水平线倾斜的方式配置,右端的高度高于左端的高度,也就是说右端成为上端63,左端成为下端64。另外,蒸发器60位于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正上方。此处,“蒸发器60位于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正上方”是指,蒸发器60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滚筒30的旋转轴线x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存在一个以上的交叉点。
65.如图7~图9所示,冷凝器70为大致板状的微通道冷凝器,彼此相对的一对板面分别成为迎风面71和出风面72。冷凝器70通过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放热而对在外部流经该冷凝器70的干燥的空气进行加热,由此得到高温且干燥的空气。如图9所示,在上方空间部14内,冷凝器70以迎风面71位于下侧且出风面72位于上侧、迎风面71和出风面72相对于左右方向上的水平线倾斜的方式配置,左端的高度高于右端的高度,也就是说左端成为上端73,右端成为下端74。
66.如图9所示,在上方空间部14内,冷凝器70位于蒸发器60的右侧,蒸发器60与冷凝器70沿着左右方向排布,换言之,两者沿着滚筒30的绕旋转轴线x旋转的旋转方向排布。具
体而言,蒸发器60的上端63与冷凝器70的上端73彼此靠近,且蒸发器60的下端64朝向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上的一侧(左侧)向下方倾斜延伸,冷凝器70的下端74朝向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上的另一侧(右侧)向下方倾斜延伸,沿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方向(前后方向)观察,蒸发器60与冷凝器70呈大致倒v字状配置。此外,蒸发器60的下端64的高度高于冷凝器70的下端74的高度。另外,在上壳体57的表面以向下方凹陷的方式设有大致v字状的隔板571,该隔板571设于蒸发器60与冷凝器70之间,且与蒸发器60的上端63及冷凝器70的上端73分别抵接。
67.其中,上述的“蒸发器60与冷凝器70沿着滚筒30的旋转方向排布”是指,沿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方向观察,蒸发器60在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与冷凝器70在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是蒸发器60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铅垂面上的正投影与冷凝器70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铅垂面上的正投影不存在交叉点,另外,除了图9所示的形态之外,当然也包含相对于水平面平行地配置的蒸发器60与相对于水平面平行地配置的冷凝器70在左右方向上依次配置的形态。
68.如图7、图8所示,风机80在风路壳体50的壳体主体53内配置于冷凝器70的后方,且配置于壳体主体53的与进气件51、波纹管54连接的部位处。也就是说,冷凝器70与风机80沿着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方向(即:前后方向)排布。另外,在风路壳体50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风机80位于蒸发器60的上游侧。
69.另外,风机80以旋转轴沿铅垂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通过使风机工作,从滚筒30的后侧将滚筒30内的低温高湿的空气经由进气件51、波纹管54抽吸到壳体主体53内;抽吸到壳体主体53内的低温高湿的空气从上侧的迎风面61穿过蒸发器60,利用蒸发器60内的制冷剂的吸热作用,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蒸发器60的表面凝结而作为冷凝水析出,由此得到低温干燥的空气;从蒸发器60的出风面62出来的低温干燥的空气从下侧的迎风面71穿过冷凝器70,利用冷凝器70内的制冷剂的放热作用,对空气进行加热,由此得到高温干燥的空气;从冷凝器70的出风面72出来的高温干燥的空气经过出气件52从滚筒30的前侧进入滚筒30内;高温干燥的空气与滚筒30内的潮湿衣物接触,将衣物所包含的水分蒸发为水蒸气带走,而成为低温高湿的空气;低温高湿的空气从滚筒30的后侧经由进气件51、波纹管54再次抽吸到壳体主体53内。
70.将风路壳体50内的风路划分为:第1风路区域s1,其是从进气件51的进气口55经由波纹管54到壳体主体53内的蒸发器60的迎风面61为止的区域,换言之,是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蒸发器60的上游侧的区域;第2风路区域s2,其是在壳体主体53内位于蒸发器60的出风面62与冷凝器70的迎风面71之间的区域,换言之,是位于蒸发器60和冷凝器70的下侧的区域;以及第3风路区域s3,其是从冷凝器70的出风面72到出气件52的出气口56为止的区域,换言之,是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位于冷凝器70的下游侧的区域。
71.如图8所示,第1风路区域s1形成为使从风机80吹出的空气转弯而沿着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方向朝向蒸发器60的迎风面61流动。在俯视时,第1风路区域s1呈宽度逐渐增大的喇叭状,从设于风机80的侧方的排气口81转弯后沿着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方向延伸。
72.另外,如图11所示,限定第1风路区域s1的风路壳体50的底壁部581设有坡面585。坡面585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去而向上方倾斜,换言之,坡面585随着靠近蒸发器60而向上方倾斜。坡面585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α大于90
°
且小于180
°
。更优选的是,坡面585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α为120
°
以上150
°
以下。另外,坡面585形成为与流经坡面585的空气的气流平行
(包含“大致平行”的情形)。
73.坡面585具有顶端5851和底端5852。底端5852位于第1风路区域s1的转弯后的部分,坡面585沿着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延伸,换言之,坡面585在俯视时不存在转弯的部分。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坡面585从设于风机80的侧方的排气口81转弯后沿着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方向延伸。
74.此外,坡面585的底端5852呈弧状弯曲而与风路壳体50的底壁部581的其他部位(即:位于坡面585的上游侧的部位)连接。
75.坡面585在前后方向上未延伸至蒸发器60的迎风面61,坡面585的顶端5851呈弧状弯曲而与风路壳体50的底壁部581的其他部位(即:位于坡面585的下游侧的部位)连接。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坡面585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至蒸发器60的迎风面61,在坡面585的顶端5851与蒸发器60的迎风面61之间不存在底壁部581的其他部位。此外,坡面585的底端5852和顶端5851这两者并非必须都呈弧状弯曲,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呈弧状弯曲而与风路壳体50的底壁部581的其他部位连接即可。
76.此外,坡面585的顶端5851高于蒸发器60的迎风面61,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坡面585的顶端5851与蒸发器60的迎风面61平齐。也就是说,坡面585的顶端5851不低于蒸发器60的迎风面61,由此,能够可靠地将在风路壳体50内流动的空气向蒸发器60的迎风面61引导,防止流动的空气吹向蒸发器60的侧面。
77.另外,如图12所示,坡面585除了沿着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方向(即:前后方向)倾斜之外,还沿着滚筒30的旋转方向(即:左右方向)倾斜。具体而言,随着从右侧朝向左侧去,坡面585的顶端5851向下方倾斜。换言之,在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上随着从蒸发器60的上端63朝向下端64去,坡面585的顶端5851向下方倾斜。结合图10和图12可知,坡面585的顶端5851在左右方向上的斜度与蒸发器60在左右方向上的斜度大致一致。另外,虽未图示,但除了顶端5851之外,坡面585整体或者包含顶端5851在内的至少一部分随着从右侧朝向左侧去也向下方倾斜。此外,虽未图示,但位于坡面585的顶端5851与蒸发器60的迎风面61之间的风路壳体50的底壁部581的其他部位以与坡面585的顶端5851大致相同的斜度在左右方向上倾斜。
78.如图10所示,限定第2风路区域s2的风路壳体50的底壁部581沿着外槽20的外周面呈弧状延伸,限定第2风路区域s2的风路壳体50的底壁部581在位于冷凝器70下方的部位设有排水口584,该排水口584用于排出在蒸发器60的表面凝结产生的冷凝水,经由未图示的软管等连接于用于排出外槽20内的洗涤水的排水管。
79.如图7、图8所示,压缩机90位于上方空间部14内,在冷凝器70的前方配置于压缩机容纳部583内,且配置于出气件52的右侧附近。在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方向上,压缩机90配置于比冷凝器70靠衣物投入口21侧(前侧)的位置,风机80相对于冷凝器70配置于压缩机90的相反侧(后侧)。另外,压缩机90也可以在上方空间部14内配置于蒸发器60的后方。
80.通过使压缩机90工作,对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压缩,使之成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之后,将制冷剂送入到冷凝器70的内部,在冷凝器70的内部通过放热而成为低温高压的制冷剂;之后,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91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的制冷剂;之后;制冷剂进入蒸发器60,通过吸热而成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之后,制冷剂回到压缩机90而再次被压缩。
81.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1通过如下那样进行工作。将衣物通过衣物投入口21放入滚筒30内,像以往的洗衣机那样对衣物进行洗涤。在需要对洗涤后的衣物进行烘干时,使风机80和压缩机90同时工作,利用蒸发器60和冷凝器70产生高温干燥的空气,对滚筒30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8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如图8所示的风机80配置于冷凝器70的后方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风机80配置于冷凝器70的前方的结构。也就是说,只要使冷凝器70与风机80沿着滚筒30的旋转轴线x的方向(即:前后方向)排布即可。
83.以上通过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即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语句所表达的意思的范围内,对所述实施方式实施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