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尼龙门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9621发布日期:2022-05-11 13:3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绳索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尼龙门绳。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经济活动已经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在此大背景下,货物的运输已经随处可见,其中集装箱运输具有许多优点,把要运输的零散货物装在箱子里,便于机械化装卸,大大缩短了船只在港口停泊的时间和货物在仓库里存放的时间,加快了货物运送的速度,降低了运输费用,箱子规格统一,在同容积船上装的货物也多,增加了运输量,集装箱装卸,可以保证货运时完整无损,几乎可以完全消除物品的耗损量,大大减少损坏与赔偿,但是在集装箱装货与卸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门关闭的现象,影响装卸货物时的速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门绳用来固定集装箱的门把手。
3.现有的门绳存在承力不足,光线不好或夜晚条件下无法看清的问题,影响装卸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集装箱门绳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集装箱尼龙门绳,其结构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绳圈、第二绳圈及两者间的绳体,所述绳体与所述第一绳圈、第二绳圈的连接处为编连区,所述绳体及所述编连区近绳体的一段的外部包裹有pe膜;所述绳体、第一绳圈、第二绳圈均包含三股尼龙绳,每股为双绞线,编连区均包含六股尼龙绳,每股为双绞线。
5.较佳的,所述第一绳圈比第二绳圈小。
6.较佳的,所述第一绳圈内周长6cm,所述第二绳圈内周长12cm。
7.较佳的,所述编连区的1/5长度包裹于所述pe膜内。
8.较佳的,所述pe膜内掺杂有夜光粉或外表面覆有夜光膜。
9.本实用新型将三股尼龙双绞线构成的绳索主体的两端,绕为一大一小两个绳圈,其绳头部分与绳索中间部分进行编制为一体,构成六股双绞线,并于中间部分和绳头部分的外部包裹pe膜,能承受300kg的拉力,并免去了燎烫工序,节省了成本,并且在夜晚还有提示作用,在本领域内有一定的技术进步。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1.图中1、第一绳圈;2、pe膜;3、第二绳圈;4、编连区。
具体实施方式
12.实施例1
13.位于两端的第一绳圈1、第二绳圈3及两者间的绳体,所述绳体与所述第一绳圈1、第二绳圈3的连接处为编连区4,所述绳体及所述编连区4近绳体的一段的外部包裹有pe膜2;所述绳体、第一绳圈1、第二绳圈3均包含三股尼龙绳,每股为双绞线,编连区4均包含六股尼龙绳,每股为双绞线。
14.较佳的,所述第一绳圈1比第二绳圈3小。
15.较佳的,所述第一绳圈1内周长6cm,所述第二绳圈3内周长12cm。
16.较佳的,所述编连区4的1/5长度包裹于所述pe膜2内。
17.较佳的,所述pe膜2内掺杂有夜光粉或外表面覆有夜光膜。
18.本实用新型将三股尼龙双绞线构成的绳索主体的两端,绕为一大一小两个绳圈,其绳头部分与绳索中间部分进行编制为一体,构成六股双绞线,并于中间部分和绳头部分的外部包裹pe膜,能承受300kg的拉力,并免去了燎烫工序,节省了成本,并且在夜晚还有提示作用,在本领域内有一定的技术进步。
1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集装箱尼龙门绳,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绳圈、第二绳圈及两者间的绳体,所述绳体与所述第一绳圈、第二绳圈的连接处为编连区,所述绳体及所述编连区近绳体的一段的外部包裹有pe膜;所述绳体、第一绳圈、第二绳圈均包含三股尼龙绳,每股为双绞线,编连区均包含六股尼龙绳,每股为双绞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装箱尼龙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圈比第二绳圈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集装箱尼龙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圈内周长6cm,所述第二绳圈内周长12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集装箱尼龙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连区的1/5长度包裹于所述pe膜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集装箱尼龙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pe膜内掺杂有夜光粉或外表面覆有夜光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尼龙门绳,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绳圈、第二绳圈及两者间的绳体,所述绳体与所述第一绳圈、第二绳圈的连接处为编连区,所述绳体及所述编连区近绳体的一段的外部包裹有PE膜;所述绳体、第一绳圈、第二绳圈均包含三股尼龙绳,每股为双绞线,编连区均包含六股尼龙绳,每股为双绞线;本实用新型将三股尼龙双绞线构成的绳索主体的两端,绕为一大一小两个绳圈,其绳头部分与绳索中间部分进行编制为一体,构成六股双绞线,并于中间部分和绳头部分的外部包裹PE膜,能承受300KG的拉力,并免去了燎烫工序,节省了成本,并且在夜晚还有提示作用,在本领域内有一定的技术进步。步。步。


技术研发人员:姜永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州市文教工艺厂
技术研发日:2021.11.03
技术公布日:2022/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