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型织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16952发布日期:2022-05-18 19:4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防静电型织布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布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静电型织布机。


背景技术:

2.在纺织行业中,织布操作是通过织布机将纺线编制在一起从而制成相应的布料,在织布过程中,由于纺线之间相互摩擦会使得在织布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电荷而引起静电,在织布过程中,静电会使得布品上吸附大量的细小的浮毛和细小的灰尘,影响布品质量,且使用轻质纺线进行纺织的过程中,静电也会吸引纺线相互靠近,从而影响织布过程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静电型织布机,通过放电单元释放电荷,从而中和纺线摩擦产生的静电电荷,随后经过接地辊与布品接触,从而进一步消除布品上携带的静电。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包括固定架、驱动辊、收卷辊和静电消除组件;
6.所述驱动辊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固定架之间,收卷辊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固定架之间远离驱动辊的一端,驱动辊与收卷辊之间形成布品传送区域;
7.所述静电消除组件包括放电单元和接地单元;
8.所述放电单元设置于固定架下方,放电单元包括放电部和竖直升降部,放电部平行于驱动辊并位于布品传送区域下方,竖直升降部一端与放电部靠近固定架的端面连接,竖直升降部的另一端与固定架连接;
9.所述接地单元设置于放电单元靠近收卷辊的一侧,接地单元位于布品传送区域内。
10.进一步,放电部包括安装盒、电池、多个插接块和多个放电针,插接块设置于安装盒内部,放电针沿竖直方向部分插设于插接块内部,放电针远离插接块的一端穿过安装盒的上表面并位于布品传送区域下方,电池设置于安装盒内部,并位于插接块远离放电针的一侧,电池通过导线与插接块连接。
11.进一步,所述多个插接块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插接块所连成的直线与驱动辊平行。
12.进一步,所述安装盒外侧设置有一层绝缘保护层。
13.进一步,所述竖直升降部包括第一旋转杆、第二旋转杆和滑动杆,固定架的侧壁上水平开设有一滑槽;
14.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分别设置于安装盒靠近固定架的两端面处,第一旋转杆的一端与固定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安装盒靠近固定架的端面转动连接,第二旋转杆一端与安装盒靠近固定架的端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动杆一端连接,滑动杆穿设于滑槽内,并
沿滑槽往复移动。
15.进一步,所述接地单元包括第一接地辊和第二接地辊,第一接地辊和第二接地辊位于布品传送区域内的布品设置于第一接地辊和第二接地辊之间形成接触区。
16.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8.1.可通过放电单元释放电荷中和织布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荷,且可通过竖直升降部调整放电单元与布品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电荷中和的效率。
19.2.在放电单元与收卷辊之间设置接地辊,通过接地辊与布品的抵接,在实现布品支撑的同时,将布品上残留的静电荷消除,进一步提高除静电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型织布机俯视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型织布机放电部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型织布机竖直升降部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型织布机旋转杆连接示意图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静电型织布机接地单元示意图;
25.图中,1、固定架;11、滑槽;2、驱动辊;3、收卷辊;4、静电消除组件;41、放电单元;411、安装盒;412、插接块;413、放电针;42、接地单元;421、第一接地辊;422、第二接地辊;43、竖直升降部;431、第一旋转杆;432、第二旋转杆;433、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部”、“底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的元件。
29.下面给出几个具体的实施例,用于详细介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30.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静电型织布机包括固定架1、驱动辊2、收卷辊3和静电消除组件4,固定架1具体为两个长方形板状结构,固定架1平行设置于同一平面上,两长方形板之间形成安装区域,驱动辊2与收卷辊3垂直于固定架1并设置于固定架1之间,驱动辊2设置于固定架1左端,收卷辊3设置于固定架1的右端,驱动辊2与收卷辊3平行并在驱动辊2与收卷辊3之间形成布品传送区域,布品经由驱动辊2向收卷辊3水平
移动。
31.在上述实施例中,静电消除组件4设置于驱动辊2与收卷辊3之间,静电消除组件4包括放电单元41和接地单元42,放电单元41包括放电部和竖直升降部43,放电部平行于驱动辊2并位于布品传送区域下方,并使得放电部的放电端朝向布品设置,竖直升降部43一端与放电部靠近固定架1的端面连接,竖直升降部43的另一端与固定架1连接,竖直升降部43带动放电部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从而调整放电部放电端与布品之间的距离,接地单元42设置于放电单元41靠近收卷辊3的一侧,接地单元42与位于布品传送区域的布品抵接。
32.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放电部包括安装盒411、电池、多个插接块412和多个放电针413,安装盒411为一长方体盒状结构,安装盒411平行于驱动辊2设置于布品传送区域下方,并位于驱动辊2和收卷辊3之间,安装盒411顶面形成有开口,插接块412间隔设置于安装盒411的内部,插接块412间隔设置于同一直线上,并使得插接块412连成的直线与驱动轴平行,放电针413沿竖直方向插设于插接块412的上表面,放电针413远离插接块412的一端经由安装盒411顶部的开口伸出安装盒411外侧,并指向布品传送区域,电池设置于安装盒411内部,并位于插接块412远离放电针413的一端,电源通过导线与各个插接块412并联,从而给放电针413供电,放电针413向布品传送区域释放电荷,从而中和布品纺织时产生的静电电荷。在其他例子中,电池的摆放位置可根据需要尽情调整,为放电针413供电的也可以是交流电源直接供电。
33.优选的,安装盒411外侧设置有一层绝缘保护层,避免放电针413放出的电荷吸附在安装盒411表面。
34.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为保证放电部放出电荷中和静电的效果,根据需要需调整放电端到布品的距离,竖直升降部43包括第一旋转杆431、第二旋转杆432和滑动杆433,固定板的侧壁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一滑槽11,第一旋转杆431和第二旋转杆432具体包括两组,并沿竖直方向分别设置于安装盒411靠近固定板的两端面,安装盒411靠近固定杆的端面设置有一转动轴,第一旋转杆431一端与转动轴转动连接,另一端形成一通孔,带有通孔一端通过一轴承固定于固定板的内侧,从而使得第一旋转杆431以该轴承为圆心转动,第二旋转杆432一端与转动轴转动连接,第二旋转杆432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与滑动杆433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滑动杆433沿水平方向设置并与固定架1垂直,滑动杆433穿过滑槽11,并可以沿滑槽11往复滑动,优选的,为保证第一旋转杆431与第二旋转杆432旋转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扰,第一旋转杆431与第二旋转杆432前后设置。当向远离安装盒411的方向拉动滑动杆433时,第二旋转杆43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旋转杆431在第二旋转杆432的带动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于第二旋转杆432的一端与固定架1转动连接,使得安装盒411在第一旋转杆431和第二旋转杆432的带动下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改变放电针413放电端与布品之间的距离。
35.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地单元42包括第一接地辊421和第二接地辊422,第一接地辊421和第二接地辊422与驱动辊2平行设置于固定架1之间,且与固定架1转动连接,第一接地辊421与第二接地辊422沿竖直方向叠放设置,并使得第一接地辊421与第二接地辊422外侧壁之间形成一接触区,布品经由上述接触区穿过第一接地辊421与第二接地辊422之间,并与第一接地辊421与第二接地辊422抵接,第一接地辊421上设置有接地线,第一接地辊421与第二接地辊422可实现对布品的辅助支撑效果,并通过与布品的接触通过接地
线将布品上的静电电荷导出。
3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静电型织布机,通过放电针413放出电荷,从而中和布品上因摩擦产生的静电,随后在放电部靠近收卷辊3的一侧设置接地辊,通过与布品的接触,进一步去除布品上因摩擦产生的静电荷,避免由于静电吸附灰尘等杂物影响织物质量。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防静电型织布机时,可通过移动滑动杆433,调整放电部与布品间的距离,有效保证了除静电的效果,且可通过接地辊在辅助定位布品的同时,进一步消除静电影响,结构简单,但除静电效果显著。
37.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技术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技术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