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片材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59970发布日期:2023-05-14 19:1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闪纺,具体的说,是一种复合片材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新型合成纤维技术的进步,非织造材料开始朝着细旦化方向发展。利用超细纤维成网技术,在不牺牲其强度的同时获得具有优良的覆盖性、柔软性以及轻薄均匀、风格独特的非织造布产品,已经成为非织造技术的研发方向。典型产品超细纤维经闪蒸技术复合制成的非织造布之所以被当今非织造布行业看重,得益于它的特殊功能和市场用途。

2、

3、闪蒸纺丝的主要原理为,即将高聚物溶解在一定的溶剂中制成纺丝液,然后由喷丝孔喷出,由于溶剂的急剧挥发而使高聚物重新固化成纤维,所述纤维被吸附在成网帘上直接形成纤网。闪蒸纺丝的关键在于高压下溶解而在低压下产生相分离。

4、目前闪蒸产品在户外使用一段时间,尤其是高温条件下,其湿抗张强度存在明显下降的技术问题下,迫切需要通过原料和工艺的改进,以克服此技术问题,以延迟其使用寿命,扩大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片材及其加工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复合片材,其原料包含聚乙烯;不透明度为0.88~0.96;纵向湿抗张强度保留率md1,横向湿抗张强度保留率cd1;

4、经过老化工艺处理后,老化后纵向湿抗张强度保留率md2,老化后横向湿抗张强度保留率cd2;

5、md1的数值为0.88~0.96;

6、cd1的数值为0.82~0.92;

7、md1与md2的比值为1.05:1~1.30:1;

8、cd1与cd2的比值为1.05:1~1.30:1;

9、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分别测定同一试样在浸湿前后的横向以及纵向抗张强度,纵向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为浸湿后的纵向抗张强度与浸湿前的纵向抗张强度的比值,横向湿抗张强度保留率为浸湿后的横向抗张强度与浸湿前的纵横向抗张强度的比值;试样的浸湿工艺条件为:浸湿的水温为40℃,浸湿的时间为8小时,恒速拉伸的速率为50毫米/分钟,测试时环境的相对湿度48~ 52%rh;其中:湿抗张强度的测试按照国标gb/t 24328.4-2009进行测试,湿抗张强度是指现将试样在蒸馏水中浸湿,单位宽度的湿试样断裂前所承受的最大抗张力。湿抗张强度保留率是指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同一试样浸湿后抗张强度与浸湿前抗张强度的比值。

10、老化处理:波长在300~400纳米范围内的辐照度为60±2w/m2,黑标温度为65±2℃,试验仓的空气温度为38±3℃,相对湿度为50±10%,干燥时间为672小时。

11、本技术的老化处理,主要出发点在于考察样品在使用四周时间以后,考虑其湿抗张强度保留率的情况,可以对产品的性能做出一个最佳的判断,进而通过原料和工艺的调整,以得到产品的最佳性能,从而扩大产品的使用寿命以及应用范围。

12、本技术的不透明度的测试按照国标gb/t 1543-2005进行测试,不透明度是指同一试样的单层发射因素与其内发射因素的比值。

13、复合片材的不透明度为0.88~0.90。

14、复合片材的不透明度为0.92~0.94。

15、复合片材的不透明度为0.94~0.96。

16、复合片材的md1的数值为0.88~0.92。

17、复合片材的md1的数值为0.92~0.96。

18、复合片材的cd1的数值为0.82~0.87。

19、复合片材的cd1的数值为0.87~0.92。

20、复合片材的md1与md2的比值为1.05:1~1.1:1。

21、复合片材的md1与md2的比值为1.1:1~1.15:1。

22、复合片材的md1与md2的比值为1.15:1~1.2:1。

23、复合片材的md1与md2的比值为1.2:1~1.25:1。

24、复合片材的md1与md2的比值为1.25:1~1.30:1。

25、复合片材的cd1与cd2的比值为1.05:1~1.1:1。

26、复合片材的cd1与cd2的比值为1.1:1~1.15:1。

27、复合片材的cd1与cd2的比值为1.15:1~1.2:1。

28、复合片材的cd1与cd2的比值为1.2:1~1.25:1。

29、复合片材的cd1与cd2的比值为1.25:1~1.30:1。

30、复合片材的md1与cd1的比值为1.03:1~1.2:1。

31、复合片材的md1与cd1的比值为1.03:1~1.06:1。

32、复合片材的md1与cd1的比值为1.06:1~1.1:1。

33、复合片材的md1与cd1的比值为1.1:1~1.2:1。

34、复合片材的md2与cd2的比值为1.03:1~1.2:1。

35、复合片材的md2与cd2的比值为1.03:1~1.06:1。

36、复合片材的md2与cd2的比值为1.06:1~1.1:1。

37、复合片材的md2与cd2的比值为1.1:1~1.2:1。

38、一种复合片材,其克重优选为48~75g/m2。

39、一种复合片材,其原料还包含改性氯化聚丙烯。

40、改性氯化聚丙烯是以氯化聚丙烯为基体吸附硫酸钡以及氧化银的改性物。

41、改性氯化聚丙烯在聚乙烯和氯化聚丙烯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1.5~ 2.5%。

42、一种复合片材的加工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

43、(1)配置纺丝液

44、纺丝液包含聚合物和纺丝溶剂;

45、聚合物在纺丝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3~15%。

46、聚合物包含聚乙烯和改性氯化聚丙烯。

47、改性氯化聚丙烯在聚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1.5~2.5%。

48、纺丝溶剂为芳香烃类,脂族烃类,醇类,酯类,醚类,酮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类似物。

49、纺丝溶剂为3-甲基戊烷,己烷以及反式-1,2-二氯乙烯的混合物;三者的体积比为1:1:1。

50、改性氯化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包含步骤为:

51、首先,将氯化聚丙烯分散在浓硫酸中在105~110℃下进行热处理0.5~1.5 小时,然后进行过滤和干燥,得到磺化的氯化聚丙烯;其次,将磺化的氯化聚丙烯通过微波搅拌的方式加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氯化聚丙烯-硫酸钡;最后,氯化聚丙烯-硫酸钡再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使银离子吸附在氯化聚丙烯- 硫酸钡上,得到改性氯化聚丙烯。

52、氯化聚丙烯为含氯20~40%的氯化聚丙烯(低氯化度聚丙烯)。

53、氯化聚丙烯在浓硫酸中的质量分数为10~30%。

54、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80%。

55、磺化的氯化聚丙烯与氯化钡溶液中的氯化钡的质量比1:0.06~1:0.13。

56、氯化钡溶液中的氯化钡与硝酸银溶液中的硝酸银的质量比1:1。

57、氯化聚丙烯易溶于芳烃及酯类、酮类,与本技术的闪蒸纺丝的溶剂相同,因此与聚乙烯基体的相容性较佳;这也是本技术选择氯化聚丙烯作为添加材料的一个重要因素,氯化聚丙烯和聚乙烯分子结构的极性,因此其强度,耐热性,耐老化性都强于比聚乙烯,同时由于氯化聚丙烯具有良好的成胶性,可以提高产品与聚乙烯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同时也可以增加湿抗张强度保留率,改善产品的性能。另外,磺化的氯化聚丙烯的磺酸基团与钡离子具有较强的螯合作用,最终在氯化聚丙烯表面生成硫酸钡沉淀,同时通过氯化聚丙烯的螯合作用而达到固定的作用而非简单的物理混合;氯化聚丙烯中的含氯基团可以与硝酸银的银离子发生螯合作用,形成离子型的氯化银,其银离子具有优异的广谱抗菌效果。本技术产品的最终抗菌效果的测试按照国标gb/t 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进行测试;抗菌测试所用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球菌以及大肠杆菌;培养条件: 37℃±2℃,90%±2%;培养时间18~24小时。抗菌率(即为抑菌率)表示, 95%以上具有抗菌性能,当大于98%时具有较佳的抗菌功能。

58、(2)闪纺工艺

59、然后再进行闪蒸法纺丝,纺丝温度为180~208℃,得到闪纺纤维,再经过辊轮的热压成型以及压光成型,压光温度为113~127℃,压光的线压力为 9~30n/mm,最后进行缠绕和收卷,得到闪纺的复合片材。

6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61、本技术主要是针对闪纺的复合片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变差的特性,本技术通过模拟使用条件,即老化试验,来验证产品的性能,通过原料的改进和工艺的改进来改善其老化后的性能,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扩大其应用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