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载干衣装置

文档序号:32479622发布日期:2022-12-09 21:2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载干衣装置

1.本发明涉及一种干衣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载干衣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燃油车来说,发动机在运转的时候,长期处于燃烧做功的状态,发动机最高温度可达1000
°
以上。为了帮助发动机散热,一般都是采取主被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散热。主动散热就是汽车上的冷却系统,这套系统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节温器、冷却液、冷却水道等部件组成。主动散热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用冷却液将发动机的热量吸收后,通过冷却管道留至散热器后,经过汽车进气格栅后面的风扇用风冷的方式降温。降温后,冷却液回流到发动机再次吸热,如此往复循环。上述主动散热的方式是将发动机多余的热量并没有加于利用就直接排到大气中,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或者当天冷的时候将部分热量引到车内提供暖气,但是在夏季仍是将发动机多余的热量全部排到大气中。
3.公开号为cn20235350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它包括设置在发动机舱前围板内侧面上的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充电设备、蓄电池,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包括正对发动机的顶面、及背对发动机且与发动机舱前围板内侧面相贴合的底面,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与充电设备相连,充电设备与蓄电池相连,能够将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散发的热量转换成电能的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对于上述的汽车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需要占据一定的机舱空间,则需要对汽车的发动机舱进行重新布局,对于已经完成生产的汽车或者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汽车很难进行改造升级。
4.公开号为cn111016580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汽车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它包括储水箱,储水箱的水由水泵驱动依次流经发动机水套热量回收装置、发动机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并分别与发动机的余热及废气进行热交换后,再进入发生器,并在发生器放热后流回储水箱,在发生器中的溴化锂溶液吸热蒸发出水蒸气后分为制冷支路和制热支路,制冷支路经过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换热器回到发生器,制热支路经过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换热器回到发生器;发生器中的溴化锂溶液由于吸收蒸发出水蒸气后,产生高温的溴化锂浓溶液。对于已经生产的汽车若要应用该汽车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则需要改变汽车的原有内部设计,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同时还能适用多种汽车,通用性好,同时还不用改变汽车原有内部设计,安全性能高的汽车车载干衣装置。
6.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罩体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罩体的内部联通;所述罩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层衣服搁板,所述衣服搁板上设有通风孔,所述罩体上设有用于在所述衣服搁板取放衣服的衣服取放口,在所述罩体上还设置有于所述衣服取放口相适配的盖
板。使用时,把衣服平铺放置在衣服搁板上,汽车在行驶时,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后流经汽车发热的引擎盖表面,随后热空气流经所述衣服搁板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从而能很好地利用引擎盖上的热量,而引擎盖上的热量又来源于汽车发动机,使能量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
7.进一步,所述罩体的底部设有与汽车引擎盖连接的柔性连接条。柔性连接条的作用在于适应不用的引擎盖的外形,保证所述罩体能与多种型号的引擎盖适配,大大提高了汽车车载干衣装置的通用性。
8.进一步,所述衣服取放口位于所述罩体的顶部,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罩体相铰接。所述衣服取放口的设计方便衣服的取放,而设置在所述罩体的顶部进一步提高衣服取放的便捷性,配合所述盖板使用更加方便。
9.进一步,所述罩体内且靠近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雨水挡板;当所述罩体罩设在汽车引擎盖上后,所述雨水挡板的底部靠在所述汽车引擎盖上,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后绕过所述雨水挡板顶部进入所述罩体内部。所述雨水挡板的设计能避免雨水进入所述罩体内部,避免打湿所述衣服搁板上的衣服。
10.进一步,所述罩体内还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顶部与所述罩体顶部的内侧连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雨水挡板形成空气通道;当所述罩体罩设在汽车引擎盖上后,所述导流板的底部与所述汽车引擎盖之间有间隙;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后绕过所述雨水挡板顶部进入所述空气通道,流经所述空气通道后进入所述罩体内。通过所述导流板的设计能使外界的空气进入所述罩体后能先流经引擎盖表面,将引擎盖表面的热量带给所述衣服搁板上的衣服,加快衣服的烘干。
11.进一步,在所述空气通道内设置有空气滤芯。所述空气滤芯的设计能很好地过滤外界的灰尘,避免所述衣服搁板上的衣服沾上灰尘。
12.进一步,所述罩体上设有若干个排水口,若干个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雨水挡板之间,且若干个所述排水口靠近所述雨水挡板的底部。通过所述排水口的设计,能使被所述雨水挡板挡下的雨水及时排出,不会因为雨水累积过多或者车速过快而导致雨水进入干衣环境内。
13.进一步,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设计能防止外界的蚊虫灰尘进入干衣环境内。
14.进一步,所述衣服搁板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罩体内侧壁上,所述衣服搁板为网板。通过网板的设计,能使热空气的流动更加均匀流畅,提高干衣效率。
15.进一步,在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量调节器,所述罩体内还设置有与所述进风量调节器电性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所述进风量调节器可以根据干衣环境内的温湿度,实现进风量的自动调节,从而实现智能干衣的效果。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采用汽车外设结构的设计,不用改变汽车内部设计,包括罩体,所述罩体的一端设有进风口,所述罩体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罩体的内部联通;所述罩体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层衣服搁板,所述衣服搁板上设有通风孔,所述罩体上设有用于在所述衣服搁板取放衣服的衣服取放口,在所述罩体上还设置有于所述衣服取放口相适配的盖板。使用时,把衣服平铺放置在衣服搁板上,汽车在行驶时,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后流经汽车发热的引擎盖表面,随后热空气流
经所述衣服搁板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从而能很好地利用引擎盖上的热量,而引擎盖上的热量又来源于汽车发动机,使能量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所以,本发明能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同时还能适用多种汽车,通用性好,同时还不用改变汽车原有内部设计,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图4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包括罩体1,所述罩体1的一端设有进风口2,所述罩体1的另一端设有出风口3,所述进风口2和所述出风口3均与所述罩体1的内部联通,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空气通道10内设置有空气滤芯12。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出风口3处设置有滤网14。所述罩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层衣服搁板4,所述衣服搁板4上设有通风孔,所述罩体1上设有用于在所述衣服搁板4取放衣服的衣服取放口5,在所述罩体1上还设置有于所述衣服取放口5相适配的盖板6。所述衣服搁板4采用卡接方式设置在所述罩体1内侧壁上,所述衣服搁板4为网板,取下上层的所述衣服搁板4后即可方便在下层的所述衣服搁板4上铺放衣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衣服取放口5位于所述罩体1的顶部,所述盖板6的一端与所述罩体1相铰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1的底部设有与汽车引擎盖a连接的柔性连接条7。所述柔性连接条7可以为密封软胶,或海绵泡沫胶带,或无痕单面背胶。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1内且靠近所述进风口2处设置有雨水挡板8;当所述罩体1罩设在汽车引擎盖a上后,所述雨水挡板8的底部靠在所述汽车引擎盖a上,空气从所述进风口2进入后绕过所述雨水挡板8顶部进入所述罩体1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1内还设置有导流板9,所述导流板9顶部与所述罩体1顶部的内侧连接,所述导流板9与所述雨水挡板8形成空气通道10;当所述罩体1罩设在汽车引擎盖a上后,所述导流板9的底部与所述汽车引擎盖a之间有间隙11;空气从所述进风口2进入后绕过所述雨水挡板8顶部进入所述空气通道10,流经所述空气通道10后进入所述罩体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罩体1上设有若干个排水口13,若干个所述排水口13位于所述进风口2与所述雨水挡板8之间,且三个所述排水口13靠近所述雨水挡板8的底部。三个所述排水口13由上至下设计,确保不同的水量下都可以将雨水排出,避免雨水进入干衣环境内。
20.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进风口2处设置有进风量调节器15,所述罩体1内还设置有与所述进风量调节器电性连接的温湿度传感器16。所述进风量调节器15包括与所述进风口2相适配的挡风板、与所述挡风板连接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6将干燥环境内的温湿度数据传输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温
湿度,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运行,从而推动所述挡风板运动,通过所述挡风板控制所述进风口2的大小,进而控制进风量,从而能实现智能干衣的效果。
21.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