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边缘加强部的针织品及制造这种针织品的设备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54946发布日期:2024-04-09 17:4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带边缘加强部的针织品及制造这种针织品的设备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边缘加强部的针织品、一种用于制造这种针织品的设备和方法。已知的是具有纬线系统的针织品。对于针织品的情况而言,借助形成针迹的经纱系统制造也称为织物的针织品。原则上,即使没有纬线,织物也足够稳定的,并且具有相应的聚集度,因为针迹彼此间不仅在针织品的纵向上、而且在横向上都相互连接。然而,出于美学和强度原因,也可以在其整个宽度上具备均匀的针迹分布的织物中编入纬线。这些纬线在针迹中借助形成针迹的针织物而被绑定。针织品通常也用作网格结构。在这样的网格结构中,沿编织部生产方向借助形成针迹的经纱,分别形成由多个在宽度方向上以及彼此相互编织的针迹形成的条带,这些条带在宽度方向上彼此与联入到针迹中的纬线相连接。对于网格针织物而言,纬线是必需的。特别是对于本发明所基于的网格结构,需要三种类型的线:形成针迹的经纱、经线和纬线。与针织品相比,在无纺织物中,与经纱烫接的纬线总是必需的。


背景技术:

1、为了使针织品具有相应的边缘稳定性,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各种措施。在de10163730c1中介绍了一种用于制造具有插入的加强元件的链式针织物的方法和链式针织机。所介绍的加强元件用于提高针织物的强度,并且由沿链接方向定向的纱线、纤维、羊毛或其他元件组成。这些加强元件被以加强针迹复合体的方式给送,为此,需要更复杂的针结构进而需要更复杂的针织元件布置。加固元件用在编织部内,但不用在用以加强针织物的边缘区域上。

2、de10021341a1介绍了一种用于形成具有多轴向定向的线层的主要是多层的纬线铺设和用于此的送线器。再次,无端部的纬线朝着送入的方向铺设,并且沿返回方向铺设,并且与铺设方向无关地,所有纬线具有彼此相同的距离。特别地,应关注的是走线和缓的返线。所述织物通过无端部纬线来加强,本文档中未提及对柔软和流畅的织物同时还有边缘加强部的需求。

3、虽然在cn111479964a中,介绍了针织品的网格结构,其中,纵向线和横向线在其相应的交叉点中绑定。除了影响加强部的多层盖层外,在现有技术中没有获得加强针织品或织物的边缘区域的信息。

4、在us5,246,306b中,介绍了沥青层的加强部,介绍了用于制造此类加强部和加强的层的方法。将网格结构放到这样的沥青层上,并且交叉的纤维固定在其交叉点上。边缘加强部未得到介绍。

5、在de10200600341383中,介绍了具有由插入的纬线分段的镶边部的针织物,并介绍了这种针织物的用途。在此,在介绍的针织物的情况下,有限长度的单片(其比实际的针织物宽度更宽)以交叉的方式在编织部生产方向上交叉的方式绑定,其伸出的端部折转180°,并且在侧面区域相应地编结。由此产生镶边部,但是,这与组织的边缘区域的稳定化无关,但可以产生带有字母标志、徽标或至少有颜色的区域,这作为广告载体设置在针织物的边缘区域中。因此,镶边部具有纯粹视觉或审美的目的,主要为特殊高价服装提供标签呈现。

6、此外,在ch688382a5中介绍了针对明确界定的插入网络边、尤其是用于阿拉伯头巾的方法。在此,针织物边沿也用作美学特征;纬线以通常的方式按照交叉的方式、根据绑扎的方式与经纱烫接、也就是绑定,相应纬线的在针织物宽度上伸出的端部以180°折转。这也不是用作边缘加强部,而是纯美学特征。

7、在de4222076a1中还介绍了一种针织物,其中,通过插线技术,将纬线的伸出的端部通过180°的折转插入针织物的边缘区域中,而目标是将纬线端部以如下方式绑定在针织物中,使得纬线端部最终基本上不可见。

8、用加强部稳定的已知的织物仅限于:要么在表面、要么在内部对织物进行加强,但没有介绍边缘区域中的加强部。针对针织物所介绍的镶边部与针织无关,只能通过将伸出的纬线折转180°来实现,因为由于基于网格将纬线打到联结点上,而基本没有其他可行方案。在针织物的镶边部的情况下,仅实现了插入的纬线端部的限定取向,具体而言,与其是纬线的多丝纱线还是单丝纱线无关。带有镶边部的已知的针织物是基于通过不切断纬线端部(这会由于散线而导致难看的外观)而因势利导的定向,还基于纬线端部的编入和隐藏,以便总体上提高视觉吸引力。对于针织物而言,尤其是类似网格的土工布法,这种情况与织物不类似地完全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与已知的纺织品相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创建一个由纬线、经线和形成针迹的经纱组成的纺织网格,其中,纬线是有端部的纬线,并且其在针织物的宽度上伸出的端部优选不受控地、即以任何角度布置,倾斜地逆着编织部生产方向再次编入。该目的包括:不仅单丝纱线、还有多丝纱线被用作纬线,其中,单个细丝的散开使得:纬线不是以一个角度、而是以对于多丝纱线的各个细丝各种不同角度作为镶边部再次回到针织物中,并且在那里绑结和固定到针迹中。

2、该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针织品、具有根据权利要求7的特征的设备以及具有根据权利要求9的特征的方法来实现。适当的改进方案在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3、根据发明的针织品具有形成针迹的经纱系统,有端部的纬线被联结到、也就是被编入所述经纱系统中。针织品被设计为具有限定宽度的编织部,在编织部的边缘上布置有经线,经线对编织部在边缘加以界定。被编入的有端部的纬线的长度大于编织部的宽度,因此纬线与相应的经线相关地具有盈余部。为了实现边缘加强,以如下方式实现针织品的镶边部:使得纬线的盈余部相对于编织部宽度以定义的角度逆着编织部生产方向偏转。具体而言,盈余部至少以如下程度偏转:使得所述盈余部在与编织部生产方向相关地跟在后面的针迹中的至少一个针迹中作为镶边部被绑定到形成针迹的经纱系统中。对于针织品而言,纬线被用作单丝线或多丝线。在此,逆着编织部生产方向的折转彼此作为相对于网状织物中所有介绍的已知镶边部的优势不以限定的角度实现。而是当纬线的盈余部朝任何方向、优选在90°至180°之间折转就足够了。当盈余部通过将其逆着编织部生产方向、也就是沿经线方向折转而再次编入时,就已经出现边缘加强部。与单丝线相比,在多丝纬线纱线中出现问题,即可能会出现纱线的单个细丝的一定程度的散开。如果来自多丝纱线的盈余部再次散开地折转,则各个细丝或细丝组分别编入不同的针迹中进而被绑定。单个细丝或单个细丝组的这种绑定具有如下优势,即单个细丝不从针织品上翘起,另一方面能够实现针织品的相当好的边缘加固。

4、原则上足够的是:逆着编织部生产方向折转的盈余部被绑定到至少一个针迹中的跟在实际的纬线后面的针迹中。然而,优选的是,盈余部多重地绑定、也就是被绑定在多个针迹中。当实现了多重绑定时,相比于盈余部仅在单个针迹中被绑定的情况,通常能够实现针织品更佳的边缘加固。

5、根据本发明,针织品优选是纺织网格。这样的纺织网格由三个纱线系统组成:连续地无方向改变地沿生产方向、也就是以所谓的0°方向分布的经线;在编织部内部横向于编织部生产方向分布、即沿90°方向分布的纬线,其中,纬线和经线仅交叉,但尚未形成将两个纱线连接的编织部;以及借助其形成针迹的经纱。在此,这些针迹以如下方式表现和布置:使得所述针迹将经线和纬线彼此相对地、特别是在交叉点上固定。如有必要,也将经线固定,经线和纬线可以成组地彼此相对固定。如果缺少这些纱线系统之一,则编织部解体呈各个部分,这些部分不再表现为功能正常的纺织网格。这种被称为形成针迹的经纱系统的系统包括经纱,该经纱同时从相应的链树中抽出,并且利用形成针迹的针系统制造互连的针迹,从而制造针织品,即针织物。

6、本发明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当纬线的盈余部被绑结到针织品边沿、也就是在那里的针迹中,尤其是在没有特殊考虑到盈余部关于编织部生产方向或关于针迹形成方向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绑定所述盈余部。对于在纺织网格结构中的纬线的通常相对较高的丝数,尤其是对于土工织物的网格,即使盈余部在其被折转时散开,进而会被绑结到大量的针迹中时,也有助于针织品的显著的边缘加强。

7、优选地,纬线的盈余部以如下方式发生折转:使得在编织部处,至少在针迹的长度上,首先实现沿大约0°、即朝向相应的侧边经线支架的方向取向;并且为了编结或绑定盈余部,针迹可以说是保持空套,然后盈余部在回绕到随后的针迹中,从而于是使盈余部逆着编织部生产方向以任意的、不受控的角度取向既而被编入。

8、这种不受控制的插入意味着:盈余部在镶边部中的角度取向不受控制,从而所有盈余部例如相对于编织部生产方向不具有相同的角度,而是实现简单的折转并且在此重要的仅为:折转的部分、也就是纬线的盈余部至少在一个针迹中、优选在多个针迹中被相应地绑定并且进而固定。由此,实现了针织品的边缘加固。

9、优选地,针织品优选是一个网格结构,在此网格结构中,沿编织部生产方向分布的针迹行在针织品宽度上看,在这样的针迹行之间具有如下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中仅有将各个针迹行相互连接的纬线,从而整体上形成网格结构。适当地,纬线盈余部然后在相应的位于针织品的边缘上的针迹行中,至少在一个针迹中被分别编入。

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生产根据依照本发明的针织品的前述特征的针织品的设备被构造成,设置有用于形成针迹的经纱系统的相应的针织工具和用于将纬线编入形成针迹的经纱系统中的纬线编入系统,从而纬线在形成针迹的经纱系统中、在其相应的针迹中被相应地绑定。具有超出针织品宽度的长度的纬线相对于针织品的宽度形成盈余部,所述盈余部依照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借助偏转元件实现了将这种盈余部从外部、也就是从靠外的经线来看,在此编回到由针迹构成的靠外的针迹行中。通过盈余部所实现的再次插入到相应的由经纱系统形成的针迹行中,形成边缘加强的镶边部。在此,盈余部在镶边部中的取向是任意的或不受控的或不加控制的。

11、优选地,偏转元件优选设计为空气喷嘴结构、即气动结构。但是,还可行的是,使用机械式的偏转元件,例如机械引导件、滑履结构或板条结构或刷结构、梳结构或道岔结构。相应的偏转元件的使用也依赖于所使用的纬线的材料类型。优选空气喷嘴结构作为气动结构。

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先前介绍的边缘加强的针织品利用之前介绍的设备来制造。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带有端部的纬线被编入形成编织部的、形成针迹的经纱系统中。编织部在其织物边缘由经线界定。为了对针织品进行边缘加强,使用的是纬线的超出针织品宽度的端部,从而纬线长于编织部的宽度。相对于织物边缘存在的盈余部逆着编织部生产方向首先沿边缘经线、然后回插到由形成针迹的经纱系统形成的针迹的至少靠外的行中。根据本发明,盈余部以相对于纬线方向的一定角度插入位于织物边缘的针迹行的至少一个针迹中,用以形成边缘加强的镶边部。所述方法原则上适用于单丝纬线、也适用于多丝纬线。优选地,纬线的盈余部在其插入方向方面不受控地插入形成针迹的经纱系统中。这意味着,在应用单丝纬线时,纬线端部、也就是盈余部的方向沿任意方向以90°到180°的角度范围被绑定到针织品中。

13、对于多丝纱线而言,通常不可避免的是,被切割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为纬线的盈余部,由于折转而呈扇状散布开叉,因此插入的端部不以一个确定的角度、而是在分离的细丝或由纬线的多丝纱线的细丝的分离的组的角度范围内被送入镶边部中。多丝纱线的线端呈扇状散布的程度越大,就有越多的针迹有助于绑定纬线的盈余部。于是,产生了针织品的就纬线的盈余部方面而言不规则的镶边部,而这种镶边部特别是也通过呈扇状散布而有助于对针织品形成明显的边缘强化。

14、优选地,盈余部从一开始就进入形成针迹的经纱系统的针迹中、被多重地绑定到相对于编织部生产方向跟随纬线的针迹行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