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聚氨酯防水透湿面料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03508发布日期:2023-03-31 20:37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布料染整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水性聚氨酯防水透湿面料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防水透湿面料由于具有能够防雨水及把体内的汗气排出体外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现阶段实现防水透湿的方式主要有直涂,转涂,复合,湿法涂层等几种方式来达成,而直涂类产品由于成本及物性上相对其他作业方式比较有优势,因此直涂产品的在户外冲锋衣、滑雪服的占比比较高。而目前直涂产品有油性聚氨酯涂层和水性聚氨酯涂层,油性聚氨酯的调胶需要加入大量有机溶剂,如mek,tol,dmf,这些都会对环境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因此水性聚氨酯涂层替代油性聚氨酯涂层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然而目前水性聚氨酯涂层的开发还是面临着水压不稳定,接着不好,且操作性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压稳定,接着力好,操作性佳的水性聚氨酯防水透湿面料的制作方法。
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5.一种水性聚氨酯防水透湿面料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投布:选择需要作业的化纤面料;
7.步骤二、退浆:把坯布过退浆机进行退浆处理;
8.步骤三、染色:把退浆后的布经过卷染染缸进行染色。
9.步骤四、水洗:将染色后的布进行水洗,去除残余的染料。
10.步骤五、烘干:把水洗后的面料进行烘干。
11.步骤六、泼水定型:将水洗后的布过定型机进行泼水处理;
12.步骤七、压光:将定型后的布料进行压光;
13.步骤八、涂层:压光后的布料经过两涂两烘的连动型涂层机进行涂层,具体涂层步骤包括:
14.步骤八a、涂底胶,底胶的添加剂配比为水性聚氨酯100,架桥剂3-5,氨水的添加量以底胶的实际ph值达到8-9的范围为准添加,增稠剂的用量以底胶的实际粘度达到18000cps-22000cps为准添加,增稠剂选择水性pu与水性pa混合而成的增稠剂,其比例为3:1-4:1,涂布刀型为5.0r,涂布量为95g/m
2-105 g/m2,涂布速度为15m/min-20m/min;
15.步骤八b、烘干:涂完底胶后的布经过烘箱进行烘干;
16.步骤八c、涂面胶,面胶的添加剂配比为水性聚氨酯100,干爽剂1.5-2,增稠的添加量以粘度实际达到8000cps-10000cps为准进行添加,涂布刀型为10.0r,涂布量为80g/m
2-90g/m2,涂布速度为15m/min-20m/min;
17.步骤八d、烘干:涂完底胶后的布经过烘箱进行烘干。
18.进一步,所述步骤六中,泼水定型的配方为渗透剂30g/l-40g/l;架桥剂5g/l-10g/l;泼水剂50g/l-60g/l;定型机的定型温度为130℃-140℃,速度为40m/min-50m/min,幅宽为148cm-150cm,超喂1%-3%。
19.进一步,所述渗透剂为ipa,所述架桥剂为异氰酸酯类的架桥剂,泼水剂为聚脂肪族化合物。
20.进一步,步骤七中,压光温度为140℃,压力为70kg/cm
2-80kg-cm2,压光速度为25m/min-30m/min,在相同的条件下,压光2次。
21.进一步,步骤八a中,水性聚氨酯为二液型的水性聚氨酯;架桥剂选择异氰酸酯类的架桥剂。
22.进一步,步骤八b中,所述烘箱为四节烘箱,每节烘箱5m,四节烘箱对应的温度设置为100℃,120℃,140℃,140℃。
23.进一步,步骤八c中,水性聚氨酯为一液型的水性聚氨酯;增稠剂选择pu类增稠剂。
24.进一步,步骤八d中,所述烘箱为五节烘箱,每节烘箱5m,五节烘箱对应的温度设置为120℃,140℃,160℃,160℃,160℃。
2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水性聚氨酯防水透湿面料可以达到防水透湿的效果,且水压稳定,接着力良好,并且克服了水性胶涂布量不易增加的问题点。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27.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水性聚氨酯防水透湿面料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28.步骤一、投布:选择需要作业的化纤面料,一般为40d以上的尼龙或者为50d以上的涤纶面料。
29.步骤二、退浆:把坯布过退浆机进行退浆处理,本发明采用7槽紧式连退退浆机退浆。
30.步骤三、染色:把退浆后的布经过卷染染缸进行染色。
31.步骤四、水洗:将染色后的布进行水洗,去除残余的染料。
32.步骤五、烘干:把水洗后的面料进行烘干。
33.步骤六、泼水定型:将水洗后的布过定型机进行泼水处理;泼水定型的配方为渗透剂30g/l-40g/l;架桥剂5g/l-10g/l;泼水剂50g/l-60g/l;定型机的定型温度为130℃-140℃,速度为40m/min-50m/min,幅宽为148cm-150cm,超喂1%-3%。其中,渗透剂为ipa,亦可为其他具有同种渗透效果的渗透剂。目前架桥剂主要的有三聚氰胺类与异氰酸酯类两种。本发明选择异氰酸酯类的架桥剂,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异氰酸酯类架桥剂为温度型架桥剂,一般的熟成温度为150℃-160℃,而本发明考虑后续的接着问题,定型温度设置在130-140℃,目的是使架桥不完全,增大面料的表面张力,二是从环保性能上考虑,三聚氰胺类架桥剂里面含有甲醛,而异氰酸酯类架桥剂中不含甲醛。泼水剂为聚脂肪族化合物。
34.步骤七、压光:将定型后的布料进行压光;压光温度为140℃,压力为70kg/cm
2-80kg-cm2,压光速度为25m/min-30m/min,在相同的条件下,压光2次。
35.步骤八、涂层:压光后的布料经过两涂两烘的连动型涂层机进行涂层,具体涂层步
骤包括:
36.步骤八a、涂底胶,底胶的添加剂配比为水性聚氨酯100,架桥剂3-5,氨水的添加量以整个底胶体系的实际ph值达到8-9的范围为准,增稠剂的用量以底胶的实际粘度达到18000cps-22000cps为准。水性聚氨酯为二液型的水性聚氨酯;架桥剂选择异氰酸酯类的架桥剂;由于氨水容易挥发,故氨水的添加量以整个底胶体系的实际ph值达到8-9为准,在此范围的增稠剂效果最佳;增稠剂选择水性pu与水性pa混合而成的增稠剂,其比例为3:1-4:1,原因是水性pu的稳定性好,但增稠效果差,水性pa的增稠效果好,但稳定性差,故本发明采用了pu增稠剂为主,pa增稠剂为辅的增稠方式。涂布刀型为5.0r,由于水性胶是通过增稠的方式来提升粘度的,因此相较于油性胶,其涂布量很难做高,因此,本发明选择5.0的刀型作业,保证了布面的涂布量,使胶面的连续性增加。涂布量为95g/m
2-105 g/m2。涂布速度为15m/min-20m/min。
37.步骤八b、烘干:涂完底胶后的布经过四节烘箱进行烘干,每节烘箱5m,四节烘箱对应的温度设置为100℃,120℃,140℃,140℃,此温度可以保证水分的蒸发,且底胶处于不完全的熟成,有利于面胶的接着。
38.步骤八c、涂面胶,面胶的添加剂配比为水性聚氨酯100,干爽剂1.5-2,增稠的添加量以粘度实际达到8000cps-10000cps为准进行添加。水性聚氨酯为一液型的水性聚氨酯;增稠剂选择pu类增稠剂,由于面胶的粘度要求为8000cps-10000cps,此粘度单用pu类增稠剂就可以很好的达到要求,且pu类增稠剂稳定性好。涂布刀型为10.0r,由于面胶相较于底胶更难涂,故选用更大的刀型来提升涂布量,以保证面料的干爽性及连续性。涂布量为80g/m
2-90g/m2。涂布速度为15m/min-20m/min。
39.步骤八d、烘干:涂完底胶后的布经过五节烘箱进行烘干,每节烘箱5m,五节烘箱对应的温度设置为120℃,140℃,160℃,160℃,160℃,在此温度下可以使异氰酸酯类的架桥剂完成的熟成,以提升面料的泼水效果,且促进底胶与面胶的结合,提升胶料的接着性。
40.最后进行成品检验。
41.通过上述步骤,本发明可以使面料达到防水透湿的效果,且水压稳定,接着力良好,并且克服了水性胶涂布量不易增加的问题点。
42.上述实施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