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4730发布日期:2022-11-02 19:5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衣物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衣物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衣物的卫生、舒适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除了传统清洗设备外,烘干设备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3.目前,市场上的衣物烘干设备存在着功能单一、空间利用率低,以致于每次只能满足同一类衣物的烘干操作,无法实现多种衣物同时烘干的问题。
4.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衣物烘干设备由于空间利用率低,以致于每次只能满足同一类衣物的烘干操作,无法实现不同种衣物同时烘干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设备,所述衣物烘干设备包括烘干模块和烘衣模块,所述烘干模块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风机和加热构件,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机和所述加热构件均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烘衣模块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一置物构件和第二置物构件,所述第一置物构件与所述第二置物构件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一置物构件与所述第二置物构件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置物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分别形成能够容纳衣物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均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7.在上述衣物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置物构件位于所述第二置物构件的下方。
8.在上述衣物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环形外壳、环形内壳以及顶盖,所述第一置物构件安装在所述环形外壳上,所述第二置物构件安装在所述环形内壳上,所述环形内壳位于所述环形外壳内,所述环形内壳的顶端与所述环形外壳的顶端铰接以便使所述环形内壳能够打开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顶盖位于所述环形内壳的顶端且与所述环形内壳铰接以便使所述顶盖能够打开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环形外壳的底端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
9.在上述衣物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环形内壳与所述环形外壳之间,以将所述环形外壳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内壳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密封。
10.在上述衣物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外壳的内侧壁上的第一环形密封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内壳的底端的第二环形密封结构,所述第一环形密封结构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结构相配合以将所述环形外壳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内壳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密封。
11.在上述衣物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密封结构中的一个为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一环形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密封结构中的另一个为环形密封筋,所述环形密封槽与所述环形密封筋相适配。
12.在上述衣物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环形外壳包括第一环形外壳和第二环形外壳,所述第一环形外壳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外壳的顶端连接,所述环形内壳与所述第一环形外壳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一置物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形外壳上,所述第二环形外壳的底端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环形外壳采用柔性材料制作。
13.在上述衣物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置物构件为格栅板。
14.在上述衣物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置物构件为柔性网兜。
15.在上述衣物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连接。
1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衣物烘干设备包括烘干模块和烘衣模块,所述烘干模块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风机和加热构件,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风机和所述加热构件均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烘衣模块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一置物构件和第二置物构件,所述第一置物构件与所述第二置物构件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一置物构件与所述第二置物构件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置物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之间分别形成能够容纳衣物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均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首先,烘衣模块内部设置的所述第一、第二置物构件将烘衣模块分隔成两个容纳腔室,实现了不同衣物的分类放置,保证衣物在烘干过程中的干净、卫生;其次,所述烘干模块的设置能够将外部空气加热后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吹入所述烘衣模块内,为所述烘衣模块提供热源。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置物构件位于所述第二置物构件的下方。通过这样的设置,即将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分成上下两个容纳腔室,便于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的热风由下向上依次通过两个所述容纳腔室对衣物进行充分烘干。
18.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环形外壳、环形内壳以及顶盖,所述第一置物构件安装在所述环形外壳上,所述第二置物构件安装在所述环形内壳上,所述环形内壳位于所述环形外壳内,所述环形内壳的顶端与所述环形外壳的顶端铰接以便使所述环形内壳能够打开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顶盖位于所述环形内壳的顶端且与所述环形内壳铰接以便使所述顶盖能够打开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环形外壳的底端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通过这样的设置,即所述第二置物构件安装在所述环形内壳上,实现了第二置物构件与环形外壳的同步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了第一容纳腔的单独开启和关闭;所述顶盖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第二容纳腔的单独开启和关闭,使两个容纳腔在取放衣物时互不影响。
19.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环形内壳与所述环形外壳之间,以将所述环形外壳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内壳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密封。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避免从第一容纳腔流出的热空气流入环形外壳与环形内壳的间隙内,从而使更多的热空气流入第二容纳腔,进而提升对第二容纳腔内的衣物的烘干效率。
20.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密封结构中的一个为环形密
封槽,所述第一环形密封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密封结构中的另一个为环形密封筋,所述环形密封槽与所述环形密封筋相适配。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密封结构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还增强了所述环形外壳与所述环形内壳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大大增强了第二壳体的整体强度。
21.又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外壳包括第一环形外壳和第二环形外壳,所述第一环形外壳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外壳的顶端连接,所述环形内壳与所述第一环形外壳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一置物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形外壳上,所述第二环形外壳的底端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环形外壳采用柔性材料制作。通过这样的设置,由于第二环形外壳采用了柔性材料,充分利用其材料易变形、易恢复的特性,能够将第二环形外壳收入到第一环形外壳内,大大缩小了所述衣物烘干设备的体积,便于日常使用完毕后的收纳放置,不占空间。
22.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置物构件为格栅板。通过这样的设置,首先保证了所述第一置物构件的支撑强度,使其可以承载较重的衣物,其次,格栅板结构通风效果好,可以提高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效率,使热风快速进入所述第二壳体。
23.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置物构件为柔性网兜。通过这样的设置,首先可以在烘干过程中避免衣物产生褶皱,其次,柔性网兜可以随着所述第二环形外壳一起折叠,便于收纳放置。
24.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了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快速对接和分离,同时保证了二者连接的稳固性和密封性,提高设备的烘干性能。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衣物烘干设备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模块和烘衣模块的分离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衣物烘干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衣物烘干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二;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衣物烘干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三。
31.附图标记列表:
32.1、烘干模块;11、第一壳体;12、风机;111、第一出风口;2、烘衣模块;21、第二壳体;22、第一置物构件;23、第二置物构件;211、第一容纳腔;212、第二容纳腔;213、第二进风口;214、环形外壳;215、环形内壳;216、顶盖;2141、第一环形密封结构;2142、第一环形外壳;2143、第二环形外壳;2151、第二环形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顶”、“底”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
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的衣物烘干设备由于空间利用率低,以致于每次只能满足同一类衣物的烘干作业,无法实现不同种衣物同时烘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设备,旨在通过对衣物烘干设备进行模块化设置,按照衣物类别的不同设置两个容纳腔来分别放置不同种类的衣物,实现了不同种衣物进行同时烘干,且互相不受影响。
37.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衣物烘干设备包括烘干模块1和烘衣模块2,其中,烘衣模块2用于容纳需要烘干的衣物,烘干模块1能够向烘衣模块2内输送热空气,以将烘衣模块2内的衣物烘干。
3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烘干模块1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风机12和加热构件,所述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图中未示出)和第一出风口111,所述风机12和所述加热构件均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11之间。
39.示例性地,第一进风口位于第一壳体11的底部,第一出风口111位于第一壳体11的顶部,当风机12运行时,外部空气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壳体11内,然后朝向第一出风口111流动,在流经加热构件时,被加热构件加热,变成热空气。
4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烘衣模块2包括第二壳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1内的第一置物构件22和第二置物构件23,所述第一置物构件22与所述第二置物构件23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一置物构件22与所述第二置物构件23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置物构件23与所述第二壳体21的内壁之间分别形成能够容纳衣物的第一容纳腔211和第二容纳腔212,所述第二壳体2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21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212均连通的第二进风口213,所述第二进风口21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1连通。
41.示例性地,第二进风口213位于第二壳体21的底部,烘衣模块2放置在烘干模块1的上方,第二壳体21的底部与第一壳体11的顶部连接,从第一壳体11的第一出风口111排出的热空气经第二壳体21上的第二进风口213进入到第二壳体21内的第一容纳腔211和第二容纳腔212,对第一容纳腔211和第二容纳腔212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42.通过在烘衣模块2的第二壳体21内部设置所述第一置物构件22和第二置物构件23,将第二壳体21分隔成了两个容纳腔,实现了不同衣物的分类放置,相对于现有的衣物烘干设备只有一个容纳腔的设置形式,本实用新型的衣物烘干设备保证了不同种类的衣物在烘干过程中能够分隔放置,互不影响,尤其是满足了儿童衣物和成人衣物同时烘干的需求,保证了不同腔室内的衣物的干净、卫生,不必像传统烘干设备那样在面对多种的衣物需要烘干时,需要进行多次烘干。
43.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置物构件22和/或第二
置物构件23设置为置物架、置物板或者网兜等结构,只要通过第一置物构件22和第二置物构件23能够放置衣物即可。
44.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所述第二壳体21内部设置多个置物构件从而将所述第二壳体21分隔出多个容纳腔,例如,还可以分隔出三个、四个容纳腔等等,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置物构件22和第二置物构件23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或者,也可以将第一置物构件22和第二置物构件2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这种对第一置物构件22和第二置物构件23的具体布置方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6.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置物构件22位于所述第二置物构件23的下方。
47.通过将第一置物构件22和第二置物构件23沿竖直方向间隔部分,能够充分利用高度方向的空间。
48.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置物构件22为格栅板,第二置物构件23为柔性网兜。
49.通过将第一置物构件22和第二置物构件23分别设置为格栅板和柔性网兜,从所述第二壳体21的第二进风口213进入的热空气能够直接通过格栅板进入第一容纳腔211内,经过第一容纳腔211的热空气还可以直接通过柔性网兜进入第二容纳腔212内,形成上下贯通的两个容纳腔,能够缩短热空气的路径,减少热量损失,从而提高烘干效率。
50.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烘衣模块2的第二壳体21包括环形外壳214、环形内壳215以及顶盖216,所述第一置物构件22安装在所述环形外壳214上,所述第二置物构件23安装在所述环形内壳215上,所述环形内壳215位于所述环形外壳214内,所述环形外壳214的底端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213。
51.示例性地,环形内壳215的高度约为环形外壳214的高度的一半,格栅板安装在环形外壳214的底端,柔性网兜安装在环形内壳215的底端,格栅板直接与第二进风口213连通,格栅板与柔性网兜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211,柔性网兜与顶盖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212。
52.如图4所示,所述环形内壳215的顶端与所述环形外壳214的顶端铰接以便使所述环形内壳215能够打开所述第一容纳腔211。
53.示例性地,在环形外壳214的顶端与环形内壳215的顶端之间设置有铰接结构,环形内壳215能够向上翻起,柔性网兜随着环形内壳215一起从环形外壳214的顶部翻出,以将第一容纳腔211打开。
54.如图5所示,所述顶盖216位于所述环形内壳215的顶端且与所述环形内壳215铰接以便使所述顶盖216能够打开所述第二容纳腔212。
55.示例性地,在顶盖216与环形内壳215的顶端之间也设置有铰接结构,顶盖216能够向上翻开,以将第二容纳腔212打开。
56.通过将所述第二置物构件23与所述环形内壳215固定连接,实现了第二置物构件23与环形内壳215的同步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了第一容纳腔211的单独开启和关闭;所述顶盖216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第二容纳腔212的单独开启和关闭,使两个容纳腔在取放衣物时互不影响。
57.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壳体21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
所述环形内壳215与所述环形外壳214之间,以将所述环形外壳214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内壳215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密封。
58.通过在所述环形内壳215与所述环形外壳214之间设置密封结构,能够避免从第一容纳腔211流出的热空气流入环形外壳214与环形内壳215的间隙内,从而使更多的热空气流入第二容纳腔212,进而提升对第二容纳腔212内的衣物的烘干效率。
59.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密封结构设置在环形外壳214的内侧壁上,环形内壳215的外侧壁与密封结构抵靠以将环形内壳215与环形外壳214之间的间隙密封,或者,也可以将密封结构设置在环形内壳215的外侧壁上,环形外壳214的内侧壁与密封结构抵靠以将环形内壳215与环形外壳214之间的间隙密封,再或者,还可以将密封结构的一部分设置在环形外壳214的内侧壁上,另一部分设置在环形内壳215上,等等,这种对密封结构的具体设置位置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0.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外壳214的内侧壁上的第一环形密封结构2141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内壳215的底端的第二环形密封结构2151,所述第一环形密封结构2141与所述第二环形密封结构2151相配合以将所述环形外壳214的内侧壁与所述环形内壳215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密封。
61.通过设置第一环形密封结构2141和第二环形密封结构2151将所述环形外壳214与所述环形内壳215之间的缝隙密封,密封性更好。
62.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在环形外壳214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向内沿水平方向突出的环形凸起结构,第一环形密封结构2141设置在该环形凸起结构上,环形凸起结构位于环形内壳215的下方,在关闭状态下,第二环形密封结构2151正好与第一环形密封结构2141配合。
63.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一环形密封结构2141和第二环形密封结构2151设置为两个环形密封垫相配合的结构,或者,还可以将第一环形密封结构2141和第二环形密封结构2151设置为环形密封凹槽与环形密封筋相配合的结构,等等,这种对第一环形密封结构2141和第二环形密封结构2151的具体结构形状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64.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密封结构2141和所述第二环形密封结构2151中的一个为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一环形密封结构2141和所述第二环形密封结构2151中的另一个为环形密封筋,所述环形密封槽与所述环形密封筋相适配。
65.通过将所述密封结构设置成相互适配的环形密封槽和所述环形密封筋,密封效果更好。
66.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环形外壳214包括第一环形外壳2142和第二环形外壳2143,所述第一环形外壳2142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外壳2143的顶端连接,所述环形内壳215与所述第一环形外壳2142的顶端铰接,所述第一置物构件22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形外壳2143上,所述第二环形外壳2143的底端形成所述第二进风口213,所述第二环形外壳2143采用柔性材料制作。
67.通过将所述第二环形外壳2143设置成柔性材料,充分利用其材料易变形、易恢复的形变特性,能够将第二环形外壳2143收入到第一环形外壳2142内,从而大大缩小了所述
衣物烘干设备的体积,便于日常使用完毕后的收纳放置,节省空间。
68.示例性地,柔性材料可设置成耐高温的环保橡胶材料等。
69.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21通过磁吸的方式固定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了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21的快速对接和分离,同时保证了二者连接的稳固性和密封性,提高设备的烘干性能。
70.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