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2652发布日期:2022-09-17 09:17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2.缝纫机是通过缝线将缝料缝合的机器,包括针杆机构、挑线机构、送料机构、勾线机构、压紧机构、绕线装置和润滑装置等。为了提高加工效率,现在缝纫机上还设置有剪线机构和抬压脚机构,用于实现自动剪线和自动抬压脚。
3.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绷缝机剪线和抬压脚的驱动机构[申请号:cn202122556241.2;公告号:cn 216040168 u],包括固定于机壳的电机、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的驱动件以及固定在压脚轴上的摆杆。电机沿竖直方向布置且电机转轴具有上端和下端,驱动件包括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端的凸轮一以及固定在电机转轴下端的凸轮二,凸轮一的顶部具有与摆杆相抵靠并在凸轮一转动时能推动摆杆上摆的凸轮面一。
[0004]
由于电机和凸轮一均固定在机壳的外侧,而压脚轴设置在机壳内腔中,为了使摆杆能够与凸轮一接触形成抵靠,机壳的壳臂上开设有活动通槽,摆杆穿设在活动通槽中,且摆杆的内端与压脚轴固定,摆动的外端与凸轮一抵靠。为了使摆杆在活动通槽中摆动顺畅,避免活动通槽的槽壁对摆杆的摆动造成干涉,需要活动通槽的空间足够大,这样就导致机壳的内腔与外界通过活动通槽处于连通状态,且外界的杂物很容易通过活动通槽进入到机壳内腔中,而缝纫机的很多机构均设置在机壳内腔中,杂物进入到机壳内腔中后不仅会在活动通槽附近聚集,而且会扩散不断向内扩散,容易对机壳内腔中的这些机构运行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在缝纫机日常维护时及时清理这些由活动通槽进入到机壳内的杂物。而机壳内机构繁多且布局紧密,导致需要清理的位置多且清理操作的空间小,使得缝纫机日常维护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的剪线抬压脚驱动机构设置在缝纫机上后导致缝纫机日常维护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缝纫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机壳内的抬压脚轴,所述抬压脚轴上固定连接有曲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壳外侧面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固定有凸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壳壁上贯穿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中滑动接触配合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外端抵靠在凸轮的轮廓面上,所述滑动杆的内端抵靠在曲柄上并能够驱动曲柄绕抬压脚轴的轴线转动。
[0008]
抬压脚轴与缝纫机的抬压脚组件连接。驱动机构工作时,电机往复转动可带动凸轮往复转动;凸轮往复转动过程中,凸轮的轮廓面作用在滑动杆上并驱动滑动杆在滑动孔中往复滑动,由于滑动杆的内端抵靠在曲柄上,且曲柄固定在抬压脚轴上,随着滑动杆的滑
动,抬压脚轴转动,从而驱动抬压脚组件动作实现压脚的升降。由于滑动杆与滑动孔滑动接触配合,杂物被阻挡在机壳外侧,在缝纫机日常维护时不需要清理机壳内的杂物,只需要清理滑动杆外侧的杂物即可,而且凸轮与滑动杆外端处没有设置其他阻挡物,清理起来也十分方便。因此,相比于现有驱动机构中利用摆杆直接与凸轮形成抵靠,本驱动机构设置滑动杆后,提高了缝纫机日常维修操作的便利性。
[0009]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滑动孔中固定有轴套,所述滑动杆包括与轴套对应设置的滑动部,所述滑动部穿设在轴套中并形成滑动接触配合。轴套的加工精度高,相比于将滑动杆直接与滑动孔形成滑动接触配合,轴套的设置可以减少滑动杆的摩擦磨损,使滑动杆在轴套内滑动顺畅。
[0010]
在上述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滑动孔的内端孔沿向内延伸形成内凸筒,所述滑动孔的外端孔沿向外延伸形成外凸筒,所述内凸筒上位于轴套的内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滑动部上具有凸肩,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小孔,所述滑动杆的内端穿过小孔。
[0011]
内凸筒与外凸筒延长了滑动孔的长度,使滑动杆在滑动孔内滑动稳定。挡板与凸肩的配合具有限位作用,可以防止滑动杆向内滑动过位。同时轴套和挡板形成了二次遮挡作用,防止杂物通过滑动孔进入到机壳内,使缝纫机日常维护操作方便。
[0012]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滑动杆的内端具有呈半球体状并与曲柄抵靠的球头部,所述滑动杆的外端设置有与凸轮轮廓面抵靠的可转动的滚套。球头部与曲柄形成点接触,滚套与凸轮形成滚动摩擦,这样可以减少摩擦磨损,提高滑动杆的使用寿命。
[0013]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缝纫机还包括剪线组件,所述机壳的外侧面上还固定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上穿设有与剪线组件连接的可滑动的剪线轴,所述电机的转轴还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包括朝远离机壳方向伸出的驱动部,所述剪线轴上固定有与驱动部对应设置的拨动件,所述驱动部能够抵靠在拨动件上驱动剪线轴在滑动架上滑动;所述凸轮的轮廓面包括基面和驱动面,当驱动部抵靠于拨动件时滑动杆的外端抵靠于基面,当滑动杆的外端抵靠于驱动面时驱动部与拨动件分离。
[0014]
驱动机构工作时,电机转动可带动凸轮和拨杆同步转动。当电机转动使驱动部抵靠在拨动件上驱动拨动件滑动时,剪线组件剪线,此时滑动杆抵靠在基面上,抬压脚组件不动;当电机转动使凸轮的驱动面与滑动杆抵靠时,凸轮驱动滑动杆滑动,滑动杆驱动曲柄转动,抬压脚组件动作实现抬压脚,此时拨杆的驱动部与拨动件分离,剪线组件不动。这样就能够实现一个电机既控制剪线又控制抬压脚,相比于设置两个驱动源分别控制剪线和抬压脚,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降低故障率。
[0015]
由于拨杆的驱动部向着远离机壳的方向伸出,且驱动部与拨动件配合形成运动副,在对该运动副进行日常维护(添加润滑油脂或者清理杂物)的过程中,减少了机壳和其他部件对维护操作的妨碍。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的凸轮二与连杆组件,本剪线抬压脚驱动机构中设置的拨杆和拨动件,提高了日常维护操作的便利性,而且还减少了电机与剪线轴之间的零件,简化结构,使驱动机构组装方便。
[0016]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拨杆位于电机壳体与滑动架之间,所述滑动架上开设有穿孔,所述剪线轴穿设在穿孔中并能够滑动,所述滑动架上还开设有与剪线轴平行设置的滑槽,所述拨动件上具有嵌入到滑槽内并能够沿滑槽滑动的滑块。
[0017]
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具有导向作用,而滑槽与剪线轴平行,使拨动件和剪线轴固定形成的整体同时受到滑槽和安装块穿孔的导向作用,使拨动件和剪线轴在滑动架上滑动稳定,有利于保证剪线动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对剪线轴具有周向限位作用,防止剪线轴在穿孔中发生转动。
[0018]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滑动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剪线轴的部分轴杆以及拨动件上与剪线轴固定的一端均位于安装槽中,所述剪线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安装槽中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安装槽的侧壁和拨动件上,所述驱动部和弹簧分别位于拨动件的两侧。
[0019]
拨杆向靠近弹簧一侧转动时,驱动部抵靠在拨动件上驱动拨动件向弹簧靠近,剪线轴滑动驱动剪线组件进行剪线,同时弹簧被压缩并储存压缩势能。缝线剪断后,拨杆反向转动(即向远离弹簧一侧转动)时,弹簧产生的弹力驱动剪线轴反向滑动,剪线组件反向运动复位。将弹簧设置在安装块的安装槽中,使弹簧与拨杆相互隔开并远离,使两者互不妨碍日常维护操作,有利于使日常维护操作方便。
[0020]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电机竖直设置,所述拨杆固定连接在电机转轴的下端上,所述凸轮固定连接在电机转轴的上端上。
[0021]
将拨杆和凸轮分开设置在电机转轴的两端,避让拨杆和凸轮之间发生干涉,方便清理杂物和添加润滑油脂,有利于使日常维护操作方便。
[0022]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拨动件上安装有可转动的滚轮,所述驱动部能够抵靠在滚轮的外侧面上。滚轮与拨杆形成滚动摩擦副,可以降低摩擦磨损,这样也可以减少润滑油脂的消耗,从而减少润滑油脂的添加次数。
[0023]
在上述的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中,所述机壳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电机壳体的下端固定在容纳槽中,所述电机壳体的上端伸出容纳槽,所述电机壳体的两端上分别固定有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所述下固定架朝向容纳槽底面的一端与容纳槽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拨杆的驱动部伸出容纳槽。
[0024]
下固定架与容纳槽底面固定不会对拨杆的驱动部造成遮挡,从而不会对拨杆与拨动件运动副日常维护操作造成妨碍,有利于使日常维护操作方便。
[00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26]
机壳的壳壁上开设滑动孔,滑动孔中滑动接触配合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两端分别抵靠在曲柄和凸轮上,将杂物阻挡在机壳外,方便了缝纫机的日常维护操作。电机转轴的一端上固定拨杆,拨杆上设置向远离机壳方向伸出的驱动部,剪线轴上固定有与驱动部对应的拨动件,拨杆的驱动部抵靠在拨动件时能够驱动拨动件和剪线轴滑动,减少了机壳和其他零部件对拨杆与拨动件运动副日常维护操作造成的妨碍,提高了日常维护操作的便利性。拨杆设置在滑动架与电机壳体之间,方便日常维护操作。滑动架上设置滑槽,拨动件上设置滑块,使拨动件和剪线轴滑动稳定。电机的转轴上既固定拨杆又固定凸轮,可以实现一个电机同时控制剪线和抬压脚,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驱动机构安装在缝纫机上时的立体图;
[0028]
图2是本驱动机构安装在缝纫机上时的俯视图;
[0029]
图3是本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0030]
图4是本驱动机构的拆分立体图;
[0031]
图5是本驱动机构中凸轮与拨杆的位置关系图;
[0032]
图6是本驱动机构中滑动杆处的剖视图。
[0033]
图中,1、机壳;1a、容纳槽;1b、滑动孔;1c、外凸筒;1d、内凸筒;1e、挡板;1f、小孔;2、剪线组件;3、电机;3a、转轴;4、滑动架;4a、滑槽;4b、穿孔;4c、安装槽;5、拨杆;5a、驱动部;6、拨动件;6a、滚轮;6b、滑块;7、弹簧;8、滑动杆;8a、滑动部;8b、凸肩;8c、球头部;8d、滚套;9、凸轮;9a、轮廓面;9a1、基面;9a2、驱动面;10、抬压脚轴;11、曲柄;12、上固定架;13、下固定架;14、剪线轴;15、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5]
实施例一
[0036]
如图1-图4所示,缝纫机包括机壳1、抬压脚组件和剪线组件2,抬压脚组件和剪线组件2可参考cn 215440947 u专利文献。一种缝纫机剪线抬压脚的驱动机构,安装在缝纫机的机壳1上,包括固定在机壳1外侧面上的电机3和滑动架4。机壳1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容纳槽1a,电机3竖直设置,且电机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容纳槽1a中。电机3为双头电机3,电机3转轴3a的上端和下端均伸出电机3的壳体。电机3壳体的两端上分别固定有上固定架12和下固定架13,下固定架13固定在容纳槽1a中,下固定架13朝向容纳槽1a底面的一端与容纳槽1a底面固定连接。上固定架12呈l型,包括上水平部和上竖直部,上竖直部朝上设置,上竖直部上开设有缺口,上水平部与电机3壳体固定连接,上竖直部贴靠机壳1的外侧面上并通过固定螺栓与机壳1固定连接。下固定架13也呈l型,包括下水平部和下竖直部,下竖直部朝下设置,下水平部与电机3壳体固定连接,下竖直部贴靠在容纳槽1a的底面上并通过固定螺栓与机壳1固定连接。
[0037]
如图1-图4所示,滑动架4上穿设有与剪线组件2连接的可滑动的剪线轴14。滑动架4位于电机3的下方,电机3转轴3a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拨杆5,拨杆5与电机3转轴3a相垂直,拨杆5位于电机3壳体与滑动架4之间。拨杆5包括朝远离机壳1方向伸出的驱动部5a,驱动部5a伸出容纳槽1a。剪线轴14上固定有与驱动部5a对应设置的拨动件6,驱动部5a能够抵靠在拨动件6上驱动剪线轴14在滑动架4上滑动。滑动架4竖直设置,滑动架4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固定连接在机壳1上,滑动架4两侧分别具有固定部,固定部穿设有螺栓或者螺钉。剪线轴14穿设在滑动架4的上端上,滑动架4的上端上开设有穿孔4b,剪线轴14穿设在穿孔4b中并能够滑动,剪线轴14的右端伸出滑动架4后与剪线组件2连接。滑动架4的上端上还开设有安装槽4c,剪线轴14的部分轴杆以及拨动件6上与剪线轴14固定的一端均位于安装槽4c中。剪线轴14上套设有弹簧7,弹簧7位于安装槽4c中且弹簧7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安装槽4c的侧壁和拨动件6上,驱动部5a和弹簧7分别位于拨动件6的两侧。图中,驱动部5a位于拨动件6的右侧,弹簧7位于拨动件6的左侧。滑动架4的上端上还开设有与剪线轴14平行设置的滑槽4a,滑槽4a位于剪线轴14与机壳1之间,拨动件6上具有嵌入到滑槽4a内并能够沿滑槽4a滑动的滑块6b。拨动件6呈块状,滑块6b设置在拨动件6的后侧面上,拨动件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剪线轴
14上并位于安装槽4c内,拨动件6的上端安装有可转动的滚轮6a,滚轮6a的滚动轴竖直设置并朝上,驱动部5a能够抵靠在滚轮6a的外侧面上。
[0038]
如图1-图5所示,电机3转轴3a的上端固定有能够驱动抬压脚组件动作的凸轮9。凸轮9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轮廓面9a,凸轮9大致呈扇形。凸轮9的轮廓面9a包括基面9a1和驱动面9a2,基面9a1成圆弧形并最靠近凸轮9的转动轴,驱动面9a2位于基面9a1的右侧,驱动面9a2倾斜设置且驱动面9a2的半径沿远离基面9a1的方向逐渐变大。本实施例中凸轮9为对称结构,即基面9a1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面9a2,这样在安装凸轮9时不需要分辨驱动面9a2的位置,方便凸轮9的安装。机壳1上穿设有可转动的抬压脚轴10,抬压脚轴10位于机壳1内,抬压脚轴10与抬压脚组件连接。抬压脚轴10在机壳1上的安装结构以及抬压脚轴10与抬压脚组件的连接结构可参考cn 215440947 u专利文献。抬压脚轴10上固定有曲柄11,曲柄11的一端固定在抬压脚轴10上,曲柄11的另一端靠近电机3并朝下。
[0039]
如图1和图6所示,机壳1的壳壁上贯穿有滑动孔1b,滑动孔1b中滑动接触配合有滑动杆8,滑动杆8的外端抵靠在凸轮9的轮廓面9a上,滑动杆8的内端抵靠在曲柄11上并能够驱动曲柄11绕抬压脚轴10的轴线转动。滑动孔1b中固定有轴套15,滑动杆8包括与轴套15对应设置的滑动部8a,滑动部8a穿设在轴套15中并形成滑动接触配合。轴套15与滑动部8a之间的尺寸为轴孔间隙配合。轴套15的设置可以减少滑动杆8的摩擦磨损,使滑动杆8在轴套15内滑动顺畅。为了简化结构,也可以不使用轴套15,使滑动孔1b与滑动部8a之间的尺寸为轴孔间隙配合,滑动孔1b与滑动部8a形成滑动接触配合。滑动孔1b的内端孔沿向内延伸形成内凸筒1d,滑动孔1b的外端孔沿向外延伸形成外凸筒1c。外凸筒1c和滑动杆8的外端位于上固定架12的缺口中。内凸筒1d上位于轴套15的内侧设置有挡板1e,滑动部8a上具有凸肩8b,挡板1e上开设有小孔1f,滑动杆8的内端穿过小孔1f。滑动杆8的内端具有呈半球体状并与曲柄11抵靠的球头部8c,滑动杆8的外端设置有与凸轮9轮廓面9a抵靠的可转动的滚套8d。滚套8d的滚动轴竖直设置并固定在滑动杆8的外端上,滚柱的外侧面抵靠在凸轮9的轮廓面9a上。当驱动部5a抵靠于拨动件6时滑动杆8上的滚套8d抵靠于基面9a1,当滑动杆8上的滚套8d抵靠于驱动面9a2时驱动部5a与拨动件6分离。
[0040]
如图5和图2所示,电机3的转轴3a转动可带动凸轮9和拨杆5同步转动。以图2来看,电机3转轴3a顺时针转动,拨杆5和凸轮9顺时针同步转动,拨杆5的驱动部5a抵靠在拨动件6上驱动拨动件6和剪线轴14向左滑动,弹簧7压缩,剪线组件2动作进行剪线,在此过程中滑动杆8上的滚套8d抵靠在凸轮9轮廓面9a的基面9a1上,压脚处于下放状态并压紧布料。剪线后电机3转轴3a逆时针转动,拨杆5和凸轮9逆时针同步转动,在弹簧7弹力的作用下,拨动件6和剪线轴14向右滑动,此时拨动件6在弹簧7弹力的作用下还抵靠在拨杆5的驱动部5a上,直到弹簧7恢复为自然状态或者拨动件6抵靠在安装槽4c的右侧壁上,剪线组件2完成复位,在此过程中,滑动杆8上的滚套8d仍然抵靠在凸轮9轮廓面9a的基面9a1上,压脚处于下放状态并压紧布料。弹簧7恢复为自然状态或者拨动件6抵靠在安装槽4c的右侧壁上后,电机3转轴3a继续逆时针转动,拨杆5和凸轮9逆时针同步转动,拨杆5与拨动件6分开并不断远离,由于驱动面9a2在基面9a1右侧,滑动杆8上的滚套8d抵靠在凸轮9轮廓面9a的驱动面9a2上,滑动杆8被驱动面9a2驱动并向内滑动,滑动杆8推动曲柄11转动,使压脚抬升。压脚抬升完成后,电机3转轴3a顺时针转动,拨杆5和凸轮9顺时针同步转动,拨杆5与拨动件6不断靠近,滑动杆8上的滚套8d抵靠在凸轮9轮廓面9a的驱动面9a2,滑动杆8向外滑动,直到滑动杆8上的
滚套8d重新回到基面9a1上,抬压脚组件完成复位,压脚下降并压紧在布料上。因此本驱动机构在驱动剪线组件2进行剪线时,抬压脚组件处于下放状态并不动,在驱动抬压脚组件进行抬压脚时,剪线组件2不动。这样就实现了一个电机3既控制剪线又控制抬压脚,相比于设置两个驱动源分别控制剪线和抬压脚,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降低故障率。
[0041]
由于滑动杆8与滑动孔1b滑动接触配合,杂物被阻挡在机壳1外侧,在缝纫机日常维护时不需要清理机壳1内的杂物,只需要清理滑动杆8外侧的杂物即可,而且凸轮9与滑动杆8外端处没有设置其他阻挡物,清理起来也十分方便。因此,相比于现有驱动机构中利用摆杆直接与凸轮9形成连接结构,本驱动机构设置滑动杆8后,提高了缝纫机日常维修操作的便利性。而且由于拨杆5的驱动部5a向着远离机壳1的方向伸出,且驱动部5a与拨动件6配合形成运动副,在对该运动副进行日常维护[添加润滑油脂或者清理杂物]的过程中,减少了机壳1和其他部件对维护操作的妨碍。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的凸轮二与连杆组件,本剪线抬压脚驱动机构中设置的拨杆5和拨动件6,进一步提高了日常维护操作的便利性,而且还减少了电机3与剪线轴14之间的零件,使驱动机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004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