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加捻罗纹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2949发布日期:2022-11-29 21:2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加捻罗纹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物,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针织加捻罗纹布。


背景技术:

2.罗纹布是由一根纱线依次在正面和反面形成线圈纵行的针织物,罗纹布具有平纹织物的脱散性、卷边性和延伸性,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弹性,要用于休闲风格的服装,但是现有技术中,罗纹布的吸湿透气以及抗紫外线的功能较差,使得在穿着时会感到不适。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针织加捻罗纹布。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针织加捻罗纹布,包括相互缝合连接的透气层和抗紫外线层,所述透气层上设有若干透气孔和吸湿部,所述抗紫外线层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以及梳栉gb4编织形成有若干位于透气孔开口处的抗紫外线条,所述梳栉gb3和梳栉gb4设于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且所述梳栉gb1和梳栉gb2的纤度均大于梳栉gb3、梳栉gb4的纤度。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透气孔的开口处设置抗紫外线条,能够减少抗紫外线照在体表上,由于梳栉gb1和梳栉gb2的纤度均大于梳栉gb3、梳栉gb4的纤度,这样能够让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的透气性能更好,通过与透气孔相结合,在确保抗紫外线性能的作用下,通过吸湿部,能够将体表上的汗水吸收并挥发掉,故而综合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和穿着时的舒适性。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层通过若干复合纱一、复合纱二以及复合纱三编织成集圈组织,所述复合纱二的纤度均大于复合纱一和复合纱三的纤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面料的立体感,减少了透气层与体表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抗紫外线条与体表之间的间距,提高了透气层与体表之间的透气性。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三根所述复合纱一和每两根所述复合纱三之间设有三根复合纱二,所述集圈组织以九路为一循环,其中第八路和第九路编织罗纹,第一路、第二路以及第三路在下针编织集圈和浮线,第四路、第五路、第六路以及第七路在下针编织集圈,所述透气孔于集圈处形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每三根复合纱一和每两根复合纱三之间设置三根复合纱二,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立体感,使得透气层与体表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且这样为体表与透气层之间的气体提高了更多的流道,进一步提高了透气和散热性能,使得穿着更加舒适。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圈组织的结构组织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路与第七路、第八路以及第九路的结构组织均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第二路的结构组织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浮线、成圈;第三路的结构组织依次为成圈、成圈、浮线、浮
线、成圈;第四路和第五路以及第六路的结构组织依次为成圈、集圈、集圈、集圈、成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路与第七路、第八路以及第九路的结构组织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编织成罗纹,提高了复合纱一、复合纱二以及复合纱三三者之间编织的稳定性,通过第二路的结构组织成圈、成圈、成圈、浮线、成圈和第三路的结构组织成圈、成圈、浮线、浮线、成圈以及第四路和第五路以及第六路的结构组织成圈、集圈、集圈、集圈、成圈,形成有透气孔,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1和梳栉gb2、梳栉gb3以及梳栉gb4的结构组织从下到上为:
14.所述梳栉gb1的垫纱数码为1-0/1-2||一穿一空;
15.所述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为4-5/4-3||一穿一空;
16.所述梳栉gb3的垫纱数码为3-4/3-2/3-4/2-1/3-4/3-2/2-1/1-0/2-3/3-4/2-1/2-3/3-4/3-2||一穿一空;
17.所述梳栉gb4的垫纱数码为2-1/1-0/2-3/3-4/2-1/3-4/4-5/4-3/3-2/2-1/3-4/2-1/1-0/1-2||一穿一空。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梳栉gb1和梳栉gb2与吸湿部编织,提高了复合纱一与吸湿部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梳栉gb3和梳栉gb4的编织,提高了梳栉gb1、梳栉gb2与吸湿部的连接牢固性,综合提高了面料的使用寿命,且还进一步提高了面料透气部的抗紫外线性能,对体表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1和梳栉gb2均通过若干抗紫外纱线一和透气纱线一加捻而成,所述梳栉gb3和梳栉gb4均通过若干抗紫外纱线二和透气纱线二加捻而成,所述抗紫外纱线一和抗紫外纱线二均通过若干蚕丝加捻而成,所述透气纱线一和透气纱线二分别通过若干涤亚麻混纺纱、薄花呢纱加捻而成,且所述透气纱线一的纤度大于透气纱线二的纤度。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蚕丝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性和抗静电性,能够提高抗紫外纱线一和抗紫外纱线二的抗紫外性能以及抗静电性,由于涤亚麻混纺纱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以及抗皱性、薄花呢纱均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够提高梳栉gb3和梳栉gb4的透气性,且由于透气纱线一的纤度大于透气纱线二的纤度,能够提高面料的抗皱性,提高了面料的使用寿命以及穿着时的舒适度。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二通过若干吸湿纱一和亲肤纱加捻而成,所述吸湿纱一通过若干苎麻纤维加捻而成,所述亲肤纱通过若干天丝加捻而成。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苎麻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抗菌抑菌性以及耐磨性,能够提高复合纱二的吸湿透气性、抗菌性以及耐磨性,通过天丝,使得复合纱二具有较好的亲肤性,综合提高了面料的吸湿透气性、抗菌性以及亲肤性,进一步提高了穿着时舒适度。
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一和复合纱三均包括纱芯和若干呈z捻向缠绕于纱芯上的抗菌纱以及呈s捻向缠绕于纱芯上的吸湿纱二,所述抗菌纱设于纱芯与吸湿纱二之间,所述纱芯通过若干丙纶纱加捻而成,所述抗菌纱通过若干竹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湿纱二通过若干大麻纤维加捻而成。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吸湿纱二呈s捻向缠绕于纱芯上,且抗菌纱设于纱芯
和吸湿纱二之间,这样不仅提高了纱芯、抗菌纱以及吸湿纱二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还提高了复合纱一和复合纱三的透气性,故而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
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通过在透气孔的开口处设置抗紫外线条,能够减少抗紫外线照在体表上,由于梳栉gb1和梳栉gb2的纤度均大于梳栉gb3、梳栉gb4的纤度,这样能够让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的透气性能更好,通过与透气孔相结合,在确保抗紫外线性能的作用下,通过吸湿部,能够将体表上的汗水吸收并挥发掉,故而综合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和穿着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气层的意匠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以及梳栉gb4的垫纱运动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梳栉gb1和梳栉gb2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复合纱一和复合纱三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1、透气层;2、抗紫外线层;3、透气孔;4、吸湿部;5、复合纱一;6、复合纱二;7、复合纱三;8、抗紫外纱线一;9、涤亚麻混纺纱;10、纱芯;11、吸湿纱二;12、抗菌纱;13、丙纶纱;14、透气纱线一。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
37.实施例:
38.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针织加捻罗纹布,包括相互缝合连接的透气层1和抗紫外线层2,透气层1上设有若干透气孔3和吸湿部4,透气层1设于面料朝向体表的一侧,抗紫外线层2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以及梳栉gb4编织形成有若干位于透气孔3开口处的抗紫外线条,抗紫外线条用以减小透气孔3的开口大小,从而减少了体表与紫外线的接触面积,对体表起到防护作用,梳栉gb3和梳栉gb4设于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且梳栉gb1和梳栉gb2的纤度均大于梳栉gb3、梳栉gb4的纤度,梳栉gb1和梳栉gb2的纤度均为80d,梳栉gb3和梳栉gb4的纤度均为50d。
39.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透气层1通过若干复合纱一5、复合纱二6以及复合纱三7编织成集圈组织,复合纱二6的纤度均大于复合纱一5和复合纱三7的纤度,每三根复合纱一5和每两根复合纱三7之间设有三根复合纱二6,集圈组织以九路为一循环,其中第八路和第九路编织罗纹,第一路、第二路以及第三路在下针编织集圈和浮线,第四路、第五路、第六路以及第七路在下针编织集圈,透气孔3于集圈处形成,集圈组织的结构组织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路与第七路、第八路以及第九路的结构组织均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第二路的结构组织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浮线、成圈;第三路的结构组织依次为成圈、成
圈、浮线、浮线、成圈;第四路和第五路以及第六路的结构组织依次为成圈、集圈、集圈、集圈、成圈。
40.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梳栉gb1和梳栉gb2、梳栉gb3以及梳栉gb4的结构组织从下到上为:梳栉gb1的垫纱数码为1-0/1-2||一穿一空;梳栉gb2的垫纱数码为4-5/4-3||一穿一空;梳栉gb3的垫纱数码为3-4/3-2/3-4/2-1/3-4/3-2/2-1/1-0/2-3/3-4/2-1/2-3/3-4/3-2||一穿一空;梳栉gb4的垫纱数码为2-1/1-0/2-3/3-4/2-1/3-4/4-5/4-3/3-2/2-1/3-4/2-1/1-0/1-2||一穿一空。
41.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梳栉gb1和梳栉gb2均通过若干抗紫外纱线一8和透气纱线一14加捻而成,梳栉gb3和梳栉gb4均通过若干抗紫外纱线二和透气纱线二加捻而成,抗紫外纱线一8和抗紫外纱线二均通过若干蚕丝加捻而成,透气纱线一14和透气纱线二分别通过若干涤亚麻混纺纱9、薄花呢纱加捻而成,且透气纱线一14的纤度大于透气纱线二的纤度,透气纱线一14的纤度为75d,透气纱线二的纤度为45d。
42.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复合纱二6通过若干吸湿纱一和亲肤纱加捻而成,吸湿纱一通过若干苎麻纤维加捻而成,亲肤纱通过若干天丝加捻而成,复合纱一5和复合纱三7均包括纱芯10和若干呈z捻向缠绕于纱芯10上的抗菌纱12以及呈s捻向缠绕于纱芯10上的吸湿纱二11,抗菌纱12设于纱芯10与吸湿纱二11之间,纱芯10通过若干丙纶纱13加捻而成,抗菌纱12通过若干竹纤维加捻而成,吸湿纱二11通过若干大麻纤维加捻而成。
43.工作原理:穿着时,吸湿部4会与体表接触,并会将体表上的汗水吸收掉,由于复合纱二6的纤度大于复合纱一5和复合纱三7的纤度,提高了面料的立体感,减少了透气层1与体表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抗紫外线条与体表之间的间距,提高了透气层1与体表之间的透气性,通过将抗紫外线条设置在透气孔3的开口处,能够减少光照在体表上,且由于蚕丝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性和抗静电性,提高了面料的抗紫外线性能和抗静电性,对体表起到防护作用,提高了穿着时的舒适性,且由于梳栉gb1和梳栉gb2的纤度均大于梳栉gb3、梳栉gb4的纤度,能够使梳栉gb1和梳栉gb2之间的透气性能更好,且通过在每三根复合纱一5和每两根复合纱三7之间设置三根复合纱二6,提高了透气层1的立体感,使得透气层1与体表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且这样为体表与透气层1之间的气体提高了更多的流道,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和散热性能,使得穿着更加舒适。
44.通过第一路与第七路、第八路以及第九路的结构组织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编织成罗纹,提高了复合纱一5、复合纱二6以及复合纱三7三者之间编织的稳定性,通过第二路的结构组织成圈、成圈、成圈、浮线、成圈和第三路的结构组织成圈、成圈、浮线、浮线、成圈以及第四路和第五路以及第六路的结构组织成圈、集圈、集圈、集圈、成圈,形成有透气孔3,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通过梳栉gb1和梳栉gb2与吸湿部4编织,提高了复合纱一5与吸湿部4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梳栉gb3和梳栉gb4的编织,提高了梳栉gb1、梳栉gb2与吸湿部4的连接牢固性。
45.通过苎麻纤维,提高了复合纱二6的吸湿透气性、抗菌性以及耐磨性,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抗菌性,由于吸湿纱二11呈s捻向缠绕于纱芯10上,且抗菌纱12设于纱芯10和吸湿纱二11之间,这样不仅提高了纱芯10、抗菌纱12以及吸湿纱二1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还提高了复合纱一5和复合纱三7的透气性,故而进一步提高了穿着时舒适度。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