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节水型新型染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2135发布日期:2022-09-30 23:4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节水型新型染缸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纺织印染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节水型新型染缸。


背景技术:

2.对织物进行染色时,为了使印花纺织品完成纤维和色浆膜的吸湿和升温,加速染料的还原剂在纤维上的溶解, 使染料更好的扩散进入纤维内部且固着于纤维上,需要在染缸内通入水蒸气进行蒸化处理。
3.现有的染缸包括缸体,缸体内盛放有水,缸体侧壁开口设置,缸体底部连通有出料管,缸体内转动连接有导向辊,缸体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导向辊转动的驱动组件;缸体一侧连通有用于向缸体内通入水蒸气的蒸化装置。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织物染色过程中,水蒸气高温蒸发,进而需要不断地向染缸内注入水,进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织物染色过程中节水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环保节水型新型染缸。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环保节水型新型染缸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缸体,所述缸体侧壁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缸体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缸体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辊,所述缸体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辊转动的动力组件;所述进料口处滑动连接有密封门,所述缸体连通有泄压阀;所述缸体内设置有预热组件,所述预热组件包括挡板和预热辊,所述挡板开设有工作口,所述工作口处滑动连接有隔断门,所述挡板和缸体内壁之间形成收纳腔,所述预热辊与缸体转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匹待染色的织物缠绕在转动辊上后,将另一匹待染色织物缠绕在预热辊上,通过蒸化装置向缸体内通入水蒸汽,缸体内的织物染色的过程中,向外散发热量使得收纳腔内处于高温、潮湿的状态,进而达到了对预热辊上的织物预加热的效果,提高了对缸体内水蒸气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了织物染色过程中节水的效果。
8.可选的,所述缸体外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预热辊转动的驱动电机。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织物一端与预热辊固定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预热辊转动,便于工作人员将织物缠绕在预热辊上。
10.可选的,所述挡板开设有收纳槽,所述隔断门位于收纳槽内并沿挡板长度方向滑移;所述缸体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隔断门沿挡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齿轮、齿条和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传动电机,所述齿条位于隔断门上方并与隔断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齿轮并与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和齿条啮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未向缸体内加入水蒸气时,工作口处于打开状态;将织物缠绕在转动辊和预热辊后,启动传动电机,传动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进而带动隔断门向工作口一侧移动,进而达到了自动闭合工作口的效果。
12.可选的,所述进料口处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和密封门一侧设置有密封组件,
所述密封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密封组件布设在密封门的周向侧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组件增加了进料管和密封门之间的密封性能,减少了缸体内水蒸气的散失,进而达到了对织物染色过程中节水的效果。
14.可选的,所述进料口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进料口位于两个预热辊相互背离的一侧;所述预热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预热组件以转动辊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预热组件可以实现同时对缸体内,转动辊两侧的织物同时进行预热,进而增加了对缸体内热量和水蒸气的利用率。
16.可选的,所述密封门靠近进料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条,所述进料管两对称侧壁开设有供导向条沿缸体长度方向滑移的导向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密封门,导向条位于导向槽内并沿缸体长度方向滑移,对密封门闭合进料口具有导向作用。
18.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螺杆、螺套、固定板和连接块,所述螺杆插接在螺套内并与螺套螺纹连接,所述螺套背离螺杆的一端与缸体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与螺杆背离螺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块均匀布设在密封门的周向侧壁,且连接块背离密封门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当密封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螺杆位于固定槽内,且螺杆与密封门垂直,所述固定板与连接块外壁抵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闭合密封门后,转动螺杆使得螺杆插接在固定槽内并与缸体垂直;依次转动多个固定板,此时螺杆位于螺套内并向靠近密封门一侧移动,当固定板与密封门外壁抵接时,实现了固定密封门和缸体的目的,多个密封组件实现了密封门周向侧壁的固定,进而提高了密封门和缸体之间的密封性能,有效的减少了缸体内水蒸气的散失。
20.可选的,所述固定板背离螺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对工作人员转动螺杆具有导向作用。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将织物缠绕在转动辊和预热辊上,并向缸体内通入水蒸气,闭合隔断门,随着时间的增加,收纳腔内的温度不断上升,在不影响转动辊上织物正常染色的同时,提高了对缸体内温度和水蒸气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织物染色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率。
24.2.密封组件增加了缸体和密封门之间密封的稳定性,减少了缸体内水蒸气的散失,提高了对缸体内水蒸气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为显示隔断门的剖视图;
27.图3是为显示齿条的剖视图;
28.图4是为显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5是为显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缸体;11、进料口;12、出料管;13、泄压阀;2、转动辊;21、动力组件;3、密封门;31、导向条; 4、预热组件;41、挡板;411、工作口;412、收纳槽;413、收纳腔;42、预热辊;421、驱动电机;5、隔断门;6、移动组件;61、齿轮;62、齿条;63、传动电机;7、进料
管;71、导向槽;8、密封组件;81、螺杆;82、螺套;83、固定板;831、限位环;84;连接块;841、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环保节水型新型染缸。
33.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环保节水型新型染缸包括缸体1,本身申请实施例中缸体1为长方体,缸体1内盛放有热水,缸体1连通有蒸化装置,缸体1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用于支撑缸体1的支撑杆,缸体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对称侧壁均开设有进料口11,缸体1底部连通有出料管12,缸体1上端连通有泄压阀13,支撑缸体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辊2,且进料口11位于转动辊2的一侧,缸体1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辊2转动的动力电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电机为动力电机。
34.参考图1和图2,进料口11处均固定连接有进料管7,进料管7背离缸体1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密封门3,密封门3和进料管7一侧设置有密封组件8,密封组件8设置有多组,且多组密封组件8沿密封门3周向侧壁均匀分布;缸体1内设置有预热组件4,预热组件4设置有两组,且两组预热组件4以转动辊2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35.参考图2和图3,预热组件4包括挡板41和预热辊42,挡板41内壁与缸体1固定连接,挡板41开设有便于收卷织物的工作口411,挡板41内部开设有收纳槽412,且收纳槽412与工作口411连通,收纳槽412内设置有用于阻挡工作口411的隔断门5,挡板41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隔断门5沿挡板41长度反向滑移的移动组件6;挡板41和缸体1内壁之间形成收纳腔413,预热辊42位于收纳腔413内,且预热辊42与缸体1转动连接,缸体1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预热辊42转动的驱动电机421,驱动电机421的输出轴贯穿缸体1并与预热辊42一端固定连接,且驱动电机421与缸体1侧壁固定连接,且预热辊42与缸体1长度方向相同。
36.参考图1和图2,泄压阀13和出料管12均位于两个挡板41之间。
37.参考图3,移动组件6包括齿轮61、齿条62和传动电机63,齿条62位于隔断门5上方并与隔断门5固定连接,传动电机63位于缸体1上方并与缸体1外壁固定连接,齿轮61贯穿缸体1上表面,传动电机63的输出杆贯穿齿轮61并与齿轮61固定连接,且齿轮61和齿条62啮合。
38.参考图1和图4,密封组件8包括螺杆81、螺套82、固定板83和连接块84,连接块84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块84均匀布设在密封门3的周向侧壁并与密封门3固定连接,连接块84背离密封门3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841;螺套82一端与缸体1外壁转动连接,螺杆81插接在螺套82内并螺套82螺纹连接,螺杆81背离螺套82的一端与固定板83固定连接,固定板83背离螺杆8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31;当密封门3处于闭合状态时,转动限位环831,此时限位环831向靠近螺套82一侧移动,当固定板83与连接块84外壁抵接时,实现了闭合缸体1和密封门3的目的,多个密封组件8增加了缸体1和密封门3之间的密封性能。
39.参考图5,进料管7两对称侧壁开设有导向槽71,导向槽71沿缸体1长度方向设置,本身实施例中,导向槽71为t形槽,且导向槽71开口朝向密封门3一侧设置,密封门3靠近进料管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槽71相适配的导向条31,且导向条31插接导向槽71内并沿导向槽71长度方向滑移。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环保节水型新型染缸的实施原理为:使得进料口11和工作口411处于打开状态,将织物缠绕在转动辊2和预热辊42的外壁,向缸体1内注入染剂和热水,闭合隔断门5和密封门3,并向缸体1内通入水蒸气;染剂对转动辊2上的织物进行染色,位于转动辊2两侧的织物在收纳腔413内吸收收纳腔413的热量和水蒸气,达到了预热织物的效果,达到了对缸体1内水蒸气的充分利用的效果,染色完成后将预热辊42上的织物更换至转动辊2上,减少了对织物对缸体1内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一步达到了织物染色过程中节水的效果。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