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圆机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14289发布日期:2022-11-09 05:52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圆机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圆机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圆机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大圆机生产纺织品过程中转速较高、花形变化快等特性,给生产过程中增加了较多意外。因此大多数大圆机都采取了防护装置,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但是目前的大圆机防护装置体积和重量较大,组装较为不便。且目前防护装置防护门的锁定没有特别设计,经常出现误触开门或者忘记关门的情况,存在较多潜在风险。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方便拆装,且能有效锁门的大圆机防护装置。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圆机的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圆机的防护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圆机的防护装置包括底座、防护板、防护门和锁定机构;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防护板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防护门有两扇,两扇所述防护门滑动设置在安装槽内;且两扇防护门通过锁定机构锁定。
6.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舌、套管、连接杆和把手;其中一扇所述的防护门外侧固定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外周面上转动套设有把手,所述凸台的外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凸台中间开设有锁舌孔,所述锁舌孔内滑动设置有锁舌,所述锁舌靠近把手的一端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内滑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套管内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套管和连接杆之间;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另一扇防护门与锁舌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
7.进一步地,所述锁舌与防护门的配合面为弧面。
8.进一步地,所述两扇防护门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弧形齿条,所述底座上端与弧形齿条对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
9.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触点,所述凸台的外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触点配合的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接入电机的控制电路。
10.进一步地,所述防护门的下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轮,所述防护门的上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限位轮;所述防护门中部设置有观察窗。
11.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有若干块,每个所述的防护板的外侧面均固定设置有所锁扣。
12.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的内部为空腔结构。
13.进一步地,靠近防护门一端的防护板上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
器接入电机的控制电路。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空腔结构的若干块防护板,减轻了本装置的重量。为组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防护门在空腔结构的防护板内滑动,以起到开门关门的作用,有效的节省了室内空间,为公司节约了重要的资源。
15.同时通过设置锁定机构,需对把手旋转180度才能达到开门的目的。有效的减少误触开门的情况,避免了由于错误开门导致意外情况的出现。同时通过红外感应器对防护装置内进行监测,避免了工作人员忘记关门,导致防护门长时间打开可能造成意外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的放大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部的放大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c部的放大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管和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位置示意图。
25.图中:1、底座;2、安装槽;3、防护板;4、防护门;5、把手;6、通孔;7、凸台;8、锁舌;9、套管;10、连接杆;11、弹簧;12、扭簧;13、限位轮;14、电机;15、齿轮;16、锁扣;17、红外感应器;18、弧形齿条;19、导向轮;20、第一触点;21、第二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圆机的防护装置,包括包括:底座1、防护板3、防护门4和锁定机构。所述底座1的上端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防护板3固定安装在安装槽2内。所述防护板3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防护板3有若干块,每个所述的防护板3的外侧面均固定设置有锁扣16。空腔结构的防护板3重量的到减轻,为安装提供方便同时可以为防护门4提供滑动空间,极大的节约了室内空间。安装到安装槽2内的防护板3可直接通过锁扣16固定连接,提高了防护板3的稳定。
28.靠近防护门4一端的防护板3上部固定安装有红外感应器17,所述红外感应器17接入电机14的控制电路。当防护门4打开时,红外感应器17开始工作,对本防护装置内的空间进行探测,若红外感应器17感应到防护装置内没人时,会将信号传输到控制电路,使控制电路控制电机14动进行关门。此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避免工作人员忘记关门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29.所述防护门4有两扇,所述两扇所述防护门4中部设置有观察窗,以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大圆机的工作状况。两扇所述防护门4滑动设置在安装槽2内,所述安装槽2位于防护门4处的底面与防护板3内腔的底面水平高度一致,以便于防护门4能够在安装槽2上顺利滑动到防护板3内。所述防护门4的下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导向轮19,所述防护门4的上部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限位轮13。使防护门4可以顺畅的在防护板3内滑动。
30.所述两扇防护门4的内侧固定设置有弧形齿条18,所述底座1上端与弧形齿条18对应的位置固定设置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与弧形齿条18啮合。电机14带动齿轮15转动,从而使弧形齿条18带动防护门4滑动,进而达到开门或关门的作用。
31.两扇防护门4通过锁定机构锁定。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舌8、套管9、连接杆10和把手5。其中一扇所述的防护门4外侧固定设置有凸台7,所述凸台7外周面上转动套设有把手5,所述凸台7的外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扭簧12,所述扭簧12的另一端与把手5固定连接。以保障每次转动把手5后,把手5能够在扭簧12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所述把手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触点20,所述凸台7的外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触点20配合的第二触点21。所述第一触点20和第二触点21均接入电机14的控制电路。此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当把手5带动第一触点20转动,使第一触点20与第二触点21接触,控制电路接收信号控制电机14转动,从而达到开门的目的。
32.所述凸台7中间开设有锁舌孔,所述锁舌孔内滑动设置有锁舌8,所述锁舌8与防护门4的配合面为弧面。所述锁舌8靠近把手5的一端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套管9,所述套管9内滑动设置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位于套管9内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固定连接在套管9和连接杆10之间。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端与把手5固定连接,所述另一扇防护门4与锁舌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6。转动把手5时,可以通过连接杆10和套管9带动锁舌8旋转,从而使锁舌8前端的弧面改变方向,以控制锁舌8对另一扇防护门4进行锁定或释放。
33.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防护门4上的观察窗观察大圆机的工作状况。当需要进入防护装置时,工作人员转动把手5,把手5通过套管9和连接杆10带动锁舌8旋转180度,使锁舌8前端的弧面方向旋转180度。同时把手5带动第一触点20接触到第二触点21,从而使电机14的转动,电机14通过齿轮15和弧形齿条18带动防护门4背向运动。由于锁舌8的弧面方向转动了180度,此时弧面受到防护门4移动带来的挤压,使锁舌8对弹簧11挤压,进一步使套管9沿连接杆10滑动,使锁舌8进入锁舌孔内,防护门4则顺利打开。
34.当两扇防护门4完全脱离后,松开把手5,把手5在扭簧12的作用下转回初始位置。锁舌8的弧面也转回初始方向,并在弹簧11的作用下伸出锁舌孔,以备关门时对防护门4再次锁定。此设计需将把手5旋转180度才能把门打开,避免误触开门的情况,显著提高了防护的效果。
35.当防护门4打开后,工作人员进入防护装置内工作。此时位于防护板3上的红外感应器17保持对防护装置内的探测工作。当红外感应器17感应到防护装置内较长没有人使,会将信号传输到电机14的控制电路,使控制电路控制电机14启动,将防护门4关闭。避免工作人员忘记关门,造成意外损害。
3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