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折叠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4233发布日期:2023-03-14 20:50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折叠衣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衣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折叠衣架。


背景技术:

2.申请号为cn201420631467.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翼型折叠晾衣架,包括两个门形支架和两个晾衣支架;在位于同侧的门形支架与晾衣支架之间分别设有一伸缩机构;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和外管套;在插接于外管套内的伸缩杆的末端处固定有一导向块;在插接于外管套内的伸缩杆上邻近导向块的位置还铰接有一长条形的旋转片,所述旋转片的中部铰接在偏离伸缩杆中心线的位置上,所述旋转片的一对短边上分别设有两个向外延伸出的支脚,同一侧的两个支脚之间形成弧形凹部;在所述外管套的开口处的内壁上还设有复位拨片;在所述外管套的侧壁对应复位拨片的位置设有缺口。此申请文件通过伸缩机构用来支撑晾衣支架,此种方式,在展开晾衣支架与收起晾衣支架时,较为麻烦,而且,使用伸缩机构进行支撑晾衣支架,需要对伸缩机构进行固定,因此增加了工作程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折叠衣架,具有方便折叠、操作简单、操作过程一体化、限位方便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多折叠衣架,包括两个支撑杆、两个晾衣杆、两组连接两个支撑杆和两个晾衣杆的连接组件;
6.所述两个支撑杆、两个晾衣杆均为“u”型,两个所述支撑杆、晾衣杆均呈左右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的u型开口均向上,所述左侧的晾衣杆的u型开口向右,所述右侧的晾衣杆的u型开口向左,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杆的顶部前侧与后侧,两个所述晾衣杆u型开口处的前侧与后侧分别与两个连接组件转动连接;
7.所述前侧的连接组件与后侧的连接组件呈镜像对称放置,所述前侧的连接组件包括方形的放置块、两个主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两个次从动齿轮,所述放置块的前侧部设有开口,所述放置块的后方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放置块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两个支撑杆、两个晾衣杆与前侧连接组件的连接处均位于限位板与放置块之间,所述放置块开口内部右侧转动设有一个主动齿轮、一个从动齿轮、一个次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位于右侧上端,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位于主动齿轮左侧下端,所述次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次从动齿轮位于从动齿轮右侧下端,所述主动齿轮与晾衣杆固定连接,所述次从动齿轮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块开口内部左侧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次从动齿轮与放置块开口内部右侧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次从动齿轮呈镜像对称放置;
8.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限位装置。
9.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10.优选的:每个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次从动齿轮均开设有第一圆形穿孔贯穿对应的放置块和限位板,每个所述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次从动齿轮的第一圆形穿孔内均开设有方形卡槽,每个所述第一圆形穿孔内均设有第一螺栓,每个所述第一螺栓位于其对应的方形卡槽处均固定设有卡块,每个所述限位板远离放置块的一侧均设有与第一螺栓螺纹连接的螺母,每个所述主动齿轮与次从动齿轮相对应的第一螺栓上均固定设有固定杆,两个支撑杆、两个晾衣杆与其对应的固定杆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螺栓与固定杆的连接处径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每个所述固定杆上均开设有第二圆形穿孔,每个所述第二圆形穿孔内均设有第二螺栓,每个所述第二螺栓均与其对应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12.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杆远离第一螺栓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两个支撑杆、两个晾衣杆开口处的两侧分别位于对应固定杆的放置槽内,所述两个支撑杆、两个晾衣杆位于固定杆内部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螺纹孔,每个所述固定杆与第二螺纹孔位置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三圆形穿孔,每个所述第三圆形穿孔内均设有第三螺栓,每个所述第三螺栓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13.优选的:所述两个支撑杆、两个晾衣杆的u型开口内侧均纵向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杆。
14.优选的:每个所述限位装置均包括两个限位杆,所述左侧的两个限位杆呈前后放置,所述左侧的两个限位杆的左侧与左侧的支撑杆下端的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右侧的两个限位杆呈前后放置,所述右侧的两个限位杆的右侧与右侧的支撑杆下端的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左侧的两个限位杆之间与右侧的两个限位杆再将均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前侧的两个限位杆底部与后侧的两个限位杆底部均设有合页。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次从动齿轮的设置,能够起到主动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再带动次从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晾衣杆的转动带动支撑杆的转动的效果;
17.2.通过限位装置的设置,能够起到对两个支撑杆间距的限制,同时还能控制晾衣杆倾斜角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造型示意图;
19.图2是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左侧视图部分剖视图;
20.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
21.图中,1、支撑杆;2、晾衣杆;3、连接组件;4、限位装置;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第三连接杆;311、放置块;315、限位板;316、连接板;317、主动齿轮;318、从动齿轮;319、次从动齿轮;320、第一螺栓;321、卡块;322、螺母;323、固定杆;324、第二螺栓;325、第三螺栓;411、限位杆;412、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4.如图1-3所示,一种多折叠衣架,包括两个支撑杆1、两个晾衣杆2、两组连接两个支撑杆1和两个晾衣杆2的连接组件3;
25.两个支撑杆1与两个晾衣杆2均为圆管折弯而成,两个支撑杆1、两个晾衣杆2均为“u”型,两个支撑杆1、两个晾衣杆2均呈左右放置,两个支撑杆1的u型开口均向上,左侧的晾衣杆2的u型开口向右,右侧的晾衣杆2的u型开口向左,两个连接组件3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杆1的顶部前侧与后侧,两个晾衣杆2u型开口处的前侧与后侧分别与两个连接组件3转动连接;
26.前侧的连接组件3与后侧的连接组件3呈镜像对称放置,为了方便固定,在两个连接组件3之间还固定设有两个第三连接杆7,前侧的连接组件3包括方形的放置块311、两个主动齿轮317、两个从动齿轮318、两个次从动齿轮319,放置块311的前侧部设有开口,放置块311的后方设有限位板315,限位板315与放置块311之间设有连接板316,两个支撑杆1、两个晾衣杆2与前侧连接组件3的连接处均位于限位板315与放置块311之间,放置块311开口内部右侧转动设有一个主动齿轮317、一个从动齿轮318、一个次从动齿轮319,主动齿轮317位于右侧上端,从动齿轮318与主动齿轮317相互啮合,从动齿轮318位于主动齿轮317左侧下端,次从动齿轮319与从动齿轮318相互啮合,次从动齿轮319位于从动齿轮318右侧下端,主动齿轮317与晾衣杆2固定连接,次从动齿轮319与支撑杆1固定连接,放置块311开口内部左侧的主动齿轮317、从动齿轮318、次从动齿轮319与放置块311开口内部右侧的主动齿轮317、从动齿轮318、次从动齿轮319呈镜像对称放置;
27.每个主动齿轮317、从动齿轮318、次从动齿轮319均开设有第一圆形穿孔贯穿对应的放置块311和限位板315,每个主动齿轮317、从动齿轮318、次从动齿轮319的第一圆形穿孔内均开设有方形卡槽,每个第一圆形穿孔内均设有第一螺栓320,每个第一螺栓320位于其对应的方形卡槽处均固定设有卡块321,每个限位板315远离放置块311的一侧均设有与第一螺栓320螺纹连接的螺母322,每个主动齿轮317与次从动齿轮319相对应的第一螺栓320上均固定设有固定杆323,两个支撑杆1、两个晾衣杆2与其对应的固定杆323固定连接。
28.每个第一螺栓320与固定杆323的连接处径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每个固定杆323上均开设有第二圆形穿孔,每个第二圆形穿孔内均设有第二螺栓324,每个第二螺栓324均与其对应的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29.每个固定杆323远离第一螺栓320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两个支撑杆1、两个晾衣杆2开口处的两侧分别位于对应固定杆323的放置槽内,两个支撑杆1、两个晾衣杆2位于固定杆323内部的侧壁上均设有第二螺纹孔,每个固定杆323与第二螺纹孔位置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三圆形穿孔,每个第三圆形穿孔内均设有第三螺栓325,每个第三螺栓325分别与其对应的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30.两个支撑杆1、两个晾衣杆2的u型开口内侧均纵向设有若干第一连接杆5。
31.两个支撑杆1的下端均转动连接有限位装置4,每个限位装置4均包括两个限位杆411,左侧的两个限位杆411呈前后放置,左侧的两个限位杆411的左侧与左侧的支撑杆1下端的第一连接杆5转动连接,右侧的两个限位杆411呈前后放置,右侧的两个限位杆411的右
侧与右侧的支撑杆1下端的第一连接杆5转动连接,左侧两个限位杆411之间与右侧的两个限位杆411再将均设有第二连接杆6,前侧的两个限位杆411底部与后侧的两个限位杆411底部均设有合页412。
32.在安装两个限位杆411时,首先在限位杆411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圆形穿孔,随后将两个第一连接杆5穿插在第四圆形穿孔内,随后再分别将两个连接有限位装置4的第一连接杆5与两个支撑杆1固定。
33.具体实施过程:
34.s1、当需要使用时,首先将两侧的晾衣杆2分别沿其对应的第一螺栓320向上转动,此时每个主动齿轮317均转动,随后主动齿轮317带动从动齿轮318转动;
35.s2、从动齿轮318带动次从动齿轮319转动,为了方便两个支撑杆1分开,操作人员双腿再分别将两个支撑杆1分开;
36.s3、两个支撑杆1沿着其对应的第一螺栓320转动,此时,两个限位装置4,由于合页412的关系,因此沿着其对应的第一连接杆5向下转动,当两个限位装置4平齐,此时两个支撑杆1与晾衣杆2均无法转动,由于两个限位装置4平齐,因此当收起时,需要将两个限位装置4在合页412处向上顶起,即可保证顺利收起。
3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