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褶皱缝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5820发布日期:2023-03-24 17:01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料褶皱缝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缝纫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面料褶皱缝纫装置。


背景技术:

2.有些窗帘需要缝纫出褶皱的结构,现有生产方式一般是将窗帘布料经过折叠机构做出一个褶皱,然后用手捏住褶皱的两端,双手提着布料放在缝纫机上将褶皱缝纫固定。这种生产方式效率很低,而且作业员劳动强度大,对有操作的熟练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可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的一种面料褶皱缝纫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面料褶皱缝纫装置,包括机架、缝纫机、压布机构、插针机构、打褶座和插板装置;机架在缝纫机的缝纫端设有缝纫区域,机架在缝纫区域的侧方设有打褶区域;压布机构可移动设置在机架上,压布机构可从打褶区域移入缝纫区域,压布机构包括上压板和下托板,上压板可上下活动设于下托板的上方;
5.打折座可前后移动设于打褶区域的前侧,打折座的后端上设有用于插板插入的打褶槽,打褶座上设有贯穿打褶座的顶部、打褶槽、底部的第一插槽,第一插槽的一端延伸至打褶座的后端,打褶座可后移至打褶区域;插板可前后移动设于打褶区域的后侧,插板上设有贯穿插板顶部和底部的第二插槽,第二插槽的一端延伸至插板的前端,插板可前移至打褶区域,插板可插入打褶座的打褶槽内,插板插入打褶槽内时第一插槽对着第二插槽;
6.插针机构包括可在打褶区域上方上下移动的插针;插针下移可插入移入打折区域内的打褶座的第一插槽内和移入打折区域内的插板的第二插槽内。
7.本实用新型的插片可将布料推入打褶槽内打出褶皱,插针下移可将布料在打褶槽内的褶皱的进行固定,打褶座和插板分开后,上压板再将被插针固定的褶皱压在下压板上,插针上升后,上压板和下压板压住布料的褶皱从打褶区域移入缝纫区域,缝纫机对布料的褶皱进行缝纫固定。本实用新型可对布料进行自动打褶和搬运缝纫,需要人员的操作少,生产效率高。
8.优选的,插针机构还包括插针架和插针气缸,插针气缸设置在插针架上,插针气缸连接插针,用于驱动插针上下移动;插针机构包括至少两根插针。每根插针均对应有一第一插槽和一第二插槽。多根插针可有效地固定褶皱,防止打褶座和插板移开后褶皱因固定不牢而变形。
9.优选的,还包括横滑座和纵滑座,纵滑座可纵向移动设置在机架上,横滑座可横向移动设置在纵滑座上,下托板的一端固定在横滑座上;横滑座上设有压板气缸,压板气缸连接上压板,用于驱动上压板上下移动。压布机构由横滑座和纵滑座带动移动,实现横向移动
和纵向移动。
10.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导轨;导轨上从后到前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滑座、第二滑座、第三滑座;第一气缸的两端分别连接机架和第二滑座,用于驱动第二滑座前后移动;打褶座设于第三滑座上,第二气缸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滑座和第三滑座,用于驱动第三滑座前后移动。第一气缸伸缩可带动第二滑座移动使插板前后移动,第二气缸伸缩可带动第三滑座移动使得打褶座前后移动。
11.优选的,插板包括活动插板和固定插板,打褶座上设有两个打褶槽,活动插板和固定插板分别对着两个打褶槽;第二滑座上设有插板气缸,插板气缸一端连接活动插板,用于驱动活动插板前后移动。两个插板和两个打褶槽的配合可形成两个褶皱,多个插板和多个打褶槽配合可形成多个褶皱,但是多个插板同时插入打褶槽时布料无法流动变形,会被插板崩裂,只有将插板顺序插入打褶槽内才能对布料进行多个打褶。第一气缸先动作将固定插板插入一打褶槽后,插板气缸再动作,驱动活动插板插入另一打褶槽内。
12.优选的,还包括第一丝杆副,第一丝杆副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和第一螺母,第一电机设置在机架,第一螺母设置在第一滑座上,第一丝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丝杆与第一螺母螺纹配合。第一电机可驱动第一丝杆转动以调整第一滑座在导轨上的位置,第一滑座移动时通过第二气缸拖动第三滑座移动,使得打褶座的前后位置产生变化,这样可用来控制布料被打褶的褶皱深度。
13.优选的,导轨上设有第四滑座,第四滑座设于第三滑座的前方,第四滑座上设有托杆,托杆设于打褶座的前方。托杆用于托住打褶座前方的布料,使布料保持一定的高度,在布料被打褶座和插板挤压打褶时可比较容易地移动,避免被卡住。
14.优选的,还包括第二丝杆副,第二丝杆副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螺母,第二电机设于第四滑座上,第二螺母设于第三滑座上,第二丝杆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机,第二丝杆与第二螺母螺纹配合。第二电机可驱动第二丝杆转动来改变第四滑座和第三滑座的距离,即可改变托杆和打褶座的距离。
15.优选的,机架在托杆的一侧设有托架,托杆为左右方向,托架为前后方向,托架包括平台和设于平台前侧的斜坡。托架用于辅助托杆托住布料,当布料比较厚重和面积比较大时托架和托杆可同时托住布料。
1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自动完成布料的打褶和缝制,效率高,人员控制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本实用新型可完成一折、两折、多折的打褶和车缝,调整折距尺寸方便。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打褶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打褶座和插板的动作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布机构和插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23.机架11;缝纫区域12;打褶区域13;打褶座2;打褶槽21;第一插槽22;插板3;固定插
板31;活动插板32;第二插槽33;插板气缸34;缝纫机4;插针机构5;插针51;插针气缸52;插针架53;压布机构6;上压板61;下托板62;压板气缸63;托杆71;托架72;第一气缸73;第二气缸74;第一电机751;第一丝杆752;第一螺母753;第二电机761;第二丝杆762;第二螺母763;第一滑座81;第二滑座82;第三滑座83;第四滑座84;导轨85;横滑座91;纵滑座92。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面料褶皱缝纫装置,包括机架11、缝纫机4、压布机构6、插针机构5、打褶座2和插板装置3。机架11在缝纫机4的缝纫端设有缝纫区域12,缝纫机的缝纫端用于缝纫布料。机架11在缝纫区域12的侧方设有打褶区域13,布料在打褶区域13进行折褶。
26.压布机构6可移动设置在机架11上,压布机构6包括上压板61和下托板62,上压板61可上下活动设于下托板62的上方。压布机构6的上压板61和下托板62可将打褶后的布料压住,压布机构6可将压住的打褶后的布料从打褶区域13移入缝纫区域12让缝纫机4缝纫。
27.如图1-图3所示,打折座2可前后移动设于打褶区域13的前侧,打折座2的后端上设有用于插板3插入的打褶槽21,打褶槽21有两个,一个打褶槽在另一个打褶槽的上方。打褶座3上设有贯穿打褶座3的顶部、打褶槽21、打褶座3的底部的第一插槽22,第一插槽22有两个,两个第一插槽间隔一段设置。第一插槽22用于插针插入,第一插槽22的一端延伸至打褶座2的后端,打褶座2前移不会碰到插针。打褶座2可后移至打褶区域13。
28.如图2和图4所示,插板3可前后移动设于打褶区域13的后侧,插板3上设有贯穿插板3顶部和底部的第二插槽33,第二插槽33用于插针插入,第二插槽33的一端延伸至插板3的前端,这样插板3后移不会碰到插针。插板3可前移至打褶区域13,插板3可插入打褶座2的打褶槽21内。插板3包括固定插板31和活动插板32,固定插板31和活动插板32分别对着打褶座2的两打褶槽。插板3插入打褶槽21内时第一插槽22对着第二插槽33。将布料放置在打褶区域13;打褶座2和插板3分别从打褶区域13的前后方向靠近布料,当插板3插入打褶座2的打褶槽21内时可将布料带入打褶槽内形成折褶。
29.如图2和图5所示,插针机构5包括两根插针51、插针架53和插针气缸52,插针51可在打褶区域上方上下移动。插针架53固定在缝纫机4上,插针气缸52设置在插针架53上,插针气缸52连接插针51,用于驱动插针51上下移动。插针51下移可插入移入打折区域13内的打褶座2的第一插槽22内和移入打折区域13内的插板3的第二插槽33内。两根插针51可分别插入两个第一插槽22。插板3插入打褶槽21内将布料打褶,插针从打褶座2的上方插入第一插槽22和第二插槽33内将布料的折褶固定。
30.如图5所示,所述的布料打褶缝制机还包括横滑座91和纵滑座92,纵滑座92可纵向移动设置在机架11上,横滑座91可横向移动设置在纵滑座92上,下托板62的一端固定在横滑座91上;横滑座91上设有压板气缸63,压板气缸63连接上压板61,用于驱动上压板61上下移动。
31.布料被插板3和打褶座2压住做出折褶后,插针51将折褶固定,插板3和打褶座2移开,上压板61下移可将折褶压在下托板62上,横滑座91带动下托板62横移,纵滑座带动横滑座91纵向移动,使得折褶可以从打褶区域13移入缝纫区域12,缝纫机4对布料折褶进行缝
纫。
32.如图4所示,所述的布料打褶缝制机还包括第一气缸73、第二气缸74、导轨85、第一丝杆副、第二丝杆副。导轨85为前后方向条状,导轨85上从后到前方向上依次可滑动设有第一滑座81、第二滑座82、第三滑座83、第四滑座84。第一气缸73的两端分别铰接机架11和第二滑座82,用于驱动第二滑座82前后移动。打褶座2设于第三滑座83上,第二气缸74的两端分别铰接第一滑座81和第三滑座82,用于驱动第三滑座83前后移动。
33.如图4所示,第一丝杆副包括第一电机751、第一丝杆752和第一螺母753,第一电机751设置在机架11,第一螺母753设置在第一滑座81上,第一丝杆75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751连接,第一丝杆752与第一螺母753螺纹配合。第一电机751可驱动第一丝杆752转动以调整第一滑座81在导轨85上的位置。第一滑座81的位置变化时通过第二气缸74作用于第三滑座83,使第三滑座83同步移动,第三滑座83移动时打褶座的位置产生变化,插板3插入打褶槽21的深度也产生变化,这样可用来控制布料被打褶的折褶深度。
34.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丝杆副包括第二电机761、第二丝杆762、第二螺母763,第二电机761设于第四滑座84上,第二螺母762设于第三滑座83上,第二丝杆76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机761,第二丝杆762与第二螺母763螺纹配合。第四滑座84上设有托杆71,托杆71设于打褶座2的前方,托杆71的高度与打褶座2的高度相同。机架11在托杆71的一侧设有托架72,托杆71为左右方向,托架72为前后方向,托架72包括平台和设于平台前侧的斜坡。第二电机761可驱动第二丝杆762转动来改变第四滑座84和第三滑座83的距离,即可改变托杆71和打褶座2的距离。
3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