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用纺织布湿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1808发布日期:2023-01-06 23:1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用纺织布湿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布湿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用纺织布湿润装置。


背景技术:

2.湿度条件与纺织工艺紧密相关,纺织工业生产使用的是纤维原料,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它们的物理特性和机械特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棉纤维,在相对湿度为60%-70%时,纤维的强力比干燥状态可提高50%左右,这是因为吸湿后的棉纤维,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增加,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对位移,所以纤维的伸长度随着相对湿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样,由纤维原料纺织而成的半成品纺织品,在进行后续加工之前,其湿度也比较重要,会影响后续各道工序的生产情况,直接影响成品的产量和质量,现有的纺织面料湿润装置多数把水通过雾化喷头喷出,对布料进行加湿,但是现有的只能够打湿布料的表面,很难对内部起到湿润的作用,从而导致布料湿润效果变差,影响布料后续加工。
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3681245u中公开了一种纺织用纺织布湿润装置,通过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的两个导向辊可以对第一固定板进行支撑,可以对纺织布进行导向,便于纺织布进行移动,随后水泵工作,使水箱内部的水通过循环管一和循环管二进入中空环形板内部,并使中空环形板内部的水通过雾化喷头喷洒在纺织布表面,可以布料的两面进行打湿,两面打湿可以对布料内部起到湿润的作用,避免导致布料湿润效果变差,不影响布料后续加工。
4.上述申请中的湿润装置主要通过启动水泵,使得清水通过雾化喷头雾化成水雾后,喷洒在纺织布的表面,但是这种水雾湿润的方式,针对纺织布时,湿润效果不佳,由于水雾的特殊特性,水雾在与纺织布接触时,无法渗透至纺织布的内部,会被纺织布表面的针织线吸收,从而导致纺织布的内部依旧干燥。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纺织用纺织布湿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用纺织布湿润装置,包括水箱和背板,所述背板固定连接于水箱的顶部,所述背板的正面安装有湿润组件,所述水箱的顶部安装有辅助组件。
7.所述辅助组件由支撑单元和转动单元组成,支撑单元位于水箱的顶部正面,转动单元位于水箱的顶部。
8.优选的,所述湿润组件包括织布辊、收布辊、纺织布本体、弯轮、压轮一和压轮二,所述织布辊位于湿润组件的右侧顶部,且与背板的正面连接,所述收布辊安装于背板的正面,所述纺织布本体绕设于织布辊的外壁,所述弯轮安装于水箱的内部,所述压轮一安装于水箱的内部,所述压轮二安装于水箱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纺织布本体远离织布辊的一端,通过弯轮、压轮一和压轮二与收布辊
连接,收布辊旋转时,可以对纺织布本体进行收卷,所述压轮一和压轮二均分布于纺织布本体的外壁两侧,压轮一和压轮二可以对纺织布本体进行挤压,帮助纺织布本体进行湿润。
10.优选的,支撑单元包括弯杆一、限位板和弯杆二,所述水箱的顶部开设有滑轨,所述弯杆一位于辅助组件的右侧,且与水箱的顶部连接,所述限位板安装于弯杆一的背面,所述弯杆二安装于水箱的顶部。
11.优选的,所述弯杆一与限位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圆弧板,所述限位板的外壁与织布辊的正面接触,可以对织布辊起到限位的效果,所述弯杆一的底部和弯杆二的底部均与水箱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弯杆一的底部和弯杆二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水箱顶部的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
12.优选的,转动单元包括转轴一、撑杆、转轴二和手柄,所述转轴一安装于织布辊的内部,所述撑杆固定连接于转轴一的正面,所述转轴二安装于收布辊的内部,所述手柄安装于转轴二的正面。
13.优选的,所述撑杆的外壁与弯杆一的内壁卡接,可以通过弯杆一对撑杆进行支撑,所述转轴二的正面开设有卡槽,所述手柄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手柄背面的卡块与卡槽卡接,手柄通过卡块和卡槽与转轴二连接,所述手柄的外壁与弯杆二的内壁卡接,弯杆二对手柄进行支撑。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用纺织布湿润装置,该纺织用纺织布湿润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纺织用纺织布湿润装置,在收纳纺织布本体时,纺织布本体会在压轮一的作用下,排出内部空气,使得清水可以进入纺织布本体的内部,从而完成对织布的湿润,随后在压轮二的作用下,排出多余的清水,避免收纳困难的情况出现,解决了由于水雾的特殊特性,水雾在与纺织布接触时,无法渗透至纺织布的内部,会被纺织布表面的针织线吸收,从而导致纺织布的内部依旧干燥的问题。
16.2、该纺织用纺织布湿润装置,通过滑动的方式移动弯杆一和弯杆二,可以分贝对织布辊和收布辊进行支撑,降低转轴一和转轴二的压力,从而延长转轴一和转轴二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箱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组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辅助组件结构局部结构侧面爆炸示意图。
21.图中:1、水箱;2、背板;3、湿润组件;301、织布辊;302、收布辊;303、纺织布本体;304、弯轮;305、压轮一;306、压轮二;4、辅助组件;401、弯杆一;402、限位板;403、弯杆二;404、转轴一;405、撑杆;406、转轴二;407、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纺织用纺织布湿润装置,包括水箱1和背板2,背板2固定连接于水箱1的顶部,背板2的正面安装有湿润组件3,水箱1的顶
部安装有辅助组件4,辅助组件4由支撑单元和转动单元组成,支撑单元位于水箱1的顶部正面,转动单元位于水箱1的顶部。
23.湿润组件3包括织布辊301、收布辊302、纺织布本体303、弯轮304、压轮一305和压轮二306,织布辊301位于湿润组件3的右侧顶部,且与背板2的正面连接,收布辊302安装于背板2的正面,纺织布本体303绕设于织布辊301的外壁,弯轮304安装于水箱1的内部,压轮一305安装于水箱1的内部,压轮二306安装于水箱1的内部,纺织布本体303远离织布辊301的一端,通过弯轮304、压轮一305和压轮二306与收布辊302连接,收布辊302旋转时,可以对纺织布本体303进行收卷,压轮一305和压轮二306均分布于纺织布本体303的外壁两侧,压轮一305和压轮二306可以对纺织布本体303进行挤压,帮助纺织布本体303进行湿润,在收纳纺织布本体303时,纺织布本体303会在压轮一305的作用下,排出内部空气,使得清水可以进入纺织布本体303的内部,从而完成对织布的湿润,随后在压轮二306的作用下,排出多余的清水,避免收纳困难的情况出现,解决了由于水雾的特殊特性,水雾在与纺织布接触时,无法渗透至纺织布的内部,会被纺织布表面的针织线吸收,从而导致纺织布的内部依旧干燥的问题。
24.支撑单元包括弯杆一401、限位板402和弯杆二403,水箱1的顶部开设有滑轨,弯杆一401位于辅助组件4的右侧,且与水箱1的顶部连接,限位板402安装于弯杆一401的背面,弯杆一401与限位板402之间固定连接有圆弧板,限位板402的外壁与织布辊301的正面接触,可以对织布辊301起到限位的效果,弯杆二403安装于水箱1的顶部,弯杆一401的底部和弯杆二403的底部均与水箱1的顶部滑动连接,弯杆一401的底部和弯杆二40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水箱1顶部的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
25.转动单元包括转轴一404、撑杆405、转轴二406和手柄407,转轴一404安装于织布辊301的内部,撑杆405固定连接于转轴一404的正面,撑杆405的外壁与弯杆一401的内壁卡接,可以通过弯杆一401对撑杆405进行支撑,转轴二406安装于收布辊302的内部,转轴二406的正面开设有卡槽,手柄407安装于转轴二406的正面,手柄40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手柄407背面的卡块与卡槽卡接,手柄407通过卡块和卡槽与转轴二406连接,手柄407的外壁与弯杆二403的内壁卡接,弯杆二403对手柄407进行支撑。
26.通过滑动的方式移动弯杆一401和弯杆二403,可以分贝对织布辊301和收布辊302进行支撑,降低转轴一404和转轴二406的压力,从而延长转轴一404和转轴二406的使用寿命。
27.在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滑动织布辊301和收布辊302,随后将纺织布本体303通过弯轮304、压轮一305和压轮二306与收布辊302连接,随后操作人员通过滑动的方式移动弯杆一401和弯杆二403,使得弯杆一401与撑杆405卡接,弯杆二403与手柄407卡接,从而完成织布辊301和收布辊302的安装,随后将清水倒入水箱1的内部,并旋转手柄407,手柄407带动收布辊302进行旋转,从而带动纺织布本体303进行移动,并通过压轮一305对纺织布本体303进行挤压,从而排出纺织布本体303内部的空气,使得清水可以进入纺织布本体303的内部,完成对纺织布本体303的加湿,在进行收纳时,纺织布本体303会经过压轮二306的二次挤压,使得多余的水分排出纺织布本体303,并回流至水箱1的内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