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圈三角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9462发布日期:2023-03-24 19:5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圈三角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圆机的移圈编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圈三角组件。


背景技术:

2.针织圆机的移圈编织是指将下盘织针的端部穿过上盘织针上由弹簧片构成的圈中,从而将下盘织针的线圈转移至上盘织针,目前的针织圆机中在移圈之前的编织方式比较单一,一般仅能实现一种编织纹路,若要根据不同需要实现其他方式的编织纹路,则需要更换编织三角,三角的更换工作量大,人工成本高,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编织纹路的移圈三角组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圈三角组件,包括相互对应的上盘三角组件和下盘三角组件,
5.所述上盘三角组件依次包括两个上编织三角和一个上移圈三角,所述上编织三角设有上织针编织跑道,上移圈三角设有上织针移圈跑道;
6.所述下盘三角组件依次包括两个下编织三角和一个下移圈三角,所述下编织三角设有下接针编织跑道以及设置于下接针编织跑道入口处的编织选针点,所述编织选针点用于控制下盘接针的针踵进入或脱离下接针编织跑道;所述下移圈三角设有下接针移圈跑道。
7.作为优选,所述下接针编织跑道包括编织出针段和编织复位段,所述编织复位段设有编织复位点,所述编织复位点用于控制脱离下接针编织跑道的下盘接针针踵进入编织复位段。
8.作为优选,所述下接针移圈跑道的入口处设有移圈选针点,所述移圈选针点用于控制下盘接针的针踵进入或脱离下接针移圈跑道。
9.作为优选,所述下接针移圈跑道包括移圈出针段和移圈复位段,所述移圈复位段设有移圈复位点,所述移圈复位点用于控制脱离下接针移圈跑道的下盘接针针踵进入移圈复位段。
10.作为优选,所述下接针编织跑道对应编织选针点的位置以及下接针移圈跑道对应移圈选针点的位置分别设有过渡斜坡。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对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个三角组件中设置两块编织三角,并通过选针器控制出针,在一台机器上即可实现两种单路编织和一种两路编织的不同编织方式。
13.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选针器控制下盘织针进入或脱离移圈跑道,在一台机器上即可实现移圈或不移圈两种移圈编织方式。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角组件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下编织三角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移圈三角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编织方式的下盘接针针踵轨迹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编织方式的下盘接针针踵轨迹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不移圈编织时的下盘接针针踵轨迹图。
20.图中:10、上盘三角组件;20、下盘三角组件;1、上编织三角,11、上织针编织跑道;2、上移圈三角,21、上织针移圈跑道;3、下编织三角,31、下接针编织跑道,32、下织针编织跑道,33、编织出针段,34、编织复位段,35、编织选针点,36、编织复位点;4、下移圈三角,41、下接针移圈跑道,42、下织针移圈跑道,43、移圈出针段,44、移圈复位段,45、移圈选针点,46、移圈复位点;5、过渡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22.实施例:一种移圈三角组件,如图1-3所示,包括相互对应的上盘三角组件10和下盘三角组件20,上盘三角组件10控制上盘织针的运行,下盘三角组件20控制下盘织针和接针的运行。本实施例中上盘织针的运行方式比较单一,由织针跑道即可控制其运行,因此不对上盘接针作介绍。下盘织针和接针的连接方式与传统的针织提花圆机相类似,接针通过提花片驱动,提花片的摆动端与接针连接,提花片上的选针齿与选针器连接,通过选针器控制提花片摆动,从而带动接针摆动,使得接针的针踵进入或脱离对应的跑道;提花片上还设有与复位三角连接的复位脚,进行接针针踵的复位,使其重新进入跑道。本实施例中,上盘织针的针体上分别设有弹簧片,弹簧片与针体之间形成一圈缝隙,用于下盘织针的端部插入上盘织针的该圈缝隙后进行下移上的移圈编织。
23.上盘三角组件10依次包括两个上编织三角1和一个上移圈三角2,上编织三角1设有上织针编织跑道11,上织针编织跑道11呈大致的倒v形,使得上盘织针经过上编织三角时向外出针;上移圈三角2设有上织针移圈跑道21,上织针移圈跑道21具有一较短的向外出针的轨迹,使得移圈时将上盘织针上由弹簧片围成的圈向外送出较短的一段距离,以便于下盘织针的端部穿入该圈缝隙。
24.对应地,下盘三角组件20依次包括两个下编织三角3和一个下移圈三角4,具体而言:
25.下编织三角3设有下接针编织跑道31和下织针编织跑道32,下接针编织跑道31包括轨迹向上的编织出针段33和呈喇叭口状的编织复位段34,下接针编织跑道31的入口处设有编织选针点35,用于控制下盘接针的针踵进入或脱离下接针编织跑道31;编织复位段34设有编织复位点36,用于控制脱离下接针编织跑道的下盘接针针踵重新进入编织复位段34。下织针编织跑道32呈大致三角形,用于容纳下盘织针针踵在不同编织方式下的运行轨迹。
26.当编织选针点35不选针,即下盘接针的针踵进入下接针编织跑道31时,其沿编织
出针段33走针,轨迹为倒v形,下盘织针向外出针,与上盘织针交织进行编织动作;当编织选针点35选针,即下盘接针的针踵脱离下接针编织跑道31时,其运行轨迹为平针,即下盘织针不出针,该路不进行与上盘织针的交织,经过编织复位点36后重新进入下接针编织跑道31进行复位。
27.下移圈三角4设有下接针移圈跑道41和下织针移圈跑道42,下接针移圈跑道41包括一轨迹向上的移圈出针段43,并在移圈出针段的左下方设有呈三角形槽的移圈复位段44,移圈出针段43的入口处设有移圈选针点45,用于控制下盘接针的针踵进入或脱离下接针移圈跑道41;移圈复位段44设有移圈复位点46,用于控制脱离下接针移圈跑道41的下盘接针针踵重新进入编织复位段44。下织针移圈跑道42呈三角形,用于容纳下盘织针针踵在不同编织方式下的运行轨迹。
28.当移圈选针点45不选针,即下盘接针的针踵进入下接针移圈跑道41时,其沿移圈出针段43行走,轨迹为倒v形,下盘织针向外出针,配合上盘织针的动作进行移圈;当移圈选针点45选针,即下盘接针的针踵脱离下接针移圈跑道41时,其运行轨迹为平针,即下盘织针不出针,不进行移圈动作,经过移圈复位点46后重新进入下接针移圈跑道41进行复位。
29.本实施例在下接针编织跑道31对应编织选针点的位置以及下接针移圈跑道41对应移圈选针点的位置分别设有过渡斜坡5,以便于对应选针点选针时,下盘接针针踵沿过渡斜坡5更好地脱离对应跑道。
30.本实施例中的选针点为选针器所对应位置,复位点为复位三角的复位点所对应的位置。
31.本实施例能够实现以下几种编织方式:
32.a.第一个下编织三角的选针点不选针、第二个下编织三角的选针点选针,进行单路编织,参照图4;
33.b.第一个下编织三角的选针点选针、第二个下编织三角的选针点不选针,进行另一种方式的单路编织;
34.c.两个下编织三角的选针点均不选针,进行双路编织,参照图5;
35.d.下移圈三角的选针点不选针,进行移圈编织;
36.e.下移圈三角的选针点选针,不进行移圈,参照图6;以及
37.d、e与a、b、c的交叉组合。
38.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