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及晾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3067发布日期:2023-06-01 18:16阅读:38来源:国知局
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及晾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晾衣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晾杆收纳结构,晾杆分为晾衣杆和晾被杆,晾衣杆和晾被杆两者的收纳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晾衣机包括固定于天花板上的主机及晾杆组件,晾杆组件包括晾衣杆和晾被杆;在晾被杆使用时,晾被杆通常被置于晾衣杆的下方。

2、如cn108866983a的晾衣架,cn211006043u的晾衣机,均公开了晾衣杆和晾被杆。晾被杆是专门用于晾晒被子所用,而被子并非经常需要晾晒,在晾被杆不使用时,晾被杆是需要被收纳起来的。

3、如cn209779261u的晾衣组件、cn201920334648.0的晾衣组件,均公开了不同的结构,使得晾被杆能够在竖直平面内被收纳在晾衣杆的上方。

4、上述方案均公开了当晾被杆不使用时,晾被杆被连接收纳至晾衣杆的旁边,以减少不用时的空间占用。

5、晾被杆的长时间闲置,可能会使得晾被杆上的灰尘比较多,而晾被杆在晾晒时,是整条被子披挂在晾被杆上,对其擦洗相对费时费力,同时擦洗后又需要一定时间干燥,增加了使用上的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现有技术晾被杆收纳后会累积灰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减少灰尘沉积在晾被杆表面的收纳结构,通过在第一晾杆的一侧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将第二晾杆置于容纳腔内,使第二晾杆的大部分区域被遮挡,减少了灰尘沉积在第二晾杆上的机会。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晾杆和第二晾杆;

3、所述第一晾杆外侧壁的上端向外延伸出第一侧壁,所述第一晾杆外侧壁的下端向外延伸出第二侧壁;

4、所述第一、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外端形成喇叭型的开口;

5、所述收纳腔内布置有限定件,所述第二晾杆置于容纳腔内时,所述限定件限制所述第二晾杆脱离所述收纳腔。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侧壁内段处与第一晾杆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加强壁,所述第二侧壁内段处与第一晾杆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加强壁;

7、所述第一、第二侧壁均沿第一晾杆的长度方向分布,或所述第一、第二侧壁沿第一晾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分布。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侧壁向上倾斜一定角度,所述第二侧壁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所述收纳腔的纵截面口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9、所述喇叭型的开口水平朝外;

10、所述第一、第二侧壁外端内侧形成有限定凸起,以在所述喇叭型的开口外端形成对第二晾杆外壁的限定。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限定件为弯曲结构的金属弹性片,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金属弹性片通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收纳腔中。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晾杆和第二晾杆的截面为圆形或圆弧形,所述收纳腔的截面形状与第二晾杆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晾杆为晾衣杆,所述第二晾杆为晾被杆;

14、所述第一晾杆的下侧设有挂板,所述挂板上分布有多个晾衣挂孔。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侧壁的内段壁、第一弧形加强壁,以及第一晾杆外壁之间围成上上三角加强区;

16、所述第二侧壁的内段壁、第二弧形加强壁,以及第一晾杆外壁之间围成下三角加强区。

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主题: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晾杆和第二晾杆;

18、所述第一晾杆的一侧固定地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收纳框,所述收纳框包括开口和收纳腔;

19、第一状态下,第二晾杆分离于所述第一晾杆;

20、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晾杆从开口进入并被限制在所述收纳腔中。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开口朝向水平一侧或朝下;

22、所述收纳腔内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限制第二晾杆脱离所述收纳腔。

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收纳框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

24、所述收纳腔形成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端均连接于第一晾杆,所述开口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自由端位置;

25、所述第三侧壁为弧形壁,位于收纳腔的内侧。

2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晾杆为晾衣杆,所述第二晾杆为晾被杆;

27、所述第一晾杆的下侧设有挂板,所述挂板上分布有多个晾衣挂孔;

28、所述第一晾杆和第二晾杆的截面为圆形或圆弧形,所述第一晾杆与收纳框一体成型。

2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弹性件为弯曲结构的金属弹性片,所述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上设有缺口,所述金属弹性片通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收纳腔中。

30、另一优选主题:晾衣机,包括所述的晾杆收纳连接结构。

3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主题:晾衣机,包括所述的晾杆收纳连接结构。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第一晾杆的一侧布置有收纳框,收纳框沿第一晾杆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二晾杆收纳时,从收纳框的开口处进入并可被限制在收纳框的收纳腔中;从而使第二晾杆避免落灰,免去用户使用时需要频繁擦拭的麻烦。

33、2、此外,收纳框固定地安装在第一晾杆一侧,利于与第一晾杆平行而设的第二晾杆置入,收纳结构较为简单、布局更为简洁;同时,收纳状态下,第一、第二晾杆也呈并邻状态,从而使得晾杆收纳状态的布局也较为简洁。

34、3、进一步地,第一、第二侧壁形成的开口呈喇叭型状,以利于第二晾杆顺利进入,且在收纳腔内安装有限定件,以避免容置在收纳腔内的第二晾杆脱出;从而使第二晾杆的收纳状态更为稳定。



技术特征:

1.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晾杆和第二晾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内段处与第一晾杆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弧形加强壁,所述第二侧壁内段处与第一晾杆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弧形加强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向上倾斜一定角度,所述第二侧壁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所述收纳腔的纵截面口径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喇叭型的开口水平朝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定件为弯曲结构的金属弹性片,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缺口,所述金属弹性片通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收纳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晾杆和第二晾杆的截面为圆形或圆弧形,所述收纳腔的截面形状与第二晾杆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晾杆为晾衣杆,所述第二晾杆为晾被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内段壁、第一弧形加强壁,以及第一晾杆外壁之间围成上三角加强区;

8.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晾杆和第二晾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朝向水平一侧或朝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框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晾杆为晾衣杆,所述第二晾杆为晾被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弯曲结构的金属弹性片,所述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上设有缺口,所述金属弹性片通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收纳腔中。

13.晾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晾杆收纳连接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晾杆收纳连接结构及晾衣机,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晾杆和第二晾杆;第一晾杆的一侧固定地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收纳框,收纳框包括开口和收纳腔;第一状态下,第二晾杆分离于所述第一晾杆;第二状态下,第二晾杆从开口进入并被限制在收纳腔中;第一晾杆的一侧布置有收纳框,收纳框沿第一晾杆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二晾杆收纳时,从收纳框的开口处进入并可被限制在收纳框的收纳腔中;从而使第二晾杆避免落灰,免去用户使用时需要频繁擦拭的麻烦;收纳框固定地安装在第一晾杆一侧,利于与第一晾杆平行而设的第二晾杆置入,收纳结构较为简单的同时,也更便于收纳;且第一、第二晾杆并邻而设,使得晾杆收纳状态的布局更为简洁、合理。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斌,童威云,徐丽娜,孙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华好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