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拉幅定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77440发布日期:2023-10-28 13:2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属于纺织,涉及布匹的后续加工处理技术,具体涉及对布匹进行定型处理的设备。


背景技术:

1、拉幅定型机用于拉宽布匹并对布匹进行加热定型,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布匹装夹在传送链条上,由传送链条传入烘箱(热定型室),烘箱内设置有对布匹进行加热的加热系统,布匹在烘箱内被加热定型后,由传送链条从烘箱内传出。

2、由于布匹加热定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保证布匹在烘箱内的停留时间足够长的前提下,要提高定型机工作效率(保证链条传送速度),需要烘箱具有更长的长度(常见单层拉幅定型长度一般为30米左右),这必然需要更大的占地面积。

3、公开号为cn111270459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层拉幅定型机。这种叠置双层烘箱的拉幅定型机虽然可以在同样的传送距离下,具有更短的设备长度,有效地节省了横向空间的占用,但是设备整体高度成倍增高,需要占用更多的纵向空间。此外,为了实现布匹的上布、双层传送、下布功能,其链条机构总共采用了6个链轮,链条运动路径中90度以上(含90度)转角5处,辅助路径中非功能连接段占比一半以上,不仅链条机构整体上较为复杂,零部件多,制造成本高,而且更多的链轮数量和大转角数量会增加链轮与链条之间的啮合摩擦阻力、转角处链条与轨道的摩擦阻力,导致更大的系统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现有双层拉幅定型机链条机构存在的链轮数量多,90度以上转角多等结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链轮数量及90度以上转角更少、辅助路径中非功能连接段占比更低的链条机构的解决方案。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拉幅定型机,包括进布区设备、热定型系统、出布区设备,所述热定型系统包括用于对布匹进行加热定型的热定型室和用于将布匹从进布区传入热定型室再从热定型室传出至出布区的布匹传送系统。

3、所述布匹传送系统包括两套并排设置且同步运动的链条机构以及驱动链条机构运动的动力装置(如驱动电机),所述链条机构包括一条闭合的传送链条、两个链轮、支撑链条的轨道,所述传送链条上设有用于固定布匹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优选常见的针板、布铗,或者两者的组合。

4、所述传送链条的运动路径由从前向后运动的上层路径和从后向前运动的下层路径组成,上层路径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下绕过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与下层路径的前后两端连接。

5、所述上层路径包括处于热定型室外部的上布段和处于热定型室内部的上层定型段;所述下层路径包括处于热定型室外部的下布段和处于热定型室内部的下层定型段;上布点位于上布段前端,下布点位于下布段后端。

6、从进布区设备引出的布匹从上布段前端的上布点被装夹在链条上,随链条沿上布段向后运动,并进入热定型室,然后沿上层定型段向后运动直到第二链轮上侧,从第二链轮后侧向下绕过第二链轮,从第二链轮下侧沿下层定型段向前运动,出热定型室后到达下布段后端,在下布段后端的下布点从链条上脱下后,由出布区设备回收。

7、上述链条机构仅通过两个链轮、两处90度以上转角即实现了布匹的上布、下布及双层传送功能,而且在链条机构的闭合路径中非功能连接段基本为零。这些特点不仅简化了传送系统的结构,节省了零部件数量,节约了设备成本,而且,还从整体有效减少了传送系统中链轮与链条之间的啮合摩擦阻力、转角处链条与轨道的摩擦阻力,可有效降低驱动电机的能耗。

8、作为一种选择,上层路径和下层路径相互平行,两者之间的间距与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直径相等。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传送链条的运动路径除绕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两个180转角外,无其它转角,链条机构的运动阻力可以降到最低。

9、作为另一种选择,第一链轮为主动轮,上层定型段与下层定型段相互平行,第一链轮直径小于上层定型段与下层定型段间距。上布段与上层定型段连接处形成有圆滑转角。下布段与下层定型段连接处形成有圆滑转角。所述圆滑转角处设置弧形导轨。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上层定型段与下层定型段之间,需要设置用于吹出热风的风管,层间距不能无限制减小。在层间距以风管厚度为限制条件,做到最小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小主动链轮的直径,可以有效减小电机输出扭矩。

10、进一步地,第二链轮直径也小于上层定型段与下层定型段之间间距,上层定型段后端和下层定型段后端分别形成有圆滑的转角,转角处设置弧形导轨。第二链轮采用较小的链轮直径,有利于缩短设备长度。

11、进一步地,所述热定型系统设置在一悬空架体上,所述进布区设备设置于热定型系统的前方。所述进布区设备落地设置。所述出布区设备设置于链条机构前端的下方,所述出布区设备落地设置。

12、鉴于标准厂房高度很高,为了充分利用纵向空间,将热定型系统架空设置,下方空间方便用户利用(存放物料等),这种利用空间的方式与在机器上方搭建储物格相比,不需将物料搬上搬下,方便物料的放置。同时将涉及布匹搬运的进布区设备、出布区设备落地设置,方便定型前布料的装载,和定型后布料的转运。

13、进一步地,围绕热定型系统设置用于操作人员行走和站立的悬空平台。悬空平台与地面之间设置楼梯。

14、进一步地,用于操作机器启停的操作台设置于链条机构的前端,所述操作台前侧底部设置操作站台。从进布区设备引出的布匹从操作站台下方穿过后延伸至上布点。

15、进一步地,所述楼梯设置于进布区设备和热定型系统之间,楼梯上端连接操作站台。

16、进一步地,两个链轮中一个为主动链轮,其安装轴与驱动电机连接。

17、关于动力装置的设置,可以将两套链条机构的主动链轮的安装轴通过同轴器连接,然后采用一台驱动电机驱动,也可以采用两台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两套链条机构的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可以是第一链轮,也可以是第二链轮。选择第二链轮作为主动链轮时,由于电机不能设置于热定型室内,所以根据第二链轮的设置位置,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第二链轮设置于热定型室内,可选的,将第二链轮安装轴延长,穿出热定型室外,然后与驱动电机连接,或者用一根横向穿出热定型室的连接轴连接第二链轮安装轴与驱动电机。第二种情况:第二链轮设置在热定型室之外,第二链轮安装轴与驱动电机按常规方式连接。第二种情况的优点是电机与链轮之间的连接方便,缺点是热定型室的后端壁上需要多设置上下两个供链条穿过的出入口,这样会造成热量从出入口散失。

18、进一步地,所述热定型室设置有热风系统、排湿系统。

19、所述热风系统由加热器、进风管道、热风风机、出风管道、终端风管组成,所述加热器设置进风管道的进口端,所述进风管道的出口端与风机进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道连接所述终端风管和热风风机出风口,所述终端风管上设有朝向布匹的热风出口。

20、所述排湿系统包括设置于热定型室顶部的排湿口、排湿风机、以及连接排湿口和排湿风机的排湿管道。

21、进一步地,热定型室设置为单元组合结构,由若干烘箱单元前后连接组成,所述布匹传送系统的多层定型段依次从各烘箱单元的上部穿过。每个烘箱单元的顶部设置一个排湿口。

22、每个烘箱单元设置一套所述的热风系统,在一套所述的热风系统中,所述进风管道横向设置于烘箱单元的下部,进风管道的进口端位于烘箱单元的第一侧,出口端位于烘箱单元的第二侧,所述热风风机位于进风管道的出口端,热风风机的进风口朝向烘箱单元的第一侧,热风风机的出风口朝上。所述出风管道位于热风风机的上方,所述出风管道竖向设置,出风管道下端与热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出风管道的上端封闭。所述终端风管成组地设置于烘箱单元的上部,包括上下间隔排列的多组,多组终端风管与链条传送机构的多层定型段上下穿插设置。所述终端风管第一端位于烘箱单元的第二侧,与出风管道朝向烘箱单元第一侧的侧面连接,终端风管的第二端延伸至烘箱单元的第一侧,终端风管的第二端封闭。

23、进一步地,所述终端风管的截面从第一端到第二端逐渐缩小。热风出口沿终端风管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24、进一步地,所述终端风管包括四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分设于上层定型段上下方,第一组和第二组终端风管的热风出口设置于其朝向上层定型段的一侧。第三组和第四组分设于下层定型段上下方,第三组和第四组终端风管的热风出口设置于其朝向下层定型段的一侧。

25、进一步地,关于轨道的设置与结构:传送链条的运动路径包括与布匹传送路径重合的部分和剩余部分;与布匹传送路径重合的部分包括绕链轮段和剩余段;在与布匹传送路径重合的部分的剩余段,轨道不仅用于支撑链条的重量,还需要克服布匹对链条构成的横向拉力,因此设置于此段的轨道需要底部支撑面和内侧支撑面;在与布匹传送路径重合的部分的绕链轮段,轨道只包括内侧支撑面即可;剩余部分也包括绕链轮段和剩余段;在剩余部分的绕链轮段,不需要设置轨道;在剩余部分的剩余段,轨道只包括底部支撑面即可,或者,在长度不是长或者下方有足够的自然下垂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轨道。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零部件数量少,设备成本低,传送系统摩擦阻力小,驱动电机的能耗低。2、采用单层热定型室,上下两层定型段之间的间距只需要容纳终端风管即可,配合两端单链轮的链条机构,可以将层间距做到最小,有利于热量集中,减少热量损失,可有效减少对热风量的需求,进而节约能源。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热定型室的高度,有利于充分利用纵向空间。3、上布段与上层定型段之间未设置链轮,可以借用一段上层定型段来实现更大的拉幅宽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