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丝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4928发布日期:2023-09-20 17:0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丝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丝织面料,属于面料加工。


背景技术:

1、由于丝织面料自身的组织结构较为扁平、不蓬松、易起绉、易起球等特征,保暖性没有羊绒的高;而在印染时丝织面料易出现泛白斑、断经或断纬等现象。

2、为了能让现有丝织面料结构,起到更为立体蓬松、不易起绉、不易起球、更加保暖性等诸多功能。而又能在印染时能让丝织面料不泛白斑、不断经或不断纬。我们经过原料制定规范及工艺流程改造、温度改变和材料配比,让丝织面料有更加好的功能,从而改善原有丝织面料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丝织面料,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丝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 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天然蚕丝。

2、优选的所述经纱和纬纱分别为120支纱线。

3、优选的所述丝织面料中经纱的密度为26根每厘米,所述纬纱的密度为24根每厘米。

4、优选的所述丝织面料为1/2斜纹面料。

5、优选的所述丝织面料的克重为92-98克每平方米。

6、所述一种丝织面料的后整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7、(1)、预缩:预缩是用物理方法减少面料浸水后的收缩以降低缩水率的工艺过程,将丝织面料经喷汽或喷雾给湿,再施以经向机械挤压,使丝织面料的屈曲波高增大,然后经松式干燥,重复操作两次;

8、(2)、拉幅:拉幅是利用蚕丝纤维在潮湿条件下所具有的可塑性,将面料幅宽逐渐拉阔至原丝织面料宽度的1.3-1.5倍;

9、(3)、热定型热定型是使蚕丝纤维形态相对稳定的工艺过程,经热定型的面料,能提高尺寸稳定性,丝织面料的热定型温度100-120摄氏度,热定型时间为3-5分钟;

10、(4)、印染:按照要求对丝织面料进行上色加工;

11、(5)、水洗:使用常温水对丝织面料进行两次清洗;

12、(6)、烘干:采用60-80摄氏度的温度烘干;

13、(7)、磨毛:用砂磨辊或带将面料表面磨出一层短而密的绒毛,磨毛整理能使经纬纱同时产生绒毛,且绒毛短而密,用来增加丝织物立体蓬松,绒毛的长度为1-5微米,在丝织面料与皮肤增加空气介质从而增加保温效果;

14、(8)、剪毛:剪毛是用剪毛机剪去面料表面不需要的茸毛的工艺过程,目的是使面料织纹清晰、表面光洁和绒面整齐,剪毛过后绒毛的长度为1-2微米;

15、(9)、水洗:将丝织面料中剪掉后的碎绒毛清洗掉;

16、(10)、柔软:以机械整理“打风”为加工方式,减少在织物上施加柔软剂的用量;从而获得柔软、平滑的手感,而且整理效果显著;

17、(11)、最后烘干和定型,完成丝织面料的后整理。

18、本实用新型专利设计了一种丝织面料及,该丝织面料结构简单,经纱和纬纱交替编织,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加工,该丝织面料经过后整理后其结构更为立体蓬松、不易起绉、不易起球、更加具有保暖性等诸多功能;该面料又能在印染时能让丝织面料不泛白斑、不断经或不断纬等特点,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丝织面料,包括经纱(1)和纬纱(2),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织面料由经纱(1)和纬纱(2)交织而成, 所述经纱(1)和纬纱(2)均为天然蚕丝,所述经纱(1)和纬纱(2)分别为120支纱线,所述丝织面料中经纱(1)的密度为26根每厘米,所述纬纱(2)的密度为24根每厘米,所述丝织面料为1/2斜纹面料,所述丝织面料的克重为92-98克每平方米。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丝织面料,属于面料加工技术领域。该丝织面料,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丝织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天然蚕丝,经纱和纬纱分别为120支纱线,经纱的密度为26根每厘米,纬纱的密度为24根每厘米。本技术专利设计了一种丝织面料,该丝织面料结构简单,经纱和纬纱交替编织,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加工,该丝织面料经过后整理后其结构更为立体蓬松、不易起绉、不易起球、更加具有保暖性等诸多功能;该面料又能在印染时能让丝织面料不泛白斑、不断经或不断纬等特点,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庄玲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艺唐丝绸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