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面料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2391发布日期:2023-06-13 17:0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涤纶面料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涤纶面料,具体涉及一种涤纶面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1、涤纶纤维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是以聚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即pet纤维。涤纶面料是以pet纤维为原料经纺丝混纺制备而成的面料,涤纶面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但是其吸湿性和透气性较差,夏季穿着有闷热感,同时冬季易带静电、影响舒适性。

2、目前市面上很多厂家对涤纶的性能进行改进,想要通过对涤纶面料制备工艺的改进来改善涤纶面料的性能,但是实际使用中大多达不到理想的最佳效果。如中国专利号cn202111110546.9公开的一种吸水涤纶面料的制备方法,该发明的吸水涤纶面料由吸水纤维、高强涤纶和碳纤维混合编织而成,吸水纤维是将吸水性聚合物通过静电纺丝法制造成超细纤维,从而获得较好的吸水性和耐磨性。该发明仅仅是对涤纶面料的亲水性进行改进,在抗菌抗、静电以及抗紫外性能方面均未得到改善,若能够在对涤纶面料亲水性能改善的基础上,对其他性能进行进一步改善,则能够使涤纶面料得到更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1、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涤纶面料的制备工艺,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涤纶面料亲水性和透气性差的问题。还能够改善现有技术涤纶面料的抗菌抗静电性能。

3、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涤纶面料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的步骤为:

6、s1、以钛酸四丁酯和三水合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改性铜纳米材料,接着按2:1的重量比称取二氧化钛改性铜纳米材料与纳米氧化锌进行混合,混合后记作纳米组分;

7、s2、称取20重量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100重量份去离子水进行混合,以300-4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至完全溶解,接着使用氨水调节ph值至11-12,再加入12-15重量份s1中的纳米组分,并以原转速搅拌2h;

8、s3、向s2中的体系内快速滴加正硅酸正硅酸四乙酯并搅拌4h,搅拌后进行抽滤,并使用去离子水对抽滤后的产物洗涤2-3次,接着置于100℃的烘箱内干燥5h,然后置于马弗炉中在空气氛围中以550℃的温度煅烧6h,经行星球磨机球磨后过200目筛,所得记作抗菌粉体;

9、s4、称取3重量份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2重量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3重量份双十四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5重量份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倒入50重量份无水乙醇中,接着加入20-30重量份s3中的抗菌粉体,以200-300r/min的转速搅拌10min后进行超声分散,接着置于置于100℃的烘箱内干燥24h,所得记作复合抗菌组分;

10、s5、将pet切片在真空烘箱内以120℃的温度烘干24h,接着按照1:50的重量比将复合抗菌组分和干燥后的pet切片倒入高温混合机中熔融共混,经双螺杆挤出造粒后制得抗菌改性pet切片;

11、s6、将抗菌改性pet切片置于真空烘箱内在110℃的温度下预结晶3h,接着在转鼓烘箱内120℃的温度下高真空干燥12h,然后加入至螺杆进料斗内进行熔融纺丝制得抗菌改性纤维,接着将抗菌改性纤维与棉纤维进行混纺织成抗菌涤纶;

12、s7、称取自制乙烯化丝胶蛋白与ph值为7的磷酸缓冲液混合制备出浓度为20g/l的乙烯化丝胶蛋白溶液,接着将s6中的抗菌涤纶浸渍在所述乙烯化丝胶蛋白溶液中,然后加入体积为自制乙烯化丝胶蛋白1%的乙酰丙酮、0.2%的双氧水和10%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在37℃的温度下通入氮气30min,接着恒温静置18h;

13、s8、使用热水对经s7处理后的抗菌涤纶进行清洗,再用冷水清洗一遍后烘干,所得即为涤纶面料。

14、更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钛改性铜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步骤1、称取10重量份钛酸四丁酯与40重量份无水乙醇进行混合,以200-3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记作第一混合液;

16、步骤2、称取10重量份去离子水与40重量份无水乙醇进行混合,接着加入2-3重量份三水合硝酸铜和0.3-0.5重量份尿素进行混,以200-300r/min的转速搅拌15min后使用硝酸溶液调节ph值至3,以原转速搅拌5min后,记作第二混合液;

17、步骤3、以1滴/s的滴速将第二混合液滴入第一混合液中,以400-500r/min的转速搅拌30min后静置12h,静置后置于80℃的烘箱内干燥12h;

18、步骤4、将步骤3中干燥后的产物倒入行星球磨机中球磨并过200目筛,接着置于马弗炉中在氮气氛围中以500℃的温度煅烧2h,冷却至室温后所得即为二氧化钛改性铜纳米材料。

19、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硝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10%。

20、更进一步地,所述s2中氨水的质量分数为25-28%。

21、更进一步地,所述s3中的搅拌转速为300-400r/min,且s3中的滴速为2滴/s。

22、更进一步地,所述s4中超声分散的频率为26-28khz,超声分散时间为30min。

23、更进一步地,所述s7中的自制乙烯化丝胶蛋白的制备方法为:按照1:9的重量比对丝胶蛋白和甲基丙烯酸酐进行混合,混合后调节ph值至7-8,接着置于0-5℃的条件下静置6h,静置后透析48h,烘干后所得即为自制乙烯化丝胶蛋白。

24、更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中调节ph值使用的溶液为质量分数为15%的氨水。

25、更进一步地,所述s7中的磷酸缓冲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61.1g磷酸二氢钾用去离子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所得即为ph值为7的磷酸缓冲液。

26、更进一步地,所述s8中热水的水温为45-50℃,s8中烘干的温度为65℃。

27、有益效果

2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涤纶面料的制备工艺,与现有公知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本发明以钛酸四丁酯和三水合硝酸铜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改性铜纳米材料,通过与铜的复合能够提高二氧化钛的抗紫外性能,而且通过二氧化钛改性的铜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将二氧化钛改性铜纳米材料与氧化锌混合后再通过二氧化硅对其进行复合改性制备抗菌粉体,能够使抗菌粉体具有较为稳定的抗菌性;将抗菌粉体与不同种类的季铵盐抗菌剂相混合,能够将季铵盐中的抗菌分子吸附再二氧化硅和二氧化钛表面的多孔结构内,从而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曲霉菌有极佳的抑制作用;将抗菌组分与pet切片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混合,再经纺丝和混纺的方法制成抗菌涤纶,能够使抗菌涤纶具有稳定的抗菌性能。

30、本发明通过甲基丙烯酸酐对丝胶蛋白进行乙酰化制备乙烯化丝胶蛋白,再将其接枝在抗菌涤纶的表面,能够在抗菌涤纶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从而改善涤纶的吸湿性,而且通过乙烯化丝胶蛋白的引入,还能够使涤纶的抗静电性能得到改善,从而使本发明制备的涤纶面料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