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光窗帘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6745发布日期:2024-03-18 18:02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光窗帘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窗帘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遮光窗帘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1、在家用纺织品的领域中,窗帘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家庭、饭店亦或是客运公交行业,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窗帘制品。随着窗帘植物的多元化发展,各种功能的窗帘也应运而生,如防紫外线窗帘、阻燃窗帘、防静电窗帘、除异味窗帘等。不过,这些所有额外功能,都必须是建立在具备良好遮光性的前提下,才能被不断衍生。

2、为了提升窗帘的遮光效果,通常会把窗帘做厚,或在窗帘表面涂膜。这些做法虽然可以提升窗帘的遮光度,但是会导致空气无法流通。尤其是应用在卧室的窗帘,部分使用者会喜欢昏暗的环境,以更好入睡。若在光已经被遮挡的情况下,空气还无法流通,在主观上会进一步加重人的窒息感。因此,还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同时保证遮光性和透气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遮光窗帘及其生产工艺。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遮光窗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遮光窗帘,包括基布和覆膜,覆膜包覆在基布表面;覆膜包括以下原料:150-200g/l水性聚氨酯乳液、0.1-3g/l渗透剂、0.1-5g/l硅烷偶联剂、5-15g/l竹纤维、8-20g/l醋酸纤维、1-10g/l蓖麻油、1-10g/l表面活性剂;

4、水余量。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竹纤维、醋酸纤维、蓖麻油的共同配合下,竹纤维、醋酸纤维之间相互交织,形成特殊网络结构。竹纤维、醋酸纤维、蓖麻油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不仅致密,而且由于竹纤维、醋酸纤维的特殊形态,网络结构之间又夹杂着部分空隙。

6、在竹纤维、醋酸纤维、蓖麻油的共同配合下,覆膜迅速在基布表面铺开,更快速固化,形成薄膜。致密的网络结构使得薄膜的结构稳定,光照在窗帘上被多次折射,加大了光穿透窗帘的难度,从而起到良好的遮光效果。又因为特殊网络结构之间有一部分空隙,空气又可以通过空隙进入到覆膜内部。空气进入到覆膜内部后,顺着竹纤维、醋酸纤维的结构蔓延且穿透覆膜、基布,虽然由于覆膜的特殊结构,空气的穿透速度不及直接从基布穿过,但是仍能保持较快的穿透、交换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光从网络结构的空隙中进入到覆膜内,由于网络结构致密且复杂,同样会经过多次折射,光无法直接穿透。

7、优选的,所述覆膜包括以下原料:175-185g/l水性聚氨酯乳液、0.5-1.2g/l渗透剂、1-3g/l硅烷偶联剂、8-15g/l竹纤维、15-20g/l醋酸纤维、3-6g/l蓖麻油、2-6g/l表面活性剂;水余量。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限定各原料之间的用量配合,形成更加稳定的体系,有利于竹纤维、醋酸纤维、蓖麻油在基布上形成更加致密、定向、稳定的网络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窗帘的遮光效果和透气程度。

9、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氟碳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仲烷基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10、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氟碳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氟碳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1:(0.8-1.2),以氟碳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为基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特定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并进一步限定两者之间的配合比例,快速将空气取代,加快润湿基布表面,从而使覆膜更加快速、更加紧密与基布表面接触,在基布表面顺利形成特定网络结构。

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遮光窗帘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3、一种遮光窗帘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4、将水性聚氨酯乳液、渗透剂、硅烷偶联剂、竹纤维、醋酸纤维、蓖麻油、表面活性剂、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浆料;

15、将基布浸泡至混合浆料内,然后取出烘干、烘焙,覆膜包覆于基布外侧,得到遮光窗帘。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混合浆料的方法简单快捷,有利于降低成本。

17、优选的,制备所述混合浆料时,将各种原料置于800-1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至均匀。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限定竹纤维、醋酸纤维、蓖麻油等原料在特定转速下进行混合,使物料充分打散,促进竹纤维、醋酸纤维、蓖麻油形成特定的网络结构。

19、优选的,将所述竹纤维、醋酸纤维与水在1500-2000r/min的条件下混合均匀,过滤烘干后得到混合纤维;然后再对混合纤维进行电晕处理,得到改性混合纤维;改性混合纤维与其余原料共同混合制得混合浆料。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竹纤维、醋酸纤维在高速搅拌条件下混合,交织在一起。然后再进行电晕处理,使得竹纤维、醋酸纤维表现粗糙,促进两者进一步交织缠绕,也使得后续与蓖麻油等原料结合更加紧密,更加容易覆盖在基布表面,赋予基布表面更好的遮光效果、透气度。

21、优选的,所述电晕处理的条件:电压25-35v、频率600-1000hz、与电极棒的间隙为1-5mm。

22、对混合纤维的电晕处理需要控制条件,若过度处理,会使混合纤维过于粗糙,甚至破坏竹纤维、醋酸纤维供空气通过的结构;若处理不足,则会导致网络结构不够紧密,光线无法得到充分的折射、散射,影响遮光效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限定电晕条件,从而得到粗糙度适中且特殊、特定的网络结构。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在竹纤维、醋酸纤维、蓖麻油的共同配合下,覆膜迅速在基布表面铺开,更快速固化,形成薄膜。薄膜由致密网络结构构成,光照在窗帘上被多次折射,加大了光穿透窗帘的难度,从而起到良好的遮光效果。而该网络结构又不会阻碍空气通过,空气可以顺着竹纤维、醋酸纤维穿过覆膜、基布,从而保证良好的透气性。

25、2、本申请选用特定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并进一步限定两者之间的配合比例,快速将空气取代,加快润湿基布表面,从而使覆膜更加快速、更加紧密与基布表面接触,在基布表面顺利形成特定网络结构。

26、3、本申请对竹纤维、醋酸纤维使用特定的改性处理方式,使竹纤维、醋酸纤维紧密结合,后续稳定定向形成特殊、特定的网络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遮光效果和透气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遮光窗帘,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和覆膜,覆膜包覆在基布表面;覆膜包括以下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包括以下原料:175-185g/l水性聚氨酯乳液、0.5-1.2g/l渗透剂、1-3g/l硅烷偶联剂、8-15g/l竹纤维、15-20g/l醋酸纤维、3-6g/l蓖麻油、2-6g/l表面活性剂;水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氟碳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仲烷基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光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氟碳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氟碳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质量比为1:(0.8-1.2),以氟碳表面活性剂的质量为基准。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遮光窗帘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光窗帘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制备所述混合浆料时,将各种原料置于800-1000r/min的条件下搅拌至均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光窗帘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竹纤维、醋酸纤维与水在1500-2000r/min的条件下混合均匀,过滤烘干后得到混合纤维;然后再对混合纤维进行电晕处理,得到改性混合纤维;改性混合纤维与其余原料共同混合制得混合浆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光窗帘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处理的条件:电压25-35v、频率600-1000hz、与电极棒的间隙为1-5mm。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窗帘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遮光窗帘及其生产工艺。一种遮光窗帘,包括基布和覆膜,覆膜包覆在基布表面;覆膜包括以下原料:150‑200g/L水性聚氨酯乳液、0.1‑3g/L渗透剂、0.1‑5g/L硅烷偶联剂、5‑15g/L竹纤维、8‑20g/L醋酸纤维、1‑10g/L蓖麻油、1‑10g/L表面活性剂;水余量;其生产工艺为:将水性聚氨酯乳液、渗透剂、硅烷偶联剂、竹纤维、醋酸纤维、蓖麻油、表面活性剂、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浆料;将基布浸泡至混合浆料内,然后取出烘干、烘焙,覆膜包覆于基布外侧,得到遮光窗帘。本申请具有同时保证窗帘遮光性和透气性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漓,金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众逸布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