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织物及其染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43770发布日期:2024-03-18 18:16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家用纺织品,具体涉及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织物及其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1、动物纤维又名天然蛋白质纤维,是自动物的毛或昆虫的腺分泌物中得到的纤维,包括羊毛、蚕丝纤维等。动物纤维具有柔软、弹性好、保暖性好、吸湿力强、光泽柔和等优点,可制成装饰用和工业用织物。将动物纤维与其他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进行混纺,可使混纺面料具有优异的保暖性、吸湿性,制成的面料广泛应用于家用纺织品领域。

2、海藻纤维是以从天然海藻中提取的海藻酸钠为原料,制成的绿色生物可降解纤维。海藻纤维具有优异的吸湿性能、成膜成纤性能,及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目前已在医用敷料领域广泛应用,在高档服装、内衣面料和装饰纺织品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海藻纤维滑爽的手感为面料带来了优异的舒适性,同时也造成纺纱难度较大。目前,难以实现海藻纤维纯纺的纱线。将海藻纤维纤维与动物纤维进行混纺,不仅能匹配某些动物纤维的手感和舒适性,如羊绒、丝绸等,而且还可使混纺面料具有抑菌等优异服用性能。

3、传统动物纤维坯布的染色工艺中用到的染料主要有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及部分直接染料,染色过程中须加入大量无机盐方能完成染料的上染。然而,海藻纤维的盐碱耐受力较差,遇到含na+、k+和h+离子的溶液时,会发生溶胀,甚至溶解。用传统的染整工艺加工海藻纤维/动物纤维混纺织物,会造成海藻纤维凝胶化,破坏纤维的形态和强力,海藻纤维会有较大的损失。亟需找到一种可同时上染两种纤维,不会对纤维的结构及强力,特别是不对海藻纤维的形态和强力造成影响的染色方法。

4、如cn109295773a的专利文献公开一种含聚乙烯胺分子链的大分子染料染色海藻酸钙纤维/丝绸纤维混纺织物的方法,该方案利用含聚乙烯胺分子链的大分子染料与海藻酸钙纤维在碱性条件下能够形成络合键,同时聚乙烯胺大分子染料又在碱性条件下与丝绸纤维形成氢键及分子间作用力,实现含聚乙烯胺分子链的大分子染料对海藻酸钙纤维/丝绸纤维混纺织物的上染。然而,该方法的局限在于:其所采用的聚乙烯胺分子链的大分子染料结构与现有通用染料结构不同,属于研究人员实验室合成化合物,缺少产业配合。更重要的是,染色需ph值为8.5-10,ph值调节剂为氨水、碳酸氢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而氨水易带来环境问题,碳酸氢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则会严重破坏海藻纤维。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织物及其染色方法,以解决上述海藻纤维混纺面料染色困难、环境问题及破坏海藻纤维等技术问题。

2、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织物的染色方法,依次包括改性、染色和固色步骤,所述改性包括:将待染色的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坯布浸渍于改性剂溶液中进行改性处理,洗涤,所述改性剂包括丙烯酰胺、二烯丙基二丙基季铵盐、己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十二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和十八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中的任意一种单体形成的均聚物和至少两种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3、可选地,所述动物纤维选自羊绒、羊毛、骆驼毛、兔毛、牦牛毛和蚕丝中的至少一种。

4、可选地,所述改性剂与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坯布的质量比为2-7:100,优选为3-7:100。

5、可选地,所述改性剂溶液的温度为30-40℃,优选为32-40℃。

6、可选地,所述改性处理过程中,浴比为1:10-15,优选为1:12-15。

7、可选地,所述改性处理的时长为10-15min,优选为12-15min。

8、可选地,所述染色包括:将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坯布置于酸性染料制成的酸性染液中,以1-1.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5-100℃,并于95-100℃温度下保温60-90min。

9、可选地,所述染色过程中,浴比为1:20-30,优选为1:25-30。

10、可选地,所述酸性染料与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坯布的质量比为2-4:100,优选为2.5-4:100。

11、可选地,所述固色包括:将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坯布置于固色剂溶液中进行固色处理,洗涤,烘干。

12、可选地,所述固色剂选自聚二烷基氨基甲基丙烯酸酯季铵盐。

13、可选地,所述固色处理过程中,浴比为1:20-30,优选为1:25-30。

14、可选地,所述固色剂溶液的浓度为10-20g/l,优选为15-20g/l。

15、可选地,所述固色处理的温度为50-70℃,优选为55-70℃;固色处理的时长为80-90min,优选为85-90min。

16、可选地,所述洗涤包括:于中性洗涤剂溶液中洗涤8-10min,接着用38-40℃热水洗涤8-10min。

17、可选地,所述烘干的温度为70-80℃,优选为75-80℃。

18、可选地,所述中性洗涤剂溶液的浓度为5-8g/l,优选为6-8g/l。

19、可选地,所述中性洗涤剂溶液的温度为85-90℃,优选为88-90℃。

20、第二个方面,本发明还提供经如上所述染色方法处理得到的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织物。

21、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织物及其染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海藻纤维的无定形区在水中充分溶胀,海藻大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在改性过程中加入特定改性剂(丙烯酰胺、二烯丙基二丙基季铵盐、己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十二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和十八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中的任意一种单体形成的均聚物和至少两种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特定改性剂能与海藻大分子纠缠交联,使海藻纤维大分子具有季铵基;动物纤维则由于鳞片层的存在及含较少的无定型区,对改性剂的吸附较少,但本身具有氨基等便于阴离子染色的基团。因此,动物纤维和海藻纤维可同时进行阴离子染色。因海藻纤维吸附了较多的阳离子大分子,通过工艺调整,可实现无盐染色。

23、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商品化的酸性染料,染色工艺简单,易操作,染色色泽鲜艳,牢度好。

24、本发明在解决海藻纤维混纺织物染色难题的同时,还解决了环保问题。整个染色过程无盐、无碱,基本实现零排放。



技术特征:

1.一种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织物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改性、染色和固色步骤,所述改性包括:将待染色的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坯布浸渍于改性剂溶液中进行改性处理,洗涤,所述改性剂包括丙烯酰胺、二烯丙基二丙基季铵盐、己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十二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和十八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中的任意一种单体形成的均聚物和至少两种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纤维选自羊绒、羊毛、骆驼毛、兔毛、牦牛毛和蚕丝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与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坯布的质量比为2-7:1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包括:将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坯布置于酸性染料制成的酸性染液中,以1-1.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5-100℃,并于95-100℃温度下保温60-90min。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过程中,浴比为1:20-3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染料与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坯布的质量比为2-4:10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色包括:将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坯布置于固色剂溶液中进行固色处理,洗涤,烘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色剂选自聚二烷基氨基甲基丙烯酸酯季铵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洗涤剂溶液的浓度为5-8g/l;

10.经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染色方法处理得到的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织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家用纺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织物及其染色方法。该染色方法依次包括改性、染色和固色步骤,改性包括:将待染色的海藻纤维/动物纤维和/或锦纶混纺坯布浸渍于改性剂溶液中进行改性处理,洗涤,改性剂包括丙烯酰胺、二烯丙基二丙基季铵盐、己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十二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和十八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中的任意一种单体形成的均聚物和至少两种单体形成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染色色泽鲜艳,牢度好,在解决海藻纤维混纺织物染色难题的同时,还解决了环保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宫怀瑞,徐良平,沈晶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