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力网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15352发布日期:2023-10-22 06:5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力网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编织绳索,具体涉及一种承力网套。


背景技术:

1、目前承力网套一般用于拖拽或吊起重物,通常网套由绳索编织制成,有一根主缆和两根分支缆,两根分支缆上有各有一个鸡心环,通过两个鸡心环可以用来连接其他重物。由于网套是编织的,所以主缆内部通常是空心的,可以插入其他绳缆等物体。

2、现有一申请公开号为cn104767167a的发明专利,其保护了一种新型电缆网套连接器,包括网套体、吊环、卡簧,所述网套体的上端设有吊环,网套体的下端设有卡簧;所述网套体由热镀锌丝或不锈钢丝编制而成。本发明打破以往电缆网套的传统概念,电缆穿过电缆网套连接器,通过下端的卡簧将电缆与钢丝网锁紧;上端的吊环与电缆托架相连。

3、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网套依靠编织并且网套本身结构较复杂,所以生产加工就会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力网套。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力网套,包括第一编织网套和第二编织网套,第一编织网套内形成有第一空腔,第二编织网套内形成有第二空腔,第一编织网套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吊环,第二编织网套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吊环,第一编织网套开设有第一穿绳孔,第二编织网套开设有第二穿绳孔,第一穿绳孔穿过第一空腔,第二穿绳孔穿过第二空腔,第二编织网套穿过第一穿绳孔,第一编织网套穿过第二穿绳孔,第一编织网套对应第一穿绳孔远离第一吊环一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三穿绳孔,第三穿绳孔连通第一空腔,第二编织网套穿过第三穿绳孔并伸入第一空腔内,第二编织网套从第一编织网套远离第一吊环一端伸出第一空腔。

4、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第一编织网套和第二编织网套都是由一根没有任何特殊结构的网套制成的,生产难度低,只需要经过简单编织即可获得,在制作承力网套的过程中,也只需要将两根网套相互穿插即可,由于两根网套本身为编织结构,所以两根网套上的孔槽也只需要扩大编织孔隙即可,第一穿绳孔和第二穿绳孔让第一编织网套和第二编织网套相互穿插,形成活扣结构,固定第一编织网套和第二编织网套,第三穿绳孔让第二编织网套后半段伸入第一编织网套内,使承力网套后半段从外观看为一根线缆,如果需要插入电缆等线缆,从第二编织网套内插入即可。第一穿绳孔和第二穿绳孔让第一编织网套和第二编织网套相互穿插后将第二网套穿入第三穿绳孔,使第一编织网套和第二编织网套在远离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一端结合紧密,该结构能够在第一吊环与第二吊环受力不平衡或单独受力时,保持远离吊环一端网套的一致性,不出现分体滑移现象。整体生产不需要复杂的编织过程,在十分钟之内即可编织完成一根承力网套,省时省力。

5、进一步,第一吊环包括一体成型于第一编织网套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远离第一编织网套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半环部,第一半环部另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穿插部,第一连接部靠近第一半环部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连通槽,第一穿插部穿过第一连通槽,第一穿插部远离第一半环部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穿插槽,第一连接部穿过第一穿插槽;

6、第二吊环包括一体成型于第二编织网套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二编织网套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半环部,第二半环部另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穿插部,第二连接部靠近第二半环部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通槽,第二穿插部穿过第二连通槽,第二穿插部远离第二半环部位置处开设有第二穿插槽,第一连接部穿过第二穿插槽。

7、通过上述方案,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是由单根网套自我穿插形成的,不需要粘接、热合等工艺,编织过程省时省力。

8、进一步,第一穿插部远离第一半环部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延伸部,第一编织网套对应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穿绳孔之间开设有第一伸入槽,第一伸入槽连通第一空腔,第一延伸部穿过第一伸入槽;

9、第二穿插部远离第二半环部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延伸部,第二编织网套对应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穿绳孔之间开设有第二伸入槽,第二伸入槽连通第二空腔,第二延伸部穿过第二伸入槽。

10、通过上述方案,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通过伸入第一编织网套和第二编织网套,通过摩擦力让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更不容易被拆开。

11、进一步,第一编织网套对应第一伸入槽与第一穿绳孔之间开设有第一伸出槽,第一伸出槽连通第一空腔,第一延伸部穿过第一伸出槽;

12、第二编织网套对应第二伸入槽与第二穿绳孔之间开设有第二伸出槽,第二伸出槽连通第二空腔,第二延伸部穿过第二伸出槽。

13、通过上述方案,第一延伸部从第一伸出槽伸出可以方便用户将第一编织网套内的第一延伸部拉直,第二延伸部从第二伸出槽伸出可以方便用户将第二编织网套内的第二延伸部拉直。

14、进一步,第一编织网套靠近第三穿绳孔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预留孔,第二编织网套靠近第一预留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预留孔,第一预留孔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预留孔,第二预留孔连通第一预留孔和第二空腔。

15、通过上述方案,第一预留孔和第二预留孔是为了让后续插入的电缆等线缆有伸出的地方。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承力网套具有以下优点:

17、1.第一编织网套和第二编织网套都是由一根没有任何特殊结构的网套制成的,生产难度低,只需要经过简单编织即可获得,在制作承力网套的过程中,也只需要将两根网套相互穿插即可,由于两根网套本身为编织结构,所以两根网套上的孔槽也只需要扩大编织孔隙即可,第一穿绳孔和第二穿绳孔让第一编织网套和第二编织网套相互穿插,形成活扣结构,固定第一编织网套和第二编织网套,第三穿绳孔让第二编织网套后半段伸入第一编织网套内,使承力网套后半段从外观看为一根线缆,如果需要插入电缆等线缆,从第二编织网套内插入即可。整体生产不需要复杂的编织过程,在十分钟之内即可编织完成一根承力网套,省时省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承力网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编织网套(1)和第二编织网套(2),第一编织网套(1)内形成有第一空腔(11),第二编织网套(2)内形成有第二空腔(21),第一编织网套(1)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吊环(12),第二编织网套(2)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吊环(22),第一编织网套(1)开设有第一穿绳孔(13),第二编织网套(2)开设有第二穿绳孔(23),第一穿绳孔(13)穿过第一空腔(11),第二穿绳孔(23)穿过第二空腔(21),第二编织网套(2)穿过第一穿绳孔(13),第一编织网套(1)穿过第二穿绳孔(23),第一编织网套(1)对应第一穿绳孔(13)远离第一吊环(12)一侧位置处开设有第三穿绳孔(14),第三穿绳孔(14)连通第一空腔(11),第二编织网套(2)穿过第三穿绳孔(14)并伸入第一空腔(11)内,第二编织网套(2)从第一编织网套(1)远离第一吊环(12)一端伸出第一空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力网套,其特征在于:第一吊环(12)包括一体成型于第一编织网套(1)的第一连接部(121),第一连接部(121)远离第一编织网套(1)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半环部(122),第一半环部(122)另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穿插部(123),第一连接部(121)靠近第一半环部(122)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连通槽(124),第一穿插部(123)穿过第一连通槽(124),第一穿插部(123)远离第一半环部(122)位置处开设有第一穿插槽(125),第一连接部(121)穿过第一穿插槽(1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力网套,其特征在于:第一穿插部(123)远离第一半环部(122)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延伸部(126),第一编织网套(1)对应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一穿绳孔(13)之间开设有第一伸入槽(127),第一伸入槽(127)连通第一空腔(11),第一延伸部(126)穿过第一伸入槽(1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力网套,其特征在于:第一编织网套(1)对应第一伸入槽(127)与第一穿绳孔(13)之间开设有第一伸出槽(128),第一伸出槽(128)连通第一空腔(11),第一延伸部(126)穿过第一伸出槽(1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力网套,其特征在于:第一编织网套(1)靠近第三穿绳孔(14)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预留孔(15),第二编织网套(2)靠近第一预留孔(15)位置处开设有第二预留孔(24),第一预留孔(15)连通第一空腔(11)和第二预留孔(24),第二预留孔(24)连通第一预留孔(15)和第二空腔(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编织绳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力网套,其包括第一编织网套和第二编织网套,第一编织网套内形成有第一空腔,第二编织网套内形成有第二空腔,第一编织网套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一吊环,第二编织网套一端一体成型有第二吊环,第一编织网套开设有第一穿绳孔,第二编织网套开设有第二穿绳孔,第一穿绳孔穿过第一空腔,第二穿绳孔穿过第二空腔,第一编织网套开设有第三穿绳孔,第三穿绳孔连通第一空腔,第二编织网套穿过第三穿绳孔并伸入第一空腔内,第二编织网套从第一编织网套远离第一吊环一端伸出第一空腔,本申请具有能够通过两根网套相互穿插生产出承力网套,生产省时省力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涛,刘长胜,王新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