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5716发布日期:2024-04-08 11:31阅读:9来源:国知局
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织带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


背景技术:

1、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带织物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

2、织带按特点分,包括a/松紧带:勾边带/夹丝松紧带/斜纹松紧带/毛巾松紧带/纽门松紧带/拉架松紧带/防滑松紧带/提字提花松紧带;b/绳带类:圆橡筋绳/针通、pp、低弹、晴纶、棉、麻绳等;c/针织带:由于结构特殊,指横向(维向)松紧,主要用于滚边的针织带;d/字母带:丙纶材料、提字字母、双边字母、提字母圆绳等;e/人字带:透明肩带、纱带、线带;f/箱包织带:pp带、尼龙包边带、棉织带、人造丝织带、晴纶织带、提花织带等;g/丝绒带:弹性丝绒带,双面绒带;h/各种棉花边,蕾丝花边;t/绒带:绒带运用丝绒材质,带子上面镶嵌一层很薄的毛;m/印花带:在带子上面量身定做各种花纹;p/有耳缎带:适用于女装裙(挂耳)、毛衫上衣及领口、袖口等。

3、其中,绳带类织带通过绳带编织机编织而成,目前市场上的绳带编织机对绳带编织时没有导向装置,编织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进而影响绳带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绳带编织机对绳带编织时没有导向装置,编织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进而影响绳带的质量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包括:

3、加工基座;

4、放线扭线组件,所述放线扭线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放线扭线组件上安装有多个纤维纱线卷,所述放线扭线组件带动多个纤维纱线卷同步旋转并向外放线;

5、纱线汇集组件,所述纱线汇集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并位于所述放线扭线组件的前方,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将所述放线扭线组件放出的多股纤维纱线汇集;

6、纱线端部固定件,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并位于所述纱线汇集组件的前方,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将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引出的多股纤维纱线的端部固定;

7、扭线驱动组件,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用于驱动所述放线扭线组件旋转;

8、以及动力放大组件,所述动力放大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同时与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和所述放线扭线组件相连接,以将所述扭线驱动组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放线扭线组件;

9、其中,所述放线扭线组件、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和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

10、可选地,所述加工基座沿其长度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垂直设置有织带固定安装座、纤维汇集安装座、扭线安装座、放大安装座和驱动安装座;其中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织带固定安装座,所述纱线汇集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纤维汇集安装座,所述放线扭线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扭线安装座上,所述动力放大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放大安装座上,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安装座上。

11、可选地,所述放线扭线组件包括扭线旋转主轴、放线旋转架和纱线卷安装架;所述扭线旋转主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后端部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啮合连接;所述放线旋转架套设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同时所述放线旋转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上;多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放线旋转架上并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啮合连接。

12、可选地,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前端部固定设置有一放线引导架,所述放线引导架对应每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设置有一放线引导孔。

13、可选地,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等间距转动设置于所述放线旋转架上;其中所述扭线旋转主轴中部固定设置有旋转主动齿轮,每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后端部均固定设置有一旋转被动齿轮,所述旋转主动齿轮与所述旋转被动齿轮啮合连接,四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分别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啮合传动实现在所述放线旋转架上自转。

14、可选地,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包括上汇集转轮和下汇集转轮;所述上汇集转轮和所述下汇集转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上汇集转轮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汇集转轮的上端面相贴合,同时所述上汇集转轮与所述下汇集转轮之间形成有一供多股纤维纱线穿过的汇集孔。

15、可选地,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水平设置,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前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后端部向内弯曲并具有一供多股纤维纱线端部挂入的挂入口。

16、可选地,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包括放大转轴、动力传递齿轮和动力放大齿轮;所述放大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动力传递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放大转轴后端部并与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啮合连接,所述动力放大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放大转轴前端部并与所述放线扭线组件啮合连接;其中所述动力放大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的直径。

17、可选地,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包括扭线驱动电机和扭线驱动齿轮;所述扭线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扭线驱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扭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时所述扭线驱动齿轮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啮合连接。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在绳带类织带的编织过程中,利用纱线汇集组件进行定位导向的作用,避免多股纤维纱线在编织过程中发生偏移,有效确保绳带类织带的质量。同时通过将多股纤维纱线的端部固定于纱线端部固定件上,避免编织过程中纤维纱线脱落,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基座沿其长度方向由前至后依次垂直设置有织带固定安装座、纤维汇集安装座、扭线安装座、放大安装座和驱动安装座;其中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织带固定安装座,所述纱线汇集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纤维汇集安装座,所述放线扭线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扭线安装座上,所述动力放大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放大安装座上,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安装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扭线组件包括扭线旋转主轴、放线旋转架和纱线卷安装架;所述扭线旋转主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后端部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啮合连接;所述放线旋转架套设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同时所述放线旋转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上;多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转动设置于所述放线旋转架上并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前端部固定设置有一放线引导架,所述放线引导架对应每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设置有一放线引导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卷安装架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等间距转动设置于所述放线旋转架上;其中所述扭线旋转主轴中部固定设置有旋转主动齿轮,每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后端部均固定设置有一旋转被动齿轮,所述旋转主动齿轮与所述旋转被动齿轮啮合连接,四个所述纱线卷安装架分别与所述扭线旋转主轴啮合传动实现在所述放线旋转架上自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汇集组件包括上汇集转轮和下汇集转轮;所述上汇集转轮和所述下汇集转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上汇集转轮的下端面与所述下汇集转轮的上端面相贴合,同时所述上汇集转轮与所述下汇集转轮之间形成有一供多股纤维纱线穿过的汇集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水平设置,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前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纱线端部固定件后端部向内弯曲并具有一供多股纤维纱线端部挂入的挂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包括放大转轴、动力传递齿轮和动力放大齿轮;所述放大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动力传递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放大转轴后端部并与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啮合连接,所述动力放大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放大转轴前端部并与所述放线扭线组件啮合连接;其中所述动力放大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动力传递齿轮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线驱动组件包括扭线驱动电机和扭线驱动齿轮;所述扭线驱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加工基座上,所述扭线驱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扭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时所述扭线驱动齿轮与所述动力放大组件啮合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织带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编织时,扭线驱动组件动作,经过动力放大组件的动力传递后带动放线扭线组件旋转,此时通过放线扭线组件带动多个纤维纱线卷同步旋转并向外放线,接着通过纱线汇集组件将放线扭线组件放出的多股纤维纱线汇集,进而多股纤维纱线在纱线汇集组件中编织形成一根绳带类织带。由此可见,本技术复合纤维织带自动编织设备在绳带类织带的编织过程中,利用纱线汇集组件进行定位导向的作用,避免多股纤维纱线在编织过程中发生偏移,有效确保绳带类织带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屈芳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明冠织带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