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103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针绣用网状粗布和码数的。特别是关于纺成网状的纺织原料和织物材料,其中,在天然纱线或合成纤线之间的网眼或隙缝大于或等于纱线本身的大小,这些网眼是用来接受刺针引导的纱线线圈的,以在这样的纺织品和织物上作出针绣图案。
针绣用网状粗布,其最简单的形式是由均匀间距、耐弯曲经线和纬线织成的织物。其中纱线间的网眼和缝隙大于或等于纱线本身的大小。针绣用网状粗布通常由棉纤维或亚麻纤维组成,特别是粗布的间距(每英吋的纱线数)落在10至18根的通用范围。纱线由大量纤维股加捻在一起所组成,并用上浆材料(一种硬挺整理剂,如淀粉)涂复。常用较好的针绣用织物,间距每英吋有18至40根纱线(有时可多至每英吋58根),并用添加丝纤维或合成纤维纤线的棉纤维纱线和亚麻纤维纱线纺成。
用作针绣用网状粗布的纺织品和织物材料常纺成24、27、36、37、40、43和54英吋宽(有时也纺成60至72英吋宽),并带有坚固纺成窄“织边”带的边缘,此材料由其生产厂家以成“卷”布(或捆)的形式卖出,一卷布的最小码数为5码至10码。生产出的用作十字花针绣用网状粗布的织物可以纺成22英吋宽。经纱与织边的边缘平行,纬纱与之垂直。
现在使用的针绣用网状粗布的主要形式被设计成“单线”,意思是在网眼或隙缝的每一边只有一根纱线;以及“双线”,意思是在网眼的每一边有两根纱线。单线针绣用网状粗布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单浮纱”和“单线-双罗纹组织”。单浮纱针绣用网状粗布(见图1)的经纱和纬纱仅仅是上下互相交织,单线-双罗纹组织针绣用网状粗布(见图2)的经纱实际上由两根较细的(较弱的)纱线组成,它们在和每根纬线交叉处被打结或加捻。由于纺织方法这一原因,单浮纱针绣用网状粗布在纱线之间有更大的经纬滑动,结果,针绣用网状粗布的网孔构形很容易变形,即网眼或隙缝变成不均匀的尺寸、重复的折叠构形。在经过大量的整理后,即使是最好的针绣用网状粗布也变成易曲的。而且,单浮纱粗布片(从布卷上切下的)将在切割边缘产生大量的乱纱(变成非纺的)。单线-双罗纹组织纺成的针绣用网状粗布的边缘乱纱稍微少一些。但较细的双经线大大地消弱了整个粗布。因此,大量的上浆淀粉被用来浸泡纱线,并给纱线提供了一个外壳。用作加强较细(较弱)经线的上浆物质使粗布的网眼或隙缝变得粗糙和毛糙。因此,在针绣和以后的使用过程中都明显的出现针绣纱线的磨损和断裂。在进行针绣过程中,外壳淀粉的松驰和分层,使粗布失去了一些硬挺整理剂和外壳,并且使过硬的粗布变成了极易曲的粗布。随着外壳的流失,单线-双罗纹组织粗布发生移动和变形,其织物构形时常随之变形。因此,当变形的粗布用来针绣时,单线-双罗纹组织纺成的粗布再要进行整形或整纱将更为困难。整好的形状时常是暂时的。因为,粗布通常会蠕变回其预先定型过的变形形状,而且,即使用专门的整形设备也不能永久地使粗布保持正确的形状。
双线针绣用网状粗布(也表示为“双”或“绣花底布”)是用经线和纬线纺成的,这些经线和纬线形成粗布的每一个基本网孔或隙缝。而这些经、纬线又由一对较小间距的纱线(见图3)组成,并形成了小的隙缝。当希望在同一块粗布上进行半针绣或十字花针绣(小的)和粗针绣(大的)时,这种针绣用网状粗布是有用的。在这种情况下,纺成的粗布结构允许经、纬线的双线进行移动,以制得大的和小的隙缝尺寸。在另一种情况下,如同典型的奥布桑织锦挂毯针绣一样,两根垂直的纱线是不分开的,以取得良好的有某种结构的针绣,而在双纱线粗布上补偿没有分离的双重直纱线的单调。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此材料在整个的针绣过程中是不变形的和尺寸稳定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此材料可切割成非矩形的规则的形状和无限制的多种不规则的形状以及各种尺寸,且没有边缘乱纱。此材料能接受针绣至最后的完整的网眼或隙缝及其边缘。
本发明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虽然此材料用标准的布卷宽度生产出来,但是,可用机械切割成相应长的、窄的、无织边的带,用以卷筒和销售,在其处理和针绣期间,不会出现边缘乱纱。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独特的方法。此材料是不变形的和尺寸稳定的,不需要应用过多的损伤纱线的上浆化合物,在其处理和针绣期间,在其边缘不产生乱纱,在针绣工作结束后,不需要进行整形。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改进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及生产此材料的方法。本发明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是柔性的、不变形的复合层压片状材料,包括非弹性的、纺成网状的针绣织物主层,它的一个表面粘合了透明非弹性网状固定次层。主层最好是单浮纱或单线-双罗纹组织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并在粗布纱线之间具有均匀的尺寸和网孔或隙缝间距,这样的隙缝大于或等于纱线本身的尺寸。另一方面,主层也可是双纱线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具有主要的网眼或隙缝和更小的网眼或隙缝。根据本发明,纺成网状的主层纱线是用合成树脂网孔硬挺整理或上浆材料如聚醋酸乙烯。进行浸渍和涂敷的。
复合层压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薄织物次层最好是非纺的、半透明的、无规纺丝的合成纤维材料或致密纺成的透明织物材料。借助于主层的合成树脂网孔硬挺整理物质或这种网孔硬挺整理物质和合成粘合物质的复合物,薄织物次层被粘合到网状主层上。在主层和薄次层(利用加热)压合之前,合成粘合物质可用作主层一面的液态热塑性树脂粘合剂。另一方面,在次层与网状主层压合之前,液态热塑性粘合剂也可施加于透明次层的一面。再者,薄次层有固有的粘合特性,其与主层的网孔硬挺整理物质的粘合特性一起,使次层和主层粘合。透明次层有固有的粘合特性,这层最好是一薄的织物材料,由非纺的、无规纺丝的热塑性纤维组成,这种材料加热时能软化和熔化。冷却时能固化定形。
本发明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作为复合层压片材,具有良好的接受针绣的主层和被粘合的薄网孔固定织物次层。并且给针绣技工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针刺用网状粗布材料。此材料是不变形的,这是由于主层的经、纬线被准确的固定,并被粘合到网孔固定次层上,此外,由于薄次层粘接在主层材料的纱线的一边,因此粗布边缘不乱纱。次层是一半透明的薄层,这样粗布层的网眼或隙缝对针绣技工来说仍是清晰的,并且次层相对地较薄,以致很容易被纱线绣针刺穿。
图1是单浮纱纺成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标准片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2是单线-双罗纹组织纱线纺成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标准片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3是双线纺成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标准片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复合层压片的局部放大平面图,此材料是由透明非纺的、无规纺丝的合成纤维次层粘合到复合材料的纺成网状的粗布主层组成的。
图5是图4针绣用网状粗布的截面图,其是沿图4中的线5-5处截开的。
图6是施加透明次层到网状主层以形成本发明复合层压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工艺方法的简图。
图7是施加透明次层至网状主层以形成本发明复合层压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第二种方法的简图。
一开始提到的图1、2、3显示了纱线以及最常用的针绣用网状粗布的三种纺织结构,即单浮纱线粗布(图1),单线-双罗纹组织纱线的粗布(图2)以及双线的粗布(图3)。在单浮线针绣用网状粗布里,经线1和纬线2仅仅是上下互相交织。在单线-双罗纹组织针绣用网状粗布里,实际上由两根较细的(较弱的)经线3和4组成的经线,在与纬线5的每一个交叉处加捻。双线针绣用网状粗布(图3),利用成对的经线6和7及成对的纬线8和9进行纺织,每对纱线由另一对纱线主要的隙缝10所确定,每对纱线中的纱线由另一对纱线中纱线的小的粗布隙缝11确定。
以下提到的图4和图5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复合层压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20,它包括非弹性的、纺成网状的针刺用织物主层22,主层由经线24和纬线26组成,并且其一面与较薄的、非弹性的、网孔固定薄织物次层28粘合,主层和次层的粘合区域30是这样形成的a)粘性的合成树脂网孔硬挺整理物质对主层的纱线进行浸渍和涂敷;b)这种网孔硬挺整理物质和合成粘合剂复合,施加于主层或者次层,用作液态热塑性粘合剂;或者c)当次层是由非纺的、无规纺丝的热塑性纤维组成时,利用这种网孔硬挺整理剂和次层纤维粘合特性的结合。在这提及的合成粘合剂可施加于主层或者次层,其可以是热熔的、溶剂基的或者是水基的粘合剂,特别是可用于主层的合成树脂网孔硬挺整理剂,并且有分子亲合力的粘合剂。其也可以作为热喷涂的液体粘合剂,施加于次层上。如果要施加于网状主层时,可借助于雕刻的压延辊将热粘性的涂层印在遍及主层整个内表面的纬线和经线最外层的接触区域上。结果,贯穿整个复合材料20的、以大量均匀分布的小粘接区域30的形式的层间粘合产生了。并且,在网状主层的隙缝中无粘合剂。
图6显示了下述方法的一个特例。此方法是将薄次层粘合于网状主层以形成在图5中显示的本发明复合层压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根据在图6中显示的工艺方法,在织网的输送或导引辊之间,非弹性的、纺成网状的针绣用织物的织网22a是作为层压主层而供给的,并且在通过压辊后形成一个向下运动的网状织物环布22b。随后,将织物的运动环布22b穿过容器44,容器内装有加热的热塑性织物浸渍液和涂敷液46,此液体是低粘度的(以后将叙述)硬挺整理或网状织物的上浆材料。被浸渍和涂敷的运动网状织物22利用热压辊48和50进行处理,在织物通过热压辊期间,其被挤压,结果,使经线和纬线在交叉处被压缩而粘接。并且,将多余的浸渍液和涂敷液从织物中挤出。在容器44中,热塑性液体46的温度维持在液体中树脂熔点以上。织网22利用热压辊48和50,保持了上面的温度。结果,由织网22形成的网状织物主层的隙缝是没有热塑性液体的。
织网22在热压辊48和50及压力辊52和54之间向前运动期间,织网22的温度冷却至热塑性浸渍材料和涂敷材料46熔点以下,结果,随着浸渍物质和涂敷物质的固化,纺成网状的织物22将被定形或整平。随后,织网通过如图6所述的再加热区,其可由一排红外辐射板56组成。被运用的这些辐射板只是直接对织网的上表面进行红外辐射。因此,在织网表面上的热塑性浸渍物质和涂敷物质被再次加热和软化。接着,织网22立即被送至粘接区的压辊辊隙58,粘接区由对立的辊60和62组成。非弹性的、网孔固定透明织物材料28(用作次层)通过辊子60供给,并通过压辊辊隙58,在压力存在的条件下与网状织物22(用作主层)接合,形成本发明的复合层压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20。准确地控制加热压辊60的温度,借此,主层织网22(其再次加热的接合面)和次层织网28在压辊辊隙58被组合到一起,并在透明织网材料28和网状织物22的经线和纬线的最外层的表面粘接点发生粘接。随后,在室温下,给层压粗布材料20施加一对或多对辅助的压辊64和66,压辊是对立的可旋转的,借此,这种层压材料的粘接点30的温度(见图5)被冷却至在此粘接点网状主层织物22浸渍物质和涂复物质的熔点以下。
图7显示了下述方法的另一个特例,此方法是将薄织物次层28粘接至网状织物主层22以形成在图4和图5中显示的组成本发明复合层压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根据在图7中显示的工艺方法,在织物输送或导引压辊70和72之间,非弹性的、纺成网状的针绣织物22a被用作层压主层而供给的,并且,在通过压辊后形成一个向下运动的网状织物环布22b。随后,将织物的运动环布22b穿过容器74,容器内装有加热的热塑性织物浸渍液和涂敷液76,此液体是低粘度(以后将叙述)硬挺整理剂或网状织物的上浆材料,被浸渍和涂复的运动网状织物22利用热压辊78和80进行处理,在织物通过热压辊期间,其被挤压,结果使在交叉处的经线和纬线压缩而粘接,并且,将多余的浸渍液和涂敷液从织物中挤出。在容器74中,热塑性液体的温度维持在液体中树脂熔点以上,利用加热的压辊78和80,织网维持了这样的温度,结果,由织网22形成的网状织物主层的隙缝是无热塑性液体的。
织网22在热压辊78和80及压力辊82和84之间向前运动期间,其温度被冷却至浸渍液和涂敷液76的熔点以下。结果,随着浸渍物质和涂敷物质的固化,纺成网状的织物22将被定型或整平,随后,在加热的、表面蚀刻的辊子86和托辊88之间,输入用作主层压层的织网22,托辊使织物层22与辊子86同步旋转。借助于适当的喂料装置94,及与加热辊86旋转配合的上加热辊90,挤压粘接剂92,并将其引至辊子上。借助辊子86将粘合物质的加热的薄粘性涂层涂敷至网状织物22的层压接合面,在接合面,涂敷是涂在这种织物面经线和纬线最外层的接触区域,并均匀地涂印在微小粘合沉积点的构型上,网状织物的隙缝中是没有粘合物质的。在把粘合物质92涂敷于网状织物主层22的层压接合面后,此层立即被送至粘接区域的加压辊隙,辊隙由对立的辊98和100组成。用作次层压层的非弹性、网状固定透明织物材料28的织网由辊子98传送,并送至加压辊隙,在辊隙中,织网28在加压和准确控制主层22的加热条件下被接合,形成本发明的复合层压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20。随后,在室温下,将复合粗布材料20传至一对或多对相对旋转的压辊102和104。借此,粘接区域的复合粘合剂被冷却至其熔点以下。
本发明的复合层压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是取自如图5的层压制品,并且是根据图6或图7显示的工艺方法被制造的。主层压层22a(浸渍前)可由任何合适的非弹性的、纺成网状的针绣用织物组成,在织物的纱线之间,具有均匀的网孔隙缝构形,隙缝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组成织物纱线本身的尺寸。薄织物次层压层28最好是非纺的、半透明的、无规纺丝的合成纤维材料或致密纺成的透明织物材料。被利用的非纺的、合成纤维材料包括半透明的、无规纺丝的聚酯和聚酰胺(以及聚酯和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其重量为每平方码0.25至0.80盎司或更重一些。次层的重量还随主层隙缝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在主层和次层之间,借助于热塑性粘合剂介入层的应用(图7中的工艺方法)辅助了次层28与主层22的粘接,这种粘合剂可以是热熔化的、溶剂基的或是水基的粘合剂。因此乳状液基的、丙烯酸基的、聚酯基和聚酰胺基的粘合剂,以及大量的热塑性粘合剂,都适合于次层28和主层22的粘接。由于这特殊的粘合剂,主、次层的粘合温度可在室温至450°F的温度范围内,粘合剂的粘度可在500至5000厘泊的范围内。粘合剂介入层,可利用在图7中显示的主层的涂印方法施加在主层上,或者,在次层28和主层22接合之前,将粘合剂喷涂在次层上。
在图6和图7中的工艺方法,显示了纺成层压主层22a的浸渍和涂敷。此浸渍和涂敷是借助于主层材料的织网穿过一单浴、或容器44或77而进行的,容器装有加热的热塑性织物浸渍液和涂敷液46或76。在大量例子中(织物的网孔尺寸和纱线袋,取决于纱线吸收浸渍液的能力)主层22a的浸渍和涂敷可由通过两个或更多热塑性织物浸渍液和涂敷液浴来完成,以获得所希望的纺成的主层的硬挺整理度和上浆度。浸渍液和涂敷液可从多种热塑性树脂基的材料中选择,其中包括聚醋酸乙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聚氯乙烯,并且是以乳胶、塑性溶胶、有机溶胶和热溶胶的形式存在。这些树脂基的浸渍物质和涂敷物质是具有分子亲合力的、这样当非纺的、无规纺丝的合成纤维次层材料用来组成本发明的复合材料时,这些物质可用作粘合介入层,并且改进了复合材料的层间粘接特性。浸泡浴也有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可高至230℃)。
实施例1根据本发明,已制造出了较宽选择范围的各种码数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例如,最适宜于针绣的复合粗布材料是用市售的针绣粗布材料,其是非弹性的、棉线网状单浮线纺织的、12间距(无浆的)的材料,每平方码重量4.0盎司,平均厚度0.03英吋。这种纺织材料织网,用作主层压层,由加热的聚醋酸乙烯乳胶状聚合物进行浸渍和涂敷,并且是通过两次聚合物浸渍浴处理。在进行浸渍和涂敷处理以使主层织网硬化或定型后,这样的织网在对立的挤压辊加压的条件下被压缩,并且被冷却使聚合物固化。在织物硬挺整理聚合物固化之后,被浸渍和涂敷的层压主层(每平方码5.0盎司)的一面被加热,这一面是粘合透明织物材料网孔固定次层用的,以软化聚合物涂层,使这涂层的粘合特性活化。最后,被聚合物浸渍和涂敷的表面加热的网状织物主层在加压条件下和次层粘合,次层是市售的无弹性的、非纺的、半透明的、粘合纺成的聚酯合成纤维材料。此材料每平方码重0.5盎司,主层上带有涂敷在主层上用作粘合主层和次层粘合剂的软化的聚合物涂层。冷却最后得到的复合层压材料,以再一次固化聚合物,这样的复合材料的平均厚度为0.034英吋,每平方码重量为5.5盎司。
实施例2本发明的复合层压、不变形针绣用网状粗布的另一个例子,其主层是棉线纺成的网状的、12间距(在前面实施例中描述过)的针绣用织物,主层用聚醋酸乙烯的单浸渍浴的方式进行浸渍和涂敷。复合的薄次层是由市售的、无弹性的、无纺的、半透明的、粘合纺成的聚酰胺合成纤维材料组成,重量为每平方码0.4盎司。利用热塑性粘合剂的预热乳胶,以辅助次层和主层的粘接作用。借助于雕刻的、加热的、挤压辊,在主层复合接合面上,经线和纬线最外层的表面区域施加热粘合剂。在主层材料上,每平方码大约用了0.3盎司的粘合剂。随后,带有粘合剂的网状主层与薄次层粘合在一起。并借助于通过一对对立的加热辊,在加压的条件下进行压合。热的热塑性基粘合剂和软化的、活化的涂于纺成主层上的聚醋酸乙烯聚合物使薄的非纺次层与网状纺成的主层粘合。冷却最后得到的复合层压材料,以固化热塑性粘合剂,以再一次固化聚合物涂层。所得的复合材料平均厚度为0.034英寸,每平方码的重量为5.1盎司。
当进行针绣时,上述例子所述的独特的复合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是不变形的。当将材料切割成多种矩形和不规则形状时,不会出现边缘乱纱现象。而且,此材料可容易地机械切割成无乱边的带子。
所述改进的复合层压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虽然是以通用宽度成卷生产的,但是,它不需要夹住网状粗布主层织布边缘,以阻止乱纱。事实上,利用粗布主层的布卷宽度生产出来的复合材料已经消除了织边区域。织边区域的消除也消除了织边区域的隙缝变形。由于复合材料不产生乱纱,因此,其可被切割成不受限制的多种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和尺寸。被切割的材料能够接受针绣至最边缘的完整的网眼或隙缝及其边缘。此外,在其制造过程中,可冲切成通用的设计形状,或者机械切割成相对长的、窄的、无织边带,以便分别缠绕。带子的宽度变化范围很宽,有时宽度甚至可小至1英吋。因此,长带材料能以多种预切割宽度缠绕,用于装饰性的(无垂度)长的通用铃扣、挂毯绳、带子,以及用于针绣的带材等等,不需要象利用以前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那样,由针绣技工用手沿着经线或纬线进行长时间的细心的切割。而且,复合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长带可沿着材料的经纱方向从布卷上切割(经纱方向被称为网状纺成的材料主层的南北向,此方向与主层原始织边方向平行),以获得最大强度的带子,并且无重力下垂(南北向,即沿经线切割的带子比沿纬线切割的带子,即东西向,更为牢固),并且,沿着带子的边缘,没有浪费材料。总之,本发明能提供预先切割的,绕在卷轴上的、无织边、无乱纱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并提供给针绣技工一种独特的材料,此材料是小卷的沿经线切割的带子,并能迅速、简便、精确地沿织物材料的东西向(沿纬线)切割。
除了可用作本发明的复合针绣用网状材料外,这种材料还可切割成各种独立式(Free-Standing)形状,因此,不需要环绕的和单调的本底针绣就可在整个的图案上进行针绣,直至它的边缘。而且,复合层压材料更有助于进行混合介质的精细的针绣。除了能进行针绣外,其还能在靠近的或相近的区域进行厚的圈纹刺绣,而不产生粗布纱线的下垂和材料的变形。
粘接至网状主层的、非弹性的网孔固定薄织物材料次层,还为本发明的复合层压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提供了另一个独特的特征,由于薄次层是半透明的,因此,网状主层的隙缝对于针绣技工来说仍然是清晰的;并且,由于次层是非常薄的,因此,其纤维或纱线不会阻碍纱线的刺针穿入或纱线的抽拉操作。
在层压之前,薄次层可以被全部涂上颜色,以提供相对于主层纱线的色彩对比,这样形成的主层的隙缝用眼睛看是非常容易和明显的,也就是说主粗布层的空气间隙实际上是着色的。给次层预先上色彩并不对其透明度和半透明度有限制。另一方面,作为提供色彩对比及组成隙缝的方法,粗布主层也能预先着色(用着色纱线编织粗布),以与预先没有着色或预先着对比色的薄次层形成对比。在大多数形式中,不管是主层还是次层都能进行预先着色,并与次层的透明度相匹配,提供这样的层之间所希望的对比。
最重要的是,薄次层的存在给复合层压针绣材料的两面提供了同样的表面效果。在此材料的每一面都能容易地接受十分细致的针绣混合介质或交叉针绣图案、提花或移画印花,并且这与主层的网状间距无关。到这里,本发明提供给针绣技工识别主层隙缝的两种方法,即从复合材料主层一侧观察隙缝,并穿至对比薄次层;或者,从次层一侧透过此薄次层观察隙缝。因此,本发明的层压针绣材料,在其任一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借助于涂料、标记钢笔、打印墨水、色笔以及多种用在移图花纹、移画印花和交叉针绣转移的熨印或者裁缝用碳片和织物染料,可进行细致的构图。由于整个次层表面是着色的,并且材料的经线和纬线是固定的,同时材料的网状主层的隙缝是有规则的不变形地排列着,采用这种细致的构图手段和方法,就使精确针对每支纱线的构图成为可能。因此,本发明的独特材料,不需要专用于粗布纱线的、繁复的、单调乏味的手工涂刷,而仍能取得精确的构图和着色。另外,着有各种色彩的薄次层和着色的主层纱线还对有效地排除粗布“稀路通过”(Grin through)有帮助,在那里,针绣纱线并没有完全覆盖粗布的纱线,在针绣线圈之间,粗布的疵点是可见的。此外,利用针绣引导网格和测量标记(包括支数、道数和规则间距的彩色符号)对薄次层进行预涂印,这样,可容易地取得精确的图案形式,放大的或缩小的图案也可在织物上完成。这种预先涂印完整的网格和标记,实际上已不需要单独的测量网格、装置、图表和表格,而这些是需要单调的反复的核对、计算针绣线圈的支数的。
在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中已显示了本发明优选的具体例子,虽然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用于一般的描述,而并非起限制作用,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
所确定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刺用网状粗布材料,由下述的a)和b)组成a)非弹性的、网状织物材料的主层,此主层有一种在所说织物材料的纱线之间,具有均匀的网孔隙缝的网状结构,此网孔隙缝用于接受针绣纱线;所说的隙缝大于或等于组成织物材料的纱线的尺寸;所说的纱线是用具有粘合性能的合成树脂网孔固定材料进行浸渍和涂敷的;b)较薄的透明非弹性织物材料的网孔固定次层,此次层与所说的主层大小相同并且永久地粘接于所说的主层的纱线上,主层的孔隙是无合成树脂材料的,并且,所说的主层的网状结构的图案是可清晰地透过所说的次层的。
2.根据权项1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所说的较薄的透明非弹性织物材料的网孔固定次层被永久地粘接于所说的主层的纱线上,粘接是借助于部分合成树脂网孔固定材料涂敷纱线,并借助于部分合成树脂粘合剂介入层而产生的,所说主层的隙缝是没有所说合成树脂材料和所说介入层的合成树脂粘合剂的。
3.根据权项1或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所说的较薄的透明非弹性织物材料的网孔固定次层是非纺的、无规纺丝的合成纤维纺织材料。
4.根据权项1或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非纺的、无规纺丝的合成纤维纺织材料是由合成树脂组成的,合成树脂选自于聚酰胺和聚酯。
5.根据权项1或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较薄的透明非弹性织物材料的网孔固定次层是致密纺成的纺织材料。
6.根据权项1或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非弹性的、纺成网状的织物主层是选自于单浮线、单线-双罗纹组织和双线纺成的粗布材料的一种织物。
7.根据权项1或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非弹性的、纺成网状的织物主层是由纱线纺成的织物,其选自于棉、亚麻、丝、人造纤维;棉、亚麻、丝和/或人造纤维的混合物,以及带有聚酰胺或聚酯的棉或亚麻的混合物。
8.根据权项1或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用于浸渍和涂敷纺成的织物材料主层纱线的合成树脂网孔固定物质是聚醋酸乙烯。
9.根据权项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部分地将透明织物材料次层和纺成网状的材料主层粘接的合成树脂介入层选自于热熔化的、溶剂基的和水基的热塑性粘合剂。
10.根据权项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部分地将透明织物材料次层和纺成网状的材料主层粘接的合成树脂介入层选自于乳胶基的、丙烯酸基的、聚酯基的、聚酰胺基的和乙烯基的热塑性粘合剂。
11.根据权项1或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较薄的透明非弹性织物材料的网孔固定次层被着色,以在所说主层网状织物材料纱线之间提供色彩对比,并由此,提供所说主层隙缝清楚的轮廓。
12.根据权项1或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主层网状织物材料的纱线被着色,以在所说的纱线和所说的透明织物材料次层之间提供色彩对比,并由此,提供所说的主层隙缝清晰的轮廓。
13.根据权项1或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为了使主层网状织物材料隙缝及纱线与图案对准,相应较薄的透明非弹性织物材料的网孔固定次层用引导网格和测量指示进行预涂印。
14.根据权项1或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所说的复合材料起初是以几个带的宽度制造好的,随后,可切割成相应地长的、窄的无织边带,再缠绕在卷轴上。
15.根据权项1或2所说的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所说的复合材料起初是以几个带的宽度制造好的,随后,切割成各种独立式的形状,这样,在独立式形状布边缘的所有隙缝都可进行针绣。
16.一种用于生产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方法,其由a)、b)、c)、d)组成a)浸渍和涂敷非弹性的、纺成网状织物材料主层,此主层有均匀的带有网孔隙缝的网状结构,以及具有粘接性能的合成树脂网孔固定物质;b)组合被树脂浸渍和涂敷过纺成织物材料的主层和较薄的透明非弹性织物材料的网孔固定次层。c)对所说的主层和次层的组件进行加热和加压,以软化所说主层的合成树脂涂层,并使所说的主层和次层粘合,形成所说的复合层压粗布和材料。d)冷却所说的复合层压粗布材料至室温,固化在所说的主层和次层之间形成粘接的合成树脂材料。
17.根据权项16所说的生产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方法,其中包括,加热合成树脂网孔固定物质,并在所说主层和次层组合之前软化涂层物质,此物质是用于涂敷纺成织物材料主层的,并在所说主层的这一边与次层粘合。
18.根据权项16或17所说的生产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说的组合步骤包括在所说的主层和次层之间加入合成树脂粘合剂介入层;所说的加热和加压步骤包括对所说的合成树脂粘合剂介入层进行加热和加压,使合成树脂粘合剂介入层软化,并使所说的次层粘接至所说的主层上,其一部分是利用所说的涂敷的网孔固定材料,另一部分是利用所说的树脂粘合剂,并组成所说的复合层压粗布材料。
19.根据权项18所说的生产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方法,其中,合成树脂粘合剂介入层是一加热的液态热塑性树脂粘合剂,并且此介入层是在所说主层的与次层接合的这一面,在主层和次层组合之前,通过涂敷所说加热的液态粘合剂,在所说的主层和次层之间形成的;所说主层加热的液态粘合剂的涂敷仅仅是涂在所说主层纱线的与所说次层接触的区域上;因此,在所说的次层粘接于所说的主层后,主层的隙缝是没有所说的粘合剂的。
20.根据权项18所说的生产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方法,其中,合成树脂粘合剂的介入层是加热的液态热塑性树脂粘合剂,此介入层是在所说主层的与次层接合的这一面,在主层和次层组合之前,通过喷涂所说加热的液态粘合剂在所说的主层和次层之间形成的。
21.根据权项16或18所说的生产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方法,其中,用于浸渍和涂敷纺成织物材料主层的合成树脂网孔固定物质是聚醋酸乙烯。
22.根据权项18所说的生产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的方法,其中,组成所说介入粘合层的加热的液态热塑性树脂粘合剂选自于热熔的、溶剂基的和含水基的热塑性粘合剂。
23.根据权项18所说的生产复合层压、不变形的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其中,组成所说介入粘合层的加热的液态热塑性树脂粘合剂选自于乳胶基的、丙烯酸基的、聚酯基的、聚酰胺基的以及乙烯基的热塑性粘合剂。
专利摘要
一种主、次层组成的层压、不变形针绣用网状粗布材料。主层由纺成网状的非弹性织物组成,织物具有均匀的网孔隙缝的网状结构;次层是较薄的透明非弹性织物材料的网孔固定层。主层的纱线是用合成树脂硬挺整理物质进行浸渍和涂敷的,并且,利用该合成树脂物质或者该物质与所用的合成粘合剂的复合物与次层粘合在一起。主层的纱线对在复合针刺材料边缘的乱纱是不敏感的。次层可以是非纺的、半透明的、无规纺丝的合成纤维材料,或是透明的致密织 物材料。
文档编号D03D25/00GK86104250SQ86104250
公开日1987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1986年5月27日
发明者马塞拉·M·卡茨 申请人:马塞拉·M·卡茨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