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形缝纫机的进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44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筒形缝纫机的进给机构的制作方法
该发明涉及筒形缝纫机的进给机构,尤其适用于有差动进给机构的筒形缝纫机的差动量调整机构。
缝纫机的差动进给机构,通常,安装着主进给齿的主进给台及安装着差动进给齿的差动进给台,分别通过连杆与主进给曲柄和差动进给曲柄连接,而主进给曲柄和差动进给曲柄固定安装在与主轴连动并进行摆动的进给前后轴上,利用两个曲柄的摆动进行前后移动。差动进给量的调整是通过与差动进给曲柄嵌合,并且与连杆端可转动地连接的滑块沿差动进给曲柄移动实现的,差动进给曲柄由进给前后轴沿径向方向伸长,滑块位置的调整是利用手动操纵机构或者脉冲电动机等驱动方法实现的。关于手动操纵机构,一种型式是使滑动件嵌合在牙叉操纵杆的牙叉处,其中,滑动件与滑块是可以转动的连接、牙叉操纵杆与框架是可转动的连接(见特公昭47-17019号),另一种型式是利用连杆连接操纵杆和滑动件,其中,操纵杆与框架是可转动的连接(见特公昭56-15916号)。对前者的机构来讲,象第4A图所表示的那样,由于将差动进给曲柄1摆动而画出的滑块2的园弧轨迹用接近该轨迹的直线来近似,即,当差动进给曲柄1摆动的时候滑块2在牙叉3内作往复直线运动,由于偏离了理想的园弧轨迹,滑块2沿差动进给曲柄1发生微小振动,因此,两者产生摩损,造成缝纫机的振动,使差动进给齿的布料进给作用变坏。这样的问题,虽然后一种型式比前一种型式有所改善,但并没有完全消除,即,象第4B图所表示的那样,滑块6不是以差动进给曲柄7的摆动中心C为中心画出理想的园弧轨迹,而是以操纵杆8和连杆9的可转动连接点b为中心画出园弧轨迹,两者之间存在偏差。
关于手动操纵机构,除上述型式之外,象特公昭58-1955号所公开的那样,虽已考虑到使滑块的实际运动的轨迹与理想的园弧轨迹相一致,但在这种机构中,和第4A图所表示的型式一样,由于用直线来近似表示理想的园弧轨迹,仍然存在两轨迹之间偏差比较大的缺点。
针对上述的问题,为了尽量减少滑块的实际运动轨迹与理想的轨迹的偏差,该申请人提出先象第4C图所表示的那样,画出滑块的园弧轨迹e1,然后使轨迹e1在中间部与理想的轨迹e2相接(见实开昭60-137983号)。这种装置象第4D图所表示的那样,是由导向体14和调节杆15构成,导体14上部有园弧状的导向沟12,其上嵌合了可以滑动的滑块11,导向体14下部的牙叉嵌合在进给前后轴13中,既可滑动又可转动,调节杆15与导向体14连接,利用调节杆15的转动操纵,导向体14能上下移动,从而使滑块11能沿着差动进给曲柄移动。可是,由于调节杆15向下转动,导向体14的下端,象该图中用点划线表示的那样,自进给前后轴13向下方伸出,因此,在进给前后轴13的下方需要有容纳伸出部分的空间。这对于限定了筒形座空间的筒形缝纫机是不适合的。
本发明改进了上述装置,使其能应用于筒形缝纫机。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安装了进给齿的进给台,该进给台的上下移动机构和进给台的前后移动机构,及使第一调节滑动件沿曲柄移动的操纵机构的筒形缝纫机进给机构中,(其中进给台的前后移动机构是由与主轴连动作摆动的进给前后轴,与该轴固定安装的曲柄,安装在曲柄上可滑动的第一调节滑动杆,连接该滑动件和进给台的连杆组成);操作机构是由杆45,第二调节滑动件47,导向体46,第三调节滑动件49,导向部件53,和操纵杆55构成的,其中杆45是由轴支承的,绕着与进给前后轴相一致的轴线可以转动,在杆45的径向加工出牙叉或长孔;第二调节滑动件47嵌合在杆45的牙叉或长孔中,可以滑动,在导向体46的一侧设置第二调节滑动件47,在导向体46的另一侧加工出在轴线的径向具有曲率中心的园弧形沟槽48;园弧形的第三调节滑动件49用轴支承在第一调节滑动件上,可以滑动并嵌合在导向体46的沟槽48中,可以滑动,导向件53与比第二调节滑动件47突出的销轴51相配合,并在曲柄摆动范围内的某一个位置上,使销轴51和第一调节滑动件一样,沿着曲柄移动;操纵杆55使上述的销轴51动作。通过上述的构成,第三调节滑动件在沟槽48内滑动而画出的园弧轨迹与以进给前后轴为曲率中心的园弧轨迹在中间部相接,以上为本发明的特征。在这里,例如操纵杆55有可滑动嵌合销轴51的牙叉或长孔,并被固定在操纵轴54上,(该轴54用轴支承在缝纫机框架上),或者杆53固定在轴52上,能使杆53转动。
导向部件在底座上直接形成,或在固定于底座的导向板处形成,当嵌合(可以滑动)销轴51的长孔,沟槽,或曲柄是园弧形时,导向部件一端由轴支承,绕着与曲柄的曲率中心一致的轴心可以转动,另一端可抬起支承着销轴51的杆。
该发明同样适用于进给台通过连杆与固定安装在进给前后轴上的曲柄相连接的进给机构。作为这种进给机构的代表例子,是人们已知的差动进给机构。
下面结合该发明适用于差动进给机构的例子。
在安装了主进给齿21的主进给台22上,嵌合着安装了差动进给齿23的差动进给台24,24可沿前后方向滑动,同时在后部的牙叉中嵌合着滑块28,28可沿前后方向滑动,该滑块28套在偏心轮27上,该偏心轮27固定在主轴26上,在前部嵌插着轴29,在该轴一端安装的滑块31嵌合在牙叉33中,31可沿前后方向滑动,该牙叉33固定在进给上下轴32上,该进给上下轴32与主轴26连动,作摆动运动,然后在主进给台22和差动进给台24的前后,分别设置上下动作机构。这样,主进给台22和差动进给台24可以在前后同时地升起或者降下,平行地进行上下运动,34是差动进给台24的压盖,在轴29的另一端还安装着具有园柱形滑动面的滑块35,该滑块35嵌合在主进给曲柄37的牙叉中,能沿上下方向滑动,也能在水平方向转动。主进给曲柄37和差动进给曲柄38构成一组曲柄,该一组曲柄固定在与主轴连动作摆动的进给前后轴36上。这样,利用滑块35的园柱形滑动面,消除了安装在主进给台22上的轴29和主进给台22之间的安装误差带来的影响,而且差动进给曲柄38和主进给曲柄37,象图所表示的那样,虽然做成一体,但牙叉也是容易加工的,于是主进给台22通过主进给曲柄37的摆动,由滑块28和31导向,进行前后移动。与主进给曲柄37并列的差动进给曲柄38被做成园弧形,其上嵌合第1调节滑动件39,39可以滑动。并且,该第一调节滑动件39和轴41利用连杆42连接在一起,该轴41从差动进给台24伸出,并且其轴心线位于差动进给曲柄38摆动范围内某一个位置的园弧曲率中心上。这样,利用差动进给曲柄38的摆动,差动进给台24在主进给台22被导向而前后移动,前后移动的量,即差动进给量的调整是通过第一调节滑动件39沿差动进给曲柄38移动,改变其位置实现的。为了使第一调节滑动件39移动,而改变差动进给量,设置了调节机构,下面对这种机构进行说明。
安装在筒形座43上的轴44的轴线与进给前后轴36的轴线的延长线重合,牙叉杆45套在轴44上,固定在导向体46上的第2滑动件47嵌合在牙叉杆45的牙叉中,47可以滑动,在导向体46上加工出园弧形的导向槽48,该槽48的园弧的曲率中心位于进给前后轴36的轴心线上。因此,由第一调节滑动件39的轴支承的园弧形滑动件49能嵌合在导向槽48中,并可滑动。导向体46还有比滑动件47突出的销轴51,该销轴51的轴心与连接第一调节滑动件和连杆42的轴的轴心重合、滑动件49的支承轴的轴心也与其重合。而且,安装在筒形座43上的轴52的轴线与差动进给曲柄38位于摆动中心时的轴41的轴线的延长线重合,杆53套在轴52上,杆53的自由端上安装着销轴51。而且使销轴51和轴52之间的距离等于轴41和第1调节滑动件39的支承轴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固定在操纵轴54(54用轴支承在缝纫机框架上)上的操纵杆55设有长孔56、销轴51嵌合在长孔56中,51可以滑动。操纵轴54沿主轴26的方向向图的右方延伸,其轴端与手动杆等(图中未表示)适宜的操纵部件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导向体46被加工出园弧形沟槽48,因此,滑动体49可以嵌合在园弧沟槽48中,也可以将导向体46做成园弧形导向体,同时将滑动件49加工出园弧形导向槽、在其槽内嵌合导向体。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销轴51的移动是由杆53导向的。而销轴51的移动也可以由园弧形的长孔和长槽导向。第5图表示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在固定在缝纫机框架上的导向板61上加工出园弧形长孔,该园弧形长孔的园弧曲率中心是轴52的轴心,用这个园弧形长孔对销轴51的移动进行导向。
伴随着差动进给曲柄38的摆动,滑动件49在导向体46的导向槽48中作往复滑动,画出园弧轨迹,这个轨迹象第4C图所表示的那样,在中间部与以进给前后轴轴心为曲率中心的园弧相接。因此,滑动件49的轨迹和理想的轨迹的偏差极小。
差动进给量的调整是利用手动杆等操纵部件使操纵杆55上下转动实现的。即,利用操纵杆55的向上转动,导向体46一边以轴52为中心转动、一边沿着牙叉杆45的牙叉移动或者沿着导向板61的园弧形长孔62和牙叉杆45的牙叉移动,从而将第一调节滑动件39沿着差动进给曲柄38推向上方(见第3A图)。当操纵杆55向下转动时,正相反,第一调节滑动件39沿着差动进给曲柄38被推向下方(见第3B图)。
该发明象上述那样,将第一调节滑动件39的实际运动轨迹改成园弧轨迹,并且在中间部与理想的轨迹相接。在这样的进给机构中,与滑块连接的导向体46被杆45导向、杆45由轴支承,绕一固定的轴线可以转动,从而能使导向体46沿着径向移动。而现有技术中的进给机构,其导向体和杆做成一体,也相对于上述的轴线转动及沿径向移动。与现有技术中的进给机构相比,该发明的进给机构,其导向体仅在杆的长度范围内移动,不伸出上述的轴,因此,不必考虑杆的多余容纳空间,尽管设置了调整装置,所需的空间仍然比现有技术的空间小。这样,该发明的筒形缝纫机的筒形体的直径可以比现有技术的筒形体直径小,从而能扩大其缝纫的适用范围。

第1图是装有该发明的进给机构的筒形缝纫机的侧投影图。
第2图是第1图的分解侧投影图。
第3A及B图是改变进给量时的进给量调节装置的正视图。
第4A-C图是现有技术的动作说明图。
第4D图是现有技术的进给量调节装置的正视图。
第5图是导向部件形状变化的正视图。
第6图是筒形缝纫机的侧投影图。
权利要求
1.筒形缝纫机的进给机构,包括安装了进给齿的进给台和进给台的上下移动机构,和进给台的前后移动机构,(进给台的前后移动机构包括与主轴连动而作摆动的进给前后轴,与该轴固定安装的曲柄,安装在曲柄上可滑动的第一调节滑动件,连接该滑动件和进给台的连杆。)以及使第一调节滑动件沿曲柄移动的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操纵机构包括杆45,第2调节滑动件47,导向体46,第3调节滑动件49,导向件53和操纵杆55,其中杆45是由轴支承,绕着与进给前后轴相一致的轴线可以转动,沿杆45的径向加工出牙叉或长孔;第2调节滑动件47嵌合在杆45的牙叉或长孔中,可以滑动。在导向体46的一侧设置第2调节滑动件47,在导向体另一侧加工出在轴线的径向方向上具有曲率中心的圆弧形沟槽48,圆弧形的第3调节滑动件49由轴支承在第1调节滑动件上,可以滑动,并嵌合在导向体46的沟槽48中,可以滑动,导向件53和比第2调节滑动件47突出的销轴51相配合,并在曲柄摆动范围内的某一位置上使销轴51和第1调节滑动件一样,沿着曲柄移动;操纵杆55使销轴51动作,通过上述的构成,第3调节滑动件在槽48内滑动而画出的圆形轨迹和以进给前后轴为曲率为中心的圆弧轨迹在中间部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筒形缝纫机的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导向部件在筒形座43上或在固定在该座上的导向板处形成,可滑动嵌合销轴51的是长槽或长孔。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筒形缝纫机的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曲柄是圆弧形的,导向部件是杆53,杆53的一端由轴支承,绕着和圆弧形曲柄摆动范围内的某一位置的曲率中心一致的轴心可以转动。另一端由销轴51支承,可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
2或3的筒形缝纫机的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操纵杆55固定在操纵轴54上,54由轴支承在缝纫机框架上,该操纵杆上有牙叉或长孔,牙叉或长孔中嵌合着销轴51,并可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
3的筒形缝纫机的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操纵杆固定在轴52上,杆53的一端也固定在轴52上。
专利摘要
筒形缝纫机的进给机构。其中,滑动件通过连杆与安装了进给齿的进给台连接,并可滑动地安装在固定于进给前后轴上的曲柄上。不论其相对于曲柄的安装位置如何,随着曲柄的摆动,都能画出在中间部位与理想的弧轨迹相接的弧轨迹,即使改变滑动件相对于曲柄的安装位置,限定该滑动件的弧轨迹的导向体也不伸向进给前后轴的下方。
文档编号D05B27/08GK86107481SQ86107481
公开日1987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86年11月1日
发明者濑户洋二 申请人: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