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回转线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82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回转线梭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理想地在家庭用缝纫机以及工业用缝纫机等机械上实施的半回转线梭机构。


图1表示原来的半回转线梭机构1的正面图,图2是图1所示半回转线梭机构1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该半回转线梭机构1的剖面图。装备在家庭用以及工业用缝纫机等机械上的半回转线梭机构1有摆梭3、摆梭驱动叉4、梭壳7;摆梭上的轨条2嵌在梭床内圆表面上形成的轨道槽上(图中没有表示),且被其支撑着;摆梭驱动叉4半回转驱动摆梭3,使其沿箭头A1,A2方向运动;梭壳7安放卷绕底线5的梭心6。梭壳7与止转件7a形成一整体,该止转件7a与梭床(图中没有表示)的配合凹槽相嵌合,阻止伴随着摆梭3的半回转动作所产生的梭壳7的转动。在上述摆梭驱动叉4的安装部份8上,同轴固定着缝纫机下轴,其受驱动绕回转轴线l产生半回转。当摆梭驱动叉4沿箭头A1方向旋转时,其圆周上的一端9接触并推压摆梭3的接触面10,因此,上述梭壳7的回转在被阻止的状态下,摆梭3沿箭头A1方向回转。这样,当摆梭驱动叉4的一端9一到达上死点时,其回转方向就会发生改变,摆梭驱动叉4由箭头A1方向被驱动向箭头A2方向反转。这时,摆梭驱动叉4的圆周上的另一端11接触并推压在摆梭3的剑尖端12附近所形成的凹部13的内表面,因此梭壳7的回转在被阻止的状态下,摆梭3沿箭头A2方向回转。
这样一来,在作半回转运动的线梭机构1上,由作上下往复运动的针14所带来的面线,被剑尖端12勾住,摆梭3因受摆梭驱动叉4推动而沿箭头A1方向作半回转,形成面线环。这时,面线如假想线15所示,处在下部位置,它沿面线导向突出部16的导向表面17,向箭头18方向滑动,突出部16与上述剑尖端12一起形成凹部13;由于安装在缝纫机本体上的悬臂杆(图中没有表示)的上升动作使针线跨越到梭壳7的外圆表面上,随着上述悬臂杆上升,面线15一面在梭壳7的外圆表面上滑动,一面穿线。这样一来,被悬臂杆拉到上方的面线15与从梭壳7里的梭心6引出的底线5相缔结,形成针脚。
上述面线15从剑尖端12跨越到梭壳7的外圆表面上时,摆梭3沿箭头A2方向反转,回复到初期位置(图1所示状态),再次被摆梭驱动叉4沿箭头A1方向驱动。由于针14往下方的动作,勾住被带到剑尖端12附近的面线,形成面线环。反复这一连串动作,便会形成连续的针脚。
可是,当把上述那种半回转线梭机构1用于家庭缝纫机或工业缝纫机的情况下,梭心6的底线5用尽时,必须用卷绕好新底线的梭心来更换用尽底线5的梭心6。特别,对于上述缝制速度快,而且缝制量大的工业缝纫机来说,必须频繁地变换梭心,从而使缝纫效率降低。
因此,虽然可以考虑增大梭心6的直径D以及梭心6轴线方向宽度B,以增加底线5的卷绕量,但是,假如增大梭心直径D,摆梭3的直径必须要相应地加大,假若增大摆梭3的直径,那么,面线环变大,因此不仅使拉线松紧度恶化,容易产生面线套结,而且还会使摆梭的半回转动作而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增大。另外,若增大梭心6的宽度B,面线环将变得难以跨越梭壳7,其结果,不希望有的张力会作用在面线上,使拉线松紧度恶化,因此,容易产生面线套结,使缝纫质量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半回转线梭机构在结构简单和不增大摆梭的情况下,使梭心变大,并能增加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的卷绕量,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为具有下列特征的半回转线梭机构在梭身上形成一个面线导向突起,它与剑尖端一起形成一个用于嵌合梭身的摆梭驱动叉的凹部,使上述突起尖端部内径R1,小于该突起的根部处容纳梭壳的空间的内径R2;把突起的凹部一侧的面线导向面的倾斜度设计成所希望的比较大的值;而且使面线导向面的周向长度比较长,使面线容易跨越到梭壳的外面。
在理想的实施样式中,为了避免上述面线导向突起的干涉,在梭壳外圆表面上沿周向形成一个小外径的部份。
另外,在理想的实施样式中,上述梭壳外表面,比上述摆梭开口端还沿轴线方向向外突出约3毫米。
进一步,在理想的实施样式中,上述梭壳上,使面线从该梭壳外圆表面跨越到外表面的角部形成一个平滑的圆角,使梭壳轴向长度越往面线通过方向的上游越短。
若根据本发明,由于将面线导向突起的凹部的面线导向面的斜度定为所希望的值,而且将周向长度加长,使面线容易在梭壳外圆表面上移动,所以,由摆梭的剑尖端勾住的面线,随着摆梭转动,沿着上述凹部的面线导向面被引导过来,容易从该面线导向面跨越到梭壳的外圆表面,能够实现良好的穿线。因此,不会有过大的张力作用于面线上,不会引起面线套结,能够形成质量上乘的针脚。
另外,因为上述突起的根部被形成为,该突起的尖端部的内径R1小于容纳梭壳的空间的内径R2,所以允许底线通过上述根部附近的内圆表面和梭壳外圆表面之间,能够增大摆梭内的梭壳直径,所以能够加大装在梭壳里的梭心的直径,从而能够增大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的卷绕量,并可减少缝制时换梭心的次数,提高缝制工作的效率。
另外,若依照本发明,为了避免面线导向突起的干涉,在梭壳外圆表面上,沿周向形成一个小外径部份,因此即使增大容纳在摆梭里的梭壳的外径,也没有必要担心上述面线导向突起的尖端部附近与梭壳外圆表面接触,这样,摆梭与梭壳不会发生相互干涉,并能妥善地实现半回转驱动摆梭。
本发明的上述这些目的、其它目的、特色、以及优点,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会更加明瞭。
图1是典型的先有技术正视图;
图2是半回转线梭机构1的分解轴测图;
图3是半回转线梭机构1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摆梭20的正视图;
图5是图4中的摆梭20的右侧视图;
图6是图4中的摆梭20的俯视图;
图7是图5中的Ⅶ-Ⅶ放大剖视图;
图8是沿图7箭头M向看面线导向突起26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装有图4到图8中所表示的摆梭20的半回转线梭机构21的整体轴测图;
图10是半回转线梭机构21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11是为了说明面线46向梭壳37跨越动作的摆梭20的正视图。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合适的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摆梭20的正视图,图5是其右侧视图,图6是其俯视图。
根据本发明安装在半回转线梭机构里的摆梭20包括竖立着一个圆头柱22的底部23和与底部23相连的边缘部24。在边缘部24上形成剑尖端25的同时,还在半径方向上形成一个在该剑尖端25内侧的面线导向突起26。由上述剑尖端25和面线导向突起26形成与摆梭驱动叉40相啮合的凹部27。
图7是图5中Ⅶ-Ⅶ放大剖视图,图8是沿图7箭头M向看面线导向突起26附近的局部放大图。突起26的尖端部30的内径R1小于上述面线导向突起26根部28处的容纳梭壳的空间29的内径R2(R1<R2)。因此,即使面线导向突起26的周向长度11较长,但是也保持了足够的厚度,防止降低强度,比起内径R1等于R2的场合来,还是能够加大θ1角,该角度是突起26的凹部27处的面线导向面31与根部28处的切线方向所形成的。而且由于面线导向面31的周向长度11变长,如后所述,能够使剑尖端25勾住的面线容易向梭壳37的外圆表面47移动。这样,被剑尖端25勾住的面线就能够顺利而可靠地进行穿线了。
再次参考图1,在连接摆梭3的回转轴线l和针线导向突起16的根部的半径线l-p上,间隙W1的位置恰好是底线从梭壳7出来,通过梭皮,被引入针孔的通道,因此,通常W1=1mm左右是必要的。因为梭壳7被固定在一定位置上,摆梭3作半回转摆动,所以该间隔与摆梭内径有关,从图1的l-p线上的P1位置,沿箭头A2方向的下游侧,必须经常满足W1≥1mm,但是,在箭头A1方向下游侧(突起16的尖端方向),由于W2没有受到任何上述制约,因此,半径R1可以接近梭壳外圆。反之,若令R1保持不变,仅仅增大R2,其结果,能将梭壳半径一直加大到接近于R1的值,而且能使突起的角度θ1(参考图7)保持在与原来没有丝毫变化的所希望的数值。通过这种办法能够加大设置在摆梭20内的梭壳37,因此,能够加大设置在该梭壳37里的梭心39,增加底线卷绕量。
图9是装有图4到图8中所表示的摆梭20的半回转线梭机构21的整体轴测图。在设于缝纫机机座上的针板35的下方,安装有半回转线梭机构21,其中设有上述摆梭20。半回转线梭机构21中,轨条36嵌入梭床内圆表面上所形成的轨沟(图中没有表示)里,支承上述摆梭20;在该摆梭20的底部23上竖立着圆头柱22,其上安装梭壳37;在梭壳37里装有卷绕着底线38的梭心39。
相对于回转轴线12而言,在上述摆梭20的对面侧,配置着摆梭驱动叉40,其回转轴线与上述摆梭20的回转轴线12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与摆梭驱动叉本体41相连的安装部42上固定有缝纫机底轴43,底轴43与上述摆梭20以及摆梭驱动叉40的各轴线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缝制动作一开始,底轴43在绕其回转轴沿箭头D1,D2方向作往复半回转运动的同时,针44与该底轴43联动产生上下往复运动,面线46通过在上述针板35上所形成的针孔45,被带到摆梭20的剑尖端25附近。另外,安装在梭壳37内的梭心39上卷绕的底线38,穿过梭壳37上所形成的底线通孔,依靠梭皮48的弹力压在梭壳37外圆表面47上,并穿过上述针孔45,被引导向针板35的上方。此外,梭壳37上有一个与其形成整体的止转件37a,该止转件37a与梭床(图中没有表示)上的凹槽相嵌合,阻止梭壳37随着摆梭20的半回转动作而旋转。
由于底轴43的半回转运动,驱动上述摆梭驱动叉40沿箭头D1、D2方向作半回转运动。当摆梭驱动叉40沿箭头D1方向回转时,其一端49与摆梭20接触,且向同一方向推动摆梭,靠此推力,梭壳37处于不旋转的状态驱动摆梭20沿箭头D1方向作半回转。而当摆梭驱动叉40沿箭头D2方向回转时,摆梭驱动叉40的另一端50与上述凹部27的内表面接触并推动它,靠此推力,梭壳37处于不旋转的状态驱动摆梭20沿与上述回转方向D1相反的箭头D2方向作半回转。
按上述方式驱动摆梭20沿D1、D2方向作半回转时,就会如图7和图8所示,因为将摆梭20的面线导向突起26设计成沿半径向内侧倾斜的,所以担心该突起26与梭壳37的外圆表面47接触。因此,如图10所示,在梭壳37的大致呈直立圆筒状的圆筒部51上,沿着圆周方向至少在突起26的移动领域形成一个阶梯面52,其外径小于圆筒部51的外径。梭皮48与摆梭20的内圆表面之所以不会产生干涉,是由于将突起26的根部28的半径R2设计成相对地大于尖端部30的半径R1,即R2>R1;并且,将R2设计成当上述梭皮48夹着底线处于压紧状态时,梭皮48与根部28的内圆表面之间不会产生干涉的值。因此,即使摆梭20沿D1、D2方向作半回转运动时,上述突起26的尖端部30附近也不会与梭壳37的外圆表面47以及安装在梭壳37外圆表面47上的梭皮48接触,不会阻碍摆梭20的半回转运动。
根据以上这种结构,摆梭20一旦被摆梭驱动叉40沿箭头D1方向驱动作半回转运动时,就会如图11所示,剑尖端25勾住的面线46形成面线圈,面线46就被引向如图10所示的箭头F方向,即面线通过的方向,该剑尖端25的端部到达与回转轴线12垂直交叉,且与针44移动轨迹平行的轴线13的位置时,上述凹部27内的面线46沿面线导向面31,被引向图11所示箭头G的方向,然后跨越到梭壳37的外圆表面47上。这时,由于将面线导向面31,形成一个如图7所示长度为l1的面,所以把沿面线导向面31,顺箭头G方向移动的面线46沿着周向一直引导到超越轴线l3的位置,使它能够跨越到位于图11中轴线l3左侧的梭壳37的外圆表面47上,能够正确地进行穿线。而且把角度θ1选择为所希望的值,即随着悬臂杆(图中未表示出来)的上升,面线46沿面线导向面31很好地滑动并将它引向箭头G方向的角度,因此,该面线46能很容易地由导向面31跨越到梭壳37的图11所示轴线l3左侧的外圆表面47上,这样,如上所述,没有太大的张力作用在面线46上,因此不会发生拉线松紧度恶化或断线等故障。这样,由于形成了这种面线导向突起26,所以面线46的穿线动作就能够顺利和准确地实现。
另外,当不在梭心外圆表面47上设置阶梯面52,而是加大梭心39宽度B10的时候,如假想线71所表示,越是加大宽度B10,外圆表面47的上端角部70越是向上延伸。另一方面,有必要将面线46从图10所示状态顺利地移到箭头F所指的面线通过的方向,随着角部71变高,面线46就不能跨越到梭壳外表面53上,而是缠绕在外圆表面47上。因此,为了回避上述情况的发生,而须要将角部70设计成小于距离H1。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在不与突起部26发生干涉的高度范围内,将梭壳外圆47的半径加大到不超过图7所示半径R2的范围,并将角部70的位置取在所希望的位置。即,在阶梯面52和外周面47上,由于能够加大外圆表面47并使角部70位置下降,所以梭心宽度B10有可能增加。因此,能将从轨条36到梭壳37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H2加大,从而加大梭心39的宽度B10。在安装这种梭心39的半回转线梭机构21中,设从图3所示先有技术的摆梭3的轨条2到开口端之间的距离h1,与本发明的距离H1相等(h1=H1),那么可以使梭壳37的上述距离H2,大于从轨条2到梭壳7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h2(h2<H2)。能使安装在这种梭壳37里的梭心39的宽度B10,大于先有技术中的宽度B,例如约大3mm。因此,可以增加卷绕在梭心39上的底线38的卷绕量。
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或者主要特征,本发明可以以其它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加以实施。因此,从各方面看上述实施例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写在权利要求书里,在说明书里,没有作任何限制。
进一步而言,属于与权利要求相同范围的改型和变化全部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半回转线梭机构,其特征在于形成一个面线导向突起,它与剑尖端一起形成一个用于嵌合摆梭驱动叉的凹部,使上述突起尖端部内径R1,小于该突起根部处容纳梭壳的空间的内径R2,将突起部的凹部一侧的面线导向面的倾斜度设计成所希望的比较大的值,而且使面线导向面的周向长度比较长,使面线容易跨越到梭壳的外圆表面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回转线梭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梭壳外圆表面上,为了避免上述面线导向突起部的干涉,沿周向形成一个小外径的部份。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回转线梭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梭壳外表面比上述摆梭的开口端,在轴线方向上向外突出约3mm。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回转线梭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梭壳上,使面线由该梭壳外圆表面跨越到外表面的角部,形成一个平滑的圆角,使梭壳轴向长度越往面线通过方向的上游越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回转线梭机构,在线梭机构上形成一个面线导向突起,它与剑尖端一起形成一个用于嵌合摆梭驱动叉的凹部,使上述突起尖端部内径R1,小于该突起的根部处容纳梭壳的空间的内径R2,将突起部的凹部一侧的面线导向面的倾斜度设计成所希望的比较大的值,而且使面线导向面的周向长度比较长,使面线容易跨越到梭壳的外圆表面上,通过上述办法允许底线从上述根部附近内圆表面与梭壳外圆表面之间通过,能够加大摆梭内的梭壳直径,因此,能加大安装在梭壳里的梭心直径,并能增加卷绕在梭心上的底线的卷绕量。
文档编号D05B57/14GK1045431SQ9010097
公开日1990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1990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27日
发明者清水浩充 申请人:株式会社广赖制作所,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