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剥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32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苎麻剥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以苎麻鲜茎为原料的苎麻剥麻机。
苎麻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软皮纤维,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苎麻年收三次,季节性强,且苎麻剥制费工费时,劳动强度较大。当前我国苎麻剥制主要是手工刮麻,国内虽研制出几种型号的动力剥麻机,但因剥麻质量不理想、体积大等而未能大量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苎麻的发展形势。把农民从繁重的剥麻劳动中解脱出来而设计一种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省力、生产率高的小型苎麻剥麻机。
苎麻剥麻机一般由机架「3」、剥麻滚筒「4」、剥麻支承件「8」剥麻间隙调节机构「6」、喂料斗「5」、动力机「1」及传动装置「2」组成。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剥麻滚筒「4」圆周上均布的打板「9」沿滚筒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偏转一个角度,剥麻间隙调节机构「6」采用两端分别调节的差动螺旋机构,差动螺栓「7」上有两段不同螺距的螺纹,并配有相应的螺母,剥麻支承件「8」的压板上镶有一块在严重磨损后可更换的压板镶条「16」。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目前现有剥麻机相比,具有工效高、操作省力、重量轻、体积小、剥麻质量好等优点,根据测试,比刮麻器提高工效5-7倍,原麻含杂率、含胶率符合要求,是广大麻区较理想的苎麻剥麻机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面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B-B剖面图。
实施例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由机架「3」、剥麻滚筒「4」、剥麻支承件「8」、剥麻间隙调节机构「6」、喂料斗「5」、动力机「1」及传动装置「2」组成。剥麻滚筒「4」上均布16块打板「9」,打板「9」的安装沿滚筒旋转方向的反向偏转一个角度,一般为0-30度,本实施例为20度。打板「9」由扁钢制作,损坏后可更换。剥麻滚筒「4」通过轴承座安装在角钢支架「11」上,并可前后移动,以保证剥麻滚筒「4」的中心线与压板「14」中心线的相对位置。剥麻间隙调节机构「6」是一种两端分别调节的差动螺旋机构,它由差动螺栓「7」、压缩弹簧「13」、压板座「12」及差动螺栓支承「15」构成。差动螺栓支承「15」套在压板「14」的两端。剥麻间隙调节机构「6」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3」上端。差动螺栓「7」上有两段外径和螺距都不相等的螺纹,它们分别与压板座「12」与差动螺栓支承「15」的内螺纹配合。转动差动螺栓「7」时,差动螺栓支承「15」带动剥麻支承件「8」沿垂直方向的位移量为二反向移动的合成,从而达到微调剥麻间隙的目的,同时差动螺栓「7」的转动还确定了压缩弹簧「13」的预压力。为了改善机剥麻外观质量,便于剥麻支承件「8」磨损后的修磨和更换,用螺钉在压板「14」上固定一块压板镶条「16」。本实用新型的剥麻间隙调节机构「6」中的压缩弹簧「13」不仅满足了麻茎破碎、刮制所需压力,而且保证了加工不同规格麻茎时,剥麻间隙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变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先检查各部件的安装、调整是否正确,然后进行空运转,无异常情况即可剥麻。剥麻时,一次取鲜茎数根,将其理齐摊平握住麻茎基部,将梢部以较快的速度喂入,一直送到握麻茎的手(成拳状)碰到喂料斗壁为止,再反向拉出;然后调头剥基部。应注意基梢两端交叉处要适当留有一段重复加工区,以保证全部剥净。
权利要求1.一种苎麻剥麻机,由机架[3],剥麻滚筒[4],剥麻支承件[8],剥麻间隙调节结构[6],喂料[5],动力机[1]及传动装置[2]组成。其特征是剥麻滚筒[4]圆周上均布的打板[9]沿滚筒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偏转一个角度,剥麻间隙调节机构[6]采用两端分别调节的差动螺旋机构,差动螺栓[7]上有两段不同螺距的螺纹,并配有相应的螺母,剥麻支承件[8]的压板上镶有一块在严重磨损后可更换的压板镶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苎麻剥麻机,其特征是剥麻滚筒〔4〕圆周上均布的打板〔9〕沿滚筒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偏转0度~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苎麻剥麻机,其特征是剥麻滚筒〔4〕圆周上均布的打板〔9〕沿滚筒旋转方向的反方向偏转2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苎麻剥麻机械,它由机架、剥麻滚筒、剥麻间隙调节机构、喂料斗、动力机及传动装置组成。其特点是剥麻滚筒上装有16块后倾工作面磨损以后可换面使用的打板,剥麻间隙调节机构采用差动螺旋机构,由压板和压板镶条组成剥麻支承件,压板镶条磨损后可更换。与目前现有剥麻机相比,具有剥麻工序简单、劳动强度低、工效高、剥麻质量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D01B1/14GK2071650SQ9021297
公开日1991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8日
发明者王绍文, 张腾芳, 宋贻则, 吕江南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