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和色度吸附剂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69507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Cod和色度吸附剂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剂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去除污水中的COD和色度的粒状多孔性吸附剂及其生产方法。
日本专利文献昭53-31404提供的是由Mg(OH)2与NaOH处理过的水淬炉渣烧制而成的粉末状吸附剂,制作工艺繁杂,脱色及COD的去除效果均没有纯水镁泥烧制的好。日本专利文献昭53-45054提供是一种粉状无机吸附剂,由于它是通过与排水共同搅拌来吸附和去除其中的色度和COD成分,处理及再生回收工艺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COD及色度吸附剂,它不仅具有较好的污水净化效果,而且处理工艺简单,吸附剂再生方便。特别适用于焦化、造纸、印染等行业的污水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COD和色度粒状多孔性吸附剂及其生产方法,是使生成的Mg(OH)2中含有10~50%的可溶性盐,自然凉干后,先压制成型,经350~550℃,1~2小时的焙烧,用水活化自然破裂成砂粒状。其中,Mg(OH)2可用制盐的下脚料(高低温盐)分别加入以60∶40~90∶10重量比的NaOH和NH4OH溶液制得,其中保留有10~50%NaCl盐。
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COD和色度吸附剂,具有密集细孔结构,能吸附较大范围的色度和COD成分,且机械强度好、阻力小,可装柱使用,能反复再生,从而简化了污水处理工艺。特别是本发明利用盐厂的下脚料作原料,以废治废。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焦化、造纸、印染等行业的污水处理。
本方法可结合下面的实施例给予更详细的说明。
首先,将含有一定量镁盐的的下脚料溶于水中配制成重量浓度为30%~70%的盐溶液,然后,分别加入以10%~20%浓度NaOH和10%~15%氨水,调节PH在10以上,生成白色Mg(OH)2沉淀,放置12小时以上,倾去上面的清液,用水洗1~5次,将沉淀过滤、凉干,压制成条,放于350℃~500℃马辐炉中焙烧1~2小时,使用前用水浸泡活化,即成多孔砂粒状镁型多性吸附剂。吸附剂再生可在同样装置中焙烧,一般在250℃~400℃下焙烧10~40分钟即可。其物理性能如下1.密度(g/cm3)填充密度0.62~0.73,表观密度0.9~1.20,真实密度1.9~2.13;
2.微孔体积(cm3/g)0.4~0.6;
3.孔隙率0.33~0.40;
用本发明所说的新型COD及色度吸附剂处理污水的效果可用以下实施例说明。
例1处理焦化污水生化处理后排水原水PH为8.5,CODcr为405mg/L,颜色为棕黄色,色度(稀释倍数)为30倍,经吸附柱吸附,接触解30分钟,COD最高去除率可达98%,色度去除100%。
例2处理印染污水(表2)原水CODcr为1041.1mg/L,颜色为红黑色,色度(稀释倍数)为1000倍,经吸附柱吸附,接触解30分钟,COD最高去除率可达93%,色度去除99%。
例3吸附剂再生后的吸附效果试验将处理污水后的饱和吸附剂凉干,在300~500℃的温度下焙烧30分钟,用水活化后处理印染污水,CODcr去除率达90%以上,脱色率达99%。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去除污水中的COD和色度的粒状多孔性吸附剂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生成的Mg(OH)2中含有10~50%的可溶性盐,自然凉干后,先压制成型,经350~550℃,1~2小时的焙烧,用水活化自然破裂成砂粒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附剂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是Mg(OH)2可用制盐的下脚料(高低温盐)分别加入以60∶40~90∶10重量比的NaOH和NH4OH溶液制得,其中保留有10~50%NaCl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去除污水中的COD和色度的吸附剂及其生产方法。该吸附剂为镁系吸附剂,具有密集细孔结构,能吸附较大范围的色度和COD成分,机械强度好、阻力小,可装柱使用,能反复再生,不仅简化了污水处理工艺,而且本发明利用盐厂的下脚料作原料,以废治废。特别适用于焦化、造纸、印染等行业的污水处理。
文档编号D21C11/00GK1064225SQ9210226
公开日1992年9月9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7日
发明者任芝芸, 韩惠兰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