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制品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76474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制品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制品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涉及不经试织而能生产出例如反映手触摸时的感觉等的风格(風合い)、针圈数、尺寸大小均与目标一致的针织制品的方法。
针织制品的关键问题在于,不经过实际制品的编织和整理加工,制品的风格、尺寸等就无法确定。例如,就风格而论,由于编织时种种条件的不同,即使针圈数相同,其风格也会不同。针织制品在编成之后进行皂煮收缩,汽蒸等整理加工,从而使其收缩达到某种程度的饱和,方可作为成品。在整理加工过程中,风格变化,其外形尺寸也变化。而且,由于整理加工的内容各种各样,便难以预测织物因整理加工发生的风格变化。就此点而论,外形尺寸也一样,即使针圈密度相同,也会因编织条件的细微变化,以及机械的特点、湿度条件、原料种类等差异而引起尺寸的变化,整理加工也会引起尺寸改变。例如,即使整理加工内容大致相同,条件有微小差别,如汽蒸温度和时间、加工季节之差,或材料、纱线等的使用量差异,以及收针方式等的不同,其收缩或变形之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到底整理加工会造成织物风格乃至尺寸怎么样的变化,实难以预测。因此,单靠控制线圈密度数据并不能得到所期望的风格和尺寸。即使凭经验考虑了编织条件和整理条件等影响,来规定针圈密度数据,以补偿尺寸和风格的变化,就目前而论,其外形尺寸仍与预期值有百分之几的偏差,若不进行实际的编织和整理加工,风格是无法判断的。
因为无法对制品风格和成品尺寸进行有效的预测,所以针织品要进行试织。正如字面的含义那样,所谓试织,就是指通过试制实际尺寸的针织制品,试织数种样品,经整理加工后再对其风格和尺寸进行评价,从而确定编织条件。然而,试织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来说并不合适。例如,为了生产设计用的数件毛衣而试织好几件样品就不合理。
整理加工时引起的风格和尺寸的变化,与生产批量的单位和库存情况也有关系。如根据销售情况,需要追加少量的生产,也会因季节的变化和整理加工条件的无再现性而导致风格与尺寸的差异。因此,是允许每批的风格和尺寸发生变化,还是每批进行试织,两者必须择其中之一。风格与尺寸的不可预测,也影响到针织制品的设计手法。织物的设计主要是用纸样进行指定,不过,在针织物的场合,设计主要是用纵行数和横列针圈数以及针圈密度数据指定,而不大使用纸样。这是因为,即使用纸样指定,也不可能得到预期的尺寸,而且,作为针织制品特色的风格在纸样上也表现不出来。
综上所述,试织会使生产效率明显下降,不利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而必需要试织的原因是,编织过程中种种变动因素与整理过程中织物的收缩。此外,试织之所以必要,还因为,即使以纸样设定尺寸大小,也无法得到所设定尺寸的产品。
此处也提一提与此相关的以往技术。有众所周知的在针织机上边对针圈长度进行反馈控制边进行编织的技术(例日本发明专利公开1987-62977)。但是,该专利并未示出风格样品的编织。而且,也没有说明,在整理加工后选择最佳样品,并以此最佳样品为基础,对整理加工后的尺寸进行预测,从而决定针织制品的针圈数。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针织制品的生产方法,以使生产针织制品时不再需要上述的试织,不经试织即能以规定的针圈数生产出具有所需风格和尺寸的产品。
本发明的另一课题是,不经试织即能以所需的风格生产出尺寸与纸样数据完全相同的产品。
本发明的又一课题是,提供一种不用提花机和嵌花针织机等的新型花样编织手法,不用多根色纱进行编织产生彩色花纹,而是通过使喂入三角座的纱线颜色随部位而变化,从而产生出彩色花纹。
按照本发明,改变针圈长度,编织出多种比预定产品小的风格样品,经整理加工之后选择最佳风格样品。原则上,样品的整理加工要与预定产品的加工方法相同。这样一来,以与最佳样品相同的针圈长度编织的制品就具有与最佳样品相同的风格,即使不编织实际尺寸的制品,也可以决定最佳风格的条件。其次,由最佳样品的尺寸及单位长度的针圈数,可以得出整理加工之后的针圈密度。因此,以此与预定制品的尺寸和形状相比照,即可知必要的纵行和横列的数目。这样,以最佳样品针圈长度作为预定制品的针圈长度进行编织,并以与最佳风格样品相同的整理方法进行整理加工,就可制得与预定尺寸和形状相同的产品,而且,该产品也具有与最佳样品相同的风格。
本发明特别适合于成形针织和整体针织场合,也适合于针织手帕以及长形针织物等非成形针织制品的制造。在针织手帕和长形针织物的场合,例如形状为长方形时,其大小即为编织宽度和长度。在成形针织的场合,因为难以预测针织物整理加工之后制品的形状,故不大使用纸样来进行设计。然而,由于本发明可以制得预定形状的制品,就可以首先决定制品的形状并制得纸样数据,并以此与最佳风格样品的尺寸及单位长度的针圈数相比照,从而决定实际产品所需的纵行和横列的数目。至于整理加工之后的最佳样品的单位长度的针圈数和尺寸,为了要消除样品两端部位的影响,最好以样品中部带状部分的纵、横方向单位长度的针圈数和纵、横的每规定针圈数的尺寸来决定。这样一来,就可以不经试织而生产与纸样数据要求一样的制品。在整体编积的场合,若无法预定衣领、衣袋、钮扣眼等各部分的大小和位置则无法生产,但在本发明中,则可以从风格样品预测整理加工后各部分的位置和尺寸。
又,针织制品尺寸的决定与风格样品的制作和评价,两者不论何者先进行均可。至于针圈长度的控制,不限于控制每一个针圈所需纱线的长度,例如,也可以控制每个或数个横列,或控制每个规定针圈数的纱线的长度。而且,在实用上,较之对每个针圈的纱线长度测定并对每个针圈进行反馈控制,采用对一横列或数横列所需纱线长度进行测定并向下一规定横列进行反馈和控制的方法更为简单。至于针织制品的尺寸,例如使用纸样数据,此处之所以规定为纸样数据而并非纸样,是因为即使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纸样等现实纸样以外的东西,只要是能决定针织物各部尺寸的数据就行。本发明专利说明书中所说的纸样数据,是指相对于成形编织的针织物,决定各部分外形轮廓和尺寸的设计数据。所使用针织机之种类,原则上为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横机,其编织方法有成形编织和非成形编织或整体编织等。
采用本发明,可获得以下的效果。
1)不经试织就可以生产风格最佳、所需尺寸的针织制品。这样,就有利于不同品种的小批量生产,而且可以缩短实际生产之前的准备时间。
2)不是在以针圈数设计、试织后再加以修正,而且能利用纸样数据进行设计。因此,在设计开始时就可以直接指定制品的形状,这是适用于成形针织制品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法。
3)制品的尺寸误差小,因此,在非成形针织的场合,就不必为了尺寸误差而对针织衣片留余量。而且,在成形针织的场合,花样的位置和尺寸等可以正确地加以控制。同样,在整体针织的场合,也可以对衣袋等各部分的位置和尺寸进行控制。于是,设计的变更和分级就很容易。
在边控制针圈长度边编织针织物时,可以预测在针织品的那个位置上会有哪根纱线出现。这样,最好是使用随纱线长度方向的位置不同而颜色不同的纱线进行编织,而且,以针圈长度数据为基础,求出在哪一针圈会出现纱线的哪一段,从而决定纱线的色彩。为了能如此编织,例如,对纱线不同部位进行不同的染色处理,对同一纱线进行部分染色,然后供给编织机。或者,也可在编织机上连接多个筒子,每个筒子使用不同颜色的纱线,利用打结器等将纱线连结后喂入三角座。这样做的结果,即使在三角座中喂入一根纱线,也可以织出所需色彩图案的针织制品。这是取代提花针织和嵌花针织之类方法的新的编织方法,能用少数的纱线,自由地织出各种色彩图案来。其结果,可以获得风格轻柔的针织物,不像一般提花针织机所制得的产品那样,因背面的底纱存在而显出硬帮帮的质感和沉重感。
图面的简单证明

图1为实施例的针织制品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所用生产系统的方框图。
图3为变通实施例所用生产系统中主要部分的方框图。
图4为第2个变通例所用生产系统主要部分的方框图。
图5为针织制品的纸样数据和风格样品的相互关系图。
实施例图1至图5,示出了实施例及其变通例的情况。图1表示针织制品的生产流程。例如,首先制作纸样数据,决定各部分的尺寸。作为纸样数据,例如,使用数字化转换器2由鼠标器和指示笔制作,也可以使用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4,由键盘输入数据来制成,也可以用扫描器对实物纸样进行扫描并输入机内。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4,例如使用装入了针织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用软件的工作站或个人电脑之类的计算机。纸样并非一定要实物,而是在成形编制时必要的各部分尺寸,例如就前身衣片而论,有下摆宽、肩宽、身高、领口等的尺寸。制成的纸样数据贮存于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4中。
本发明适合于使用纸样数据进行成形针织或整体编织的场合,也可应用于无成形数据的手帕编织。在此场合,针织品的尺寸就意味着针织手帕的长度和宽度。即使在针织手帕生产时,利用本发明可用期望的尺寸容易地获得所期望风格的成品,于是可以精确地预测到成品经整理之后的收缩量,可减少因过高估计整理加工的收缩量进行编织而导致的纱线的损失,同时获得所期望的风格。
与纸样数据编制的同时,例如,可在纸样数据编制的前后制作风格样品。将该风格样品以与实际产品基本相同的条件进行整理加工。由于在整理加工时所引起的收缩和风格变化,会因加工条件的细微差异而变化,不能再现,所以,不论在最初一批生产或在每批追加的生产中,都必须要制作风格样品。
图5所示为风格样品的例子。图中,30为预定生产的针织制品,41-45为5种风格样品,每个样品不被切断而被连续地织出。风格样品41-45是改变针圈长度(每一针圈的纱线长度)编织成的,但具有相同的纵行和横列数。若针织制品30由平针组织32和罗纹组织34所构成,则风格样品41-45上也设平针组织51-55和罗纹组织61-65。此外,各风格样品41-45的宽度为15-30cm,此处约为25cm,长度为10cm左右,它们均比制品30尺寸小,因而纱线的浪费也小。为了模拟编织过程和整理加工过程中的收缩等变化,风格样品41-45用简单的长方形的已足够,不必模拟加针和减针,也不必进行缝制模拟。风格样品41-45的针圈长度要对每种组织分别予以指定,平针组织和罗纹组织设定为不同的针圈长度。
再回到图1,指定风格样品41-45的各针圈长度,并决定对应于各针圈长度的横列针圈数。再用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4将上述数据转换成针织机6的编织数据,边控制针圈长度,边织成风格样品41-45。针织机6为适合于单一周期小批量生产的横机。然后,对风格样品41-45进行如对产品30所进行的同样的整理加工。例如,或进行皂煮,或进汽熨处理,使风格样品41-45收缩。整理加工引起的收缩率一般在百分之几的范围,而且,随着加工条件的不同,其变化强烈,而且,这种变化也与纱线的材料、编织方法、针织制品30的厚度和季节等因素相关,没有再现性。因此,风格样品41-45在和制品30相同的季节,且在可管理的范围内以相同的工艺条件进行制作。其后对风格样品41-45进行评价,并决定最佳的风格样品。
最佳样品的风格反映针织制品整理加工之后的风格,若边控制针圈长度边编织制品30,整理加工之后就能获得相同的风格。此外,根据最佳样品确定针织制品的纵行和横列数。例如,设在图5中的风格样品43为最佳样品,其原来的编织宽度为25cm。其纵行数和横列数为已知。由整理加工后的宽度可得知编织和整理加工时的收缩程度,相反地,由此可以得到制品应有的纵行数和横列数。然而,单凭最佳样品43的宽度,会受到编织物两端部的影响,故此并不太好。在编织物的两端,由于纱线的返折等影响,单位长度的针圈数就与其他部位不同。因此,为了消除两端的影响,最好求出最佳样品43的中央部位,例如中央部10cm宽的带状部分的针圈数,由此决定制品的纵行和横列数。即,由最佳样品除去了两端部分的单位长度的针圈数来决定纵行和横列数。
由于从最佳样品确定了必要的针圈长度和纵行以及横列数,将纸样的尺寸数据转换成纵行和横列数,用最佳样品的针圈长度,将这些数据输入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4并转换成针织机6的编织数据。由于使用纸样数据,在下摆和衣领之间会出现加针和减针,这是通过根据纸样数据对已定的下摆和衣领的纵行数在中间予以补偿来决定的。编织机6根据编织数据,按照规定的纵行和横列数,在对针圈长度进行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编织。例如,测定每一横列或数横列的纱线长度,并对成圈三角进行反馈控制,以便在随后规定数目的横列中消除纱线长度的理论值之差。
编织而成的针织制品若用与风格样品41-45相同的条件进行整理加工,就可获得与最佳风格样品相同的风格。风格样品与针织制品基本相似,如已知在整理加工后的最佳样品中部例如每10cm有多少针圈,则也可以明了实际制品的纵行与横列数,从而可得到与纸样数据一样的制品。例如,每1针圈的纱线长度,可如以下所述,可以不超过±1%的误差进行控制,采用与最佳样品相同的处理条件对实际生产的制品进行处理,所以其制品的尺寸误差为±1%。与此相对照,在不制作风格样品41-45的情况下即使是凭经验对编织过程和整理过程的收缩进行预测并确定编织加工条件,其尺寸误差也在±5%左右。因为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整理过程中的收缩,如果仅靠单一控制针圈长度进行编织是无法消除尺寸误差的。此外,制品的风格在整理中会发生显著变化,所以仅用密度数据是无法予测的。
图2所示为生产装置,图中2为前述的数字化转换器,例如于40数字化转换器上以鼠标器将纸样数据输入,或者,用指示笔将纸样数据输入A3数字化转换器中。4为前述的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除成形数据之外,还能输入如图案、组织等的花样数据,其中,将花样数据加于成形数据中用监控器8作出显示。在整体编织时,可将衣领、钮扣眼、衣袋等的位置与尺寸输入其中。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4则将最佳样品的单位纵横长度之针圈数,为了消除两端部的影响,指中央部位的针圈数、花样、纸样数据的尺寸转换成纵行和横列数。此外,从最佳样品的针圈长度来决定各组织32、34的针圈长度。用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从最佳样品(由中央部位单位长度的针圈数)来判断实际制品的尺寸,于监控器8上,以与实物成比例的尺寸显示出针织制品的模拟图象。而且,采用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4求得的针织制品的尺寸与纸样数据相一致,误差不超过1针。
针织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4制作指定全部纵行与横列数以及各横列上组织的种类及其位置的编织数据,并将之输入针织机6的控制器10内。而且,将每种组织的针圈长度输入数字式针迹控制器12中。数字式针迹控制器12与控制器10为一体,它把由筒子送入编织机6的纱线长度转成编码,并检测其与指定的针圈长度之间的差异,从而控制针床的成圈三角。编织机6由控制器10和数字式针迹控制器12来控制,织成后的针织制品于整理机14上进行皂煮、回缩或汽蒸处理。经过整理加工之后的制品,尺寸与纸样数据一样,具有最佳样品的风格,其纵行与横列数与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4所定的纵行和横列数相同。
除了不经试织可获得给定尺寸和风格的针织制品之外,还可有以下之附加效果。
1)必要的纱线量可从最佳样品和制品的尺寸中判明,可以减少纱线的消耗。
2)因为不需要试织,故容易施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可省去试织的费用和时间。
3)在设计针织制品时,即使不具备关于编织和整理中的织物收缩的知识,也可以设计出给定的制品。例如在以往,若对整理和编织过程中造成的收缩不积累经验,不了解条件的差异、季节的变动、机械的特点等细微的影响,就不可能生产出设计要求的产品。与此相对照,如采用风格样品的设计方法,只要用纸样进行设计,指定花样就可以了。因此,即便是没有针织方面的专门知识,也可以直接指定制品的形状即纸样进行设计。
4)能不受机械特点、环境湿度等条件的影响,生产出质地均一的产品。通过针圈长度的控制而抑制机械特点的影响,通过同时期制作实际制品和风格样品可抑制湿度的影响,因此,即使用多台针织机6进行编织,也可获得均匀一致的制品。
5)对于编织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影响,以及整理加工所引起的收缩和变形等,可以通过风格样品41-45来评价,同时,也可由风格样品41-45确定为获得最佳风格的条件。因此,可提高针织制品的现现性。
6)可以准确地控制制品的形状。于是,在非成型针织的场合,就无需为形状误差而编织过大的衣片。同时,也不必要沿纵行方向分别编织制品的各个部分。由此,织物衣片的面积可减小10%以上。在成形编织时,可以生产形状齐全的产品,花样的位置和大小可以正确地控制。与此相应,就使得分级和设计的变更更为容易。而且,在整体编织时,衣袋等部件的大小和位置能正确地控制。
在实施例中说明了以平针组织32为主的制品,然而,同样也能生产具有提花和组织花样等的其它组织的产品。在此场合,用风格样品41-45对主要组织进行模拟就行了。
图3所示为对纱线进行局部染色的变通例子。若了解了纵行和横列数,以及针圈长度,则可知纱线的哪一部分该在针织制品的哪一部位出现。所谓纱线的位置正确地讲,是指沿其长度方向的纱线的部位。例如,由染色机供给的纱线,只要用针圈长度去除该位置至编织机6的三角座之间的距离后的纱线用于线圈。此时,在数字式针迹控制器12之前道工序一侧配置染色机18,纱线被以浸轧或泡沫喷射等方法局部染色。染色仅施于针圈表面暴露的部分就行,为了避免混色而在色彩改变的针圈处,对应于针圈内侧(另一纱线之下侧)的位置则不予染色。例如,在图3之右侧,在染红色和染绿色之间设定有一无色段,该无色段在针圈部位处于其他纱线的下面。因此,该在哪一段染什么样的颜色,则由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4来决定,将染色数据提供给染色机18,而数字式针迹控制器12则对编织机6纱线的使用量进行监控同时供应纱线。
以上是用染色机18改变纱线的颜色,但是例如,也可以采用多个筒子,在数字式针迹控制器12和筒子之间安装一个打结器,以此将纱线结束一起供给编织机。在此场合,在规定的针圈后使用的纱线的颜色由针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置4加以判断,而纱线的位置则由数字式针迹控制器12来控制,从而能使给定的颜色在给定的位置出现。
这样一来,改变1根纱线的颜色就可以织出彩色图案的针织制品,不必使用提花或嵌花机进行编织。结果,对针织机6的控制就很简单,同时,由于纱线的种类减少,纱线的损耗也减少了。此外,也不必像提花机那样,将不显露表面的纱线从背面跳越到下1个针圈,从而提高了针织品的质量。而且,用一根纱线改变颜色,并不是仅意味着只用一根纱线编织制品,而是意味着,与每种颜色都要改变纱线的场合相比,其使用的纱线量减少。
图4为使用贮存器26的一个变通例。纱线的支数为一重要的概念,而实际上很少对支数进行测定。此外,在测定纱线长度的同时也测定纱线的重量和支数。因为已知纱线的总重量,例如,如果已知每米长纱线的重量,就可知筒子22上纱线的总长度,正确地管理纱线的使用量,就如放送筒子22的需要数,从而对纱线进行管理。其次,使用测长器24,把规定下一个针圈数(例如下一个针圈横列)所需长度的纱线供应给贮留器26,再由贮留器26供应给编织机6。贮留器26是取代数字式针迹控制器12的,它不再控制每个针圈的纱线长度,而是控制规定针圈数的纱线的长度,将必要的纱线量供应给编织机6。
权利要求
1.一种边控制针圈长度边生产针织制品的针织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将要生产的针织品的形状和尺寸;改变针圈长度编制数种较所述尺寸小的风格样品41-45;对风格样品41-45进行整理加工后,对其风格进行评价,从中选出最佳样品;由最佳样品的针圈长度决定将要生产的针织制品的针圈长度,再由整理加工后最佳样品的尺寸或其单位长度的针圈数,决定将要生产的针织制品的纵行数和横列数;对针圈长度进行控制,使之与已定的针圈长度相一致,同时以既定的纵行数和横列数编织针织制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成形编织或整体编织的形式制作针织制品,且使用针织制品的纸样数据,作为将要生产的针织品的尺寸,将整理加工后的最佳样品的尺寸或单位长度针圈数与纸样数据相对照,从而决定纵行数和横列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整理加工后的最佳样品的尺寸或单位长度内的针圈数是在最佳样品的中部测定出来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制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使用颜色不同的纱线制取针织制品,并且,以其针圈长度数据为基础,求出纱线的哪一小段该在哪一针上出现,决定由纱线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决定的纱线的颜色,从而使既定的颜色出现在既定的针圈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织制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针圈长度的数据为基础,根据纱线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对纱线进行不同颜色的染色。
全文摘要
一种针织制品的生产方法,即,改变针圈长度编织多种比实际针织制品小的风格样品,再对之进行整理加工。从得到的最佳风格样品决定针圈长度和编织密度。把所得的密度与针织物纸样数据相对照决定横列针圈,再以已定的针圈长度进行编织,然后整理加工。使用此方法,不必试织实际尺寸的样品,即能织出所需风格、尺寸、针数的针织制品。
文档编号D04B15/78GK1107912SQ9411809
公开日1995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8日
发明者岛正博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