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丝线的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786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塑性丝线的纺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热塑性丝线的纺纱装置以及具有多个齿轮组的多重齿轮泵。此种纺纱装置和多重齿轮泵在美国专利号3,502,033和德国专利公开案号DE1908207A中已有揭示过。在由单丝所组成的热塑性丝线的纺纱中,热塑性材料—譬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耐纶6,耐纶6.6,系被挤出成型机熔融,混合,然后在主流的高压下,被压挤出。此主流因而被分成数支流。各支流被导入一纺嘴孔,从该处,各复数丝线被纺出。各丝线束将因而被集合成纱。就产物的品质而论,以下是具有决定重要性,即,前后的丝线具有同一的性质。基于此,在引导主流的熔流导道中,在将主流分成支流且将支流导到纺嘴孔的所谓的纺头中的温度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同样重要的是,所有支流的同时间供应。基于此,一般在纺头皆含有多倍泵。此多重泵一方面被主流所装填。其后在泵内,主流被分成支流。此多重泵拥有数个支泵,其功能是,以均一、且从支泵到支泵系等压及等供应量的方式,将各支流泵送到纺嘴孔。因此通常是,此分配泵系经由所有支泵的共同驱动轴所驱动。众所皆知,因供应量和供应压力的需要恒定,故很少会使用齿轮泵。
在主流和支流的温度控制和计量上,不论有多费心,在单丝线之间可断定总是会有不同。
事实上,过去一直不断有人研究,如何利用混合来取得主流温度控制的均一性。德国专利号数DE1236479B的混合器是针对此目的而设计。已知的有数种不同实施例的混合器。此种混合器是和挤出机结合在一块或独立地构建在熔流之中(DE2030756C;US4,253,771;DE2040919A)。在多束的热塑性丝线的纺纱中,要克服为获粘度和温度均一控制所引起的特殊难题,是无法利用此方式来达到的,同样也无法如DE1660674A所述,靠在孔嘴板之前设置一混合器加以解决。
本发明的一目的是,解决此类温度和粘度不均匀的问题。
解决方式系来自本发明权利要求1以及权利要求2之分配泵的构造。
以下将结合第1至3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在数个轴面上的倍数个泵的一剖面图;图2顶视略图;和图3纺纱装置的略视图。
实施本发明最好是采用齿轮泵。所展示的齿轮泵包括有恒星齿轮1。恒星齿轮1是用驱动轴2来驱动。驱动端可由键槽3的配置而看出。恒星齿轮1是与三个行星齿轮4,5,6啮合。行星齿轮系各以120°设置在周围。行星齿轮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枢轴7上。借此共有各具恒星齿轮1和一个行星齿轮的三组齿轮配对。每一此种齿轮配对构成一支泵。
图1中所介绍的是一所谓的六倍泵。借着共同的驱动轴2,实际上另有一第二组同样由恒星齿轮1以及行星齿轮4,5,6所组成的齿轮被驱动。为清晰起见,需注意的是,两组齿轮组的对应齿轮是以同轴备设。两齿轮组借壳板13来支持。此壳板13具有挖孔,而各供恒星齿轮和行星齿轮所坐落。此两齿轮组经由中间板14而相互隔开。泵组是在其各另一前端边,借着罩板11和15而被密封。
经由熔流导道8而从挤出器被带出的热塑性熔流的主流首先到达进口室9(在此申请案中,亦称混合室和分配室)。此进口室在罩板11,15之内或之前,以与泵轴之一对齐的方式设置。上述泵轴,亦可参见枢轴7,在此情况下,小齿轮(行星齿轮4,5,6)是不可转动地设在枢轴上,而上述齿轮是可转动地设置在壳板中。惟,在所示的实例中,它是以驱动轴来显示。因此,驱动轴是延伸出罩板11,15间的范围。驱动轴2与目前已知的泵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穿通过整个壳板,并以它的背向驱动端的端部伸入到进口室9。进口室9因而在罩板11之前中央开口。在进口室9内突伸的驱动轴端部,在此申请案中,亦标示为混合轴12和混合端。进口室/混合室9可位于罩板之内而自个儿成为泵的一部份。依第1图所示的实例中所示的是,进口室/混合室9是熔流导道8的一部分。在此譬如是位于泵块件上,而泵是栓在混合室上。
支槽道16是由混合室9出来。此支槽道是在罩板11内被导引到各齿轮配对的进入槽道16。与罩板11相邻的前头齿轮组的进入槽道系亦对正地穿过中间板14,因而到达第二齿轮组的各进口。从恒星齿轮1和行星齿轮4之一所构成的各齿轮组而出的是一流出槽道17。与罩板11相邻的前头齿轮组的流出糟道经由行星齿轮4,5,6的枢轴,而离开此齿轮组。第二齿轮组的流出槽道17直接地穿通罩板15。进入和流出槽道的真正空间位置是无法由图示看出。此部分为已知技术,并非本发明的目的,故不在此多赘述。特别提及的是,流出口亦可设置在进口边上。必须提及的是,只要符合多重泵是由共同驱动轴所推动,本发明可依喜爱来选择某一构造,特别是齿轮泵构造的多重泵来使用。混合轴12以及驱动轴2的混合区12亦可位于驱动端那一侧。此可符合构建技术观点。但它有如下的缺点,即,需进一步的密封。依所示的实施例来实施相对地有,主流的馈送不会因驱动的技术执行而受阻的优点。因此,同时作为混合室和分配室的进口室,在此可好好地执行其功能。
驱动轴的混合轴12设有它自己的混合元件;在实施例所显示的,桩柱径向地从驱动轴和从混合室的筒状壁突伸。桩柱交互地排列在法线面上。交相互置互叠地擦身而过的此等桩柱,能使在压力下,流经混合室的主流,在其被分成支流之前,有相当好的混合。
在驱动轴2的混合部段12和/或混合室壁上其它混合元件亦可考虑,此且在现存技艺已有描述。
在其被分成支流之前,直接借助驱动轴,作为混合轴来使用,以及主流的彻底的混合,可造成主流的所有横截面区相互间充分混合。如此在分成支流时,再度可觉察出的各单一横截面间最终的粘度和温度的梯度,可被排除。借此可获得的,不仅是在所有的支流内,而且在前后上下的也是同质的,而有同样的温度和粘度。
在图3中显示一纺纱装置。此纺纱装置由挤出器所组成。在挤出器中,热塑性材料被熔融,且在压力下,被供应到熔流导道。熔流导道引向纺头。在纺头中,熔流冲接到本发明的多重泵。在纺头中,主流是被多重泵分成数支流。每一支流因而被馈送到纺嘴。复数股的多丝线从纺嘴处被纺出。各纱线被一筒鼓所拉取,接着进行加工和/或卷绕。
图4显示一多重泵,它除了下述的不同外,其余是对应依第1,2图所示的实施例。撇开其差异不论,亦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驱动轴端设在罩板11内的一盲孔中。泵固定在泵块20上。带有固定泵的泵块设置于图3所示的纺纱箱体内。所谓的行星齿轮是不可转动地设置在其各自的枢轴7上。枢轴7复可转动地设置在罩板11,14,15内。枢轴7.1伸出壳体,实际上是罩板11外,并突伸入进入槽道16内。进入槽道的最末部段构建成混合室。该混合室在此情形下,系完全在泵块内。混合室的周围壁和/或枢轴7.1具有已知技术的混合元件,在此为桩柱。从混合室16而出,是歧分了数个支槽道。此等支槽道因而指向各泵配对的进口。流出槽道在此情况下,最好统设在泵的栓定边侧,透过泵块引出而送到图3所示的单一纺嘴。
权利要求
1.热塑性丝线的纺纱装置,具有一在其内馈送熔流主流的熔流导道;一与该熔流导道相接的分配泵,在其中,主流系被分成数股支流,该分配泵是由数个支泵所构成,该等支泵各馈送一支流,且该等支泵由一共同驱动轴所驱动;各具有一纺嘴孔,其为了各丝线束的纺纱,而各馈送,经由支泵之其一而供给的支流,其特征在于,在分配泵之前,主流被导至混合导道,再从该处起,被分成单股支流,而各支流被馈入支泵的其中之一;混合导道是被设置成与泵的被驱动轴其中之一对齐,而该驱动轴突伸入混合导道;以及该驱动轴设置在混合槽道和/或具混合元件的混合槽道的壳体区域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突伸入混合槽道的轴是驱动轴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槽道是设置在泵壳体的背向驱动端的边侧上,且该驱动轴以其背向驱动端的端部伸进混合槽道内。
4.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槽道设置在罩板内。
5.如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混合槽道是栓定在泵壳体上,较佳的是,该分配泵是栓定在泵块上,而在该泵块中,设有该熔流导道和该支流导道,且混合槽道至少是部份地设置在泵块内。
6.具有数个齿轮配对的多重齿轮泵,该数个齿轮配对是被一共同驱动轴所驱动,且各构成一支泵;具有一主流用的进口室;具有从该进口室歧分出的支槽道,且各有一支槽道引向齿轮配对的入口,由此,该主流被分成数股支流,其特征在于,该轴等中之一以其端部突伸入该进口室,且该进口室是作成混合室而该轴是作成混合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齿轮泵,其特征在于,该混合轴是驱动轴2。
全文摘要
热塑性丝线的纺纱装置,具有一熔流导道;一分配泵,分配泵由数个支泵构成,支泵各馈送一支流并由一共同驱动轴驱动;各具有一纺嘴孔,而各馈送,经支泵之一而供给的支流,其特征在于,在分配泵之前,主流被导至混合导道,再从该处起,被分成单股支流,而各支流被馈入支泵中之一;混合导道被设置成与泵的被驱动轴之一对齐,驱动轴突伸入混合导道;驱动轴设在混合槽道和/或具混合元件的混合槽道的壳体区域内。
文档编号D01D13/02GK1102530SQ94190070
公开日1995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2月18日
发明者埃里克·伦克, 埃贡·加思曼 申请人:巴马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