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机的给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70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涤机的给水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洗涤机之给水阀,特别关于一种洗涤机之给水阀,其于开启及关闭阀门以分别对洗涤机之洗涤槽提供及阻断用水时,所需耗量电可减至最少。
图3显示一洗涤机一般已知给水阀之侧剖面图;藉由螺线管的作用,可开启或关闭给水阀,以经由给水阀供应或阻断至洗涤机洗涤槽之用水。
请参阅图3,给水阀之阀体(10)连接一引水管(11),以引进水流。给水管(12)垂直连接于阀体(10)靠近引水管(11)之处,以供水至洗涤槽。给水管(12)之正上方界定一贮水槽(13),居间衔接引水管(11)与给水管(12)。
贮水槽(13)之底面上设一膜盆(20),与引水管(11)及给水管(12)密接,以分隔二者和贮水槽(13)。膜盆(20)之外侧部设有进水孔(21),居间衔接引水管(11)与贮水槽(13),让水经由该孔流入贮水槽(13);膜盆(20)之中央部设有出水孔(22),居间衔接贮水槽(13)与给水管(12),让贮水槽(13)内留置的水,经由该孔供应至洗涤槽。
贮水槽(13)上方,藉由阀体(10)之圆筒状周壁(10a),界定一与贮水槽(13)衔接的作动器室(31)。一螺线管(40)设于圆筒状周壁(10a)内,以于通电时产生磁力。
作动器室(31)内设一作动器杆(60),用以开启或关闭出水孔。作动器杆(60)系用弹簧(50)弹性支撑于作动器室(31)底端。
以上说明的已知给水阀,当不给水至洗涤槽时,出水孔(22)是关闭的,虽然不给水,水却留置在贮水槽(13)内,因此,贮水槽(13)内维持与引水管(11)内相同的压力。
为了将水供入洗涤槽,螺线管(40)须有供给电压,以产生磁力。然后,让作动器杆(60)在作动器室(31)内上移,压缩弹簧(50),因而使贮水槽(13)内留置的水,经由出水孔(22)供入洗涤槽。因此,贮水槽(13)内的压力变成低于引水管(11)内的压力,而膜盆(20)因引水管(11)内的水流入贮水槽(13)时产生之压力而上升。因此,引水管(11)与给水管(12)直接衔接,使水从引水管(11)直接流入给水管(12)而不经过进水孔及出水孔。
当螺线管(40)的供给电压被岔断时,作动器杆(60)藉弹簧(50)回复至其初始位置,所以出水孔(22)再度关闭。
在以上说明的已知给水阀中,于供水至洗涤槽时,必须连续供电至螺线管(40),所以耗电量太大。此外,于供水期间时螺线管(40)连续供给电压所产生之热,可使螺线管(40)的纤细金属丝断裂,或使螺线管(40)著火。
本发明的目的,在克服上述及其他多种存在先前技术中的缺点与弊病。
因此,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机之给水阀,其中不须在供水至洗涤机之洗涤槽时,连续供电至给水阀,因此,给水阀之耗电量大幅降低,并可防止供水期间因连续供电至螺线管所生之热,造成螺线管纤细金属丝断裂及螺线管著火等。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洗涤机给水阀包含一阀体,包括其中间部分界定的第一室,于第一室上方界定的第二室,界定于第一室下方并与第一室相互衔接之贮水槽,以及第一、第二螺线管;一引水管,与贮水槽相互衔接以引水进入贮水槽;一给水管,其第一端与贮水槽相互衔接,其第二端则与洗涤机之洗涤槽相互衔接;一作动器杆,可以第一室内上下移动,并系藉由设于第一室上底面上的第一弹簧之弹性偏力,被迫下压;一膜盆,设于贮水槽内,可依照作动器的上升/下降而上下移动;此膜盆有一进水孔及一出水孔,当膜盆紧密接触贮水槽之下底面而分隔贮水槽与引水管及给水管时,进水孔居间衔接引水管与贮水槽,出水孔居间衔接给水管与贮水槽;以及一永久磁铁,可对作动器杆施加朝上之吸力。
当第一螺线管因供给电压而产生磁力,并使作动器杆对抗第一弹簧之朝下偏力而上升时,作动器杆被吸力扣持在其最高位置;对第二螺线管供给电压时,则使作动器杆返回其最低位置。
根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第一及第二螺线管置于界定第一室之圆筒状周壁内,并分别包围第一室之上部份及下部份,而永久磁铁则置于第二室内。
根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第一及第二螺线管置于界定第一及第二室之圆筒状周壁内,并分别包围第一室与第二室。洗涤机之给水阀可进而包括一可在第二室内上下移动之吸持杆。吸持杆被置于第二室上底面上的第二弹簧之弹性偏力朝下压迫。永久磁铁置于作动器杆上同时与作动器杆结合,使其吸力作用于作动器杆与吸持杆之间。
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实施例之洗涤机给水阀,当对第一螺线管供给电压而使其产生磁力时,可使作动器杆对抗第一弹簧之朝下偏力而上升,然后被永久磁铁的引力吸持在其最高位置。此外,对第二螺线管供给电压而使其产生磁力时,可使作动器杆对抗吸力而下降,然后被第一弹簧之朝下偏力留置在其最低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洗涤机给水阀,对第二螺线管供给电压使其产生磁力时,可使吸持杆对抗第二弹簧之朝下偏力及作动器杆与吸持杆间之吸力而上升,作动器杆则随吸持杆之上移运动而下降 。
本发明上述目的及其他优点,可藉较佳实施例之详细说明及参阅附图而更加明确。其附图包括

图1为本发明洗涤机给水阀第一实施例之侧剖面图;图2为本发明洗涤机给水阀第二实施例之侧剖面图;图3为一已知洗涤机给水阀之侧剖面图。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数个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洗涤机给水阀第一实施例之侧剖面图。
请参阅图1,给水阀之阀体(100)连接一引水管(110),用以引进水流,另于阀体(100)靠近引水管(110)处,垂直连接一给水管(120),将水供入洗涤槽。给水管(120)正上方界定一贮水槽(130),居间衔接引水管(110)及给水管(120)。
贮水槽(130)之底面上,设置一膜盆(200),紧密接触引水管(110)及给水管(120),以分隔二者和贮水槽(130)。膜盆(200)之外侧部设有进水孔(210),居间衔接引水管(100)与贮水槽(130),让水经由该孔流入贮水槽(130),膜盆(200)之中央部设有出水孔(220),居间衔接贮水槽(130)与给水管(120),让贮水槽(130)内留置的水,经由该孔供入洗涤槽。
贮水槽(130)上方,藉由阀体(100)之圆筒状周壁(100a),界定一与贮水槽(130)衔接的第一室(310);第一室(310)上方界定一第二室(320),并藉由隔墙(330)分隔第一室(310)与第二室(320)。
圆筒状周壁(100a)内,设置一第一螺线管(410)及一位于第一螺线管(410)下方之第二螺线管(420),分别于通电时产生磁力。
作动器室(310)内设置一作动器杆(600),可依照第一及第二螺线管(410),(420)之操作情况,开启/关闭出水孔(220)。作动器杆(600)系用第一弹簧(500)弹性支撑于作动器室(310)底端,并于其最低位置时,关闭出水孔(220)。第二室(320),设置一永久磁铁(700)。
同时,圆筒状周壁(100a)之四周,有一壳体(300)保持阀体(100)。
以下说明本发明本实施例具有上述结构之给水阀的操作情况。
当第一弹簧(500)下推作动器杆(600),使其阻断出水孔(220)时,原先经由引水管(110)及进水孔(210)引入贮水槽(130)的水,并不经由出水孔(220)供入给水管(120),而是置在贮水槽(130)内。此时,贮水槽(130)内维持的压力,与引水管(110)中的压力相同。
以微电脑之自动方式或以操作关闭之手动方式对第一螺线管(410)供给电压时,第一螺线管(410)即产生磁力,原先被第一弹簧(500)留置在其最低位置之作动器杆(600),由于磁力作用而上移,同时压缩第一弹簧(500),因此开启出水孔(220)。
同时,作动器杆(600)与第二室(320)内之永久磁铁(700)间的吸力,与二者间的距离平方值成反比,而第一弹簧(500)之朝下偏力为一常数。因此,作动器杆(600)在上移过程中越过吸力与偏力彼此相等之位置后,继续上移然后可在永久磁铁(700)的吸力作用下不需第一螺线管(410)的磁力,即被留在其最高位置,并压缩第一弹簧(500)。
亦即,当作动器杆(600)在上移过程中越过吸力与偏力彼此相等之位置后,即可切断第一螺线管(410)的电源供应。然后,作动器杆(600)仅藉它与永久磁铁(700)间的吸力而继续上移。
在此情况时,第一螺线管(410)之电源供应可持续到作动器杆(600)抵达其最高位置时为止,以确保作动器杆(600)的上移运动稳定而持续。
当作动器杆(600)藉永久磁铁(700)而被留在其最高位置时,出水孔(220)开启,因此,原先留置在贮水槽(130)内的水经由出水孔(220)流入给水管(120)。此时,贮水槽(130)内的压力减少,低于引水管(110)内的水压,使引水管(110)内的水向上推动膜盆(200),藉此,引水管(110)与给水管(120)彼此直接相连,水从引水管(110)直接供入给水管(120)而不流经进水孔(210)与出水孔(220)。
洗涤槽内的给水完成时,即导通第二螺线管(420)使之磁化,作动器杆(600)在第二螺线管(420)的磁力及第一弹簧(500)的弹力作用下,对抗永久磁铁(700)的吸力而下降。
此时,当作动器杆(600)在下降过程中越过第一弹簧(500)之偏力与永久磁铁(700)和作动器杆(600)间之吸力彼此相等之位置后,即可切断第二螺线管(420)的电源供应并因此中断第二螺线管(420)供应的磁力。
其后,作动器杆(600)与永久磁铁(700)间的吸力逐渐减少,作动器杆(600)仅藉第一弹簧(500)大于此下降吸力的朝下偏力而继续下降,并下推膜盆(200),同时阻断出水孔(200)。当膜盆(200)下表面紧密接触贮水槽(130)的底端且出水孔(220)完全被作动器杆(600)阻断时,如图1所示,即岔断至洗涤槽之供水。
在此情况时,第二螺线管(420)之电源供应同样可持续在作动器杆(600)抵达其最低位置时为止,以确保作动器杆(600)的下移运动稳定而持续。第二实施例图2为本发明洗涤机给水阀第二实施例之侧剖面图。
请参阅图2,给水阀之阀体(102)连接一引水管(112),用以引进水流,另于阀体(102)靠近引水管(112)处,垂直连接一给水管(122),将水供入洗涤槽。给水管(122)正上方界定一贮水槽(132),居间衔接引水管(112)及给水管(122)。
贮水槽(132)之底面上,设置一膜盆(202),紧密接触引水管(112)及给水管(122),以分隔二者和贮水槽(132)。
膜盆(202)之外侧部设有进水孔(212),居间衔接引水管(112)与贮水槽(132),让水经由该孔流入贮水槽(132);膜盆(202)之中央部设有出水孔(222),居间衔接贮水槽(132)与给水管(122),让贮水槽(132)内留置的水,经由该孔供入洗涤槽。
贮水槽(132)上方,藉由阀体(102)之圆筒状周壁(102a),界定一与贮水槽(132)衔接的第一室(312)及位于第一室(312)上方藉隔墙(332)与第一室(312)分隔的第二室(322)。圆筒状周壁(102a)内,设置一第一螺线管(412)及一第二螺线管(422),分别围绕第一及第二室(312),(322),可于通电时产生磁力。
第一室(312)内设置一作动器杆(602),可依照第一螺线管(412)之操作情况,开启/关闭出水孔(222)。作动器杆(602)系用第一弹簧(512)弹性支撑于第一室(312)底端,并于其最低位置时关闭出水孔(222)。作动器杆(602)上设置一永久磁铁(702)。
第二室(322)内设置一吸持杆(802),可随第二螺线管(422)之操作而上升。吸持杆(802)系用第二弹簧(522)弹性支撑于第二室(322)底端。
同时,圆筒状周壁(102a)之四周,有一壳体(302)保护阀体(102)。
以下说明本发明本实施例具有上述结构之给水阀的操作情况。
当第一弹簧(512)下推作动器杆(602),使其阻断出水孔(222)时,原先经由引水管(112)及进水孔(212)引入贮水槽(132)的水,并不经由出水孔(222)供入给水管(122),而是留置在贮水槽(132)内。此时,贮水槽(132)内维持的压力,与引水管(112)中的压力相同。
以微电脑之自动方式或以操作开关之手动方式对第一螺线管(412)供给电压时,第一螺线管(412)即产生磁力,原先被第一弹簧(512)留置在其最高位置之作动器杆(602),由于第一螺线管(412)的磁力作用而上移,同时压缩第一弹簧(512),因此开启出水孔(222)。
同时,第二室(322)内的吸持杆(802)与作动器杆(602)上附设的永久磁铁(702)之间,其吸力与二者间的距离平方值成反比,而第一弹簧(512)的朝下偏力为一常数。因此,作动器杆(602)在上移过程中越过吸力与偏力彼此相等之位置后,继续上移然后可在示久磁铁(702)与吸持杆(802)间的吸力作用下,不需第一螺线管(412)的磁力,即被留置其最高位置并压缩第一弹簧(512)。
亦即,当作动器杆(602)在上移过程中越过吸力与偏力彼此相等之位置后,即可切断第一螺线管(412)的电源供应,然后,作动器杆(602)仅藉吸持杆(802)与永久磁铁(702)间的吸力而继续上移。
当然,第一螺线管(412)之电源供应可持续到作动器杆(602)抵达其最高位置时为止,以确保作动器杆(602)的上移运动稳定而持续。
当作动器杆(602)藉吸力而被留置在其最高位置时,出水孔(222)开启,因此,原先留置在贮水槽(132)内的水,经由出水孔(222)流入给水管(122)。此时,贮水槽(132)内的压力减少,低于引水管(112)内的水压,使引水管(112)内的水向上推动膜盆(202),藉此,引水管(112)与给水管(122)彼此直接相连,水从引水管(112)直接供入给水管(122)而不流经进水孔(212)与出水孔(222)。
洗涤槽内的给水完成时,即导通第二螺线管(422),使之磁化,吸持杆(802)在第二螺线管(422)的磁力作用下,对抗第二弹簧(522)的弹力及永久磁铁(702)与吸持杆(802)间的吸力而上升。
当吸持杆(802)在上移过程中越过第二弹簧(522)之偏力与永久磁铁(702)及吸持杆(802)间之吸力彼此相等之位置后,可切断第二螺线管(422)的电源供应并因此中断第二螺线管(422)供应的磁力。
随著吸持杆(802)的上移,吸持杆(802)与永久磁铁(702)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二者间的吸力因此逐渐减少。当吸持杆(802)与永久磁铁(702)间的距离越过一阈值,吸持杆(802)与永久磁铁(702)间的吸力变成低于第一弹簧(512)的朝下偏力。此时,作动器杆(602)开始再度下移。作动器杆(602)于下移时下推膜盆(202)并阻断出水孔(222)。
当膜盆(202)下表面与贮水槽(132)紧密接触且出水孔(222)完全被作动器杆(602)阻断时,如图2所示,即岔断至洗涤槽之供水。
当作动器杆(602)开始再度下移时,岔断第二螺线管(422)之电源供应,因此也岔断第二螺线管(422)作用于吸持杆(802)的磁力,使吸持杆(802)在第二弹簧(522)的朝下偏力下,回返其初始位置。
在此情况时,第二螺线管(422)的电源供应可持续到作动器杆(602)抵达其最低位置为止,以确保作动器杆(602)之下移运动稳定而持续。
如上所详述,本发明之洗涤机给水阀于给水至洗涤机之洗涤槽时,不须连续对给水阀供电,而仅于给水或岔断给水之片刻,才须利用瞬间电力维持阀的开启或关闭状态。因此,阀的耗电量大幅减少,并可避免螺线管(40)因为给水期间连续对其供电所生之热,造成其纤细金属丝断裂或螺线管本身著火。此外,并可保证水流可靠地供应入洗涤槽。
本发明虽系参考特定实施例详细显示与说明,但是熟悉此类技术之人士可以了解,本发明之形式与细节可有多种不同变化而不脱离以下权利要求范围定义的发明精神与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洗涤机之给水阀,其中包括一阀体,包括其中间部分界定的第一室,于第一室上方界定的第二室,以及位于第一室下方并与第一室相互衔接之贮水槽;一引水管,与贮水槽相互衔接以引水进入贮水槽,一给水管,具第一端与贮水槽相互衔接,其第二端则与洗涤机之洗涤槽相互衔接;一作动器杆,可在第一室及贮水槽内上下移动;一膜盆,设于贮水槽内,可依照作动器的上升/下降而上下移动。此膜盆有一进水孔及一出水孔,当膜盆紧密接触贮水槽之下底面而分隔贮水槽与引水管及给水管时,进水孔居间衔接引水管与贮水槽,出水孔居间衔接给水管与贮水槽;当作动器杆位于其最低位置时,可阻断出水孔;一第一装置,可上升作动器杆;一第二装置,可下降作动器杆;一第三装置,可对作动器杆供给可变的朝上吸力;以及一第四装置,可对作动器杆施加恒定之朝下偏力,当作动器杆位于其最低或最高位置时,该朝下偏力分别大于或小于朝上吸力,其中,当作动器杆藉第一装置之作用,对抗朝下偏力而上升,然后被吸力留置在其最高位置时,水从引水管供入给水管,当作动器杆藉第二装置之作用而回返其最低位置然后被朝下偏力留置在该处时,给水即被阻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洗涤机之给水阀,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装置分别包括位于界定第一室之圆筒状周壁内并各自包围第一室上部份与下部份的第一螺线管与第二螺线管;对第一螺线管供给电压时,可使其产生磁力、使作动器杆对抗第四装置的朝下偏力而上升;对第二螺线管供给电压时,可使其产生磁力,使作动器杆对抗第三装置的朝上吸力而下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洗涤机之给水阀,其特征在于第三装置包括设于第二室内的永久磁铁,其吸力可随作动器杆之位置而改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洗涤机之给水阀,其特征在于第四装置具有设于第一室上底面的第一弹簧,藉其弹性偏力朝下压迫作动器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洗涤机之给水阀,其特征在于第一装置具有一位于界定第一及第二室的圆筒状周壁内并包围第一室的第一螺线管;第二装置包括位于圆筒状周壁内并包围第二室的第二螺线管,以及设于第二室内可上下移动的吸持杆;对第一螺线管供给电压,可使其产生磁力,使作动器杆对抗第四装置之朝下偏力而上升;对第二螺线管供给电压,可使其产生磁力,使吸持杆对抗第三装置作用于吸持杆的朝下吸力而上升,因此而使作用于作动器杆的吸力逐渐减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洗涤机之给水阀,其特征在于进而包括置于第二室上底面的第二弹簧,藉其弹性偏力朝下压迫吸持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洗涤机之给水阀,其特征在于第三装置具有设于作动器杆上并与作动器杆结合之永久磁铁,其吸力作用于作动器杆与吸持杆之间,并可依照二者间的距离而改变,藉此,对第二螺线管供给电压而使其产生磁力时,可使吸持杆对抗第二弹簧之朝下偏力及永久磁铁与吸持杆间之力而上移,作动器杆则随吸持杆之上移运动而下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洗涤机之给水阀,其特征在于第四装置具有设于第一室上底面之第一弹簧,藉其弹性偏力朝下压迫作动器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洗涤机之给水阀,其特征在于第一室与第二室藉一隔墙彼此分隔。
全文摘要
一种洗涤机之给水阀,当此阀开启及关闭以分别对洗涤机之洗涤槽供水及阻断供水时,其耗电量可减至最少。在此给水阀中,第一螺线管藉其供给电压产生磁力,使阀中之作动器杆对抗一弹簧之朝下偏力而上升,然后被永久磁铁之吸力留置在其最高位置。同时,第二螺线管藉其供给电压产生磁力,使作动器杆开始下降,并被弹簧之朝下偏力留置在其最低位置。
文档编号D06F39/08GK1114992SQ9510662
公开日1996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31日
发明者金镇秀 申请人: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