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针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418阅读:1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盖板针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梳棉机用盖板针布。
盖板针布是梳棉机的关键性分梳元件,其梳理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纺织厂纱布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盖板针布的品种单一,大多数厂使用的盖板针布规格型号陈旧,针尖植针采用等密直位排列,其梳针的工作角大,一般为75°以上,因此只能梳理单一的棉或化纤原料,但许多纺织厂由于生产任务和原料品种的频繁变化,梳棉车间经常要翻改原料,改纺品种,而原用的盖板针布不具有通用性,与翻改的品种不相适应,但纺织厂又不可能不惜功本地反复拆换盖板针布,因此造成翻改品种与原有盖板针布不相适应的极大矛盾,严重地影响梳棉机的分梳功能,极大地影响纺纱质量和纺纱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既能梳棉又能梳理化纤的新型通用盖板针布。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梳棉机用盖板针布,包括底布、植在底布上的梳针和包条,其特点是梳针的工作角为66°-72°,梳针总高为7.9-8.3mm,上膝高3.1~3.5mm,针尖细度0.16~0.19mm梳针的植针方式采用植针不等密叉位排列,其针尖密度为每平方英寸395-403针。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这样实现的梳针工作角最好为68°-70°,梳针总高为8.0-8.2mm。
与现有的盖板针布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植针不等密叉位排列,超小工作角、超矮上膝、超细梳针、以及加厚底布等技术措施,具有原始锋利度好,反复转移混和功能好,分梳、排杂、排短绒功能好,适应棉、化纤等多种梳理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
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梳针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

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布2、底布上的梳针1和针布包条3,梳针1的植针方式采用植针不等密叉位排列混合植针,下稀上密,其针尖密度为每平方英寸395-403针。
如图3,本实用新型的梳针1的工作角的范围为66°-72°,最好为68°-70°,梳针总高H为7.9-8.3mm,最好为8.0-8.2mm,上膝高3.1-3.5mm,针尖细度0.16-0.19mm,底布2为七层双层橡皮面。
权利要求1.一种梳棉机用盖板针布,包括底布(2)、植在底布上的梳针(1)和包条(3),其特征在于梳针(1)工作角X的范围为66°-72°,梳针总高H为7.9-8.3mm,上膝高3.1-3.5mm,针尖细度0.16-0.19mm,梳针(1)在底布(2)上的植针方式采用植针不等密叉位排列其针尖密度为每平方英寸395-403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针布,其特征在于梳针(1)的工作角为68°-70°,梳针总高H为8.0-8.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板针布,其特征在于底布(2)为七层双层橡皮面。
专利摘要一种梳棉机用盖板针布,包括底布2、梳针1和包条3,梳针1的工作角为66°-72°,梳针总高度为7.9-8.3mm,上膝高3.1-3.5mm,针尖细度0.16-0.19mm,梳针1的植针方式采用植针不等密叉位排列,其针尖密度为每平方英寸395-403针,采用植针不等密叉位排列、超小工作角、超矮上膝、超细梳针以及加厚底布后,具有反复转移混和功能好,分梳、排杂,排短绒功能好,通用性强等特点,既能梳棉又能梳理化纤。
文档编号D01G15/84GK2221034SQ9523936
公开日1996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2日
发明者胡俊华, 徐康民, 汪长富, 刘建明 申请人:江阴市纺织器材专件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