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定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776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定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的定针机构,尤其是锁边缝纫机的定针机构,该机构用于锁边操作以避免被缝纫的布料在边缘处发生磨损。
现行的锁边缝纫机中,有一种二针四线的锁边操作。这种进行二针四线锁边操作的锁边纫机根据JIS.L0120的分类进行第#514号的锁边方案。进行二针四线锁边操作的定针器具有两个针,这两个针相互平行,设置方向垂直于布料的进给方向。


图12至图16所示,定针器50安装在针杆56的下端。针孔51具有一对半圆孔51a,针孔51设置在定针器50中,其中的针f(左针f1和右针f2)分别插入两个半圆孔51a,并分别由螺钉52和53的锥形顶端压紧,从而使针f1和f2定位。
然而,现行的定针机构具有如下技术问题。
(1)针f由螺钉52和53的顶端压紧,螺钉52和53分别拧入定针器50的针孔51中,针f被压紧并由针孔51a的侧壁及针孔51的后壁51b定位。尽管如此,由于定针器50是铸件,从加工的角度上看,难以保证孔51a的后壁51b的加工精度。其结果是,针f1和f2的针尖容易如图15中的虚线所示的那样前后摆动,也容易如图16中的虚线所示的那样左右摆动,这大大影响缝纫质量。
(2)具有凸头54a的高差靠板54放入并安装于定针器50中,从而使针f1和f2的针尖产生高度差t。然后,这种结构所需要件多、安装费时费力,因而结构复杂,难以制造、成本较高。
(3)定针器50的针孔51不从下面看就看不到。因而,存在着针f1和f2安装不方便的缺点。
下面结合图17至图19说明设置针f1和f2针尖高度差的原因。
锁边缝纫机包括针f1和f2、右套口器(没有示出)、及左套口器55,针f1和f2各带有针线并可垂向动作,右套口器的线孔中穿入了右套口器线,右套口器的线孔在右套口器的上端,右套口器可沿着与被缝纫产品(工件)移动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进行动作,左套口器线穿入线孔55a中,左套口器可左右摆动,针f1和f2、左右套口器可协调动作以完成锁边操作。
在锁边缝纫机中,左套口器55以左套口器轴58为支点沿着圆弧N往复摆动从而钩住针线,如图17和图19所示。在左套口器55沿着圆弧N作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针杆56作向上的动作,左针f1的高度与右针f2的高度相同,当左套口器55钩住右针f2的针线时右针f2的位置高于当左套口器55钩住左针f1的针线时左针f1的位置。相应地,如图19所示,左套口器55的顶端与右针f2的尖端之间的距离B小于左套口器55的顶端和左针f1的尖端之间的距离A。M表示的是针杆56的上升方向。
由于这两个距离相等为好,即A=B,需要一个高度差t,以保证左针f1和右针f2之间的位置关系。
本发明解决了现行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具有下述特点的定针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定针机构包括针杆2和定针器1,针杆2包括杆体2a和探脚2b,杆体2a具有圆截面,探脚2b从杆体2a的下表面开始向下延伸并具有半圆形的截面和一个平面2c,针杆2配合在定针器1中,定针器1的上端具有一截面呈圆形的凹部1a,以容纳杆体2a,定针孔4与凹部1a相通并沿杆体2a的轴线延伸,定针孔4在定针器1下表面上有开口,定针孔4包括半圆形截面部4a和一对圆弧形截面槽4c,半圆形截面部4a用于容纳针杆2的探脚2b,槽4c均面对着半圆形截面部4a,用于容纳针f1和f2上端的圆形部fa,容纳于槽4c中的针f1和f2分别受到螺钉5和6的顶端的压紧作用,螺钉5和6分别拧入定针器1中,圆形部fa压靠在定针孔4的侧壁4d和4e上,针f1和f2上端的弦位上的平面fb(切去圆形部fa的一部分而成)抵靠在探脚2b的平面2c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定针机构的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凹槽2e,凹槽2e设置在探脚2b和针杆2的杆体2a之间的表面上,凹槽2e与平面2c垂直,其中左针f1的上表面抵靠着凹槽2e的上表面2f,右针f2的上表面抵靠着杆体2a的下表面2g,杆体2a与平面2c的上端相接,针f1和f2的针尖之间设置了高度差t。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定针机构的特征在于针杆2的探脚2b的下表面露出定针器1的下表面一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针杆2的下端配合在定针器1的凹部1a中,针杆2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安装在定针器1上。针f1和f2安装在定针器1的定针孔4中。当左针f1要安装于定针孔4中,要从定针孔4的右下部插入并定位于左侧的圆弧形截面槽4c中。然后,把螺钉5拧入定针器1的螺孔中。结果是,螺钉5的尖端抵靠着左针1的圆形部fa的内侧上。在该状态下,左针f1的圆形部fa的外侧部抵靠着定针孔4左侧面的侧壁4d,左针f1上端的圆形部fa的弦上的平面fb抵靠着针杆2的平面2c,从而把左针f1定位于定针孔4中。
当右针f2要安装于定针孔4时,要从定针孔4的右下部插入并定位于右侧的圆弧形截面槽4c中。螺钉6拧入定针器1的螺孔中。其结果是,螺钉6的顶端抵靠着右针f2的圆形部fa的内侧上。在该状态下,右针f2的圆形部fa的外侧面抵靠着定针孔4的右侧面的侧壁4e;同时,右针f2上端的圆形部fa的弦部的平面fb抵靠着针杆2的平面2c,从而把右针f2定位于定针孔4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针f1和f2的尖端设置了高度差t,针f1和f2具有相同的长度,针f1和f2分别安装于定针器1的定针孔4中,安装的位置在针杆2a的下表面2g和凹槽2e的上表面2f之间呈阶梯状分布,下表面2g处没有凹槽2e。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当针f1和f2安装于定针器1的定针孔4中时,针f1和f2的平面fb可在与探脚2b的平面2c的下端相接触并以此为导向的情况下向上移动,以定位于圆弧形截面槽4c中。在定位于圆弧形截面槽4c中后,针f1和f2可继续向上移动。
附图简要说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推荐实施例的横截面图,从一侧图示了锁边缝纫机的定针机构;图2是如图1所示的定针机构的从前方看的横截面图3是如图1所示的定针器的平面图;图4是如图1所示的定针器的后视图;图5是如图1所示的定针器的底视图;图6是沿图4的IV-IV线的横截面图;图7是图1中针杆的侧视图,图中进行了局部剖;图8是如图7所示的针杆的底视图;图9是如图7所示的针杆的前视图;图10是图2中沿X-X线的定针机构的横截面图;图11是图2中沿VI-VI线的定针机构的横截面图;图12是现行定什器的平面图;图13是如图12所示的定针器的横截面图;图14是现行定针机构从前面看的横截面图;图15是如图14所示的定针机构的解释其缺点的一个视图;图16是解释如图14所示的定针机构的安装过程的一个视图;图17是解释图14中的针和左套口器的工作原理的一个视图;图18是图17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和图19是解释图14中的针和左套口器的工作原理的一个视图。
现现参照图1至图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推荐的实施例对定针机构进行说明。
锁边缝纫机的定针机构包括针杆2和定针器1,针杆2的上端安装在锁边缝纫机(没有示出)的一个悬臂上,从而可进行垂向动作,针杆2的下端配合在定针器1中,螺钉3拧入定针器1的内螺纹1c中,从而螺钉3的螺杆部分定位在针杆2的通孔2d中,针杆2牢牢地固定在定针器1上。定针器1的上端设有圆截面的凹部。针杆2为圆棒状,如图7至图9所示,针杆2包括杆体2a和探脚2b,杆体2a具有圆截面,其上端呈圆棒状,探脚2b由一左右延伸的平面从一侧的弦部切去圆截面的一部分而成,该探脚2b从杆体2a的下表面开始向下延伸。同时,探脚2b的截面呈半圆形,切割面为平面2c。平面2c及针杆2a的下表面2g(下文说明)都是对针杆2进行精加工而成的。
凹槽2e在周面(从前方看位于左侧)上,位置介于探脚2b和针杆2a之间,凹槽2e与平面2c是垂直的,如图7至图9所示。在针杆2a的下表面2g和凹槽2e的上表面2f之间设定了距离to,该距离to是沿着针杆2a的高度方向设定的。凹槽2e通过切削加工成矩形截面。
两根针f可折卸地安装在定针器1上,此时两针f都平行于针杆2的轴线。从前方看,所述两针f为左针f1和右针f2。相应地,定针器1具有定针孔4,定针孔4与用于容纳杆体2a的凹部1a相通。针f1和f2的上端具有圆形部fa和平面部fb,平面部fb是通过在弦部切割圆形部fa而形成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
定针器1的定针孔4沿着与针杆2的轴线相平行的方向延伸,定针孔4位于定针器1的下表面上。定针孔4包括半圆截面部4a和矩形截面部4b,半圆截面部4a位于后方以容纳针杆2的探脚2b,矩形截面部4b位于前方以容纳针f1和f2,在矩形截面部4b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一对圆弧截面槽4c。每个圆弧截面槽4c的开口方向都对着半圆截面部4a,以容纳针f1和f2上端的圆形部fa,从而使得针f1和f2不会转动。定针孔4的矩形截面部4b的左右端面的侧壁4d和4e具有如此的结构,即左右圆弧截面槽4c的左右端都是凸形的,从而可以避免当针f1和f2安装在定针器1的定针孔4内时,针f1和f2的圆形部fa的外表面不会压靠在圆弧截面槽4c的侧壁上。
两根针f分别容纳在定针孔4的圆弧截面槽4c中,两针相互平行,沿着与所缝纫布料的进给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进行设置。分别容纳于圆弧截面槽4c的针f1和f2通过螺钉5和6可拆卸地安装在定针器1上,螺钉5和6拧入定针器1中,即分别拧入定针器1上的螺孔1b和1c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其结果是,螺钉5和6的锥形顶端5a、6a进入针f1和f2之间,其中,螺钉5和锥形顶端5a抵靠在左针f1上,螺钉6的锥形顶端6a抵靠在右针f2上。在该状态下,针f1和f2上端的弦部的平面fb抵靠在针杆2的平面2c上,圆形部fa抵靠在矩形截面部4b的侧壁4d和4e上,从而平面部fb和圆形部fa都分别定位了。因为矩形截面部4b的侧壁4d和4e都是平面,加工精度可以很高,即使定针器1是铸造件也是这样。
现在说明定针机构的安装过程。
针杆2的上端安装在锁边缝纫机的一个悬臂上。针杆2的下端配合在定针器1中,然后将螺钉3拧入定针器1,从而把针杆2可拆卸地安装在定针器1上。此时,杆体2a插入定针器1的凹部1a中,针杆2的探脚2b插入定针孔4的半圆截面部4a中,螺钉3拧入定针器1的内螺纹1c中,从而螺钉3的螺杆就位于通孔2d中。在该状态下,探脚2b的下端略从定针器1的下表面上露出一点,从而形成了探脚端面2b1,如图1和图2所示。
接着,依次将针f1和f2安装在定针器1的定针孔4中。当左针f1安装于定针孔4中时,要从定针孔4的左下部插入并定位于左侧的圆弧形截面槽4c中。此时,当平面fb与探脚2b的平面2c相接触之后,由平面2c导向,左针f1向上移动,直至左针定位于左侧的圆弧形截面槽4c中,然后,左针f1的上表面抵靠在凹槽2e的上表面2f上。接着,如图11所示,把螺钉5拧入定针器1的螺孔1b中。其结果是,螺钉5的锥形顶端5a抵靠在针f1的圆形部fa的内侧上。在该状态下,左针f1的圆形部fa的外侧部分抵靠在侧壁4d上,侧壁4d位于定针孔4的左侧面上,此时,左针f1上端的平面4b抵靠在针杆2的平面2c上,从而使左针f1得以定位。
当右针f2定装于定针孔4中时,要从定针孔4的右下部插入并定位于右侧的圆弧形截面槽4c中。此时,在平面fb与探脚2b的平面2c相接触之后,右针f2可在平面2c的导向下向上移动,直至其定位于右侧的圆弧形截面槽4c中,右针f2的上表面抵靠在凹槽2e的下表面2g上,该表面2g处没有凹槽2e。然后,如图10所示,把螺钉6拧入定针器1的螺孔1c中。其结果是,螺钉6的锥形顶端6a抵靠在右针f2的圆形部fa的内侧上。在该状态下,右针f2的圆形部fa的外侧抵靠在定针孔4的右侧端的侧壁4e上,右针f2上端的弦部的平面fb抵靠在针杆2的平面2c上,从而使得右针f2得以定位。
相应地,具有相同长度的针f1和f2的下端形成了一个高度差t,此时,如图2所示,针f1和f2安装于定位器1的定位孔4中,杆体2a的下表面2g与凹槽2e的上表面2f之间存在着高度差t0,在下表面2g处没有凹槽2e。
正如上文所述的那样,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由于针杆的探脚上的平面是机加工面,可以有较高的加工精度。另外,定针器的定针孔是矩形的,因而可以有较高的形状精度。还有,因为针靠平面和定针孔的侧壁进行定位,可以防止针尖前后或左右摆动。
从而可进行稳定的锁边缝纫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左右两针针尖的高度差是这样设定的,就是左针的上表面抵靠着凹槽的上表面,右针的上表面抵靠着杆体的下表面,杆体与探脚的平面部相接。因而有可能用简单的结构、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成本设置左右两针针尖的高度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针杆的探脚的下表面会露出定针器的下表面一点,因而可作为安装针时的导向元件。因而,针的安装很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定针机构,包括针杆2,包括杆体2a和探脚2b,杆体2a具有圆截面,探脚2b从杆体2a的下表面上开始向下延伸并且其横截面呈半圆形,在一个弦的位置上具有平面2c;定针机构1,针杆2配合并安装于定针机构1中,定针机构1的上端具有一个横截面呈圆形的凹部1a,用于容纳杆体2a;定针孔4与凹部1a相通,沿着与杆体2a的轴线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延伸,在定针器1的下表面上设有开口,定针孔4包括半圆形横截面部4a和一对圆弧形截面槽4c,半圆形横截面部4a用于容纳针杆2的探脚2b,所述槽4c均面对着半圆形横截面部4a,用于容纳针f1和f2上端的圆形部fa;其中的容纳于圆弧形截面槽4c中的针f1和f2分别抵靠着螺钉5和6的顶端,螺钉5和6分别拧入定针器1中,圆形部fa抵靠着定针孔4的侧壁4d和4e,针f1和f2上端的圆形部fa的弦部的平面fb抵靠着探脚2b的平面2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针机构,进一步包括一个凹槽2e,凹槽2e设置在针杆2的探脚2b和杆体2a之间的表面上,凹槽2e与平面2c相垂直,其中的左针f1的上表面抵靠着凹槽2e的上表面2f,右针f2的上表面抵靠着杆体2a的下表面2g,杆体2a与平面2c的上端相连接,针f1和f2的顶端之间设置了高度差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针机构,其中的针杆2的探脚2b的下表面露出定针器1的下表面一点。
全文摘要
定针机构包括针杆和定针器,针杆包括杆体和探脚,针杆配合于定针器中,定针器具有凹部以容纳杆体,定针孔在定针器的下表面上设有开口。定针孔包括半圆形横截面部和一对圆弧形横截面槽,半圆形横截面部用于容纳针杆的探脚,圆弧形横截槽用于容纳针f1和f2上端的圆形部,其中的容纳于圆弧形横截面的针f1和f2分别抵靠着螺钉的顶端,圆形部抵靠着定针孔的侧壁,针f1和f2的上端的平面抵靠着探脚的平面。
文档编号D05B55/00GK1148111SQ96109440
公开日1997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18日
发明者中山光一, 小岛伸二 申请人:胜家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