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脱水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4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脱水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洗涤用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家用双缸洗衣机的离心式脱水桶。
目前市场上家用双缸洗衣机的脱水桶或脱水机的脱水桶,其脱水桶桶侧壁形状均为上下整个圆柱形,称之为直筒式。这种直筒式洗衣机脱水桶,在脱水过程中,如桶内衣物放置不均匀产生的不平衡离心力较大,因而引起机体振动和伴随有噪音,甚至发生桶侧壁上部猛烈碰撞脱水桶外周机体以至损坏相关机件,产生的噪音也更大。并从而缩短了脱水机构以致整个洗衣机的使用寿命。这种“撞壁”现象在大容量双缸洗衣机上更为严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减小因脱水桶内衣物放置不均匀而产生不平衡离心力及减轻“撞壁”现象的脱水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既将洗衣机脱水桶的桶侧壁分为上、下两部分。桶底一侧的桶侧壁下部为圆柱形,桶口一侧的桶侧壁上部与桶侧壁下部相固连一端的直径与桶侧壁下部的圆柱形直径相同。桶侧壁上部的桶口直径小于所述的圆柱形直径,并且桶侧壁上部的直径既为由此圆柱形直径向上逐渐减小至桶侧壁上部另一端的桶口直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与直筒式洗衣机脱水桶最大摇摆角比较示意图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桶侧壁下部3为圆柱形,桶侧壁下部3与桶底4相连为一体。而桶侧壁上部2为圆台形,桶口1与桶侧壁上部2连为一体,并且桶口1为上述圆台形的小截面一端。桶侧壁上部2与桶侧壁下部3相连成一体的一端的直径与上述圆柱形直径相同,并且是上述圆台形的大截面一端。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桶侧壁下部3为圆柱形,桶侧壁下部3下端与桶底4相连成一体。而桶侧壁上部2沿脱水桶直径纵面剖示,其桶侧壁呈内凹弧形。桶侧壁上部2与桶侧壁下部3相连一端直径与上述圆柱形直径相同,并且桶口1的直径为圆柱形直径的五分之三。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桶侧壁下部3为圆柱形,桶侧壁下部3下端与桶底4相固连。而桶侧壁上部2沿脱水桶直径纵面剖示,其桶侧壁呈外凸弧形。桶侧壁上部2与桶侧壁下部3相连一端直径与上述圆柱形直径相同,并且桶口1的直径为圆柱形直径的五分之四。
此外桶侧壁上部2也可以是其它近似圆台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因脱水桶桶侧壁上部2呈圆台形或近似圆台形的缩口状脱水桶,从而减少了脱水桶这部分的容积及其放置衣物的数量。而且此部分的离心半径也小。当此部分放置衣物不均匀,它产生的不平衡离心力也较小,同时脱水桶的摇摆力矩也较小。因而减轻了“撞壁”现象。摇摆力矩是指上述离心力与离心力作用点至图4所示脱水桶下支点9的距离的乘积。由于这个摇摆力矩的作用使脱水桶绕下支点9而作摇摆运动。此外也正因桶侧壁上部2呈圆台形或图2、图3所示的以及其他近似圆台形的缩口状脱水桶。故如图4所示桶侧壁上部2与洗衣机机体6之间的距离较大。当脱水桶绕下支点9做摇摆运行的脱水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允许的最大摇摆角10大于普通直筒形脱水桶8的最大摇摆角11。再有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桶口1的直径较小,可把它设计成等于或者小于脱水桶环形盖5的中心孔直径。操作人员从环形盖5的上方观察环形盖5中心孔的内圆边与桶口1的相对位置,根据桶口1的偏移程度也可粗略地判断出桶内衣物放置的不均匀程度,以及时纠正避免出现过大的不平衡离心力。
也正因为本实用新型桶侧壁上部2与洗衣机机体6内壁之间空间较大,可以利用此空间设计安置机体内壁抗磨机构,脱水桶减振机构等。
权利要求1.一种洗衣机脱水桶,包括有桶侧壁、桶底和桶口,桶侧壁下端与桶底相固连,桶侧壁上端与桶口相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侧壁分上、下两部分,其桶底一侧的桶侧壁下部外形为圆柱形,桶口一侧的桶侧壁上部与桶侧壁下部相固连一端的直径与桶侧壁下部的圆柱形直径相同,而所述桶口直径小于所述的圆柱形直径,并且桶侧壁上部外形直径既由此圆柱形直径向上逐渐减小至桶侧壁上部另一端的桶口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脱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侧壁上部外形为一圆台形,此圆台形的大底面直径与桶侧壁下部圆柱形外形直径相同,此圆台形的小底面为桶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脱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侧壁上部外形为近似圆台形,所述的近似圆台形的大底面直径与桶侧壁下部圆柱形外形直径相同,此近似圆台形的小底面为桶口。
专利摘要洗衣机脱水桶。其特点在于脱水桶桶侧壁分上、下两部分。桶侧壁下部为圆柱形,脱水桶桶口直径小于此圆柱形直径,桶侧壁上部直径既由此圆柱形直径向上逐渐减小至桶口直径。此脱水桶由于桶侧壁上部为缩口状,所以这部分离心半径小,减小了脱水桶的摇摆力矩,同时可增大容许摇摆角,大大减轻了撞壁现象。
文档编号D06F37/00GK2258184SQ9620711
公开日1997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27日
发明者曹汝南 申请人:曹汝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