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式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18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头式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有多个缝纫机头的多头式缝纫机。
(以前的多头式缝纫机的第1例)在以前的设有多个缝纫机头和旋梭的多头式缝纫机中,已知的装置结构是设有与各个缝纫机头的针杆和挑线杆相连接的上轴、和旋梭相连接的下轴,在这些轴的一个端部、用马达借助同步皮带使上、下轴转动的。
其中,由于驱动旋梭的下轴负载较小,因而不容易发生扭转;另一方面、由于驱动针杆和挑线杆的上轴负载较大,因而容易发生扭转。因此,当在一个端部驱动长的上轴和下轴时,上轴就尤其容易发生扭转,而且从它的一端部开始、越靠近另一端侧扭转越大,离它的一端部的缝纫机头的针杆、挑线杆和旋梭的相位也发生那样程度偏离,因而在各个缝纫机头所形成的缝纫针迹方面就产生偏差。在有10头以上(特别是20~30头)的多个缝纫机头和旋梭的、或者有4米以上(特别是6~15米)长度的上轴的大型多头式缝纫机中,这种偏差问题更严重。即使将上轴缩短、使缝纫机头相互间隔缩小,但如果缝纫机头数较多、负载较大、上轴的扭转仍然较大;即使将缝纫机头数减少、使缝纫机头相互间隔增大,但上轴若加长、其仍然容易扭转。
(以前的多头式缝纫机的第2例)为了解决上述第1例存在的问题,在美国专利公报第3,783,811号中提出这样一种方案,它是在上轴和下轴的基础上还设置一个驱动轴,借助同步皮带将驱动轴的中央部和马达相连接,借助另外的同步皮带将驱动轴的两端部和上轴、下轴的两端部相连接的装置。若采用这种驱动装置,由于马达的动力被传递给上轴和下轴的两端部,因而能抑制上轴和下轴的扭转。
但是,若采用上述公报所述的驱动装置,不仅需要附加驱动轴,而且还需要在缝纫机两端部设置包含同步皮带、皮带轮等构件的二组转动传递机构,这样就会增加零件个数、使结构变得复杂、会使缝纫机整体体积增大、使重量增加,还有使成本增高的问题。
(以前的多头式缝纫机的第3例)为了解决上述第1例存在的问题,也曾提出过如图7和图8所示的改进方案。在这种多头式缝纫机中,在缝纫机机架(图中没表示)的上部架设着由方筒构成的桥臂51,在桥臂51的纵长方向中央部的背面设置着马达53。马达53的输出轴54借助通过桥臂51的贯通孔55的同步皮带56而与上轴57的中央部相连接。上轴57的两端部借助另外的同步皮带58而与下轴59的两端部相连接。若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马达53的动力被传递给上轴57的中央部,因而能抑制上轴57的扭转。又由于从上轴57的两端部把上轴57的转动传递给下轴59的两端部,因而能抑制下轴59的扭转。
但是,若采用这种多头式缝纫机,由于同步皮带56通过桥臂51的中央部,因而必需在桥臂51的中央部形成较大的贯通孔55,从而就有使中空管构成的桥臂51的刚性降低、使缝纫机头52的振动和噪声增大的问题。又因为在缝纫机的两端部必须设置含有同步皮带、皮带轮等构件的转动传递机构,所以还有与上述第2例同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头式缝纫机,它是用简单的机构就能抑制上轴的扭转、能减少零件件数、能使缝纫机整体小型轻量化、能降低成本的。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桥臂的刚性降低就能抑制上轴扭转的多头式缝纫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多头式缝纫机设有多个缝纫机头、驱动各个缝纫机头的针杆和挑线杆的上轴、配设在各个缝纫机头下方的多个旋梭、驱动各个旋梭的下轴、1台马达、将马达的动力传递给上轴的中央部的动力传递机构、将上轴的转动只从它的一个端部传递给与其相对着的下轴的一个端部的转动传递机构。
在这发明中,为了把动力传递机构做成紧凑小型,最好将马达接近上轴的中央部地设置。例如,在设置一个将多个缝纫机头支承成一列的桥臂的场合下,通过将马达设置在这桥臂的中央部,就能使马达接近上轴的中央部。
本发明的另一种多头式缝纫机设有缝纫机架、架设在这缝纫机架上部的桥臂、支承在桥臂上的多个缝纫机头、驱动各个缝纫机头的针杆和挑线杆的上轴、配设在各个缝纫机头下方的多个旋梭、驱动各个旋梭的下轴、配设在桥臂中央部的1台马达、不贯通桥臂地在桥臂外部将马达的动力传递给上轴的中央部的动力传递机构、将上轴的转动传递给下轴的转动传递机构。
在这发明中,只要把马达的设置部位设定在桥臂的纵长方向中央部,则可设置在它的前面、上面、背面或下面的任一部位。但是,在需要缩小缝纫机头的相互间隔的场合下,最好把马达设置在除了桥臂前面之外的上面、背面或下面。另外,在需要把动力传递机构做成紧凑小型的场合下,最好把马达位于上轴的正上方地设置在桥臂的上面。在把马达如上所述地设置在桥臂上面的场合下,最好把筒子架装置设置在桥臂的上面以外的部位。上述的筒子架装置是用来支承线轴、将面线供给缝纫机头的。此外,最好把这个筒子架装置设置在作业人员的手能够得着的高度处。
上述各发明中的动力传递机构和转动传递机构可用同步皮带、链条、或齿轮机构。
上述各个发明在大型的多头式缝纫机中特别有效,这种多头式缝纫机是设有10头以上(特别是20~30头)多个缝纫机头和旋梭的、或设有长度是4未以上(特别是6-15末)的上轴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多头刺绣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多头刺绣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多头刺绣缝纫机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多头刺绣缝纫机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以前的多头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8是沿图7的VIII-VIII线取得的剖视图。
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和图2是表示把本发明具体地应用到工业用的多头式刺绣缝纫机上的第1实施例。在这种刺绣缝纫机中,把断面为四方形筒体构成的桥臂2架在缝纫机机架1的上部,在桥臂2的前面相互空开相等间隔地、成一列地设置例如30头刺绣机头3(在图1中把中间的一部分刺绣机头省略地表示)。各个刺绣机头3设有多个针杆4、挑线杆5,它们是由换色机构(图中省略表示)择一地转换使用的。在各个针杆4上安装着针7。在桥臂2上安装着与各个刺绣机头3相对应的导纱装置6。在桥臂2的前方,贯通全部刺绣机头3地设置1根长度约为10米的上轴8,它是用来驱动针杆4和挑线杆5升降的。上轴8的两端借助轴承9能转动地支承在缝纫机机架1上。
在桥臂2的下方,在缝纫机机架1上固定着台板11,而且将针杆12和旋梭外壳13位于各个刺绣机头3的正方地配设着。借助轴14将旋梭15支承在各个旋梭外壳13上,而且1根使旋梭15转动的下轴16贯穿各个旋梭外壳13、下轴16的两端借助轴承17能转动地支承在缝纫机机架1上。
在桥臂2的纵长方向中央部的上面设置着使上轴8和下轴16转动的1台马达19,在马达19的输出轴20上设置着驱动皮带轮21。在上轴8的中央部位设置着被动皮带轮22,在桥臂2上的支架26上支承着一对张紧皮带轮23、24,在各个皮带轮21~24上卷绕着同步皮带25,使它向桥臂2的前面一侧弯曲。这样,由这些构件21~25构成动力传递机构27,它是不贯通桥臂2地在桥臂2的外部将马达19的动力传递给上轴8的中央部的。
而且,在上轴8和下轴16的左端部分别设置着皮带轮29、30,在各个皮带轮29、30上卷绕着同步皮带31。这样,由这些构件29~31构成转动传递机构32,它是把上轴8的转动只从它的一个端部传递给与上轴8相对的下轴16的一个端部的。
另一方面,在上述桥臂2的背面安装着筒子架装置34的托架35,在托架35上直立地设置着多根筒状的线轴销37,由这些线轴销支承线轴36。线轴销37的下端借助挠性管38与导纱装置6相连接,这样,就能把从线轴36放出的面线39通过线轴销37和挠性管38而供给导纱装置6。在把马达19设置在桥臂的上面的场合下,最好如上所述地把筒子架装置34装在桥臂2的上面以外的部位。而且最好把这筒子架装置34配置在作业人员的手能容易够到的高度上。
只要马达19的设置部位是在桥臂2的纵长方向中央部,就可将马达19设置在桥臂2的前面、上面、背面或下面的任何部位。但是,在需要将刺绣机头3的相互间隔缩小的场合下,最好把马达19设置在除了桥臂2的前面之外的上面、背面或下面。而且在需要将动力传递机构27做成紧凑小型结构时,最好把马达9位于上轴8正上方地设置在桥臂2的上面。
具有上述结构的多头式刺绣缝纫机,由于借助动力传递机构27把马达19的动力传递给上轴8的中央部,因而能抑制上轴8的扭转。即,虽然在中央部被驱动的上轴8的扭转到两端部变成最大,但这扭转与以前的由一端被驱动的上轴的另一端部的扭转相比较,几乎减小了一半。因此,能以相同的相位和较高的精度驱动全部刺绣机头3的针杆4和挑线杆5。
另一方面,上轴8的转动从它的左端部通过转动传递机构32传递给下轴16的左端部,随着下轴16的转动而驱动旋梭15。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由旋梭15形成的负载是非常轻微的,因而实际上是将下轴16不发生扭转地各部分以相同的相位进行转动。因此能将上轴8和下轴16的右端侧的转动机构省略,能用较少的构件简单地构成驱动装置,而且能使整个缝纫机小型化。
又因为将动力传递机构27的同步皮带25张紧地设置在桥臂2的前面侧的外部,所以就不必在桥臂2上形成贯通孔。因此不会使桥臂2的刚性降低,就能将马达19的动力传递给上轴8的中央部,而且能抑制上轴8的扭转。
还因为将马达19位于上轴8的正上方地设置在桥臂2的中央部的上面,所以能将刺绣机头3的相互间隔缩小,能把动力传递机构27做成紧凑小型。
由于把筒子架装置34安装在桥臂2的背面侧,因而能容易地将马达19和动力传递机构27的设置空间确保在桥臂2的外部,而且还有能将线轴36支承在操作人员的手能够到的较低的位置上的好处。
图3和图4表示本发明多头式刺绣缝纫机的第2实施方式。这里把与第1实施例相同方面的说明省略了,只经们之间的不同方面。其中,在桥臂2的中央部分的背面设置着马达19,借助通过桥臂2的贯通孔33的同步皮带25将这马达的输出轴20与上轴8的中央部分相连接。若采用这种结构,则具有能减少动力传递机构27的皮带轮个数的优点。但是桥臂2的刚性比第1实施方式中的低。
图5表示本发明多头式刺绣缝纫机的第3实施方式。这里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方面的说明省略了,只说明它们之间的不同方面。在这第3实施方式中,把马达19设置在桥臂2的中央部前面,将动力传递机构27的同步皮带25张紧地设置在桥臂2前面侧的外部。若采用这种结构的刺绣缝纫机,则具有能把动力传递机构的27中的张紧皮带轮省略掉,而且能将动力传递机构27做成紧凑小型的优点。
图6是表示本发明多头式刺绣缝纫机的第4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这里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方面的说明省略了,只说明它们之间的不同方面。在这第4实施方式中,将马达19设置在桥臂2的背面,将动力传递机构27的同步皮带25张紧地设置在桥臂2的背面、上面和前面的外部、将这同步皮带的中间部分卷绕在4个张紧皮带轮23、24、41、42上。在这种场合下由于把马达19设置在桥臂2的背面,因而必须把筒子架装置配设在与桥臂2不同的部位,例如配置在台板11的下侧等地方。
本发明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这些实施例方式,还可如下所述地、在不超出本发明主题的范围内将各部分的形状、结构等适当变更后加以实施。
(1)将转动传递机构32设置在上轴8和下轴16的右端部。
(2)考虑到下轴16的负载,将马达19和动力传递机构27设置在稍微偏向转动传递机构32的位置上。
(3)将马达19设置在桥臂2的中央部的前面或者下面。
(4)将马达19设置在台板11的下方。
(5)用链条或者齿轮构成动力传递机构27和转动传递机构32。
(6)将马达19设置在桥臂2的中央部下面,使同步皮带25向桥臂2的前面侧弯曲地将其张紧设置、将筒子架装置34配置在桥臂2的背面侧。
如上详细说明的那样,由于权利要求1的发明借助动力传递机构把马达的动力传递给上轴的中央部,借助转动传递机构将上轴的转动从它的一端传递给下轴的一端,因而用简单的结构就能抑制上轴的扭转,同时能减少零件的件数、能使缝纫机整体小型轻量化、能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由于在权利要求1的发明所产生的效果基础上,还将马达设置在桥臂的中央部,因而有能将动力传递机构做成小型紧凑的效果。
由于权利要求3的发明中、动力传递机构不贯通桥臂、在桥臂的外部将马达的动力传递给上轴的中央部,因而有不使桥臂的刚性下降就能抑制上轴扭转的效果。
由于权利要求4的发明在权利要求3的发明所产生的效果基础上,还把马达位于上轴的正上方地设置在桥臂的上面,因而能将缝纫机头相互间的间隔缩小,而且能把动力传递机构做成小型紧凑。又因为把筒子架装置设在桥臂上面以外的部位,所以就能容易地把马达和动力传递机构的设置空间确保在桥臂的外部。
权利要求5的发明除了具有权利要求4发明的效果,还能容易地操作筒子架装置。
权利要求
1.多头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设有多个缝纫机头、驱动各个缝纫机头的针杆和挑线杆的上轴、配设在各个缝纫机头下方的多个旋梭、驱动各个旋梭的下轴、1台马达、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给上述上轴的中央部的动力传递机构、将上述上轴的转动只从它的一个端部传递给与其相对着的上述下轴的一个端部的转动传递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头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设有将上述多个缝纫机头支承成一列的桥臂,在这桥臂的中央部设置着上述马达。
3.多头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设有缝纫机架、架设在这缝纫机架的上部的桥臂、支承在这桥臂上的多个缝纫机头、驱动各个缝纫机头的针杆和挑线杆的上轴、配设在各个缝纫机头下方的多个旋梭、驱动各个旋梭的下轴、配设在桥臂中央部的1台马达、不贯通上述桥臂地在桥臂外部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给上述上轴的中央部的动力传递机构、将上述上轴的转动传递给上述下轴的转动传递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头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它是将上述马达设置在桥臂的上面,把支承线轴、将面线供给上述缝纫机头的筒子架装置设置在上述桥臂的上面以外部位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头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它是把上述筒子架装置配设在作业人员的手容易够到的高度上的。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头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动力传递机构是用同步皮带、链条、或者齿轮的机构。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头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转动传递机构是用同步皮带、链条、或齿轮的机构。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头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缝纫机头是10头以上。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头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上轴的长度是4米以上。
全文摘要
一种多头式缝纫机,设有多个缝纫机头、驱动各个缝纫机头的针杆和挑线杆的上轴、配设在各个缝纫机头下方的多个旋梭、驱动各个旋棱的下轴、1台马达、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给上述上轴的中央部的动力传递机构、将上述上轴的转动只从它的一个端部传递给与其相对着的上述下轴的一个端部的转动传递机构。采用本发明,可用简单的机构就能抑制上轴的扭转,能减少零件的数量,能使缝纫机整体小型轻量化,能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D05B1/00GK1188827SQ9712591
公开日1998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4日
发明者爱敬钦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巴罗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